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杨 庭
【期刊名称】江西教育
【年(卷),期】2017(000)027
【总页数】1
<
br>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改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有效
性,培养综合素质人
才。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
学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教
学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
性的提升,不仅
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对新课改进程的推进
有着深远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
现阶段,部分小学数
学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只制订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没有制订教学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方面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不够
全面,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数学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
养。
并且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教学目标的制订仅仅根据自身的
教学经验,缺
乏科学的目标制定方法,导致数学教学的主观性过强。
2.教学主体
现阶
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混淆了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强
调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
学习。这些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乖巧听
话,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一
旦学生违背教师的意愿,便认为学生扰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另外,部
分教师
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仅仅要求学生学会教师
讲解的知识
,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3.教学方法
首先,很多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板书与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认为按照教材完成课
堂教学任务即可,没有组织
学生开展知识讨论和探讨,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其
次,教师一味按照教材进行知识讲解,没有将现实生活
中的数学知识引入到教
学内容体系之中,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是无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最后,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
向学生讲解基础性知识
,采用统一培养学生的方式和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
性,导致很多学生已经学会了某些知识却还要一直
重复学习,学习效率不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
首先,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水平会影响教学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小
学数学
学科的人文性越来越突出,强调用情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
关怀。并且
小学数学突出强调应用性,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另外,小学数学十分重视综合性,强
调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社会期待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社会和
家庭都对学生
的学习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和
素养
,掌握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最后,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有着重
要的影响。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
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
的实效性。
2.小学生心理
首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会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浓厚的
学习兴趣能够为学生提供强大的数学学习动力,较高的认知水平能够使学生充
分认识到
数学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使小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知识讲
授。其次,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数学
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浓厚的数学
情感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培养
学生战胜学习
困难的毅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最后,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
是小
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才能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数学
知识。
三、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完善教学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并针对重点和难
点知识进行备课,制订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写好教案,制作科学可行的多媒
体
课件。其次,教师应积极落实三维目标,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的制订,将知识与
能力目标作为基础目标。最后,教师应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现象,并制订相应的应急策略
,避免课堂教学的意
外中断。
2.优化教学实施
首先,小学数学
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构建具体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思考数学问题,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其次,教师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
生提问,
积极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肯定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减少对学生的责怪,拉近<
br>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教师应积极转变
教学观念,重视学生
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讨论和探索,增
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后,
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波动,并
积
极开展心理辅导,避免小学生因过大的学习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促进小学生
身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胡波波
【文献来源】
https:demic-
journal-cn_jiangxi-
education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