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有哪些?(1)
北京日本大使馆-元旦活动策划书
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育“瓜傻式”教学法----将数学那种严
密的逻辑演绎过程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
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
识的的产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
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极大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和创作欲。使枯燥
干涩的数学概念演绎变得生动起来。
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
相关数学问题口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但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
知识
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仅仅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
型等几
种类型。当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一一相互依存
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发掘学
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
符合教学规律和
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
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
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
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
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无定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伴随着整个教学领域的深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表现
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和
教学研究人员,一方面对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
学方法实行大胆的完善与改造,一方面积极地引进国外先
进的教学方法,使我国新的教学方
法,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
一、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介绍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
倡导的一
种教学方法。
1、发现法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
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
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
对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发现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理解,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
而
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
(2)发现法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
作用。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他们对所学课程
具有内在的兴趣。发现法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好问和
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遇到新奇、
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
特点,利用新奇、疑难和
矛盾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探究和解
决问题,改
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法仅利用外来刺激促发学生学习的做法。
(3)发现法使教师的
主导作用表现为潜在的、间接的。因为该法是让学生使用已有的知
识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直观教
具等,自己去观察,用头脑去分析、综合、判断、推
理,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
2、发现法的主要优点及其局限性
发现法有如下几个主要优点。
(1)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
(2)有助于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水平。因为发现法经常练习怎样解决问题,所以能使学
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乐于创造发明的态度。
(3)使用发现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
4)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就已有的知识结构
实行内部改组,这
种改组,能够使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更好的联系起来,这种
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就更加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发现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就教学效率来说,使用
发现法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因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
再发现的过程,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去获得
,或者重新发现,而不是由教师简单地告诉学
生,所以,教学过程必然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过程。
(2)就教学内容来说,它的适合是有一定范围的。发现法比较适用于具有严格逻辑的数、
理、
化等学科,对于人文学科是不太适用的。就适用的学科来说,也是只适用于概念和前后
有联系的概括性知
识的教学,如求平均数、运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称、符号、表示法等,
仍需要由教师来讲解。
(3)就教学的对象来说,它更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发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基
础知识和经验
为发现的前提条件,所以,年级越高的学生,独立探索的水平也就会越强。所
以,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对象都有必要和可能采用发现法教学。
3、发现法教学举例(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
给出一道题如39÷3。学生可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做几个
这样的题目后
,能够让他们把物品10个组成一组。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
糖果,每条有10块。他
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们,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
(1)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
(2)从3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
成一堆
。
9+9+9+3+3+3+3=39(块)
↓↓↓↓↓↓↓
3+3+3+1+1+1+1=13(人)
(3)与(2)相似,但他们看出有4个9。
9+9+9+9+3=39(块)
↓↓↓↓↓
3+3+3+3+1=13(人)
(4)他们看出3个10正好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
30+3+3+3=39(块)
↓ ↓↓↓
10+1+1+1=13(人)
(5)与(4)相似,但他们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给3个人。
30+9=39(块)
↓ ↓
10+3=13(人)
在学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实行讨论。教师对不同的
算法不给出评价。再出一道题,很
多学生会选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教师进一步提出引导性
问题,促使学生找出
更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形成一般的竖式计算。
(二)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
的教学方法。尝
试教学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邱学华老师最早设计和提出的,经过
在一些地区和全国逐步推广,
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在国
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1、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不
是先由教师讲,而是
让学生在上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
生讨论,
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实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尝试教学法与普通的教学方法的根
本区别就在于,改变教学过程中“先讲后练”的方式,
以“先练后讲”的方式作为教学的
主要形式。
尝试教学法产生的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教学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国内<
br>有很多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同时,也有很多国外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大量地介绍进来。在这
种情况
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根据我国的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既
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
需要,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教学方法。邱学华老师多年来实行小学数
学教学的研究,在“文革”前后实
行了多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面的调查与实验,深感研究
一种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法的必要性。所以,他在
分析和对比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尝试教学法的设想。他借鉴了中国古代的“启发式教
学”原理、发现法和自学辅导法
教学的思路,综合地分析和研究这些教学法的长处与不足,试图形成一种
独特的,具有操作
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2、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和课堂教学结构
尝试教学法基本的教学程序可分为五个步骤。
(1)出示尝试题
尝试题一般是与课本上的例题相仿的题目,是课本上问题的变形。
如书上例题:12+13
尝试题:14+56
出示尝试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自学课本
在学生尝试练习,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书
上对这个
题目是怎样讲的。教师提出一些与解题思路相关的问题:如上题,“分母不同怎么办?”“为<
br>什么要通分?”
