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情信-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
测试题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八章 人体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
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
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
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
贮能的是
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
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
是调节人
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
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
重要原料。
2、 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
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
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
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
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
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
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
1
;口角炎、皮炎—
--缺维生素B
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 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
道、消化腺两部分。消
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
化腺是肝脏。不含
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
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
脂肪颗粒的接
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
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
容纳、磨
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
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
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
、无机盐、维生素,以
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
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等,通过消化管的黏
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 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
蛋白
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
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
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
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
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
分解为葡萄糖。
蛋
白质
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
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
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
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 消化和
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
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
环行皱襞、
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
成、有利于营养
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
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液排出
入的器官
唾液腺
唾液
胃
腺
胃
液
肠腺
肠液
胰腺 肝脏
胰液 胆汁
小肠
口腔 胃
蛋
白
酶
消化液所含唾液淀
的消化酶 粉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
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 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胃:部分的水和酒精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11、营养不良和营
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
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
理的饮食结构。
12、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 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
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
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
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可分
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
男:5.0ⅹ10个L
红
细
胞
(血红蛋白120-
160g L)
女:4.2ⅹ10个L
(血红蛋白110-
150gL)
白
细(4—10)ⅹ10个L
胞
9
12
12
功能
运输
氧和
部分
二氧
化碳
吞噬
相关病
症
过少:
贫血病
病菌,过多:
防御、炎症
保护
作用
止血
血
小
板
(1—3)个ⅹ10
个L
11
和加
速凝
血的
作用
过少:
流血不
止
2、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
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
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 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
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
br>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
动
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
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5、
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
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6、 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
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
节
7、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
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8、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
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管壁
弹血流
性 速度
功能 分布
出血止血方
状态
喷射
动脉 较厚 大 快
离心分布较
输血 深
有的分
静脉 较薄 小 慢
向心
输血
布较
浅,有
的与动
脉伴行
最薄
毛细
血管
(只
由一
层细
胞扁
法
状
近心端
(鲜
红色)
平静
缓流远心端
(暗
红色)
慢慢
渗出 消毒后
(红
色)
包扎
止血
止血
最
小
进行分布最
最慢 物质广,全
交换 身都有
平细
胞构
成)
9、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
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
br>10、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
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
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
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11、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
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12、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
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位置
开放方
向
保证血
流的方
向
心房 →
心室
心室 →
动脉
静脉 →
房室心房与心向心室
瓣
瓣
室之间
脉之间
开
开
动脉心室与动向动脉
静脉在四肢静向心脏
瓣
脉内 方向开 心房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
时,动脉瓣关闭,房室
瓣开放。动脉中没有任何
瓣膜。
13、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每分输出量
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
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
出量来提高心输
出量。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
心脏
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14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
处在于:
1) 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2)使心肌有充分
的时间休息
15、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组织细
肺体
循
胞
环
循
氧、营养物质
环
二氧化碳等废物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动脉 毛细血管
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
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氧
二氧化碳
肺
泡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
房
2)
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
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
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
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
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
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16、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
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
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
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
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千帕斯卡)来表
示。
心
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
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
叫舒张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
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17、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手上的“青
筋”指的是静脉。
18、成年人
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
达1200ML以上会有生命危险。一次失血不超过
400
ML不会影响健康。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
200---300ML。
19、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
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供
应
1、
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
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
贮存的能量的大小: 脂肪38KJg, 蛋白
质23 KJg,
糖类17KJg。
2、
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
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3、 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
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为
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
呼吸
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呼吸道的作用是: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
)能
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5、肺位于
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
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
有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②肺泡外
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③肺泡壁
和毛细血管
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
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6、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
是食物和空
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使软骨像抬起
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
又像盖子一
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
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
不及盖住喉
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
7、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间肌组成,
底部由膈封闭
8、肋间外肌
收缩
→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
→胸廓的横径加大
胸廓的纵径加长
肺,即
吸气
肋间外肌和膈肌
舒张
→胸廓
容积缩小→肺容积
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
呼气
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通过呼
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9、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
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它们的区别如下:
概念
外界与肺
肺的通泡之间进
气 行气体交
换的过程
肺的换肺泡与血
气
膈肌
收缩
隔顶下降
→胸廓容
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
实现
方式
呼吸
运动
气体
表示方式 结果
呼气与
吸气
氧静脉血
变动脉液之间进扩散 气
行氧气和
二氧化碳
的交换
血液与组
织细胞之
组织气间进行的
体交换
氧气和二
氧化碳的
交换
肺泡 血
血液
二氧化碳
氧气
血液
动脉血
气体组织细胞
