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的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体育工作总结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及学具的作用
北塔区陈家桥乡双树学校 邓向群
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三年,主要教的是低年级,深知教具
使用的重要性。但在我们这样的乡村小学
,数学教具是在是太少了,
有些简单教具可以自己做,也有些教具就是生活中的物品,可以从家
里拿,但很多的教具我们没能力自己做,在生活中也难找到,学校已
有的教具不是坏了,就是太旧无法使
用。例如,这一段时间我正在教
三年级上册的《千克和克》,我只好从家里拿杆秤,没有基本的台秤,<
br>也没有天平称,教学该如何进行呢?
学生都配有学具,但学具太少,有些雷同,没有很好的和教材配
合起来。
我的教学经
验有限,但在课堂教学中体会最深的就是教具和学具
使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低年级。现在就使用教具和
操作学具在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心理学上,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现
——概念”,而操作
教具恰恰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
生的各
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
知识,形成知识的表现,并诱发学生积极探
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
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二年级上册在教学“平
均
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八张苹果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
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
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
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
然后引导
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
讨论,知道第四种
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
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
成数学概念。
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题目的
解题过程。 <
br>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
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
化。这就要求在解决数字问题是,
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
br>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教具和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
过程的完成。例如:在教学一
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时,刚接触新的内容学生无法理解。如,“45+30=?”大部
分学生无
从下手,这时候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先让他们用小棒摆出一个
加数“45”,然
后提问加上“30”应该怎样摆呢?有的学生拿出三根
小棒放在五根小棒后面,有的拿出三捆小棒放在五
根小棒后面,还有
的拿出三捆小棒放在四捆小棒下面,最后,应表扬那些把三捆小棒放
在四捆小
棒下面的学生,这样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再请学生拿出计数
器拨一拨,从而使学生理解先算“40+30
=70”,再算“70+5=75”这
个计算过程。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这个过程使数形结合,在操作
中
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
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
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
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
力的发展。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能促进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
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
式”教学模式。
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br>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
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
估测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
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
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
利用教具和学具,可有利于加强数学思
想方法的渗透。例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
然
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
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
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
引出“平行四边形”这个名词,其中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
五、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
意识。
随着科学
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
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
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
br>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
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
作教具和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
六、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娥动手操作
能力。
现代教学论十
分强调这一个方面。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强调使学生
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加强教具和学
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
作能力的培养
,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七、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知识经济
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
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
学应充分利用学具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了100
以内的数
以后,让学生去数生活中的事物;学习了厘米后,让学生量
课桌和书本的长、宽等。
八、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形成解决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
,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
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
br>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
生在解决数学
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解决数学问题意
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九、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
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
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
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
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
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
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
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的过程中
,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
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
“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
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
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
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得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
儿童
学习的兴趣。
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和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
我们必
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
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
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
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
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
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
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
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
是低年
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
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
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
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
动向内部的
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
过学具,给学生
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
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
意识的源泉,就
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
能力。
总之,我觉得教具和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因此,我特别希
望学校和教育部门为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使我们改
变单纯
说课的被动的教学模式,从而把自己作为引导性的教的主体,引导学
生与自己、同学和谐
互动,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