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师德师风自查总结-中秋祝语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
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
态,向学生描绘情境,诉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
原理 和阐明
规律,输送信息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哪种类型
的课,讲授法都是
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㈠ 讲授法的步骤
讲授法主要有四个步骤:准备——导入——讲授——结束。
1.
准备阶段
包括教材和教参的搜集,教具的选择和教师的心理准。
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能力与永平精心备
课,采用学生易于
接受的语言,选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
数学概念和运算法
则,同时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认识讲授
的目的,意义,增加讲课热情。
2. 导入阶段
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
学习动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导入
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
通过“情感”去启发他们认知结构的大门。导入主要有三种类型:
直观型,问题型和趣味型。导入应提供一种全景式鸟瞰,是学生
对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
3. 讲授阶段
首先,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了解学生的认
知水平与新知识要求的差距,并通过恰当
的语言促使知识内
化;其次,应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用模型引导学生理解讲述的
概念法则,并重视
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通过变化刺激
来实现:改变讲授的声调,语速;利用动作和表情变化;改变工具,利用板书,挂图,幻灯,电视等工具;穿插一些问
题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
4. 结束阶段
教师应做一个总结,以帮助学生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增
强记忆。
㈡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 和逻辑性
讲授内容要清楚明确
,层次鲜明。既要注意科学性和知识性
结合,又要注意抽象性和形象性相结合。数学语言要求谨慎,一<
br>字之差面目全非,如“增加了”和“增加到”都有各自的含义,
绝不可混淆。
2、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
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
3、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
学生思维,在讲授时要配合直观
演示或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
成概念、掌握新知识。
4、注意启发性
讲授要语言准确、简练、生动,突出重点,做到条理
清晰,
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在学生观上,要以学生为认
识主体,强调学生积极思
考,发掘学生学时的内在潜力,在方法
上,要注重直观形象教学,辅于多种教学手段,充满调动学生积<
br>极性;在效果上,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
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听讲,思维
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小学生社
会经验不足,对一些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师就有必要借助
一
定的教学手段运用讲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像增长率问题中“增
加了”、“增加到”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不做必要的讲解,
学生是无法理解的。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
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
并通过学生的交谈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
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
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介于
获得新知识、检查已学的
知识。其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灵活
性。
(一)谈话法的准备
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教师首先要真正树立学生主体观,教
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学生要实现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运用谈话法,教
师须做如下准备工作:
1、通过课前工作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只有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
结构基础,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谈
话。教师应在课前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试卷、平时观察等
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明确应提供哪些准备知识。
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确定突破口
在备课时,教师应切实了解新知识是建立在什么旧知识基础
上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是什么?
3、精心设问
能否成功运用设问是谈话法的关键,因为在这里全部教学过
程和结果都
是由分析、解决问题而发生、展开达到目的的。
(1)问题要明确,有针对性。所提问题要具体明确,
符合
学生的认识水平,难以适度,使学生能确切掌握教师的要求,易
于学生思考。笼统、模棱两
可、含糊不清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无
从答起、答非所问。要尽量避免提问简单化和暗示性的问题。 (2)要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为达到教学目的,教材的重
点、难点都是提问的关键,这样的问题能
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
本质。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启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发挥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产生一种强烈的解答问题的求知欲与迫
切感。
(4)问题要
有系统性。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顺序精心
编排问题,组成问题系列,诱导学生去发现和寻找知识之间
的内
在联系,将所学知识方法系统化、模式化。
【例题】红光小学买白粉笔80盒,买红粉笔比白粉笔少35
盒,一共买白粉笔多少盒?
提问:1、这道题给了我们多少已知条件?
2、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先知道什么?
3、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吗?那么应当先求什
么?再求什么?
4、怎样列式?
解答:80-35=45,80+45=125(盒)
答:一共买粉笔125盒。
(二)谈话法的基本步骤
谈话法的运行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教师提问——倾听学生
回答——教师作出反应,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问题单位,然后再依
次进入下一个问题单元。
1、教师提问
根据事先设计编排好的问题启动学生思维,在提问过程中要
注意三点:
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总是提问那些好学生,
是大多数学生成了“陪读生”,产生一种冷落感,要
让不同程度
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第二,教师提问要有层次
性,要根据学
生认知发展水平在一般性提问之后,提出一两个高级认知层次的
问题引导学生作更
深入的分析,不应总在同一认知层次上重复;
第三,提问形式要多样化,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多种不
同角
度设疑。
2、倾听学生回答
学生的回答是启发式谈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教师决定
下一步教学导向的依据,必须认真听取。教师应做到:提问之后
不要立即让学生回答,
而应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这样可使头
脑反应快的学生的意见更为成熟,也可使那些较为迟钝的学生得
到发言的机会;要有耐心,让学生把话说完,尤其是当学生回答
与自己预想不一致时,要格外注
意,是学生想错了,还是自己未
考虑周全,及时是学生想错了,也要让他讲完,千万不要半路打
断,这样会损伤他的积极性;在倾听的同时要进行分析判断,这
个学生的回答是否是大多数学生的意见?
