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

玛丽莲梦兔
696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16: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深圳市财政局会计网-北汉皇帝列表


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

观点分享
◆ 数学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与基本思想既是数学
学习活动的核心内容与主要目标,也是学生数学素养 最为重要的组成部
分,它们共同构筑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 “四基”是十年数学课 程改革最重要的收获,“四基”是数学课程
改革取得的最重要、最具成长性的标志性成果。
◆ “四基”在完善课程目标方面迈出了有勇气的一步,它把能力性
目标推上前台,把思想、活动经验这 些软任务提升为与“双基”同等重要
的硬指标。
◆ 我国数学教育家刘景昆在总结毕生的 教学经验时,说过这样一
句话:凡是难学的概念,往往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
悟总是建立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
◆ 学力指的不应是靠灌输、训练得来的死记硬背的知识, 而应是
活的能力。它不是指学习的结果,而是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是学习
后获得的能力或达 到的水平,而是反映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获取知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如 果儿童在学习中感到一切都很容易,那么渐渐地他就会养成
懒于思考的习惯,这会使人堕入歧途,使他形 成一种对待生活的轻浮态
度。(苏霍姆林斯基)
◆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应该成为儿童生命的泉眼。


行为跟进
过去的数学课程,非常强调“双基”,即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基
本技能熟练,这是正确的,但是还不 够。《数学课标(2011年版)》明确
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 活和进
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
验”。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是我国数学教育中历来重视的传统优势,在
数学课程改革中应当保持并赋予新意。基本思想和基 本活动经验是数学
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学生当前
学习和 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四基”可
以看做对学生进行良好数学教育的集中 体现,关系到学生当前的学习和
长远发展。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时,更应当重视对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 br>经验的研究与落实。
王新民等研究人员给出了数学“四基”的关系结构图(图17.1):
图17.1“四基”关系结构图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双基”是一种理性的、
形式化的结果 性知识,而基本活动经验则是一种感性的、情境化的过程
性知识,它们各强调了数学知识的一个侧面,前 者形成的是一种知识系
统,而后者形成的是一种经验系统,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
知 识结构。
《数学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这样展望我国的
中小学数学教 育:如果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中,一方面保持“数学双
基教学”合理的内核,一方面添加基本思想和基 本活动经验,出现既有
演绎能力又有归纳能力的培养模式,不远的将来,就必将出现“外国没

< p>
有的我们有,外国有的我们也有”的局面,那时,中国数学教育将领先
于世界。
所谓“后劲充足”,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带得走”的能力。所谓“带得走”,
意味着学校教的东西已经转 化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转化为学生生命的
一部分。带走的东西是个人终生受益的东西,是社会、工作所 需要的有
用的东西。
一、继承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夯实“双基”
“ 双基”教学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的,以
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法 为基础,注重教法,具有启发性、
问题驱动性、示范性、层次性、巩固性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指出:“背离传统习惯而建立教育哲
学,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情。”我国课程改革应是对优秀教育传统的继
承、创新、超越和发展。
植根于中国大地的 “双基”教学理论,是新中国教育界几代人成功实
践探索的理论结晶,是在中国经济落后、文化科技水平 低下、教育基础
薄弱的国情下,提出、发展并切实使中国教育质量得到迅速而有效提高
的教学理 论,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世界教育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与西
方教学理论流派不同,中国 “双基”教学 理论没有公认的倡导者或权威
性著作。“双基”教学理论对中国当代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 br>践证明,在教育事业相当落后之时,重视和加强“双基”是迅速提高教育
质量的有效方法。
“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


