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审计师考试成绩查询-银行柜员年终工作总结
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篇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
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
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
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
反思那些已
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
样
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
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
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
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
学的“有效
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
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
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
前
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
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
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
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
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
,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
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
为本”,既要面向全
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就要尊重
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
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
br>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
化”。
比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
法”“想加算减 ”“点数”“连续减”等方
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
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
己的经验采用
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
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
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
“一题多
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
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
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而“算法多样化
”是面向群体,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
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算法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
以吸取别人的优势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
不应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
,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
担。
但是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数学中“算法最优化”的含义<
br>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这一点,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明确,要负责任地
引导学生去比较、去
评价,并使学生掌握那些公认的最佳的、最优的、最基本的
算法。曾经看到
一些计算课,讨论一道计算题,出现了十多
种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地催问:还有什么方法?占用了大量<
br>的课堂教学时间,直到临下课时才说: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计算。结果班级一些思维慢的学生搞
得眼花缭乱、无所适
从,最终也不知道哪个方法最好。这种教学效益是不是太低
了?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
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
教师为“情境设置”
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
某些课堂在这一
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
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在课改中,我们应当提倡什么样的“情境设置”?“情境设
置”的作用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
新课程中所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导的“情境设置”的作用有:其一
,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
和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提供
学生熟悉
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
究热情,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三,情境
不仅
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数学是抽象的,但是对儿童来说,他们往往会
用自己的生
活经验来“解读”数学现象。比如,小学数学三年级 “小数的
初步认识”,这是学
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为了降低对小数抽
象性理解的难度,教材创设儿童熟悉的情境:商店的
商
品价格。在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关于元角分的知识来
感悟小数的含义、小数的加减法,学生学起来亲
切、有趣、
易懂。这种情境是学生学习小数的认知基础,也是效果好、
效率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同样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一位教师这样创设情境:
我们来到数字王国,数字1,2
,3踢皮球,一会儿是1跑在
前面:1.23,一会儿是2跑在前面:2.13,??有近10分钟的<
br>时间停留在数学王国的情境渲染中,才说:这就是小数。浪
费了很多教学时间,学生对小数的意义
还没理解。这种情境
设置是不是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
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
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
讲、课堂练习
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
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
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学习”都不能满足于
学生表面上的“热热
闹闹”的操作和参与,而应关注学生究竟在做什么,他们的
动手实践产生了
怎样的实际效果,是否引起并发展了学生的
数学思维,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怎样发挥指导<
br>作用,教师指导的最佳介入时期在哪,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
基础和经验支持是什么。
但是在某些课堂上曾经看到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
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往往是只有形式,没有
内容。比如,二
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例1,小猴分桃,
计算12÷3=
?提问了几个学生,都已用平均分和乘法口诀算
出,教师又说:分组讨论,用小棒分一分。这时学生对已
经
会做的题目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多数都在玩小棒。这种合作
学习、自主探究就有些太形式化了
。这种形式化,浪费了有
效的教学时间,也失去了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怎能体现
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
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
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
静地看待课改,
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
秀的教学传统。比如
“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
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
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这是“圆的认识”(五年级下册)的课堂教学片段,教师安
排学生课前预习,并给出问题提纲:
1.半径、直径都有哪些特征?
2.怎样验证这些特征?
3.怎样寻找一个圆的圆心?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师: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直径?为什么?
生1:将圆形纸片反复对折,可以得到无数条直径,所以圆
有无数条直径,
并且所有直径都相等。
生2:圆上有无数个点,每一点与圆心的连线都是圆的半径,
半径就有无数
条。
师:怎样找圆心?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生:将圆片按不同方向对折,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黑板上的圆,不能对折,怎样找圆心?
