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互动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温柔似野鬼°
637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16: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有关羊的成语-工作汇报开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篇
【篇一】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课 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
表现为学生学得枯燥,思维模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而教师
也感到很难教。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而且对
数学学科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教 学质量的提高。很多教师因为没有
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在当前的小学< br>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持续拓展教学思路,应用有效对策帮助
小学生积累更多新颖有效的解 题技巧,让学生不再惧怕应用题。
要使小学应用题教学不流于形式,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
学习方式。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
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 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
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 浓厚
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
生活,培养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一、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 教学的逻辑起
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则势必出现新旧
知识断层,给 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
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 懂题意,而读懂题
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
明题意的 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注重题目结构的分


析,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
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 ,
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
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
行为使应用题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教师的思维过 程,在
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二、加强学生解题思路优化训练
在应用题解 决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计算出正确结果,一般原
因都是未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做出准确把握。对 此,教师应结合学生
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采用更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加强学生解
题思路 的培养。在实际解题中,教师要先指导学生对题意做出准确把
握,对各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的 密切联系做出全面分析,
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的正确解答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
认 知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刚接触应用题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不
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为了能够帮助广大 小学生摆脱这种情况,教师就
要通过简略图等新颖多样的形式来为学生呈现应用题文字,以此来锻
炼、提升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学校养了13只黑兔,6只白兔,如果让黑兔和白兔
一一对应,那么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呢?”这道应用题时,为了让学
生快速理解、掌握题意,教 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将黑兔、白兔
一一对应画出来,然后再对该用加法还是减法进行分析探究,这 样不
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应用题分析解答效率的全面提升,也能够为


其今后 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重视各类解题技巧总结整理
在应用题教学中,除了技巧的传 授之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
总结,对各类解题技巧做出科学归纳,从而有效避免在今后解答同类
型题目时浪费时间,或者是陷入困境。因此,在授课结束后,由于小
学生的自觉能力相对较低,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各类知识点记录
下来,认真总结思考,并通过耐心的辅导来尽可能弥补学生因为 缺乏
经验,或者是投入时间、精力不够而出现的一系列错误,同时,也有
助于学生良好总结习惯 的培养,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科学复习、整
理所学知识,以此来对应用题教学技巧做出不断优化,促进 授课质量
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四、采用多样化的应用题训练形式
开展应用题练习 是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水平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师仅
仅采用单一的方法开展教学,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积极性的
发展。通过应用多元化的训练形式,可以让学生拓展解决应用题的思
路,让学生 持续发展解题能力并且产生解题兴趣,可以让学生尝试灵
活思考,并且提升自己的推理、辨识能力。在多 种训练方式下,学生
可以发展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爸爸今年32岁了,小红今年
的年龄 是8岁,在过十年之后,爸爸的年龄比小红大多少?根据这个
题目,可以使用爸爸十年之后的年龄减小红 十年之后的年龄,也是根
据减数和被减数增加,差不变的规律,使用爸爸今年的年龄来减去现
在 小红的年龄,这样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通过变换思路,可以简化


解题流程。
此外,在实际授课中还要注意,虽然说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要尽可能
多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探究的机 会,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尤其是
对于应用题这一难度较大的题型,教师应重视自身引导、辅助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关注应用题的审题、分析过程,
并且注重解题的规范性,可以发 挥良好效果。
【篇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培养学生思维活动
的创造意识,不墨守成规,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更要培养学 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
也要改变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 的创
造性思维真正得到锻炼,得到提升。
一、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欠缺
初中 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还有很大欠缺,不会举一反三,不会触类旁
通,同一题型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同学们 就会无从下手,尤其是乡村
的学生,他们好像更欠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比如;cyO换
成x与;;互为相反数,就这样简单地转换,同学们也会绞尽脑汁想
半天。所以中学数学的教学更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
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 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在中学数学


