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历届欧洲杯-高考总分多少2019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小学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
它带给
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
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目前我县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是好
几年了,在走进课堂月活动和平时的下乡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
很多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
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
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
和儿童发
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
是从生活中或创
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
强之感。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
化,为了创设情
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
就不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
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
”、“走调”,缺少针对性,
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课例:一位教师教学《认识轴对
称图形》的片段。上课伊始播放
了一段动画片: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草地,飞过花丛,又飞过一片树
p>
林,和树叶有一段对话,最后树叶对蝴蝶说:“其实呀,在图形的王
国里,我们是一
家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
不出来为什么树叶和蝴蝶是一家,课堂一片寂静。明明
是两个风马牛
不相及的东西呀!教师只好不停地引导:“你们看,它们有什么相同
的地方吗?”
……几经周折,终于引出了课题。至此,十几分钟过去
了。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
生的一种需
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
师认为什么时候
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
每一节观摩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
,多则三、四次。
一至六年级都在用。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
有的学生
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
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
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
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
用的花架子。
课
例:两个教师在执教《数据的整理与统计》这课时,在让学生
统计一分钟内十字路口通过的小轿车、客车
、卡车、摩托车的数量这
一环节上,第一个教师,出示学习内容后,马上根据自己对所教内容
的
理解和需要,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来统计,整个教学过程很
顺利。第二个教师,出示学习内容,让
学生各自选择方法统计,由于
时间短、车辆多、速度快,每个学生都无法统计出来,这时
教师引导
学生想办法进行统计,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恍然大悟,自己进行分
组和分工统计出准
确的结果,合作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小朋友的脸上。
同样是统计一分钟内某十字路口通过小轿
车、客车、卡车、摩托
车的数量这一环节,都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一个是“强迫”进行的,
一
个则是基于学生迫切需要而展开的。总之,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
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
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
思。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
不是”、“对不对”
、“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
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
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
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
堂上一
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
问的方式去“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
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
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就像涂长顺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
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
案例:满堂尽是“还有吗?”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
9加几”的公开
课:导入时.多媒体展示操场上学生正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生动地
描绘了学生
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画面上有赛跑、跳绳、踢毽、跳远
等项目,还有观战的同学。教师提问:“从图上
,你看到了什么?能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看到有很多小朋友在操场上开运动会。
我想问:一共有多少人?教师面带微笑地请他坐下,接着问:“还有
吗?”第二个,第三个,第
四个学生相继说了他们看到的东西和提出
的问题,可就是没有问到与本节课相关的“9加几”的问题。老
师在连
续问了几个“还有吗”之后急了,表情僵硬,头冒冷汗。学生被逼着“思
考”,与其说思
考,还不如说学生在揣摩:“老师,到底还有什么?我
们怎么说,你才满意?”最后教师只好自己提出“
还有多少盒饮料”这
个问题。而此时已经上课10分钟。
探究算法时,教师问:“
9+5可以怎么算?”生1:9加1等于10,
再加4加等于14。师:“还有不同算法吗?”生2:可
以先5加5等于
10,再加4等于14。师又问:“还有吗?”生3:可以数上去:10、11、
12、13、14。师接着问:“还有吗?”学生表情茫然,终于又有一个学
生说:“还可以从5开始
数,6、7、8、9、10、11、12、13、14。”……
还有吗?还有吗?还有吗?
满堂尽是“还有吗?”让人情不自禁地
想问:除了“还有吗”还有吗?到底还有什么?
问题四:评价形式失真,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
“啪,啪,
表扬他!”“棒,棒,你真棒!”的表扬声。
课例:这是一节观摩课。
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
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
、啪”
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
一节课上,表扬不
断,掌声此起彼伏。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p>
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
了它应有的价值
和意义。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
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
当的。但有些学
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
表扬就有违
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更有些教师对一些学生的错误回答
也不敢马上加以纠正,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对
表扬的“迷失”,就会
造成评价的失真。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而造成的。
二、今后的教学对策
1、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命互动成长的过程,以师带生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
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
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
br>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
生命的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
。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点对教
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
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
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
《数学课程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
的情境,让学生在生
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
的心理
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
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
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
级的
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
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例如一个老
师在教学
《分类》时,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
(汽车、火车、坦
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
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提问:“同学们
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学生兴
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
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
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到了新知识。
3、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并存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
”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
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
认
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
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
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
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
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
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
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要选准合作学习
的内容。
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探
讨;遇到了大家都
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
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
以让学生讨论,
在辩论中求真。二要把合作技能当做重要内容教给学生。首先,要如
同传授学科
知识一般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技能。如,“善于
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
白,所谓“倾听”,就
是当别人发言时要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
等。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
三要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合适的问
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教
师要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
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
性化的学习。
4、注重创设全面参与的学习活动,动静结合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
纯的知识的接受,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强调
,“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
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
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
的过
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
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
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中,
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知规
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
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
活动,做到“活而不乱”。
5、探索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全面得体
新
课程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教学活动的每
一个环节,认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
生的表现,更不是筛选,
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
的
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观,积
极探索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发挥评价的
功能,如学生的表现评定、档
案袋方法等,教师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尝试开展。表扬与批评都应
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共有的作用。适当的批评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
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今后改
如何改正,认清前方的路。
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
,
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相信只要每一位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
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新课改一定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