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人与环境-猪年春联
《语文园地一》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问题引领:第一单元课文主要是围
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
的美妙。在本
单元安排的三篇课文中,谁愿意把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与同学分享?
2.学法指导:谈分享时要注意说清楚,哪篇课文的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体会最深刻?
3.梳理小结:在阅读时,我们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要懂得积累、
运用。
4.板书课题。
二、目标引领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积累古诗。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体会牧童的天真活泼的形象。
三、学习指导
(一)交流平台
1.问题引领
我们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看到这样的词句,你
会怎样做呢?
2.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读交流平台的句子,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
3.梳理小结
这部分内容是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一句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
1
衬托了同学们读书声音的好听。第二句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表达了对
“更夫”这一
职业的向往。这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
读书时,我们要多读、多背这样的词句,理
解意思,还可以尝试仿写。
4.欣赏佳句,读一读。
①秋天,山谷里到处是黄黄的颜
色,黄的谷子,黄的树叶。天高高的,远远
的,云淡淡的,轻轻的,田野里弥漫着熟了的谷粒的甜味。
②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着灿烂的朝霞像浮动的彩色缎带。我喜欢在溪
边读书,清新
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喉咙,淙淙流水伴随着我的琅琅读书声。
③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离开。
(二)语句段运用
1.问题引领
(PPT出示书中成语)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在班里有哪些兴趣小组?你能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吗?
2.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想一想,练一练,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或想法。
3.梳理小结
(1)这些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而且每个成语中都含有一组近义词。我还能
说出类似的
成语:手舞足蹈、耳濡目染、指手画脚……
(2)读第一段话时,重读“真的”,强调要表
达“我”的看法,重读“地下”,
突出花朵上学的地点;读第二段话时,重读“一点儿”,读出很着急的
语气;读
第三段话时,要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用自信的语气,突出非常
愿意、
认可的态度。
(3)我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小组活动的特点,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br>这样才能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如:天籁之音(歌唱兴趣小组);
一鸣惊人(播音
主持兴趣小组);妙笔生花(书法小组);网球俱乐部(网球兴
趣小组)等。
4.拓展训练
(1)按要求写词语。
2
①写出3个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眼疾手快 手忙脚乱 手舞足蹈
②写出3个表示脚的动作的词语:笨手笨脚 七手八脚 一步登天
(2)选词填空。
口干舌燥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眼疾手快
①眼看小女孩要跌倒了,王立( 眼疾手快),一把抱起了她。
②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
③ 讲了一天话,讲得我(口干舌燥)。
④ 为了这道数学问题,我和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
(三)日积月累
1.问题引领
诗题是什么意思?诗歌的作者是谁?
自由朗读诗歌,想一想诗歌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体会?
2.学法指导
借助文中插图,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意。读出小牧童天真活泼的
语气。
3.梳理小结
(1)解诗题:自己的所见、所得。
(2)知作者:袁枚(1716
—1798),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
号仓山居士,浙江钱塘江人(今杭州人)。袁枚与赵
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
家。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
(3)解诗意:振:回荡。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一个牧
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
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
站立在树旁。
(4)谈体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
等散
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
注哇!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
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
活灵活现。
(5)指导朗读、背诵。
3
附
四、动漫微课:天真的小牧童
(出示《所见》插图)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档节目吗
?现
在老师也想考一考大家:看着这一幅画,你想到哪一首诗?你们的记忆力真好!
没错,这幅
图描写的就是《所见》这一首诗歌。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得。
在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
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
他一路行一路唱,嘹亮的声音把整片树林都惊动了。忽然,歌
声停下来,小牧童
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
蝉儿一手捉住呢!这
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
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
、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
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
既突然又
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