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篇
身边的好人好事-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篇
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
而为将来
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
常重要。以下是小
编整理的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篇,欢迎阅读。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一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
认为:“学习数
学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
小学数学教
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
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
负着培养学生思维
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
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
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
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
逻辑思维的简缩。从数学的特点看。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
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
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
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
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
离不
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
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
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
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
,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
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
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
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
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
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
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
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
br>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
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
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
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
思
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
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
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
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
步研究,
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
展辩证思维作为一
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
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
材料。例如,
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
了,得数也随
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
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
跟着变化的。这就
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
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
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
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
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
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
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
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
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
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
且根
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
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
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
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
步养成学
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笔
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
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
,就有
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
就有初步培养学生
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
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通过实际
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
内数的概念,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
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
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
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
br>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
个环节中。不论是
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
有意识地
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
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
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
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
计
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
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
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
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
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
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
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
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
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
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
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
贯穿
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
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
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
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
然,在教
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
特殊方法进行这种
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
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
教学数学概念、开题计算法则、解答应用
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
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
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
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
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br>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
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
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
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
特
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
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
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
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
断[如
(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或先
把3和5加在
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
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
端都是先把前两个
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
同第一个
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
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
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
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
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
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
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
力的
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
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
满足教学
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
适应各种情况的需
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
补充。
1、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
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
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
br>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明辨是非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
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
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
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
做偶数,
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
面有没有一个数,
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
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2、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
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
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讲过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课本中的练习题,
给出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定律写出与它相等
的式子以外,还可以给出一些等式,
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让
学生判断那个是错误的;或者用3种图形代替具体的数,写成两个式
p>
子,如(○+△)×□和○×□+□×△,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相等,并说
明根据
。这些练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
对于发展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
不宜让学生
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
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
。
4、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要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思考
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正确
解答出来的。在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思维,往
往出一些超过大纲课本范围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负
担,而且
由于难度太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
逻辑思维和思维的
灵活性。
四 、培养思维能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密切联系起来
人们的思维与语
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
为,借助语言人们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
形成概念、
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
逐步完善。在数
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
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
要了解学生这些
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
过程给予肯
定或纠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
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思维能力有较
快的提高。由于课堂
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
以把指
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
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
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
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总之,成功的数学教学应该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有效的途
径,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到学习活动中来,采取各种方法从多方面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
造能
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报告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二 有效课堂,要关注教师
的教,更要
关注学生的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教学必
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这些理念要
求我们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所提高,数学
学习上有
所进步,数学课堂有所收获。下面就对有效课堂进行几点思
考:
一、预设关注经验“生长点”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站在系统的数学体系中,高度整体地看待学生前期中蕴涵的经验“生长点”,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
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中,转化
的思想非常重要,尤其是接触转化思想
第一课五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
过
的长方形,剪拼法发挥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剪拼法的出现要
么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甚
至由教师大谈如何剪拼;要么是经过课堂上
多方暗示由个别学生提出,显然剪拼法不是发自学生的内在经
验,而
是“被发现”的结果。
为什么学生明显缺乏剪拼的经验呢?我进一
步分析,教材在四上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没有安排剪拼图形的活动,只在四下第五单元
《三角
形》中利用三角形进行《图形拼组》的活动,活动课往往是教
师们最容易忽视的,再加上知识的时间跨度
长,学生容易遗忘,甚至
连最基本的数方格方法也忘记了。缺少这样的前期铺垫造成学生推导
平
行四边形面积想不到剪拼法。在五上《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
形的面积,都是利用了转化的
思想。其中把一个图形剪拼成另一个图形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把这种
形象操作经验留下来,在头脑中容易形成动态表象,能让学生对这个
单元的转化思想根深蒂固。学生的
知识生长点能否对新知学习进行正
迁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预设,是否了解学生知识经验的生长点。
二、课堂体验情境“展开点”
创设有效的情境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
条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的
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
、体验和理解数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
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
在观察、操
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
展的过程,获得
学习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力量。”但有时情景创设到
导入课题的时间过长,情景太过花哨复杂,让课堂很
难做到实效。教
师只有准确地分析教材呈现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才能
有的放矢,
才能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从而事半功倍。如在找次品的
一节课中,教师出示这样的情境:在243个零
件中混入1个次品,次
品质量比正品重,肉眼看不出来。用一架天平最少称几次才能找出
那
个次品?老师放手让全班分组讨论在全班汇报,结果问题太难,没有
小组能解决。
充分参与数学,就能让学生“自由地”活动吗?显然不是。缺少规
划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低下杂乱的课。
要克服这种弊病,就要增强规
划意识,选准数学教学情境的“展开点”。我感觉找次品要分五个“展开点”进行教学:
三、练习注重知识“深化点”
有效课堂要精心设计练习,练
习要注重知识的多样性,更要把握
知识的那个深化点。教师帮助学生达到积累数学的深化点,是学生不<
br>断经历、体验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在
“做”的过程和“思考”的磨
炼中慢慢沉淀、逐步积累、渐渐深化。可以
说,有效的教学肯定存在学生思考的空间。没有学生自主的探
索,就
不会有学生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留出合理的时间让学
生独立思考,自主钻
研。
在多边形面积的复习上,教师能够抓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根
线,就可以将很多知
识点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先复习平面图形
面积如何推导出来,再分析计算时注意点,然后深入转化
思想,利用
等积变化解决各类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四、总结激活数学“反思点”
数学是思维体操,有效课堂不仅仅让学生学会做数学题,还要让
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反思自
己的学习。弗赖登塔尔说:“反思是重要
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当
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
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这样
既可以
发挥经验因素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又可以使学生有意识
地避免经验因素的消极作用,能更好为学生
所用。
如:通过对圆周率的研究,你有哪些感悟?
学生一说:一开始,我用滚动法
、绕绳法测量圆的周长时,心里
想“差不多就行了”,测得也不认真,还嫌麻烦!后来看到祖冲之用割<
br>圆术把圆内接正多边形分到24576条边时,我被祖冲之的研究深深震
撼了,感到特别惭愧!
学生二说:我觉得祖冲之得出的圆周率已经够精确了,可是人们
还不满足,现在把它推算到
小数点后10万亿位了,太了不起了!
学生三说:圆周率大家都说无限不循环小数,那我们凭什么
认为
它是一个确定的数呢?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教师的每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每上一
节课,教师也要进行课
后反思,如哪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与课堂生成处理得不够满意,应该怎
样处
理更合适,这节课难点和重点怎样上才能使学生更加明白清晰等
方面认真进行总结,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学生
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正确指导,适时点拨,
同时能够适时激励性评价,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只
有这样,才能让数学文本的“静态”变成数学课堂的“动态”,提高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
参考文献:
[1]赖文学.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3).
[2]苏会生.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策略[J].现代阅读:
教育版,20
13,(3).
[3]赵有娟.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
版,2013,(3).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篇]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论文
2.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论文
3.小学数学论文:从学生认识方式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4.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分析
5.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6.论文:小学数学教研
7.初中数学兴趣教学论文
8.初三数学教学论文
9.高职院实践教学论文
10.小学数学的解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