出现错误的根源在什
么地方?一种别出心裁的意见是否合理?要尊重学生,在学生回
答时教师不
可心不在焉,要采用适当的表情,鼓励学生大胆说下
去,让学生感到教师十分注重他的意见;在一名学生
回答结束后,
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要延迟几秒钟做出反应,一是让发言者有时
间回顾所说做出必
要的补充,二是让其他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做出
自己的分析判断,这短短的几秒钟有时会引出更加成熟的意
见
来。
3、教师做出反应
根据系统论原
理,教师的反应是对学生反馈的一种调控,是
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的手段。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必要
的反
应和评价,才完成一个问题单元的教学。在此要注意:反应要及
时,尤其对错误的意见要及
时纠正,决不可让错误“先入为主”;
评价要科学,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估<
br>计与准备,万一学生回答出乎意料,也要充分考虑之后给予评价,
对含糊不清的地方宁可等想好再
说,也不要说些模棱两可的语言
以示搪塞,这样只会把事情弄糟。
(三)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时常使用谈
话法,还可以启发诱导学生思维,引起智
力冲突,在复习巩
固旧知识、实验操作、练习活动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
1、注意师生双向交流,及时反馈
教师的教学意图可以通过提问或反应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回
答时又及时反应了他们认知结构的变化情况,便于教师采取进一
步措施,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
错。
2、注意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用谈话法时,教师的提问一般是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
通过
师生谈话,学生可以较快的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点,对
所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经
验、观念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
括的一系列思维过程,融会贯通,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教学过程的氛围
教师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
言,精心设置的提问,逻辑严密的
叙述,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唤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使
学生保持较大的兴趣。师生谈话,方向性强,教师提的问题要能
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的自觉
思考,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谈话法一般与讲课、演示等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才能收到预
期的效果。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学习中的某一个
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
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
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一)讨论法的功能
讨论法
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
并且已经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优点突
出表现在: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讨论时,学生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
与其
他同学讨论,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等。凡此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
思考,并要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就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肢
体作用得到发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增强批判思维能力
讨论不仅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
对
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进行评判,并通过交流达成共识,所以在这
个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增强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是人的基本
素养之一,语言的交流、使用,数学符
号的使用与表达,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表达、认识,在课堂上得<
br>到一定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二)讨论法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选好讨论点并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教学中不可能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展开讨论,应精心
确立
好讨论点。一般选择学生易混淆的、似是而非的问题、可能产生
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
样能使他们讨论后澄清错误的理解,
认识更为深刻。通过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比较,<
br>选择最佳思路,调整自己的思维,增进对问题的理解。
2、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讨
论都得到发展。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
民主和宽松的讨论氛
围,讨论主题要切中要害,有实际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的冲突
和探究欲,
从而激发“讨论欲”,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
见。其次,可以适当施加一些外在的刺激,再次要在
讨论中让学
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此更好的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最
后,在讨论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关注学习上有
困难的学生,满腔热情地关心和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有效的
帮
助,让这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感受到集体的信任、理解、宽
容、激励和关爱,逐步建立自信心,从而更为积极的投入到学习
当中去。
3在讨论中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讨论不止是为了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
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包括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别人意见
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
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用以启迪别人
的思维;或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再集体综合大家的想法,形成
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小学生的讨论可考虑认知水平的调整与
搭配,建议一组人数为奇数个,每组设
有主持人、记录员、发言
人、组员,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合理搭配;注意时间
安排,
每次讨论前,教师要提出时间要求;讨论次数在一节中也
不宜安排太多,讨论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提
供机会,让学生
增强民主意识和责任感,认真对待讨论;要注意讨论结果的汇报。
通过这样一些
有效途径,让学生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体会合
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由此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
中形成善
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4、注意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
讨论并不是“放羊”
,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各组
讨论中要巡视、听取讨论,必要时可介入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巡视中要注意捕捉有用的信息,并向其他小组传输,以发挥各
讨论组之间“对话中转站”的作
用,激发组与组之间的讨论。
四、 练习法
练习
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掌握基础知识
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练习是学生