教学过程中,要以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教学的主线,这是培
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实验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 知欲旺
盛的学生,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所以,无论在教学
的导入还是教学细节 过程中,都要设置与学生兴趣有关的各种问题,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培养创新 意识。在教
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掌握创新的方法与策略。
那么,如何在教 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可以通过
具体形象的模具、视频或者多媒体课件,直接生动地 展示给学生。这
样,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抽象、深奥的概念、性质、定义等,还能激
发学生的求 知欲。通过视频、观察、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
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适时地给予热情的 褒奖,使学生在学习
中体会到学习之乐、参与之乐、创造之乐、成功之乐,从而激发他们
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二)重视逆向思维的培养
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探 索中前进的。”数学
中的间接法与归纳法都是发明创造的有效工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提 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但是
大多数的中学生,往往不习惯于或者不善于 逆向思维。因此,在教学
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
的 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从正向思维过渡到正、逆双向思维,从而帮
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数学中的定理有些是不可逆 的,如“对顶角相等”,其逆命题“相等
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就是假命题。但许多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 的。
例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平
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 式等。在教学中,对某些重要定理的可逆性进
行探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逆向思 维能力的
提高。
例:已知xa=4,xb=9,求x3a_26的值。
本题就可以 运用积的乘方公式与它的逆用公式,这两个互逆的公式体
现了逆向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三)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可以有效地提 高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进而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因此,如何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维、聚合 思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下面在课本的基础
上,选用数学练习为例探宄有关的培养方法。
例1:如图1,已知ZC,添加一个条件使Ad仙^AACD(不标注新的字
母,不添加新的线段),你 添加的条件是;
请写一个图像在第二、第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开放性题型是各地中 考常考题型,此类题型答案不唯一,是发散性思
维的具体表现。但解答时却必须知道题目所考的知识点, 根据相关理
论作答,这又需要聚合思维。在河南近五年中考中,
此类的题目考得相当多。
例2:如图2,点C为外接圆上的一动点(点C在


仙的下方,且不与点万、乃重合),ZACB=ZABD=45。。B
(1)求证:册是该外接圆的直径;
(2)连接CD,求证:SAC=BC+CD;
(3)若A18C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为A18M,连接
DM,试探究DM2、AM5M2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
论。
对于 第(2)问,因为线段BC、CD、iC比较分散,需要把它们聚合起
来,归到某一特殊图形中去。由力 联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腰长的力倍,再结合BC+CD,得到下面两种证明思路。
思路一:延长CD交过^作的垂线于五,易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
的长等于所以问题只需证这通过证 明^^^…(:就可以了。
思路二:延长CS到点F,使5F=CD,下面需证给XCD,进而证明A AFC为
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第(3)问,学生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勾股定理。但当把图形构 造起来
后,学生马上会发现三条线段中DM最长,但这三条线段不在同一个
三角形中,无法构成 直角三角形。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
运用所学的知识,然后把思维聚合起来考虑线段等量代换 方法。
证明思路如下:延长MB交圆于点M连接7VD,不难得到AMA®是直
角三角形,由 勾股定理得再连接然后证明A^MAT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MN2=2MA2,这样最后连接M:, 再通过证明AdA®PAMA4或
ABDC^ABDN,得到于是有MD2=2M42+Affl2,问 题解决。
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的教材中其实有很多体现。


总之,在数学教学 中,只要我们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转变教
学思想,切实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思维过程及知识 结构在创造性
思维中所占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美感的强化等诸
多方面加大力 度,就一定会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巨大
的推动作用。
【篇三】
摘要 :小学生数学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相应的知识,
而是缺乏解题思路与技巧,找不到思考点 和突破口,不知如何着手分
析。“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
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
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 题之一。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精心预设问题情< br>景、激发学习热情,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暴露思维过程、
锤炼思维品质,引导反思评价 、优化解决策略,演绎拓展变化、强化
应用意识等。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
新数学 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
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 、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
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
了 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
验。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
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


