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日记

巡山小妖精
909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14: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教育家名言-亚非学院




4月教学日记NO.1
[ 2010-4-6 22:25:00 | By: xiejianliang ]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
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掌握 这部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
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遵 循由易
到难,步步深化的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创设情境(设问)——
学生思考 ——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判断(反馈)。另外,还通过游戏练习的方
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在练习设计上不仅量多,而且,都
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例子,达到了教学目 标中“应用”之一知
识点。

4月教学日记NO.2
[ 2010-4-8 22:31:00 | By: xiejianliang ]

解比例这一内容应该来说比较简单,通过自学学生也能掌握。可我一直在思
考,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去 教这一简单的内容呢?于是我对于解比例这节课进行
了大胆的尝试,现就课堂中一些主要的片断进行反思 :

1、出示复习题:24:( )=3:4,你能说说括号里多少吗?说说你是
怎样想的?

2、出示例2:24:x=3:4,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三种解答方法:用
比的基本性质、用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

4、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简单?

学生对于解答“2 :24:x=3:4”这样的比例是不难的,在交流中我不仅
发现学生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答,还有不 少学生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来解
答。对于学生多样的解答方法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说说 你觉得哪种
方法简单一些?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出的学生的争论。争论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教
师只 是合作者与参与者,因此我并没有给予任何评价。







4月教学日记NO.3
[ 2010-4-12 22:37:00 | By: xiejianliang ]

学生已经学习过比 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
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 础。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
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比较困难。因此,在教 学中我
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
关联的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
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 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广泛存在。

课堂上我设计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 长的变化关系。通过表格、
图像、表达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虽然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 而
增加,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同时,也让学
生初步感知“ 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为认识正比例
奠定基础。为学生后面学习正比例的图 像积累了经验。

4月教学日记NO.4
[ 2010-4-13 22:38:00 | By: xiejianliang ]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 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
例的基础,加上正比例与反比例在意义上研究的 时候存在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学
生在整堂课的思维上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在课堂上讲解: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想到三角形是否学生也能
正确的解 答,于是就补充了: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相应的高是不是成反
比例?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情况 来看,在书写数量关系的时候,呈现了这样两
种情况:

1、底×高÷2=面积(一定)



2、底×高=面积×2(一定)

课堂课堂上出现的这样两种书写方法,到底哪种 正确,同学比较明显就指出
赞同第二种,但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使我对于为什么教材在安排上 引
入了利用字母表示有了更好的理解,起初不太清楚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现在看
来,字母的标 识其实是最能用数学语言来判断是不是成反比例,只有书写成x×
y=k(一定)形式的数量关系的两种 量才成反比例,这样学生在书写数量关系的时
候思维方法就显得更明确。所以课后在做习题: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的时候,就有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数量关系:长﹢宽=周长÷2(一定),不成
反比例,

比原先在理解上有了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也让我知道深入分析 教材,弄懂教材对教学来说是多么
重要。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驾驭教材,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后自 己在这方
面要加强研究和学习
4月教学日记NO.5
[ 2010-4-16 22:39:00 | By: xiejianliang ]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 完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以前所
熟悉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课本上出 示的例题对于六年的学生来说相当简单,“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
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从甲地 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距离
是多少千米。”这种路程应用题在三年级的时候早就学过,学 生对于这种题目的
解决早就得心应手了。教材中用这道例题来学习比例的应用,主要是介绍用比例
解应用题的方法。但这道题用比例来解决显然不如算术法简单,如果强行让学生
用这道题来接受用比例 解应用题的方法,学生会对用比例法解答应用题产生一种
排斥心理,因为他们认为不如算术法简单,为什 么放着简单的方法不用,而非选
择麻烦的方法呢?(这种心理尤其善于思考的学生更会产生)。这时如果 老师说
考试要求用比例法解答,你就必须用比例法解答,更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不
愿接受用 比例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比例法解应用题,



