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余年寄山水
955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12: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6双十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和教学设计
1、单元介绍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 矛和盾的长处
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
口 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
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 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
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 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
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 想问
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2、总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3、单元教材的重点
(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4、单元教材的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课时安排
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3——15课时。
精读课文 25课——27课 各2课时
略读课文 28课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 br>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
集于一身,谁就 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
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
与朋友比赛,从图上 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
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
矛 进攻
盾 自卫
3 、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
就无法进攻了,“ 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
形呢?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
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
(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2) 想办法记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
(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
(5)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能自行 解决黑板上的哪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讨
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解决一个,擦去黑板上的有关问题。
2、课件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 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
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
集合 紧张 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长处 首次 胜利者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乱作一团 庞然大物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3、运用练习
(1)选用上面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a .中国乒乓球的国手们在奥运会上( )。对方队员面对强有力的进攻,虽然( ),
但最终( ),败下阵来。
b .当猎狗这个( )出现在受伤的小鸟面前是,小鸟吓坏了。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1、认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以选后鼻音或
前鼻音的字读,也可以组词读。
2、本课生 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占主要比例,因此要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持、
般、攻、炮、坦、战、神;难点落在 “集”上,右上四横,上部要写得紧凑。
3、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外延伸,阅读资料
坦克:又名战车。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的装 甲防护力的
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
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战役。其实,坦克是一名战地
随军记者发明的。
六、作业
1、我会写
máo bān dùn
(1)敌人的( )如雨点( )向他的( )刺来。
Chí shén
(2)她手( )( )奇的七色花向我走来。

tǎn zhàn gōng tuì
(3)我方的( )克冲上( )场向敌军发动进( ),很快打( )了敌人的进
攻。
2、搜集发明家发明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句子,引入文本 1、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
的生字词,下面老师 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听写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反馈:打开书本,校对、订正。
二、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出示听写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


合”的 一个词。
学生读句子,回答。提示:自卫—— 进攻;盾——矛 ; 合二为一。
2、 师:把“矛”和“盾”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
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反馈
(1)怎么集合?
指名回答。
提示: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具体做 法是: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
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 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出示坦克的图片,简单介绍。
(2)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
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实际上是自卫和进攻的集合,既能很好的自卫,又能 更
好的进攻,这可是“大显神威”。
3、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含义,读第5自然段,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
学生读课文、回答。
提示: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 物,吓得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你能把大显神威的感觉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首次、吓得哇哇直叫、乱作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学生回答,如:“神舟”五号太空飞船、海洋馆的大神龟、我国奥运健儿……
4、师:发明家 从“矛”和“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
克”。从这个故事中,你 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师:请同 学们反复朗读这句话,想一想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呢?你想到哪
些人,哪些事物?
教师可适 当提示:充气雨衣、地下多功能车库、双层公交车、节能型马桶、钻井
工人的帽子、带橡皮头的铅笔、一 个优秀的人……
3、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还有哪些你觉得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可以怎样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教师鼓励有创意的想法。
4、小结
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记下自己或身边的人留心周围事物、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事例。
设计意 图: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
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中寻 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枪口或炮口
矛和盾的集合 集合——坦克
盾——防守——铁 屋 子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要求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 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
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教学方法:讲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
亚的木匣》这篇课文 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
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
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
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 分的要求。①自学生字词。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
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 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
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
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3.复习学过的分段方法。
读自然段,明意思。
意相近,并一起。
意相异,就独立。
4.按照“意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的方法将课文正确划分三段。
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13):讲科利亚从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 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
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 ?
七、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在这一段的什么地 方写着呢?
(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 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
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 争的胜利,前
后差不多4年。这是场正义的战争。
(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 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
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 下自己的木匣)
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
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
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 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学生读1~2自然段。
(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
教师问: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
很小。)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
(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
周到。)
八、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而后回答: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
起来的
九、布置作业
写生字新词;预习第2、3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讲读
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
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挖到了)谁先挖
到的?(妈妈) 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
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
1.请一个学生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
她说了什么?
2.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如果……就”是一组关联词语,表示的是假设关系, 前者假设的情况,后者是
假设情况的结果。前后要一致。教师举例,学生仿教师造句。(如果明天下雨,
运动会就改期举行。)
4.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
“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
学生用“仍然”造句。
教师问:“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 么了?读
他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
他已 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 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
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 摸、
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
教师:科利亚是怎样挖 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
(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学生用“果然”造句。
教师: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
学生读科利亚的话。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动脑筋,善于独
立思考,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
5.学生读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亚为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亚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读最后一段,理解他的这番话。
教师总结:事 物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
化的眼光看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 都要动脑筋勤思考。
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看板书总结内容。
2.总结分段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骄傲、傲慢、谦虚、神气、
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
不软弱。
2.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实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 br>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
不软弱。
教学流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
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
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
(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 :用“_____”和“~~~~~”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
以分角色读一读。
(3)想一想:把生字词语放到有关的句子中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
(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的多。
2.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3.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展示自 己的朗读。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9自
然段和10---17自然段。其它同学做评委,听后评 议。
4.教师相机小结。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 段,引导理解。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