“练 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
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 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
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对基础知识讲解得细致,对基本技能训练
得入微,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获得一个从“是什
么、为什么、有何用到如 何用”的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
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双基”教学从不 放松和抵制对
基本能力的培养和个人品质的塑造,相反,能力培养一直是“双基”教学
的核心部 分,如数学教学始终认为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是数学的三大基础能力。可以说,“双 基”教学本身就含有基础能力
的培养成分,并带有指导性的个性发展的内涵。
“双基教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记忆通向理解。没有记忆就无法理解,理解是记忆的综合。
数学“双基”强调必要的记忆。对一些数学运算规则,能够理解的当然要
操练,一时不能理解的 也要操练,在操练中逐步加深理解。
第二,速度赢得效率。只有把基本的运算和基础的思考化为直 觉,
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赢得时间去进行更高级的数学思维
活动。
第三,严谨形成理性。中国的传统是不怕抽象,中国学生不拒绝概
念的抽象定义和严谨的逻辑表达,中国 学生同样能够学好西方的演绎几
何。
第四,重复依靠变式。中国的数学教学重视变式练习,在变化中求
得重复,在重复中获取变化。


张奠宙教授主编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是我国系统研究“数学双
基教学” 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全书由国内外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及一线数
学教师执笔写成,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上对“ 数学双基教学”进行全面总结。
书中论述了“数学双基教学”的历史形成、文化背景,阐述了其特征,提
出了“双基基桩”、“双基模块”、“双基平台”的概念;借助一系列的调查
测试以及大量的教 学案例,反映了当前“数学双基”的现状,有兴趣的老
师可以参阅。
“双基”教学并不是 一个封闭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
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双基” 的内涵也是开放
的,内容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数学双基教学》这本书让我们更
理性地看 待教学改革,更理性地看待“双基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双
基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需要我们在继 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充实、不断
完善。
为了保证每个单元的学习效果,更好地落实“四基 ”,教师可以在学
到三分之二时开展测验,围绕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一次测验,找出学生存
在的问 题及学习需求,并给自己留出时间来补救。因为在一个单元学习
结束后做测验为时已晚,学生已经没有机 会纠正自己的理解错误了。
二、研究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落实之策
根据《课标 (2011版)》重新修订的新教材,力求从学生经验出发,
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探索与交流贯穿始终,练
习与巩固适时适度,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重,发现与提出、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共同 发展。
1如何落实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推理、建模,其核心在于数学归纳和
演绎,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
在具体问题中,会涉及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量替换、数形结合
等数学思想,但最主要的 思想还是数学归纳思维、演绎思维。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 知识
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归纳、演绎、抽象、转化、分类、
模型、数形结合、 随机等。
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既要通过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启发诱导,又 要靠学生自己不断体会、挖掘、领悟、深化。数学思想方
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往往要经历一个循环 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
悟。
(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请读者参阅本书的主张7。)
2如何落实基本活动经验
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活动图式”,它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一是知识性成分,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所建构的
关于活动主客体的个人意义, 包括操作的直观感知、建立的新旧知识之
间的联系以及对活动过程的感悟等,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悟出的 道理,
是对活动过程的直观把握,其合理性主要由活动的有效性来保证,如“老
马识途”;二是 体验性成分,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包括


成就感与失败感、自我调节心态的 体会等,如大赛经验;三是观念性成
分,是指活动过程所形成的意识和信念,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做 事
的信心与信念等。
基本活动经验,特指在数学活动中学生亲身参与数学活动所获得的< br>直接的感受、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 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
《数学课标(2011年版)》第一次将“数学活动经验”列为要求学 生
获得的数学知识的一部分,这改变了过去我们对基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可以说是《数学课标 (2011年版)》中的创新点。
《数学课标(2011年版)》中提出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还有
一个重要目的,这就是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
地、合理地获得一 些结果,因为这是数学创造的根本,是得到新结果的
主要途径。数学活动经验并不仅仅是解题的经验,更 加重要的是思维的
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思考的经验。因为,创新依赖的是思考,是数学
活动中 创造性的思维。而思维方法是依靠长期活动经验积累获得的,并
不是仅仅依靠接受教师的传授获得的。
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细化为下面四种:直接的活动经验、间接
的活动经验、设计的活动 经验和思考的活动经验。直接的活动经验是在
与学生日常生活直接联系的数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如购 买物品、校
园设计等。间接的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构建的模型中所
获得的数学经 验,如鸡兔同笼、顺水行舟等。设计的活动经验是学生从
教师特意设计的数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如随 机摸球、地面拼图等。