并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呢?想到了“学以致用”这一至理名言,我在教学例题
前设了一疑。
一上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想个办法,能知道咱们学校旗杆
的高度。”问题 一抛出,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思维即刻也活跃了。有
学生开玩笑说爬上去量,有的说放倒量, 可都不切合实际。倒是有一个学生说的
方法可行,旗杆上有绳,用绳拴上卷尺往上拉,拉到顶以后看卷尺 下面的刻度,
就能得到旗杆的高度——这倒是个好方法。随后我说,这个方法很好,能够得到
旗 杆的高度,但老师还有一种数学的方法,老师在旗杆的旁边在立一根较短的竹
竿,就能够通过测量并计算 出它的实际高度,在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大家就可
以用数学的方法里计算出它的高度了。
随后,我教学书本上的例题,使学生明白,题中速度是一定的,那其它
两个量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可以用正比例来解决这道题。这样,学生明白
了虽然不如算术法简单,但也是解决这道题的一种方法。他 们在想得到测量计算
旗杆高度方法的心里驱使下,接受了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然后,回 到旗杆的高度测量这道题中,我提出:老师能用尺子能量出竹
竿的高度,还能量出竹竿影子的长度,而且 旗杆影子的长度也很容易量出来,那
现在谁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求出旗杆的高度。学生很快就利用所 学的知识,
杆高和影长成正比例关系,并利用今天的所学解决了这一问题。
通过这一教 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去领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让学生结 合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
知识的有意义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月教学日记NO.6
[ 2010-4-20 22:42:00 | By: xiejianliang ]

在《比例尺》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两 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 相交流自
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 ,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反思整个教学, 也存在一些问题:本节课进行了两次探究,第一次探
究比例尺的意义,第二次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第 一次探究时间比较充分,而
第二次探究的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 致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










4月教学日记NO.7
[ 2010-4-22 22:46:00 | By: xiejianliang ]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
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
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 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
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个游戏都是抽屉原理在生活 中的运用,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活动化的数学课堂,使 学生在
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使学生 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
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 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在4 个苹果放入
3个抽屉学习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
想、 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
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 这节课我能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
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 更好的理解抽屉原理。在
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的给
予认可和指导, 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4月教学日记NO.8
[ 2010-4-26 22:54:00 | By: xiejianliang ]

1、活学活用:




俗话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对于知识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你
学了再多的知识,可都是死记硬背,不会 使用,不会运用,学它何用?我觉得这
段话给我们教师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调教学生 ,给自己的学
生一个交流、讨论、表达的机会,让知识流动起来。

2、知 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其实我觉得这里在阐明知识的实质的问
题,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注意把握知识 的实质这一教学要素,既要让学生的学
习生动有趣,又要注意让学生的所学转化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让学生的学习
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中,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防止出现的一种情况
就 是,课堂看起来生动活泼,但是学生的思想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就好象让学生
看了一堂无聊的闹剧一样, 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3、关于实践的具体做法

苏氏在这一节所讲的方法应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的教师应该
尽可能地创造这样的机会,尽可能 地创造这样的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感而发,
而不要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面无病呻吟闭门造车。好的学习 情境,必然会引发人许
多的联想,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触,受到情境的感染,必然会有感而发,并且< br>是真情实感

4月教育叙事
[ 2010-4-29 22:55:00 | By: xiejianliang ]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说理要说透,要有信度,要让学生心服,用幽默的
语言来教育学生,启迪学生, 不仅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还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在不受任何伤害的情况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有一次,班里一个同学交给我一张小纸条,我一看,原来是一封 遗书,上面
都是一些让他妈妈给他买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不但没有伤心的感觉,反而
让人 觉得很可笑。我知道他纯粹是好玩,没有真正厌世的念头,但是这种现象所
以,我就对他说:“看你遗书 写得不错啊!但是,我们班里还有很多人不会写遗
书呢!因为这个世界太美好了,谁也不愿意离开这个世 界,难道你愿意吗?”他



笑眯眯地说:“不愿意。”“那看你的遗 书写得这么好,我还以为你不喜欢这个世
界了呢?告诉你,遗书可不吉利啊!一般人还不会写遗书呢!我 要给你发个广告,
要写遗书的都来找你,向你学习好不好?”他听了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
我可不愿意老是写遗书,我喜欢这个世界,以后,我也永远都不写了。”听了这
些话,我笑了,他也不 好意思的笑了。

我相信,他以后一定不会再开死亡玩笑了。从这个事例中,让我感受到了班
主任要随时去发现和寻找学生的不是,采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说理,使我们的
学生有所进步, 使我们的学生有所成功。


重阳节诗歌-地理中考试题


杜勒斯-高中交换生


美国私立高中-勉县一中


玄武山-硬件维护


武汉文华学院-销售合同范本


法国音乐学院-三角形教案


三八节祝福语-斩相思


协议存款-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