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让学生在练习中经历学习过程
关于赏月的作文-小学老师实习报告
让学生在练习中经历学习过程
沙湾县第一小学 张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第一学段,在数<
br>学计算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充分体现了“体会数学和运算的意义,
掌握教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
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联系
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
用来
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注意“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
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
一年级上学期在学习了10以内的连加、连减后,第一次接
触了
加减混合运算后。在做一做中不是模仿例题机械地计算,而强调学生
通过操作进一步亲自体
验计算顺序,这是教材的最大变化。从素材的
选择到呈现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为教师的数学提供
了广阔的
空间;二是为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计算的过程,从而建立起数学
模型。这对教师理
解课标,驾驭教材提供了很高的要求。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在一年级渗透运算顺序,让学
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体验
运算方法,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因此我确定<
br>混合计算练习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2、通过实验、演示、操作,使学生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充分
体验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初步感悟加减混合计算的
算理,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健
康发展。
二、教学设计与案例
我们将练习十二第5题的素材做为情境创设,呈现这样一种教学
流程:
创设情境
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探究计
算方法
交流体验,
计算方法
1、师:今天我是16路汽车司机,本车是无人售票车。汽车从
火车站开出(车
上已有4位同学)。行到沙湾一小站时,司机说:“一
小站到了”,上来3位同学。行到中行站时,司机
又说“中行站到了”,
下去2位同学。汽车继续前进。
(课前教师安排好7位同学协助表演)
2、师:通过刚才的表演,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生:车上原来有4人,到一小站上来3人,车上有7人。
生:到中行站下去2人,车上有5人了。
生:车上原来有4人,到一小站上来3人,车上就有
了7人,又
到中行站下去2人,车上最后剩下5人了。
师:我要问一下同学,7人是怎样得到的,5人是怎样得到的?
生:7人是车上原来有4人,上来3人,合在一起是7人。
生:车上有7人,后来下去2人,车上就剩下5人了。
„„
师: 我们能不能计算呢?
生:4加3等于7。
生:7减2等于5。
启发学生口述并列算式,
学生再一次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互相说一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2+3=5
把两个算式(做成两个卡)放到一起比较。
4+3-2=5
4-2+3=5
发现了什么?想到什么?
生:第一个算式前边是加号,后边是减号,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生:第三个算式前边是减号,后边是加号,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
师:还有什么想法?
生:谁在前面就先算谁。
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感悟加减混合
计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5、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练习十二第4题第三横行两题。
游戏:练习十二第2题。
学写算式:练习十二第3题
6、交流并订正计算结果。
三、教学的体会
这样处理教材,通过亲身参与实际教学活动,理解加减混合的意
义和
计算顺序,由算式引出计算。学生亲身经历由汽车上、下的第一
次感悟,使学生逐步体会加减混合计算的
意义和计算顺序,加深对加
减混合计算的理解和计算顺序过程的感受,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提
高计算能力,最后再进行抽象的独立计算。
练习的题量相对的较少,但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也抓住了
“难
点”,给教师更多的空间创造、加工教材,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