牢固掌握知
识,并使之内化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学
生能够掌握和记忆数
学概念、法则,形成运算技能,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
的
运用,几乎各个年级各类数学知识的教学甚至每堂课都要用到。
但练习法不是机械式重复,盲
目的做题,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的一种活动。
(一)练习法的步骤
练习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由教师提出的练习任务、要求和
方法
,并作必要的示范,然后学生进行半独立、独立的练习,教
师进行个别指导;再由教师检查练习情况,指
出存在的问题,提
出改进措施,最后由师生共同进行总结。简而言之:布置任务—
—独立练习—
—检查指导——共同总结。
(二)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 练习要目的明确
按
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练习内容和顺序,
不但教师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
,知道应该做什
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不要在学生还未理解时就让他单纯的
进行练习。在不
同的教学阶段,练习应有不同的目的要求:课前
准备的练习,要起到承前启后、揭示新旧知识内在联系、
引导学
生思维的作用;巩固练习,即为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则进行
的练习,要围绕新知识内容由易到难的进行;综合发展性练习,
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发
展他们思维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2、 练习要有层次性
练习内容安排应先易后难,先单向后综合,逐步提高,对每
一
项练习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发展性练习可分为变式练
习、混合式练习,对比练习、迁移性练习等不
同的层次。
(三) 练习要有针对性
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练习。对程度较差的
学
生,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予以必要的帮助,要求他们完成基本练
习题;对程度较高的学生,完
成基本练习题后,可以让他们做一
些增加思考难度的题目,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要根据教
学要求,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练习内容。要针对教材中重
点、难点进行巩固练习,针对易混淆的
数学概念进行对比练习。
(四) 对练习的结果要及时评价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检
查十分重要,发现个别问题
及时纠正,对于出现的共同性问题教师要当堂讲清。教师的及时
评价
有利于在课堂信息的传播中形成反馈回路,便于学习及时调
控和纠错。
(五) 练习量要适度
练习量偏少达不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方法的目的。
过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则不仅加
重学生负担,引起负效应,
而且挤掉了儿童其他必要的活动时
间,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
长。练习量的大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
予以
调控。
(六)练习形式要多样
除常见的计算题、运用题外还有改错题、判断题、口答、板<
br>演、游戏竞赛等各种形式的练习,要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
特点,恰当选择和交替使用,不同
的练习形式,可调节课堂的气
氛,增强练习效果。
五、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使用
一些直观教具或实物进行演示实验,配
合谈话或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观察,使学生对事物的现象获得<
br>感性认识,以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和算理,验证
间接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
要作用,可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片、照片、图画、
图标、地
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录像、录音、教学电影的
演示等。
演示法由于有很强的直观性,
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
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但是由于直观演示
所获得的知识是感性的知识,并非理性的知识,故演示后要引导
学生必要的抽象,做出明确的结论。使
用演示法要注意:
第一,课前,教师应对演示材料做充分的准备和检查,以保证演
示顺利进行。
第二,
演示材料的形象与演示方法及演示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和
学生认识实际相符合,避免产生错觉和错误的理
解。
第三,演示也要突出重点,使学生抓住对象的主要部分,掌握知
识的本质。
第
四,演示过程要做必要的说明和讲解。使学生明确先看什么,
注意什么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知识。
第五,演示要和言语密切配合,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创造条件。言语和演示相结合
有下面三种形式:(一)先演示
后讲解;(二)边演示边讲解;(三)先讲解后演示。
六、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运
用一些设
备或学具独立操作,从中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它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广泛,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
和较为抽象或
远离学生生活的生活实际的知识,运用动手操作法进行教学,有
利于学生获得直接
经验。
(一)动手操作法的特点
1、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不是由教师“演
”给学生看,而是学生自己动手操
作实验,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而获得直接经验,学生是活动的主
人,学习中的有关现象和规律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2、多种感官参与操作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手、脑、口并用,学生是在“做数学”中
建
立广泛的人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操作过程外化知识
在操作中,学生把
学具作为中介物,利用自己的活动过程,
把蕴含在活动材料和活动过程中某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外化出来。
操作活动本身就反应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个活动就是学生
认识的对象,
因此动手操作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开
展,还能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动手操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名且的实验操作目的
动手操作是有目的
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在动手操作
之前,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要达到什么目的
。
学生的操作实验活动本身就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
由于探究问题的需要而展开操
作实验的,这里的需要就是学生动
手操作的目的。
2、重视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自主探索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动
手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
,突出他们动手操作过程中
的自主性。学生动手操作中的自主性表现为对学具和实验材料的
自主
选择。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自主性的另一面是教师对学生
的动手操作和动手操作方法不要进行干涉,充
分让学生按照自己
的意愿进行操作实验。不同的操作方法反应
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所以,重视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促进学生
个性的发展。
3、重视学生对操作实验过程的经历和感受
在学生的操作实验中,要重视学生
对过程的感受,这里的感
受主要包括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感受和操作实验中的情感体验。强
化学生
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感受,就是要求学生把操作与思维紧密
联系起来,手、脑、口并用,多种感官协调配合
加强对操作实验
过程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操作实验过程的体验,一方面要让学生
自主操作,从中
张扬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体验操作
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获得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操作实
验的自
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