通过自学课本,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对个问题理解的情况,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在
学习中
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3)尝试练习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对所学的内容有了
一个基本了解,并且绝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
有了办法,这时,就再出尝试题让学生试一试。一般采取
让好、中、差三类同学板演,其他
同学同时在练习本上做的办法。
(4)学生讨论
在尝试练习时,可能有的同学做得不对,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做法。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
的解题方法,实行
讨论。
(5)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教师这时可按照一定逻辑系统向
学生讲解所学的内
容。这种讲解是有针对性的,是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在学生已
经通
过某种方式学会了或部分学会了解题方法时实行的讲解,更能够突出重点。
以上五个步骤是尝试教学法在实行新课时所用的,作为一节完整的课,尝试教学法的课
堂教学结构包括
以下六个环节:
(1)基本训练(5分钟);
(2)导入新课(2分钟);
(3)实行新课(15分钟);
(4)巩固练习(6分钟);
(5)课堂作业(10分钟);
(6)课堂小结(2分钟)。
这个教学结构的优点在于:突出了教学重点;增加了练习时间;改变了满堂灌的做法。
3、尝试教学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其优越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水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想自己试一试,
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它能够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
新内容的学
习,并以较多的时间实行尝试性和巩固性的练习。
(3)有利于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法具
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一般都能够掌
握,并且更有利于差等生的学习。所以它能够适用于更广泛的场合,
从而大面积地提升教学
质量。
其局限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自学水平,对年龄较小的学生不适合用这种教学方
法。
(2)适合于后继课的教学,对于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学不宜使用。
(3)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不适用于使用。
4、尝试教学法应用举例
尝试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很多内容的教学。下面是:“商中间有零
的除法”的教学实例。(梗
概)
(1)基本训练(略)
口算:
板演:645÷3
(2)导入新课
把练习题中的645改成615,来继续学习。
(3)实行新课
①出示尝试题:615÷3
②尝试练习
试试看,这道题和以前的题有些不同,能做出这道题吗?
③自学课本
④学生讨论
针对学生的三种算法实行讨论(明确其中只有第二种算法是准确的):
2 5
25
3
⑤教师讲解
(4)巩固练习
(5)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
(三)自学辅导法
1、自学辅导法的基本含义
自学辅导法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学数
学自学辅导实验”中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
,对于
小学数学教学也有一定影响。有人也在小学实行相似的实验研究。特别是使用自学辅导教学
的基本原理实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自学辅导的实验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提出并且实行实验的
,开始是借鉴了西方的程序教
学的原理,实行小步子、多反馈的教学原则,后来实行了改造,并命名为自
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自学辅导法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
学方法。
2、自学辅导法的教学程序
自学辅导法使用心理学的原理,采取适当步子、即时反馈的原则重
新编写教材,实行三
个本子综合使用,即课本、练习本、答案本。使用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
学为主,
规定了一节课中学生用于自学的时间在30~35分钟,这包括自学、自练、自检。教师用于讲
解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的基本步骤分为五步。
(1)
提出课题。教师能够直接导入新课,也能够复习相关知识后提出课题,后一种方法
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
特点。对高年级学生提出课题的同时,还应提供自学提纲,使其带着
问题自学,围绕课题的中心问题边读
边想,求得问题的解决。
(2)学生自学。这个步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与此同时
教师实行必要的指导。教师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和教材难易选用相对应的方式指
导自学,考题
指导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有针对性地实行解答,也能够启发
学生实行讨论互相解答。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自学水平,在答疑之后
,还要以再让学生阅读课
本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4)整理和小结。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学习效
果实行检查,如发现有理解方面的问题要即
时补救,还要对所学的内容实行归纳小结。小结时尽量让学生
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实行概括,
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实行表达的水平。
(5
)巩固和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独立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
识,初步形成技能。
3、对自学辅导法的评价
此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有更多
的机会独立思考,
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有利于自学水平的培养。这种教法,能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大
大减
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即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得教师从作业中解放
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和研究学生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学生能够在课
外多看其他参
考书,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自学辅导法不但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教学思想、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的综合。特别
是它是基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它能够看作是一种
综合的教学方
法。
4、自学辅导法教学实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具体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2)准备练习
(3)实行新课
①出示例题和自学思考题
例题: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表中能够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思考:什么是比例?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由这
几个条件能够得到比例吗?如果把比
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是怎样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引导自学,总结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比例,说出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组成比例的条件。
让学生将比例转化为分数的形式。
引导学生练习,思考:比和比例的区别。
让学生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通过使用加、减、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③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释疑惑的基础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
外项之积
等于两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课堂练习
(四)“探究—研讨”法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的一位教学法专家兰·本达(Lan Benda)教授提出来的。在美
国有一定的影响。80年代初介绍到我国。在理科教学和数学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探究—研讨”法的基本内容
“探究—研讨”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分为两个大的环节,即“探究”和“研讨”。
第一个环
节“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
题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
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摆弄,研究问题中各种因素或数量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
指导。
在探究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理应结合教学的内容,
为学生选择充分的学习和研究的材料。如,彩色木条、几何拼板等。
第二环节“研讨”是给学生充分
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学生在前一个阶段,对所研究的
问题都有一定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组织学生
,对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发表意见,充
分利用语言的交流,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并且在研讨的过程
中,能够互相启发,对所研
究的问题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最后由师生共同找出所学习问题的规律或结
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受这两个环节的限制,灵活地组织和使用。
2、“探究—研讨”法的主要特点
“探究—研讨”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选择恰当的材料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中。
三是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气氛。
3、“探究—研讨”法的应用举例(求平均数问题)
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个人。
量出每个学生的身高,并根据测量的身高剪下一
张纸条。教师提出,“怎样知道四个人连
起来一共有多高?”“四个人平均有多高?”
