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浙江省专科学校排名-音乐工作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演绎推理的主要功能在于验证结论,而不在于发现结论。我们缺少的是根据
情况“预测结果”的能力和根
据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而这正是归纳推理的
能力。
一般的说,数学推理可以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和合情推理。
(一)归纳推理
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法
则,公式都是运用归
纳推理,从特殊事实得到一般原理,即通过一些学生熟知的个别生活实例或数学问题,再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中归纳出一般结论。归纳推理必须以概括
为基础,也就是首先
要把个别事物或现象归之于一类事物或现象,然后在此基础
上进行归纳推理。
(二)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又称为论证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 (
包括定义、公理、
定理等 ) ,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是以某类事物的一般判断为前提作出这类事物的个别、特殊事物判断的推
理方法。演绎推理以
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为依据,它的过程正好与归纳推理的过
程相反,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只要前提是真的,推理是合乎逻
辑的,就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一般来说,演绎推理的每一步都是可
靠的、无
可置辩的,因而可以用来肯定数学知识,建立严格的数学体系。所以,演绎推理
可以作
为数学中的一种严格的论证方法,即是对数学的合情推理中由归纳、类比
所得结论的逻辑证明,包括证真
和证伪 ( 举反例 ) 。演绎推理的基本方式是三
段论证法,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演绎推
理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两个前提
的正确性,只有当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正确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它根据两个对象的
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
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是一种横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
常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某些相似处进行类比推理,以学习新的知识。
(四)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又称似真推理,是一种合乎情理,结论好像为真的推理
,它是根据已有
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 ( 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 )
、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
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
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呢?
一、示范,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摹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
小
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
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
正确的推理。例如,教加法交换律时,可按如下步骤
进行:
(1)计算多组算式:
7+ 3=10,3 +7=10,所以:7+3=3
+7
还有:25 +75=75 +25
18
+40=40+ 18
125+ 875=875+ 125
„„
(2)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加数相同,位置不同,
和不变。
(3)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进而
用字
母a、b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加数,概括出一般的表达式:a +b=b+ a。这三
步体现了从特殊到
一般的思维过程。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后,还要注意让学
生小结一下推理思路,以帮助学生领会如何
运用归纳推理来探讨问题的。
二、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推理全过程。
现代教育论强调“要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操作学具
学数学”有利
于学生有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化,使学
生从个别特殊的事物中发现规律,进行归纳。例如:教学三角形
内角和,要求学
生分别准备若干个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板,引导学生动手把
各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拼、剪拼在一起,并用量角器量各种操作结果,再引导学
生观察、分析操作结果并
进行归纳。由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是三角形的全部,所以根据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教
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不仅是给学生关于“三角
形内角
和”的准确完整的答案,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准确完整的答案的是怎样获
得的,学
生就会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推理的
过
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运用了演
绎推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
通过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的依据,
养成推理有据的良好习惯。例如:判断9和10是不
是互质数时,一定要求学生这
样回答: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因为9和10只有公约数1,所
以9和10
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
推理
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
br>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
联系的事物、事实
、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
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推
理能力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得到提高,也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就达到了。
四、把推理能力的培养置于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关注中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个领域的
内容都为
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1、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
算中有推
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
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
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
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
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
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8+7
=?,孩子们想出很多方法算出得数,有一个
孩子说,我知道10+7=17,那么8+7=15,这个
孩子就是很好地进行了推理,在过去一律
用“凑十法”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培养了学生的
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
.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小学数学新课程
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
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动
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
br>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
进行思
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
理,才能得到正确的
答案。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
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
、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
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努力的方向。
3、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
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
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
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
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
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
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
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
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只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
意。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掷硬币、转动转
盘
、摸球、计算器(机)模拟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
深对其合理性的
理解。
4、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
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
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
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
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
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
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
所以,要进一
步拓宽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推理”,养
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在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中,同样也可以培养学
生的推理能力,如:“估计这本书有多少
字”这一实践活动来说,学生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页,利用自
己已有的知识,计算出一页
的字数,然后推算出这本书的字数,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利用四个部分的内
容,培养学生
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