生1:在圆内做一个顶点在圆上的长方形,长方形对角线的
交点就是圆心。
生2:用直角板在圆上做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心就是
圆心。
生3:我看见家里装修时,师傅对墙上的圆找圆心,是先用
水平尺找到圆上
的最高点,再在最高点上用“线坠”找直径,之后确定圆心。
生4:连接圆上两点得到线段,在这个线段的中点做垂线得
到直径,直径的
中心就是圆心。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步步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
气氛热烈,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堂课很充实,是一节
效果好、效率高的好课。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
是在有效的教学
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
学方法要讲求效果。
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
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
价值。
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关键。这就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求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
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
察、操作、猜想、推理、
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技能,初步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
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终使学生想学、
乐
学、会学、学会、会用。根据我教学的体会,我认为为教师
要把握好“吃”、“用”、“看”
三个字。
1、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吃准学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
课前准备中,教师不妨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
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
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
样?③哪些
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
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
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
准学习起点。
二是吃准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首先,目标的
定位要准,
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
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
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
点。第二,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
发展
性的目标。教师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
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
些方面可
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可。
2、用。一是用好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
。用好,
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
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
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
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
体现
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
创造”。
篇二:小学数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教学策略提问表面上看是一件非
常简
单的事,都是老师每天要做的,通过提问能得到更好的
反馈信息,更希望教出的学生也能提问,然而,提
问也有不
容忽视的地方,跟大家作简单的交流。
一、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生提问题教师得先会提问题。
在我们的新教材数学课本中,题目都没有很多文字叙述,都是给你一幅画或一个表,要求学生按要求提出数学问题并
解答,如果学生会提问题解答起来就比较
轻松,如果不会提
问题就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使学生解答这道题目望而却步。
教师提问的方向
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这时候比如
说一堂课,一开始通过教师的提问把学生引入到数学课堂里<
br>面,先让学生入课,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时候把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生引向深入的思考去思考这些问题,思考关键问题,然后去
解决问题,然后在课后的时候,让学生有一个概括提升,有
很多时候也是通过老师的提问达到的。
学生的提问是深入思考问题中发现的不太理解的问题,或
者说这里面学生觉得有一些重要的问
题需要问出来,我们希
望学生有一个提问题的好习惯。
所以有句话说的是:“有问题的课堂是
没有问题的课堂,没
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有问题的课堂,”在一节课上学生把不懂
的问题都问了他
就掌握了,做练习就没问题了,而一节课上
学生都没有提问题,表面上看人人都懂了,而课后的练习,<
br>考试呢学生又做不起了。
2、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笼统、过大。
我记得在我们刚流行用课件上课的那几年,老师的准备都
比较
充分,要把课件准备的很美、很全面,还配上和谐的音
乐,确实增添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 有一次在听一年级老师的10以内的减法公开课时,
该老师准备的课件确实很美,课
件上有蓝天、白云、花、草、
树木、房子、小河、河里有鸭子。
课的开头,老师创设情境,
把学生就带进了这一幅主题图,
老师的潜意识问题是:河中有10只鸭子,有2只鸭子游走
了,
还剩下几只。而老师的问题是: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br>了什么?一年级的同学人人都在举手,抢着回答,把图上的
都说完后,老师不甘心呀,没有达到自
己的目的问题,又问: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呀?
学生又回答了,老师,我发现了今天
的天气很好,有蓝天白云,老师我发现了花很漂亮,就这样
默默的过了十几分钟。这明明是一堂数学课,表面上好像是
语文课的看图说话,美术课的欣赏去了。
所以新课程理念提出: 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一听就
一目了然。
(2)
提问过于频繁。
有的老师会在一堂课上提问过于频繁,一堂课才40分钟,
提问过多这会带
来什么样的效果,那肯定学生他都是回答问
题的时候,都是蜻蜓点水,过一下就过去了,学生没有很好<
br>的空间,没有很好的机会来回答问题。
提问过多,提问后给学生留的时间就较短,通常把可供
探
索的问题分解为较低水平的结构性问题,回答问题以集体回
答为主,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
答问题,为了追求课堂的
效率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在提问1至2秒后发现
没有学
生响应,便重复问题或把探索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学
生因此失去了思考探索的空间。
然而,在处理学生回答时,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和错误缺乏适时的分析、评价,往往
回答问题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又是深入课堂的又一契机
,对学生回答问题中所暴露出的问
题和错误没有明确指出并予以纠正,态度比较模糊,追问也
主
要是对前一问题的延续,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梯度。
所以新课程理念提出:
老师提出问题后,要给足学生的时间
和空间。
(3)提问只针对少量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有的老师有这种习惯,就是课堂上特别关注那几个爱回答
问题的学生,一堂课上总是那几个孩
子很主动的,把手举得
很高很高,老师每堂课基本都让这几个孩子回答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
我们的公开课上,老师的问题提出后,班上
的优生就举起手来,老师也感到很欣慰,好你说,下一个问<
br>题提出来,只要发现学生举手,立即就叫他站起来,你说,
答的起的同学一下子就说完了,导致其
余百分之八十的同学
还没有反应得过来,问题就过去了。
所以新课程理念提出:
在每一节课上,都要关注全体学生。
(4)提问跳转很快,不能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 有<
br>的老师提问跳转很快,上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还在思考
呢,反应快的同学就回答完了,老师就及
时肯定表扬,回答
得太好了,此时此刻还有那么多的孩子没有明白呢,这个时
候老师很快把问题
转向下一个步骤,然后很快就转走了。久
而久之,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严重,有时候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作一些重复,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很多孩子才能达到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正的理解,
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引领,问题不要跳转很快。
所以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关注问题生。
(5)提问多数为顺向思维的问题,少有逆向思维的问题。 (案
例) 有一次在听二年级老师
上的一堂乘法口诀的数学课上,
课题是:《七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摆小棒推导出七的
乘
法口诀。
最后老师板书: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7×1=7 7×2=14 7×3=21
7×4=28 7×5=35 7×6=42 7×7=49
让学生归纳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当时就有一个学生说了:
七一得七 七二十四 七三二十一 七四二十八 七五三十五
七六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当时就被老师否定了。在这里一七得七、二七十四它是顺
向思维的理解,因为大家都习惯这样去记了,而七一得七、
七二十四它是逆向思维的理解,为什么不可以
呢?