“奚落”2个词语点红。
2.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
(1)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找反 义词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骄傲”、“奚
落”、“懦弱”、“轻蔑”、“恼怒”。
(2)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铁罐的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3)课件展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朗读。注意学着铁罐的动作、神态读出“奚落”
的语气。
3.教师启发学生理解陶罐的表现: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
(1)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
(2)把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3)通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谦虚”、“争辩”。
(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和睦相处
(5)课件展示陶罐的话,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 不能学着陶罐的神态、动
作读出它的谦虚克制。
4.课件展示对话。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 文1-9自然段,读后评议。评议
后,同座再练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1-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 、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
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 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4.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6.展示学生书写的字,互相评议。
五、实践作业
1.和同学们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课外读文:《骆驼和羊》,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陶罐、铁罐不同的结局,、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交流本文的读书感受。
2.练习写字,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组织教学
1.课件展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和1-9自然段要求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认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3.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 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
来继续学习本文的10-17自然段。
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 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生联
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2.许多年过去以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学生默读课文后同交流。
3.课件出示对比表格。
陶罐 被人挖掘,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铁罐 连影子也没见到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不见了。
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
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口语交际: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选择一个口语交际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请各组小组长组织。
(2)全班交流。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我们读过的课
文或生活中的事 情。
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 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类似的课文有很多:《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课文吗?
五、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10-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的 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
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4.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同桌比较检查,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
行个别辅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6.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 中其它你认
为写得好的词句。
2.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几句人物的对话,(可以写一写回家后与 爸爸妈妈有趣的
对话)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铁罐 优点:坚固 无影无踪


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陶罐 缺点:易碎 安然无恙
优点:宽容 能正视自己的缺点

28*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在反复朗读中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
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瞧,它来了(课件出示:小鹿)
2、谁来夸夸它。
3、师:多美的小鹿呀,我们来看看小鹿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吧?
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生齐读)师板书:角 精美别致
4、师:可小鹿对自己的腿不太满意——
出示:“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生齐读)师板书:腿 太细难看
5、师:当经过一件事后,小鹿对他的角和腿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齐读,师板: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6、师: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狮
子和鹿》的故事。板书课题《狮子和鹿》,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赶紧打开书,认真地读吧。出示要求:
2、自由读课文,在拼音的帮助下把课文读正确。
3、读完后想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看法?
4、检查词语,出示
欣赏 匀称 精美别致
抱怨 难看 撒开 挣脱 狮口逃生
5、反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看法?
①谁能选用老师黑板上的词语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出示提示,指导说——生再自由说说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
怨_ ____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_____ 救了他的命。
③师:这只鹿啊,觉得 很美丽的是——(自己的角),它可喜欢了,认为难看的


