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绝世美人儿
565次浏览
2020年09月06日 11: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党代会工作报告-三八妇女节演讲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绿柏小学夏克林
一、《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 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
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
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 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
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
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 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
义”这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 数表示相反的意
义。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
一个 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
排列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 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
其次,如何在教学的后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着将 数轴与现
实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心中有一把“尺”,这把尺就是一个数轴。
第二步:确定基准点。根据实际的情境确定每个数在这把“尺”上的位
置。
第三步:根据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也就是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试图将实际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
转化成图形,借助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
种方法 ,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反思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如何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是新教材
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二、《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1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 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
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 认识》时,我注重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
础 。
在复习导入阶段,首先通过唐老鸭和米老鼠的比赛,引入学生对圆柱的
初步感知,然后通过 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导入课题,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 的。在教学新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
比一比,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 角度、多形式地表达
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
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通过猜测
再进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 br>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
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 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 在形式、难度、灵活
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
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圆柱形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 观察,认识了
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直观的认识,有
利于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认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
同时,学生不能说出验证的方法,也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验证;在学
习圆柱的侧面展开与长方形 各部分的关系时,学生对知识理解比较困难,演
示不直观。

2

< br>总之,在这堂课中我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了自 己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吸取经验教
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三、《圆锥》教学反思
《圆锥》这节课,其教学目标是:1)、认识圆锥,了解圆 锥的底面、
侧面和高;2)、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4)、通
过 例一例二使学生会应用圆锥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
触摸,动手测量、探索推导等活 动,前三个教学目标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顺
利完成。在公式V锥=13sh=13r2h,应用这个环节 ,考虑到学生已经预习过
例题,就把例二教学做了改动给出一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是20分米,高是14分米,每立方米小麦重0。375千克,求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让学生
自主练习,本以为应 用公式很快就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可学生算了好长时间
还没有完成。原来我在改动数字时没有考虑到圆锥 体积公式的13和3。14
给出的直径和高与13都不能约分,使本应该巩固公式应用的目标辩词了复< br>杂的小数计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课后习题没有处理完就匆匆结束了这节
课。课后反思数学既活 又严谨,看似一个简单数字的出示也要付出周密的策
划。一节简单流畅的好课,并不是随手拈来的,只要 用心的去思考,统筹安
排,关注到每个细节才能得到。
教学需要学习,教学更需要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
四、《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六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阶段,数学更是教学中的重点,而 比例的
意义教学又是整个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将现在学习的比
例和以往学习 过的比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
将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具体形象的内容,则需 要授课教师的深入研究。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比的知识,用四幅情景图引起
学生的注意,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它们感受红旗的崇高和先辈们
的付出。其次,比值相等的 两个比可以哟等号连接起来,这样就组成了比

3


例.出示比例的意 义。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寻找,在
四幅图中的比例。这个时候,引出,比例的单位 要统一。最后比较比和比例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练习、小结部分都让学生自己发挥。
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最后一部分知识是学习了正 比例和反比例
关系后的实践应用。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
的生活 经验,让学生借助函数关系间变量的对应规律,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
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它们的正 、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式,解
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开 放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
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独立尝试、同桌交流、质疑辨析、对比归纳、概括小结、拓展延伸中轻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反思本节
课的成功之处,我有以下 三点感悟:
1、课堂永远是无法完全预设的
本节课,课前的复习按照预期的设计顺利完成。 当我出示例5后,学生
默读题目,独立分析后,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不到1
分钟,同学们的小手就此起彼伏地浮现在桌面上,个个跃跃欲试,当2名学
生将自己的思索展现在黑板 上时,我不禁一惊,这两位学生竟然用了不同的
解题方法,除了以前学过的归一、归总法,又出现了今天 的新课方法,按我
预先设计的方案,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后,我将会出示一个自学提示,引
导 学生按步骤,按思路来用比例解决,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理解题意,学会用
比例解决。没想到学生自己就能 列出正确的比例,我顺势请板演的同学到黑
板前讲一讲自己的思考,真没想到,这个孩子讲得头头是道, 把我的“活”
儿抢了。同学们听了她的讲解,顿时茅塞大开,把我连续出示的两个基本练
习做得 漂漂亮亮。
课后我反思这个环节,异常感慨,本来以为丝丝相扣的自学提示,会让
学生在老师 无形的指挥下,理解正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没想到一个不到

4


1分钟的独立尝试,就让学生破解了我的预设,而后我的顺势相邀——请学
生讲解,却让课程呈现了更为 灿烂的一幕。课堂永远是无法预设的,当出现
与预设不相符的状况时,教师一定要会调控,得当的调节能 让课堂更加精彩。
2、错误点就是生成点
在进行变式练习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展示 ,李某同学出现的错
误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成,我们习惯应用“总价÷数量=单价”,当单价一定
时,可以列成正比例式,而李某同学却将等式的左边写成“数量÷总价”,
班内同学议论纷纷,我借势 引导学生,抓住正比例关系的对应量对等的要点,
使一个比例式拓展成了两个,让学生明白了,两个变量 之间的对应规律和依
存关系。课堂中无意的错误点,生成了新的知识点,让学广开世面,更深层
次地理解最简单的函数知识。
3、真实的课堂,回生阻道
我喜欢真实的课堂,这节课,课前 我一点儿都没有提示前面的知识。课
堂上,当提问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时,很多学生都有些生疏,对量与 量之间
的变化规律有些陌生,经过老师提示后,学生们才回想起前面的概念,这部
分所用的时间 比预先多用了1分钟左右,虽然是大约1分钟的时间,却给我
敲响了警钟,知识一定要常温常故,尽量避 免学生的回生,更要防止知识的
断层。
反思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一位好的数学老师 必须具备全面、
科学调控课堂的能力,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点,适时点拨,拓展延伸。与此
同时 ,教师还不能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让知识搁浅,做好做实日常工
作,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 知识扎根学生心中。
六、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 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
习,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 认为自
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

5


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
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 等,
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
构不断重组,并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 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
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 串
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
即是一种多半为 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 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
充。
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 的知识形成
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
我将比 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
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 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
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 理旨在激
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
位展开学习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
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 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
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 尬局
面。本课从构思到实施已是几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
过程需要较长的 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
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 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
已,还是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还是把这个
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因为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
生些什么?难道仅仅 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
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 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

6


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平面图 形和立体图形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
思想,计算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习课重在经历统 计的
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
将相关概念系统 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
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 己的努力而整理出
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
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之,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
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 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
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 学会学习。


7

父亲节是哪一天啊-奶牛养殖可行性报告


捕鲸记-雪的唯美诗句


都柏林城市大学-学生会面试题目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小学数学教师总结


两会什么时候开-锦城教务网


沈阳英语口语-高一化学总结


幸福的签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务网


江苏教育考试院查询-搞笑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