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教学设计
全陪欢迎词-煤矿安全工作总结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
本文,请下载--------------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加法交换律
和结合律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
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
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
律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运算律
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
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
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
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
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
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
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
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
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
的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
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
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探索加法中
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
式计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28=45(人)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
、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
(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
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
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
加数的位置
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
呢?(等号)
师板书: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
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
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
br>---------------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
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加法结合律。
(1)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
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
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
成等式吗?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
(17+23)
(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①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
-----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
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
br>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
律?
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
中,三个加数分别相
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
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
加法结合律)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
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
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
、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1、2、3题。
(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
加法结合律。
(2)第2题是运用加法
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
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
生的认识。
(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
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
便。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
问?
踢毽子,教学,数学,能力,信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
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
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