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小论文
非礼勿言-普通话推广周
复式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小论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教师是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
的
最新论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单一的
练习形成对知识的巩固,而忽视学
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
程,使数学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极为不
利的。
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互相质疑,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
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
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
br>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
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
,使数学教材变得
生动、具体、直观,让学生感悟并发现数学到作用与意义,会用数学的眼
光观
察周围的世界,增强数学实践作用意识。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
程中的探索:
创
设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激发兴趣数学教学以学生熟悉
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
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信息、调动学
习兴趣、为他们提供发现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大量
的
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某地区城乡人口,
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
数的变化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
在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及发现数学知
识,体验到数学就在
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浓厚的兴趣。
1
在新课的引入中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单式统计图,使学生
复
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由此导入新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这样使学生感受统计知
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高涨
的学习热情。
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教师,教师给予的空间有多大,
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阔。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有利于
学生发
展思维、有利于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广阔的
环境中、舞台上
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新知识。如在本节
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
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
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的引导让学生
自己总结出几种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使单一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体验到学
习过程的轻松,独立思考的快乐,以及学习成功的喜悦。组织
学生讨论,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创新火花才会不断闪
现。学生获
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因此,课
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
习环境是多么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勤动脑多形式地为学生展示自<
br>我服务。
教学中采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设计方案的评比,老师把一切学习的机会
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
习兴趣。不仅教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还能使课堂内外的知识获得延伸。学生通
过亲眼看到
2
的、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有用价值。学生
运用自己创造的方案
绘制统计图,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中充
分
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主创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方法,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思维。
同时发扬民主,让学生在观察中、对比
中,优化最好的绘制方法,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结构。师生互动的
机会比
较多,生成的东西也比较多,在数学课中也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尽可能
地体现了新的小
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效果比较良好。
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迁移让学生在单式、复式条形统
计图的观察、
对比、分析中,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中的有关
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练习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练习要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
让学生在简单运
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
握知识,同时使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照顾
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
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同时,练习题
目的设计及时巩固获得的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
展调查,收集整理,感受数学
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在用中独立创新,在争论中消除
疑惑,把老师
的“讲解式”教学改成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使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具有好奇心、
好胜、好现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
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每个学生在
求知中创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