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
者通过平时的教学 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一些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
讨。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
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 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
“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 必然要质疑,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
教学情景之中 ,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
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 态。
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
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 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
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 辑性,问题
一般可分为三组:首先是为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其次是数学知
识的逻辑化问题 组;第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三组问题相互联
系,形成结构性问题组。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 ,引导学生自己
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只有这样
创设的问题 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
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 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
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


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
主动探究中增强 。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你的问题。
第二步:选择一个计划。
第三步:尝试你的计划。
第四步:检查你的答案。
第五步:反思你做了什么。 < br>当然,以上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直线式进行的,
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 依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
略,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 的目
的。如上例中,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
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 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
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 考解决问
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 养成敏捷、
独特、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展现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
的过程,我们总 是在曲折中求思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
学会缜密,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展现思维过程是形成 良好认知结构的
需要,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例:一桶油连桶重36.5千克,用了 一半后,连桶还有20.5千克,油
桶重多少千克?此题在作业中出现过几次,有多种解答方法,但有一


定的难度,是开发学生思维的好题。在教学中,学生先读题,思考片
刻,学生举 手:
生1:我的算式是“36.5-(36.5-20.5)×2”先求半桶油的重量,算
式 是“36.5-20.5”再求全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2”
问题要求油桶重 多少千克,只要把“总重量-全桶油的重量”,所以算
式是“36.5-(36.5-20.5)×2”
生2:我的算式是:“20.5×2-36.5”把20.5×2算出一桶油和两只桶
的重量, 减去油和桶的总重量,就是桶的重量,所以算式是“20.5×
2-36.5”
生3:我的算式是:(20.5-36.5÷2)×2……
生4:解:设油桶重为X千克。36.5-(36.5-X)÷2=20.5
……
学生思维踊跃,能清楚地表达出解题的思路,内心喜悦之余,我多了
一个心眼,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黑 板上写下四五种方法后,我问“谁
来说说算式1,你是怎么想的?”一举手我吓了一跳,全班54人,< br>只有10多个同学表示能讲清理解,热闹的表达发言之外,还有三分
之二多的同学是一片迷茫,似 懂非懂。算式2算式3能说理的同学则
是更少。看来这决非偶然因素,这里蕴涵一定的教学规律。第一次 教
学决不能留下“半生的米饭”,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否则以后再
多的练习也只能是“事倍 功半”。为此,引导学生说算式(1)的思路
时:我在算式“36.5-20.5”下面标明半桶油(不 含桶)的重量,接着
让学生,直至每个同学理解为止。方法(2):先让生说出“20.5×2”


表示什么?再请学生讲清解题思路。就这样我采用了“小步子”的教
学方式,让中等生 和学困生也来说说理,暴露暴露思维过程。在交流
中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得到了补充,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 、表达结果相
结合过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 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
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 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
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
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 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
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
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 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
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会< br>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
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 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
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 高
数学技能。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
法 (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是怎样使用已知信息
的?);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这样 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
吗?);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


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具体的
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 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
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另外,反思评价也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的一个重要过程,能让成
功的学生增强自信,让未成 功的学生得到鞭策,让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得到张扬。
例如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 方形池塘的四周种树,每边
都种有2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池塘四周共种树多少棵?
很多同学都做出这样的答案:20×4=80(棵)。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画
出每边种4棵或5棵情况的 示意图,来归纳总结规律。从示意图上可
以看出,每边种4棵,一共要种12棵而不是4×4=16(棵 ),每边种
5棵是16棵,而不是5×4=20棵。为什么不论每边种4棵或5棵,
都是比原来 设想的少4棵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示意图,发现原来解
答的错误在于把四个顶点上的4棵树计算了2次 ,所以都多算了4
棵,正确的解答方法应该把重复计算的4棵减去。所以正确答案应是:
20× 4–4=76(棵)。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评价,有利于
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评价过程
中,要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馈机制,这是开展问题解< br>决教学的关键所在。
五、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 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
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 于