学生的逆向思维需要培养,而我们成人的逆向思维也需要
锻炼。比如有的人到一个陌生
的城市逛街,走着走着的就找
不到原路回去了。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刚才我还在想说什
精品文
档
精品文档
么话,突然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篇三: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专题讲座2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古陶镇康宁小学邓天凤
第一部分: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与反思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
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
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
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
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
的新的教学方法,
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
化等,感到我们在
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
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1、余文森教授对某些课堂教学的反思与质疑
▲有的课堂,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
附
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
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
的真正理解。
▲有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
盲从和形式化倾
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
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
浅
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
▲有的课堂,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
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
使和思维的探
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使探
究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
的“空壳”。
▲有的课堂,预设过度,挤占了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
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
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
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
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
生的智慧和品
质,所以,这是低效的教学。
2、“有了”与“去了”
▲形形色色的“生活情境”有了,数学的本源性哪里去了
顾泠沅指出:“引起兴趣的有内容本身,内
容的表达方式以
及内容的学习方式等,但一味追求兴趣的教学活动也会出现
偏颇,人们注意到,
知识不总是好玩的,也不总是容易的,
学习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对于学生的终身
学习而言,长效的核心知识必须作为学生学习的真正主干。”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
学服务.应该让学生
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
支撑,为数学思
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数学课要上出数学味道
来,体现数学本源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在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课堂上,教师首先出示了数学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上一幅彩图“一块绿茵茵的草地中间有一条小
河,河上有一座小桥,草地上零星地分散着几
棵小树,还有
一些小白兔正在吃草,小白兔是一对一对(两只两只)在一起
的,一共有6对”,
而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有这幅图你能想
到什么?”全体学生异常兴奋,纷纷指出绿茵茵的草地、小桥、小树、小河等等,还有学生联想到生态和谐、平衡、保
护大自然等等。转眼间10分钟过去了,
教学进程仍然停留
在对于问题情境的衬托物(绿茵茵的草地、小桥、小树、小
河等)的处理上,
而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转移到小白兔的
数量上来,教师的引导不能尽快步入2×6的正题。其实,这<
br>段情景设计的目的在于导入“6对小白兔蕴含了乘法2×6”这
一数学内容。
无论从
哪个角度分析,这种教学都是低效的,尤其是对于
教学内容的学科解读,的确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
在我看来,数学课堂本姓“数学”,虽然数学课堂也是教育
活动,但绝对不是一般的教育
活动,而是特定的、数学课堂
的本质在于教给学生“戴一副数学的眼睛看问题,智慧地生
活、学
习”。
▲热热闹闹的“操作活动”有了,内化、抽象思维哪里去了
案例1:操作了就等于经历了吗
一位教师执教“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推导出圆锥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体积公式,可谓煞费苦心。先由教师演示圆锥与圆柱等底等
高的情况,让学生观察、猜测等底等
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之
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学具来验证
猜想,教师进
而归纳推导出体积公式,最后再通过多层次的
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进
行得非常顺利。然而,在练习反馈中,教
师出了一道判断题: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无一例外地判为对。“奇怪”!整节课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吗?
由此,我们反思:学生操作了就等于经历了吗?
