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白露诗句-请示
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
释、理
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
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
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
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和构成的。数学与科
学技
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在我
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的认识 数学生活化 学生发展
一、对数学的认识
说到数学,大家都
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
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
到了,
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
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
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
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
为社
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
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
才是数学美的体现。我认为,数学学习应
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
,
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
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
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
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
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
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
br>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1.2 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是思维与
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
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
产生了,
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
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中心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
生的
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得知识的
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
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而对学生学习数学
的态度、情感关注很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
为
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从“以教师为主,
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
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
力并重”的开放式教学观念转变,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文
化反哺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他们有能力也有
胆量怀疑教师和教材上的东西
。学生不再是虔诚聆听,而是确信、
理解、质疑,然后反思。学生“质疑”和“反思”,数学课堂从“物
化”变成“人化”。 现有的数学教师关注数学知识点,关注学习的
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
,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
师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课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
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很少有机会表
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数学
课程下,学生的情感是被动的、缺乏
自信的,不是自主探索的,也谈不上合作学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更<
br>多的是结论的知识,更多的是数学的技能和技巧,缺乏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
注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
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br>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
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
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
面都得到发展。新课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
br>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
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
、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
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是学生而不是传统的学科内容和价值观决定学校的课程和活动,强调学生的自由,强调学生的创造性,重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
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
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
全面的培养。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
动物学习,不仅要重视人类认知
结构,而且要关注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
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
即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要改变学生的行为,首先必须改
变其信念和知觉。因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
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从全面发展的视角关注学习者整个人的
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
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
,进而自我实现。 三、小学数学生
活化 小学数学应树立解决问题的教学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
br>“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
实际。”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
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
活动,也就是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抽象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帮助
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我们在
教学中,把那些枯燥的、脱离学
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
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始
终提倡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
学”,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提倡选择有
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具备一定探索
性的问题;提倡选择图画、表格、文字
等多种形式的呈现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
会数学和实际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初步掌握一些应用数
学的技能,加强了数学的应用。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
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学生心
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
学时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
厚
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数学
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
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
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
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
,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
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
br>求。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
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从
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原型,巧妙地把
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等等,就是生
活与数学知识的有效结合。生活在
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
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
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
的价值。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
生活学数学既使数学自身的魅
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
的
、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四、结束语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
情
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
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
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
展服
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2.
[2]小学数学教育──智性学习[m].香港:香港公开进修学
院出版社,1995.74.
[4]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