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与原则
汉阳大学-亲情作文500字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与原则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含义
对于教学过程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
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二是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促使学
生知识、能力和品德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是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
生之间教和学双边活动的过程。由于教学最基本的特性是育人,因此教学过程主要是一个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
和谐发展的过程。作为一门特定
的学科教学,还必须充分体现小学数
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学目标的指
引下,以小学数学课
程的内容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以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信息传播的途
径,教
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和培养数
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
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
过程是由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小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依照逻辑关
系
和时间顺序组合形成的程序。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创设有
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
引导学生
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
操作实验,对数学进行再创造
。
由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化”的过
程,那么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数学化”的过
程。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
意数学对象的实际背景,创设有利于学
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沟通那些蕴涵在学生的直观体验中不那么严格
的
数学知识和严格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注意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数
学规律等。在小学阶段,数学化主要是指形
式化,即把数学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
图形或
模式表达出来,建立数学模型。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以数学问题为媒介的积极互动的
过程
师生积极互动,是现
代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它意味着
数学教学将从“为掌握而教”向&ld
quo;为发展而学
”转变。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将从
知识的提供者变成学习活动的协作者和促进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
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是新课程
环境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要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做学
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构建学习意义的过程。
(2)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通过师生之间、生
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引导
学生积极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
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此,师生之间构成了一个课堂活动的“共同体
&rdqu
o;,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师生这个共同体合作交流、积极互
动的过程。
3.小学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
也是实现“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
面
得到进步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
然教师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这
是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的,但本质变
了。教师由传统的教学的支配者向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
变,由静态知识的占有者向动态知识的研究者转变。学生不再是数学
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
自主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
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课堂中,教师与
学生是通过“对话”来形成平等
性的互相促进的,在这种对话与分享的基础上
,师生通过沟通与合作,
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所
以
小学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是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
一般原理,它是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行
教学活动应当遵循的行
为准则。根据一般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特点,
小
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各种数学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数学知识学
习的过程,同
时数学知识的掌握又受能力的制约,也就是说数学能力
的强弱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两者是相互作用
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要
充分挖掘
知识背后的能力因素,重视方法的教学。同时,发展学生的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学习
能力的形成也是非常有
帮助的。例如,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
在学
习具体计算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练习,从不熟练到
熟练,从正确慢慢走向灵活,逐步形成的
。同样,计算能力的强弱一
定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如图形面积及体积的计算、统计数
据的整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
2.直观性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尚处于具体
运
算阶段,儿童认识的发展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小学数
学教学必须贯彻直观性原
则。在教学实践中,学具操作和教具演示等
直观活动能促进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解决教学过程
中数学
学科特点与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可见,借助直观是为了更好地
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
概括,但是不能总依赖直观,这样学生的抽象能
力也会得不到训练和发展,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
展是数学教
学的目的之一。因此,在直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贯彻直观性
与抽象思维相结
合的教学原则。
3.启发性原则
现代建构心理学的研究使启发
性原则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
上,根据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学生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是一种同化,
学习的过程是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
质性联系的过程。启发的实质就在于
找准学生的原有观念,使之与新
知识发生联系,进而同化新知识,使之进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实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并且采取
有效措施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
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教学时,要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通过问题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促进学生
主动学习,同化新知识,拓展认知结构。
参考资料:
[1]朱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霞。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
[3]庞国。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