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全国四六级官网登录-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
一个案例是一
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
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
学案例描述的是
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
生的典型行
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
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
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
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
2、选材典型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
要
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
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
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具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
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
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
师与学生
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
应是对活动总体特
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
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4、时空广延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
框架之中,也就是
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
生活场景
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目标全面性
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
,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
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写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记录功能——案例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
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
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
等等的
记录。如果我们说一个数学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
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
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
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
涵
着无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够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
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
以作为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变革
历程。
2、导向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
更为深刻地认识
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小学数学教
师工作中魂
牵梦绕的难题,或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如果你对案例写
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那么随着
案例材料的增多,你
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3、反思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
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
业水平。如果把反思当成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
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就可以极大
地促进小
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传播功能——案例为
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
效的方法。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
之间
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
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
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
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
等,认识
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
且可以把自己原有
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
判性分析从感
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编制
1、编制原则
(1)客观性原则。一个案例就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
不能用“
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
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来代替。坚持实事求是
,尽量依据时间发展顺
序客观记录事例。杜绝掺假现象,不会“合理构想”。不搞“文字游
戏”
,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变事实。
(2)独特性原则。在撰写案例活动中,倡导教师开展
创造性的工
作,不人云亦云,不见风使舵,要有个性的观察、个性的实践、个性
的反思、个性的表述。
(3)价值性原则。撰写案例的目的在于推动教学的改革。因此,
所选事例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价值程度,与案例本身的实际意义成正
比。所以,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教学
实际需要选择事例。
2、编制格式
分析有关案例不难发现案例的一般格式与写
法。目前专家撰写的案
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变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
与“提示——案例——访谈录——分析”。“提示”,主要简介“案例”
与“分析”中将要涉及的基本教
育理论,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教学实
例的融合。“访谈录”以对话的形式记录对有关教师进行的访谈,以
外化教师的缄默知识,便于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产生的背
景、过程和做法。教师撰写
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断+反思”,其变式
主要有“背景——片断——反思”与“片断——评析——反思
”。
可见,案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为了
一个主题而截
取的教学行为片断,这些片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
它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案例以真实的教师和事
件为基础,但又不
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是教师对自身典型教学事件的描述,它
可以描述
一节课或一个片断,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把几节课的相关
片断叠加。从案例内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
“叙事式”和“对话式”;
从案例内容的编排方式看主要有“单一式”、“对照式”和“递进式”。反思一方面是基于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例印证理论;另一方
面要高于案例,
要从案例的分析中生发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
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
点看法
。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
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
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
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
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
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
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
这个
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
种结果:一人得1个,
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
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
观察讨论:
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
种分法每人分得
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
数学概念和形象
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
这一概念的
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
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
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
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
数形知识
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
方
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
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
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
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
br>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
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
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
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
1个10,
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
4根(4个1)
,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
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
此让学生把动手操
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
后逐步过
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
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
维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