变静脉
扩散
二氧
血
化碳
10、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
血红蛋白结
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
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第十一章
人体代谢
废物的排出
1、
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
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
无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3、
人体排泄的途径:
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
尿素
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
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4、排
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
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
环境
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
能 ②输尿管:输送尿液
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
脏的基本单
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
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
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
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
布在髓质。
书61、62页图
6、尿的形成
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除血
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
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
到肾小
囊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原尿中的有用物质
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
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
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
形成的
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8、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
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9、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
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10、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
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
道→体外
1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
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 尿液中
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14、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构成 厚结构及作用
置
表
皮
真
皮
度
无血管。角质层—保护
生
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
调节体温
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
激
组织 薄 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
外
上皮较
内 结缔较
组织 厚 弹性和韧性
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
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真皮。
16、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
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第十二章 人
体的自我调节
1、
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
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2、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
成。
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
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3、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
轴突:长,分支少
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
冲动的功能。
4、 反射是通过神经
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
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
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
5、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
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
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
经冲动
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
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
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
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6、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
元胞体汇聚形成
7、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高级,它是建立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两者的比较如下表
比较
项目
形成
过程
神经
中枢
刺
激
神经
联系
适应
范围
小,只适应不
变的环境
大,可适应多变
的环境
激
固定不变的
的
大脑皮层
以下
非条件刺条件刺激,可由任何
可以感受的无关刺激
转化而来
暂时的、可变的
反射
生来就有出生后在生活过程
中逐渐形成的
大脑皮层
非条件
条件反射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
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8、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
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其中语言
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
对侧控制的。
9、眼球的结构 书81页图
10、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
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我们能看
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
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
都能清晰地
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
近不同的物体。
11、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
体曲度过
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
透镜矫正
远视是因为眼球前
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
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
凸透镜矫正。
1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鼓
膜产生振动)→听
小骨(锤、钻、镫)→耳蜗(耳
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
视经→大脑皮层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3、视觉感受器:视网膜 听觉感受器:耳蜗
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嗅觉感受器:嗅黏膜 味觉感受器:味蕾
14、四种味觉及其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
侧 甜:舌尖 咸:舌尖
苦:舌根
15、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
另外,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
要敏感。
16、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温感受
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
17、 耳的结构: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
中耳 鼓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
听小骨:由锤骨,钻骨和镫骨组成听骨
链
耳蜗:含听觉感受器
内耳
前庭: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半规管: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
器
18、如果感受
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
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感
受器的适应。
19: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
腺体导
有
导
管
无
导
管
类别 管
外分
泌腺
内分
泌腺
分泌物去向 举例
进入体内管腔唾液腺、肝脏、肠腺、
或排出体外 胃腺、皮脂腺等
进入腺体内的垂体、甲状腺、肾上
毛细血管 腺、胰岛、性腺等
19、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
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
它们在血液
中量虽少但作用非常显著,特别是对
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是不可缺少
的。
激素产生
名称 部位
主要功能 异常症
幼年:不足→侏儒症;
生长
激素
过多→巨人
垂体 促进生长
大症
促进生殖器官
性激
素
性腺
的生长发育,
激发并维持第
二性征
幼年:不足→呆小症
(智力低下)
甲状
腺激
素
促进新陈代
甲状谢,促进生长
腺
发育,提高神
经系统兴奋性
成年:不足→甲状腺
功能低下
分泌过多→甲状腺功
能亢进(简称“甲亢”)
缺碘导致合成过少: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脖子病)
胰岛胰
素 岛
降低血糖浓度
分泌过少——糖
尿病
症;
成年:过多→肢端肥
20、侏儒症与呆小症异同:
相同点:患者都是从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
不同点:“
侏儒症”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时生长激
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长缓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
一般正常。
“呆小症”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不足,
甲状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患者不
仅身材矮,
生殖器官不发育且智力低下。
21、孕妇在怀孕时缺碘,生出来的婴儿会患呆小
症。
22、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措施:1)食盐加碘 2)
常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产品
第13章 传染病及
人体免疫
1、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2、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
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3、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
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2)、传播途
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
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
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
易感染该
病的人群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果
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
任何一个
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
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
的
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对传染病人要
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
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
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
)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
接触;让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增
强体
质,可以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5、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看,流行性感冒
流行时,流感
患者是传染源,含有流感病毒的飞
沫是传播途径周围对该病缺乏抵抗力的人则是
易感人群。
6、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
酶的杀菌作用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脾、淋
巴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功能:产
生抗体,消除病原体
(抗原)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使抗原清除或
病
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仍保持
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
体
时,身体就会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患过水痘、
天花的人就不会再患了。
免疫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只有在出生以
特异性免疫
后,与该病原体对某一中特定
经过斗争的人
才有,不能遗传
7、免疫的功能:
1) 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
体健康。
2) 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
胞。
3)
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功能
都起作用
遗传而来,人人对一切病原体
病原体起作用
8、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身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br>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特
异性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9、计划免疫——在
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
防接种。92年前要求12岁以下儿童接受“四
苗”,92年后增加
一苗。
10、“五苗”: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百
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
疫苗——小儿
麻痹症;麻疹疫苗——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