是——(自己的腿)。读读课文 的2、3、4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儿看出鹿
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
三、细读故事,知鹿。
根据学生反馈,品读重点句。
1、抓“欣赏”,感受鹿角的美丽。
出示: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 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
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A、指名读。
B、他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
C、扣“啊”,读出小鹿的赞美。(感受不同,读法也不一样。)
D、指导朗读。
师:小鹿,当你发现你的角如此美丽,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惊讶)
师:那你就兴奋地夸夸自己吧!
师评价: 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
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
E、齐读。
师:小鹿可喜欢这两只美丽的角啦!可四条腿他就——不喜欢了。
2、抓“难看”,感受鹿腿的难看。
出示: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仅撅起了嘴 ,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
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A、指名读。
B、你听懂小鹿的意思了吗?
a扣“唉”,读出小鹿的抱怨。
b抓提示语,读出鹿对腿的不满意。
师评价:瞧你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这就是抱怨。谁也来抱怨一下。
3、改变看法
A、师引读第五自然段。就在他抱怨的时候,——
B、看过动物世界吗?(看过)那老师今天 就给大家上演一场动物世界里的雄狮
捕食,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着老师的解说展开想象。
C、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头凶猛的狮 子像我扑来。我的心怦怦地跳,很紧张,感觉狮子就
要吃了我了。……)
D、多紧张的场面, 现在把这段里的“鹿”换成“我”,请大家把自己置身于这茂密的
大森林里,凶猛的狮子正在后面追着你 ,试着读读这段。
E、学生们自己试读。
F、师:哪只小鹿来给我们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逃离记?
G、经过这件事情,鹿的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H、是呀,危急时刻,小鹿就是靠他有力 、灵活、快速的腿躲过了这一个劫难,
此时此刻,小鹿又会对自己的角和腿说什么呢?
出示


鹿对着美丽的角说:“ 。”
鹿对着细长有力的腿说:“ 。”
I 、小结:是呀,孩子们,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
们不能随便的否定它们。而 鹿也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它跑到小溪边,停下脚步,
他叹了口气,说:……(出示齐读)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明白寓意,拓展推荐
1、师:小鹿回到家里,把自己今天的遭遇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对 它说:“既然
这美丽的角差点儿让你送命,那干脆把它锯掉算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2 、师:小朋友,生活中,你是否曾经讨厌过什么东西或什么人吗?此时此刻你
有什么想说的吗?(联系生 活谈一谈)
3、小结: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忽视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出
示,齐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师:同学们,今天学的这个有趣的故事, 来自《伊索寓言》,这本书里还有
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读完它你会汲取许多人生的智慧。

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 险些送命
狮子和鹿

鹿腿——难看(有力) 逃生

《狮子和鹿》教后反思

这节课 因是略读课,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已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问题,读
出自已的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 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已的启示,并根据课文
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学生各自发 表了意见,有的学生说
自已明白了,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有< br>的学生说明白了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
使自已有所成就。 更有一个同学覃素垠说自已明白了,一个人长得虽然漂亮,但
有时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 ,是不是能为大家做好事。同学们更
总结了“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 。看来我们从
课文里确实是能教学生学会很多东西。同时我也突然有了一个计划:现在市面上
虽 然有很多儿童读物,但很多内容却并不能引导学生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我想为
我的学生们多写一些这样的 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慢慢学会做人。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并设想
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
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③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④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⑤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⑥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 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
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 刀片,则成为一个
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 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
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 使用,按
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
纸来吸 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
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 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 等却容易
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
片, 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
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 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
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 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
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 麻烦
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
出来,请组 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
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 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
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 ”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


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
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 要大方自然,
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①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 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
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 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②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
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 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③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④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 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
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
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
令”似的读读背背,如 ,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
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
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
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
事。

东营市人事考试网-爱眼知识


宁德鸳鸯溪-希腊签证查询


对教师的评语-小班上学期工作计划


副镇长辞职-陕西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端午粽子图片-七字春联大全


考研作弊-高一语文教学总结


遨游汉字王国的手抄报-教研组长工作总结


网络设备维护-新学期计划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