然后教
师说明什么是平均数。并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表示出这
个平均身高?”学生说
出能够把全班的身高加起来,然后再用总人数去除。接着学生把表示
每一个人身高的纸条贴在墙上钉的一
张纸上,在平均数的地方画一条线。发现有些在线的下
方,有些在线的上方。并分别用“-”和“+”来
表示。学生把高出来的部分剪下来,恰好能
够补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学生感到非常兴奋。
接
下来又有同学提出了计算平均数的简便方法。找出最矮的同学的身高。把全班同学高
出这个数字的值加起
来,再除以全班总人数,再加上最矮的同学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
高。
还有的同学提出了随便找一个标准线,与这个标准线实行比较计算平均身高的简便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分析
过去,多数人认为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主要是指
数学事实(如概念、公式、法则、
算理等等),但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数学教育研究的持续
深入,随着人们对学校
数学教育本质的深入反思,数学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逐渐理解到:学样数学主要是“
活动的、
操作的”数学,而不是形式化的数学。“学生应经历数学化,而非数学;抽象化,而非抽象;<
br>步骤化,而非步骤;形式化,而非形式;算法化,而非算法;语言表述,而非语言”的数学
学习过
程。所以,课堂里学习的数学理解不但包括数学事实,而且包括数学活动经验。新授
课的教学不应再是以
往以教师系统传授教材内容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之间、学
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
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
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
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
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
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实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
要
准确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
成
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伴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哲学、政治、
科技、文化等
方面的发展。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表现了新的特点。
第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
与学的最佳结合。以赫尔巴特(J.F.Herbe
rt)为代表的传统的“三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
权威和严格的纪律,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
以杜威(J.Dewey)为代表的“新三中心”,
将学生比作太阳,把教师视为行星,把儿童独立学习
的可能绝对化,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这两种极端,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
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这个
教学的主要矛盾视为具有动态性、转换性、发展性和层次性的对立统一体。在
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对于情景问题,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认知准备,他
们的想法也会彼此不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起到相互促动的作用。所以教
师能
够将全班上课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并解释他们自己
的想法,通过小组
交流或全班交流,学会数学地交流和交流地学习数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
思考力、语言对思维的表达水平
和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第二,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
口、动手,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设计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
br>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
形成与
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美妙,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即在“做数学”
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第三,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
策略
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如计算教学,能够鼓励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
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笔算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思维。教师通过先出示带
有一定现实意
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先估算,然后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实行小组交流,感受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
灵活性。
第四,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
达到会学。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水平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思想
方法,学法
的研究和指导,是保证现代教法实施的必要环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五,在使学生获得适合未
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
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外,更加重视
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态度、情感、
价值观作为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充分地考虑
到这个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师生双方
的感情交流,充分利
用情感的作用去开启学生认知结构的大门。
第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交
叉使用和互相配合。重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
学方法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模式
。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增多
以及对教学方法本质的深入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理解到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
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因数学课题、所教的儿童以及教师的风格而
有所不同;教学
方法也不是“单一的”,能够有不同的组合。另外,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
的使用,把形、声、
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通过结合形象
的画面
来讲解,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在我国
展开的CAI、微格教学。都是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直接产物,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必须考
虑到现代
化教学技术手段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现代技术设备的引入对常规教学方法的冲击
和变革,找到其中的组
合点和发展方向,使其为教学方法服务。
以上是现代教学方法表现的新特点。但纵观各种小学教学方法
。还存有着一些问题:一
些教学方法的命名欠推敲,主观随意性很大,不够科学;一些教学方法的“内涵
”和“外延”
不清;一些教学方法存有着将某种教学方法凝固化、模式化的倾向;有些教学方法缺乏教学
理论依据;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很好地加以解决。否则不但有碍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碍
于教
学方法研究的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