案例2:长方形的面积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面积呢
生:用面积单位摆一摆就知道了。
生:用直尺量量它的长和宽乘起来就是它的面积。
生:老师,我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可简单呢!
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的请举手。
(小手林立差不多占全班的)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爸教的。
生:我还看书了。
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呢?请同学们拿出长方
形
纸片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来验证一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生操作之后汇报
生:我这个长方形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为8平
方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它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
生:4乘2得出来的。
生:这是个
长8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我用面积单位透
明纸片去摆,知道面积为16平方厘米,也就是8与2的
乘
积。
生:我这个长方形长为7厘米宽3厘米,面积为7乘3=21
师:为什么长与宽的积就是面积呢?
(学生沉默不语一会儿一个男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长与
宽的积就是这个长方形中所包含的面积单位。
终于有学生悟出一点其中的道理,教师就赶紧顺势在电脑上
边演示边讲解,学生也人云亦云似
懂非懂地点着头。一节课
下来,教师反思了一下无味的课堂:为什么学生对这节课的
操作活动没
有以往的热情?教师原本设想是想让学生自己
去探究感悟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实际上班中的的学
生似乎知道了,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先知先觉现象,他们懒得
去思考去感悟;但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
宽时,他们又似乎有一种茶壶里煮饺子的味道,大部分学生
只知道用结论
去推出结论。教师再次审视了这节课的题目摆
一摆。“摆”字在他的眼前放大了,豁然开朗“摆”字是这
节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魂,应在“摆”字上做文章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智慧。
案例3:
如何摆呢?
思来想去得出结论将“摆”字置于富有挑战性的
背景下学生才愿意摆、会摆、摆出魅力。于是根据学生的
特
点,教师围绕“摆”设计了三次活动,再次走进了不同的课堂。
一摆:
师:
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试试你能摆出几种不同
的长方形?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摆的。说一说你有
什么发现。
(同桌交流后学生汇报交流)
生:我和同桌拼出了3种长方形,一种是长1
2厘米、宽1厘
米的;第二种是长6厘米、宽2厘米的;第三种是长4厘米宽
3厘米的,我们发
现12×1=12、6×2=12、4×3=12
生:老师,我们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长乘宽就是这个
长方形的
面积,长就是每排摆的小正方形个数,宽就是摆了几排。
二摆:
师:
同学们,凭借想象,还用这几个小正方形,你能摆出比12
平方厘米大的你想象中的长方形吗?它的面积
又是多大
呢?
(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三分钟后许多小手
跃跃欲试,看到了学生的脸上挂着笑容。)
生:我横着摆10个,还剩下2个,竖着摆在左边.我把它想象为
每行有10个小正方形,有
这样的3行,所以它的面积为30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方厘米。
生:我想象的长方形长包含8个面积单位,宽有5个面积单
位,一共有5个8,所以它的面积
为40平方厘米。
生:我还有比它的面积更大的长方形??
师:用摆面积单位方法求长方形面积,是否应全部摆满才能
知道呢?怎样摆又简单又准确呢?
生:只要沿着长和宽摆即可,太简单了!
三摆:
师:(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
长方形)现在看一看,
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不摆面积单位,它的面积是多少呢?想
好之后可再
次摆摆验证一下。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它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因为沿长摆就需摆5个小正方
形,宽是2
厘米,就需摆2行,所以为10平方厘米。
生:我现在明白长方形面积为什么等于长乘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
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
适量——不要动辄就操作。
适度——学生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及时让学
生的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
上作文章。
▲寻寻觅觅的“自主探究”有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哪里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了
“一个学生不能只凭发现法学习,犹如一个发明家,不是一
天到晚都在搞发明一样。”
奥苏
贝尔提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
式。数学学习并不必要,也不可能由学生处处去发
现、去探
究。”
内容呈现并列型、递进型、后继型,思维重在迁移转化深化
的教材
,如有关规律的发现、公式的推导、方法的总结等等学
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的适宜用探究性学习
。
思维重在抽象的起始教材内容,如孩子们初次接触到的一些
基本概念、方法等内容,是以
定论的形式出现,可以靠接受学
习的方式获得。
▲纷纷攘攘“课堂讨论”有了,有效的合作学习哪里去了
合作讨论交流首先应该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
一种能力来培养。 合作学习必须注意几点:
一、讨论时机一般应在独立探究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
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
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
足其表现欲时。
二、讨论内容必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三、讨论的问题必须具备挑战性,不能搞大量浅层次、低
水平讨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