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
到新的问 题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演绎拓展变化是一
个巩固提高、迁移发散、进一步升华理性的过 程。这是把上一个过程
中经过反思、归纳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过
程。 以《三步计算应用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
好如下几个方面:
(1)模仿 性演练。教师可以继续提供与课的开始相近的或类似的情
境:学校体育室里有一些篮球,四年级学生借走 了15个,剩下的篮
球个数比借走的5倍少10个。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变式性演练。如提供信息:三江超市水果柜台,苹果有90千克,
是桃子的2倍,桔子比苹果多3倍少1 2千克。让学生自主地梳理信
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拓展性演练。组织学生小组合 作,自己从生活周围寻找情境,
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这个拓展的过程有些类似于过去应用题教学中的让学生自编应用题,但又是不同的。这里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参与实践 活动的过程,更是一个合作研究性学
习的过程。演绎拓展的过程既是低层次解决问题的结束,又是更高一
层次解决问题的开始。所以,演绎拓展是本课堂教学的深化环节,也
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去实 践、去探索。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解决
问题可以帮 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
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 索式学习,提高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为我们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新
策略。因而我们要转变教育 思想,提高教学意识与水平,深入研究问
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构建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 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和“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篇四】
小学生处于情感发展阶段,他们的感知能力发展很快 ,在这个阶段的
学生好奇心强,思维变化不稳定,很难猜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想
些什么,但 是他们特别听老师的话,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都会完成,所
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 先要摸清学生的性格
特征,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好,
才能 事半功倍。小学数学是初、高中数学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教师
应该注意哪些?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适 合学生的?以下是我的一些
教学实践经验:
一、进行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
教师的教学工作肯定是非常 轻松的,在学生感兴趣下的教学效果也是
非常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遗落知识点,对学到的知识 印象
也很深刻。小学数学知识的浅显性适合开展一些生动的情景,让学生
如临其境地学习知识, 比如让学生表演生活中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场景,
如买早餐或者买衣服等都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 把这些生活


中常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还可以运用集体解答数学题
的方式让全班同学聚在一起,让他们自己讨论是如何解题的,让他们
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体会数学的乐 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也可
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不能一味地只利用课本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的发散思维很重要,数学的 学习是需要逻辑思维的,如果教师只
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把课本知识灌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
义的,可能在低年级中简单的数学学习还能理解,但是一旦进入高年
级的数学学习中,不具备逻 辑思维就很难学懂数学了。
二、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准备多种教学方式。
学生的智力发展有 快有慢,每个学生擅长的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所
以教师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们 的想法和做法
都不一样,大多属于多变性格,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上数学课的时
候也不容易静 下心来。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采用固定的教学模
式,不管是对哪一届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 ,显而易见这是不
可取的。在这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快,教师不能
一成不变 ,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改变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好学生。
教师还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 个体差异,在课堂中要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三、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后,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
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锻炼他们的口才,也可以训练他们的逻


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的学生不
宜太多,不然学生之 间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教师就不好控制课堂纪
律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激发 他们的发散
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有错有对,
教师可以给他 们一些正确的提示,让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但教师一
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和讨论空间,让学生自由 发挥,这样才能培
养他们的能力,当基本的知识掌握了以后,教师就可以布置几道难度
相对较大 的题,让他们在课后进行讨论,第二天在课堂上再集中讲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入生活实际。
当代科技发达,教学工具也多了很多,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在现在的教学中 被广泛应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应用
题时,需要理解记忆才能掌握知识。并且数学知识点的讲解都是 由浅
到深,有简单到复杂的,如果不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就有可能让一
部分学生听不懂,很难 将知识点理解透彻,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多媒
体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把他们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去,多媒体将动画、声音结合起
来,这样鲜活的教 学情景能够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得到冲击,可以
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到课堂中来,还可以为教师板书 节约时间,在
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
小学阶段的 数学教学内容很多都是基础性的教学,都是为了更高层次
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其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应 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
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创设合适的


