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策略赵黎明
秀峰区-新学期的打算作文
浅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内容摘要:“探究学习” 是学生数学
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对传统接受式学习的
一种变革,目的在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
,让学生受到新的
学习方法的熏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还存在不少为活动而活动、刻意追求形式的探究活动。要提高课堂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应有明确的
探究目标、精当的
问题设计、充分的个体准备、充足的时间保证、数学本质的体现
等几个方面,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去发现与创造,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
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探究活动 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
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
烬,变成木乃伊。”“现实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
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
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
值和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广阔的思维空间
——自己
提问题,自己找规律,自己总结结论。因此,新课的引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时
时注
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向进入学习状态,注重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启动学生的内驱力,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思
维、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创设情
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
有老师在教学《确定起跑线》时,教师先播放博尔特参加百米比赛的录
像,学生都
聚精会神的观看激烈的比赛场面,教师再顺势把同学们的目光吸引到百米跑道上,
他
们跑的都是100米,都是一样长的线段,是公平的,从而引出400米的赛道,提
出问题“从同一起点
出发,他们的比赛公平吗?”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问题的设计要精当,否则探究就无法激活思维
思维从问题开始,探究依然如此。但如
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思维含量低、
缺乏挑战性,探究活动就会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华而不实;如
果探究问题过于
复杂,不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脱离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认知
发展水平,结果就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而无实在意义。探究的问题应注意从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
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问题与旧知识、旧经
验有联系,同时又是新鲜的、新奇的,富有
挑战性的。同时探究的问题要具有开放
性,为学生拓宽多向思维的空间,利于思维发散。从而使学生处于
一种“想知而未
知,欲罢又不能”的心理状态。在日常设计学生的探究问题时,可以将教材中的数
学公式、法则、性质、定理、公理及规律等作为探究问题,让学生经历这些内容的
发生、发展及形成过
程。让学生在发现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
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需求,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邱学华老师在上《神奇的编码》一课时,通过例举大量现实生活中数字
编码
的广泛应用,再组织学生探究“电话号码编码有什么规律?”,把生活问题上升到
数学问题
,之后在对邮政编码的学习中,学生主动提出“为什么电话区号是四位,
而邮政编码却是六位,能不能把
邮政编码同电话号码统一起来呢?”这个问题非常
有价值,说明前面问题的设计与探究,有效促成了学生
的求异思维,提高了观察分
析能力。
三、个体的准备要充分,否则探究就成为优生的舞台
不管开展什么活动,如果没有个体的、主动积极地参与,就失去了活动的真正
价值,探究活动更
是如此。课堂学生有效探究活动的前提是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
考的探究只是表面的热闹,只能是优生“
统治”的课堂,优生展示的舞台。所以在
学生的合作探究前,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只有经过学生的
独立思考后,在小
组的的探究中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才能有碰撞、才能相互启发中找到探究方向,进而实现探究活动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必要的梳理,有意识
地点明探究策略和
方法,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必要的提炼和概括,只有这样可以提高
学生的探究水平,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
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如课堂里,教师给出探讨“32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淘汰
赛,决出最后的冠军共需
赛多少场?”后,经过学生的独立的、充分的思考与探究后,呈现出解决这个问
题
的方法精彩纷呈。
生1:我们进行了详细列举,第一轮比16场,第二轮比8场,第
三轮比4场,
依此类推,一共比16+8+4+2+1=31场。
生2:32人太多,我们从数着手分析。发现2 人需赛1场,3人需赛2场,„„
不管多少人
赛,场次总比人数少1。所以我们推断,32人共需赛31场。
生3:要淘汰1人,就得赛1场,要淘汰32-1=31人,就得赛31人。
师:比较三种方法,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它给你怎样的启示?
„„
因为有学
生的独立思考,才有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交
流,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日常
思维的新的思考方式。第一种方法固然可行,但
繁琐异常,数目一旦增加,计算量更大;第二种方法看似
“推断”,但其中蕴含的
化大为小的数学思想、建模意识等,无不彰显数学思考和魅力;第三种方法让人
拍
案叫绝,巧妙的抓住“淘汰人数”与“比赛场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巧妙的从数学
角度审视问
题结构,从逆向给出问题的简洁解法,反映出学生良好的“数感”,以
及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
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四、倡导同伴合作,形成自主探究的氛围
在数学学习过
程中,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一位面带微笑,能够把握学生细
腻的心理需要的教师,学生会对他或她感
到亲切,温暖,学习就会很有劲头。反之,
以为专横独断,缺乏爱心,表情冷漠的教师面对学生时,学生
会感到压抑,紧张,
从而影响知识的接受。因此,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利用自己情绪的感染<
br>力,使知识,信息带有情感色彩,使课堂成为快乐学习的天堂。课堂上,要达到师
生的情感交融,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要求教师要有无私的爱,广泛的爱,
不但处处体现对他们的关心,还要适时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比如:在接触新生时
很快叫出他们的名字;在学生想回答问题但又害怕答错时给予
一个鼓励的眼神;当
学生答对问题时大加赞扬;给予鼓励,使学生能够重新找回自信心,
这样师生关系
就会更融洽,教育学的效果就会更好。
五、进行实践操作,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
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
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
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对<
br>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小学阶段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与学生的生活
实际联系紧密,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储备,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体
验和感受,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建
立表象,形成抽象。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可以
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通过摸一摸、折一折、剪一剪
、拼一拼等探究活动,
获得相关知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和发展。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需要将其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
利用丰富的教
材情境,激发学生猜测的兴趣,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源于自身需要,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建立模型,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加强点拨指导,提高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学生的自主、合
作、探究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教师不能撒手不管,应成为学
生的引路人,在学生思维的盲区予以指导、
疏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洞察秋毫,看准
时机,把握火候,瞄准方向,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
而教,适时点拨。
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有序有效进行,才能使孩子的思维柳暗花明,更具灵感。
七、注重个性评价,增强自主探究的成就感
有
探索,就会有发现;有发现,就会有成功,“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是进一
步探索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大
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要特别善于发现每
个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通过鼓
励学生当小老师、提供展示的
平台、写激励性评语、建立成长档案 、自己评、小组评、教师综合评等有
效的形
式,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参与探索与思
考的学
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实现个人价值。
总之,自主探究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开展探究性
学
习,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小班孩子能在探究中获得
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张齐华《数学教育的文化之旅》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任清梅《数形结合——有效的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