思考的活动经验是通过分析、归纳等思考获得的数学经验,如预测 结果、
探究成因等。
实际上,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就非常重视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br>就拿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单元为例,该单元共安排了三
次从简单到复杂的分物活 动,重视操作对学生理解概念的支持作用。每
一次的分物活动重点不同。第一次“分物游戏”让学生通过 把小数目实物
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
验;第二次 “分苹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物的不同分
法及最后结果的特点;第三次“分糖果”则 是让学生体验把大数目物体平
均分的过程与策略的多样性。通过三次平均分的活动,实现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为后面正式学习除法的意义做好铺垫。
数学学习中的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 的,需要靠亲身经历,所以必须
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多样化的体验过程,积累探究性经验。积
累探究性经验不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和思 考就可以完成的,它更强调的是
一种真实的情境,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体验。因此,教师应精心< br>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
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 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性经验。
二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
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原始、初步的经验,对于
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有时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让生活经
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使得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因 此,我们要善


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使学生充分积累“数学化”的 活动经验。
三是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与思考的过程,积累有效操作的活动经验。
“智慧自动 作发端”,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动手
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 现象,学生动手、动脑、动
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
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
四是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积累抽象概括 的经验。抽象概
括是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的关键手段,也是建立数学模型最为重要的思
维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充分地经历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以
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再从许多数学事实或 数学现象中舍去个别的、非
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五是引导学生经历反思 推广的过程,积累情感、思想性经验。数学
活动经验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就学习群 体而言,
数学活动经验又具有多样性,因此,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的自
我反思,也需要 与同伴展开积极的交流。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
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
自己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 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 己成果
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


验 。
三、不要忽视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如果有机会问你的十个朋友:“你人生中最 重要的教师是谁?”你会
发现,大多数人心中都有答案。这位教师入选的理由通常是情感上的因
素,理由从来不会是“他教我很多东西”。人们会说“他让我相信我自己”
或者“他教我爱上知识”等。
《数学课标(2011年版)》指出:“根据课程目标,广大教师要把落
实情感、态度的目 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
学教学过程之中。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时,应当经常考虑
如下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
学生创 新?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对数学感兴趣?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 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如何引
导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 br>大胆质疑?如何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如
何帮助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的 意志?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以避 免给学生
带来消极的影响,还应善于理解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反应,以发
展学生的积极情 绪和情感。
举个例子,学数学肯定会遇到一些一时解不出的题目,在解题过程
中不同的学 生会有不同的态度。有些学生想一想,没有思路就放弃;有
些学生做一做,实在做不出才放弃;有些学生 按一条思路做不出,再换
一条思路试试,在不断失败的过程中成功了。学生在这一系列的心智活


动中既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既体会到了豁然开
朗、眼睛一亮的激 动心情,也尝到了用尽各种方法后仍然“一片黑暗”的
郁闷。人生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
关于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有过论述,他在《给教师的建议》
中这样写道:“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 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
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他< br>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使足力
气,集中注意,运用已有的 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同
时认识到:不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克服困难的欢乐。”
波利亚也曾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当学生求解那些对他
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 ,他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微小的进展,
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学会了当灵感到来后全力以赴。 如果在学校里
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
的地方失败 了。”
学数学,从听懂到能迅速正确地解题还有很大距离,意志薄弱的同
学往往会中途搁 笔。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既
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他们意志的培养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祝福


孔雀的资料-浙江财经大学招生网


庐山导游词-船舶与海洋工程


企业发展规划书-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托福词汇量-人事专员工作职责


自然界的水循环-2013浙江高考


推普周活动方案-朱娴静


淮阴师范-奶粉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