教学情景,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篇五】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较抽象 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
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理解解题方法。数学家华罗庚
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
分家万事修”。下面我就“ 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作如下
阐述:
一、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数数。
一年 级数学数数的教学通过让学生数小棒、数班级人数,数自己的手
指数等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实
物、图片比单纯的数字生动形象,其次,实物,图片的信息量大,更
能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要运用好教材中编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图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多老师 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效
果非常好,上课之前教师精心准备,挑选了和上课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老师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把能想到的教具都用上了,
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浓 厚的,是积极的。在教学课堂中善于运
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老师,整堂课学生都是精神饱满的。
二、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周长。
在我上六年级的数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对图形周长的计算理 解不
透,只要图形稍微改变,就容易出错,于是我在教学有关周长时,我
特意制作了教具,pp t动画,我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发教具学生自
己动手演示,让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我认真听学生 发表完后,


用教具边演示边讲解,对学生发表错误的地方强调更正,拆分实物教
具,给学生说明周长由哪几边组长。如果还没有领悟的,再结合ppt
动画演示。我发现在,当学生领悟 后,学习兴趣更高了,学生掌握了
知识,自己就可以自己解决习题,可见“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教学< br>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分数的应用。
在教学分数的应用时,如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给学生说:“这类题用乘法”。但对于思 维强的题
目,有些同学难免会出错,这时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线段图进行教
学,这样可以让学 生明白为什么“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如:10的25是多少。
可以引导学 生画线段图,把10分成5份,每份是2,取其中的2份
就是4。当然这类题还是比较简单的。
还有另一类题,这类题稍微复杂一点,但同样适用“数形结合”思想。
如:有一桶油,倒出35,刚好是30升,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升?
可以画线段图,一桶油倒出 35,就是把这桶油分作5份,倒出3份,
剩下2份,这2份刚好是30升,就可以知道每份是15升, 5份就是
75升。
四、“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数列。
在教学数列时,我发现用“数 形结合”思想也是很方便的,如在教学
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加八分之一,按这样的规律一直加下去,这道 题
如果用等比数列给学生讲,是无法讲的,首先学生知识达不大,其次


还要用极 限思想。但如果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加上极限思想,就可
以让学生轻松理解最后的结果等于一,教学时 ,可以画一个长方形或
正方形,首先一分为二,然后再把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一直分下
去, 但这里要给学生强调极限思想,因为很多同学认为最后是不等于
一的,实际上也不等于一,但利用极限思 想它是无限接近于一的。
课程案例中:1+3+5=32
1+3+5+7=42
1+3+5+7+9=52
此类题可以画图让学生理解原理。
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中的其他案例。
1、沿着一面墙建一个半圆形围栏,求围栏的周长。
这道题只要结合图就很好理解,只需要求圆的周长的一般。
2、一条8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长度是多少?
此题最简单的是找根绳子让学生自己动手, 根据题目要求对折两次自
然得出答案,也可以画图分析,但此题关键还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如 果对折次数比较多,绳子对折比较短时,无法进行实验。
综上所述,都可以看出数形结合思想在整个小 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教学中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可以
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些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少部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案 例,整个
小学阶段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还有很多,但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
合思想也应该注 意以下几点:


1、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应把握好度
由于小学阶段知 识结构较少,在一些思维较强的知识点不应拓展太宽,
应把握好度,如:在教学数列时,拓展极限思想就 不宜多讲,如果继
续拓展,会让学生理解起来很累,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整节
课可能时 间也不够,所以教学数形结合思想时,应把握好一个度。
2、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应引导学生多动手。
教学中,不管教师怎么演示,怎么引导 ,如果学生不懂,讲再多达不
到效果,整堂课就是失败的,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自己画一画,
摆一摆等活动,学生自己先体会,教师再次强调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
利用演示,动画等引导教学。

阅读时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


杭州市事业单位招聘-干部学习心得体会


冰心散文-检讨书怎么写


高中化学方程式配平-关于清明节扫墓的作文


学位英语复习资料-全国资格评价网


新娘婚礼致辞-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


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公司实习报告


法制宣传板报-租房合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