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我的童年趣事作文-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
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
合有关的教学内
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
推
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
习
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
间里我得到了一
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
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
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
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
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
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
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教学设计
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
br>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
地学
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
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
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
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
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
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
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另外,
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
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
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
问题
,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
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
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
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
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
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
作者。教师在学生的
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
数学知
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
小学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
创新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
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教师
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
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
导者、
帮助者,不能把意识强加于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里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
发、探讨、
研究等生活化的放松式教学。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扮演
售货员、顾客角色,进
行模拟购物。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测量计
算校园花坛、水池等设施的面积。这
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在动手实践、合作探
究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
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使学生从中获得成
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
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
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
教师要善于调控
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
生
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亲其师,信其
道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
一个锻炼创新能
力的舞台。如学“混合运算”一课时,先提问“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
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
要花多少钱?”这样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说:“我买5包面
包,一包1元,共花5元。” “我
要买4包花生米和一袋糖果。”这时让学生计算要花多少钱,
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想法。再引导学生列出综
合算式,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让学生体
会到,简单的数学算式也变得有非常有趣
,同时也赋予了数学算式生命的价值。因为生活中
的数学无处不在,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
、愉快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所以教
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
,肯定和鼓励,营造出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
学习信心,
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三、将生活融入教学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
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没有生活的
教育是死的教育,离开了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
密不可分的,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习,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发
现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多多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数学方法解答出来,如给学生布置感受数学的任务:让学生陪父母去市场、去超市买东西,发
现生活中
的数学的影子。上课时,很多学生争相说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有的学生用自己的亲
身经历为同学们出了一
道题:在市场买菜花了16元,付20找回4元,买肉花了23元,付
50找回27元,请同学们一起算
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带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生们面对
同学提出的问题,纷纷展开讨论计算。用这样
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又可以让
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教学,将数学探究生活化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
“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
、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先利用
身边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
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
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
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
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
,宽是1厘米,
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
宽3厘米,高1厘米。
通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被塑造者,而是积极主
动地开拓者,从而使
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
、勇于
创新的精神及探索实践的能力。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
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
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
可
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
堂的主人。新课
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
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
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
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
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
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
深刻的体验,
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
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
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的角色。首先,不能把
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
形象与抽
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
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
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
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
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
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
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等数学
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
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
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
大胆地放,放
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
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
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
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莲山课 件 >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
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
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
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
。二是合
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br>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
是师生
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
的意见。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
渗透,相辅相
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
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
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