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新疆兵团人事考试中心-关于洗碗的作文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07级四年一贯制《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 基础知识
(3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执迷 嗜好 梢明事理 心悦诚服
B.恭颂 灾殃 蒸蒸
日上 降格以求
号
C.循环 发祥 皇恩浩荡 服役纳粮 D.磕头
国粹 朝三
暮四 清道辟路
学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五岁那年,经常蹲在私塾教室的窗外听课,被先生发现,先生便让他登堂入
室,成为班里最年幼的学生。
B.在总结会上,大家高谈阔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极了。
C.大家认为王刚同学的发言的确是抛砖引玉,具有独到的见解。
D.老师一番耐心的开导有如醍醐灌顶,使他心头的疑虑全都消解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树枝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和树影也一齐晃动起来。
名
B.邮电部门作出了不用标准信封和不按标准书写就不予投递。
C.举行家庭派对人数不必过多,最好以六至八人为宜。
姓
D.鸟类的迁徙,往往由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引起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到现在的标点符
号系统。
b.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一天内攀登上500米高的山岭,
又下降到1000米深的峡谷。
c.他们请一些有经验的儿科大夫担任“电话医生”,就有关儿童保健方面的问题
—————咨询,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级
A.延续 考察 进行 B.沿用 考察 提供
班
C.沿用 考查 提供 C.延续 考查 进行
5.选出被动句式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是位老矿工,五十多年前被骗到辽源煤矿给日本鬼子当苦力,差点被鬼子活活扔
进“炼人炉”。
B.人们往往重视数理化和外语等课程,而对于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C.当
年有些科技人员在某些人眼里被打成“不可救药”的分子,可是聂帅并不嫌弃他
们,仍然听取他们的意见
。
D.他的二十多件作品参加了上海民间工艺品的征集活动。大部分被入选,在民间工艺
品
展览中展出,受到好评。
6.填到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位于京东的这一大瀑布宽约20米,从70米的层崖之颠猛扑下来,喷出如箭的
急雨,落入潭中发出轰然
响声,-------------。
A.元代一位著名地理学家把它称为京东第一瀑
B.因而元代一位著名地理学家称之为京东第一瀑
C.被元代一位著名地理学家称为京东第一瀑
D.把它称为京东第一瀑的是元代一位著名地理学家
7.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
A.实际上大概是纷乱至极之后,
就有一个人物出来,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
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B.如今,创
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
两部、三部。。。。。。
C.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
见之,
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
8.诵读时句中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C.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等成语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B.《屈原列传》选自《屈原贾生列传》。
C.《阿房宫赋》的作者是唐朝的杜牧。
D.阿房宫是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
10.背诵填空
A.事不目见耳闻,------------,可乎?
B.夫夷以近,-------;-------,则至者少。
二 阅读理解(30分)
街 声
苏南有条小街。小街就是舞台。一瞬就是一生。
又回到小街。在细雨蒙蒙的深秋。在深秋的黄昏。用脚步轻轻拍打你,用眼光细细
打量你,一股陌生异样的感觉倏然涌起。
这?哪是我心中的小街?
号
该有这一片水声。哗哗地,从小街石板底下流过。像一群顽皮野性的乡村孩子,搅
得小街的黄昏忽然心神不定起来。又似一首颇为悲壮的生命进行曲,将小街笼罩在一片
学
深重的秋色里。
该有这一片书声。呜呜地,伴着细雨的淅沥声萦绕在小街。似潮汐漫漫,如芦风萧
萧,像液丝一缕一缕飘在小街。小街人历来崇尚读书。小街也终于走出了几个读书人。
这读书人,当然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而是精读细究,有造诣,有著作,读出了名望。
比如古代,有登上吏部尚书等官职的;比如现代,有成了园林设计师、法学家、社会学
家的。于是,这些人便成了小街的骄傲,成了一批孩子效仿的楷模。
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却以被父母粘在书桌前了。心里有莫大的委屈,却从不敢声
张。父母那一张没有笑容的脸可以镇住一切。祖母心疼极了便出来说情。父亲呐,总是
名
不紧不慢说:“妈,那时,你不也这样要求我的吗?”一句话,祖母不再吭声。
小街人瞧不起经商的。他们称之为做生意人。言下之毅大有低人一等、不务正业、
姓
欺骗诈人之味。因此小街的商业一直振兴不起来。然而,倒霉的还是小街人,要买个铁
锅什么的玩艺,都得上老远的县城去。有人笑这街子的人全都是大傻瓜。这不,把一只
只小鸟喂大了送走了,你只拾了个好听的名声,其他什么也捡不着。又有人劝说小街人,
这附近大着呢,留几根苗苗在小街吧,或许能赚好多好多的钱。但小街人听了总是淡淡
一笑。那满不在乎的神情似乎就是说:“咱不希罕那几个钱!咱的眼光远着呢!咱就图
个好名声!”
哈哈,多有趣的小街人,多清高的小街人!于是,黄昏细雨裹着的小街,总能捕捉
到一丝丝湿漉漉的书声:于是小街雨雾编织的黄昏,总是一幅古老清贫单色调的画。
级
眼前的一切令我吃惊。小街,何时卸去了这身积着太多尘埃的灰蒙蒙的外套,浓妆
班
艳抹起来了?一个个店铺,被横一道竖一道的油漆打扮得像待嫁的新娘;昏黄的烛光,
被五颜六色的霓红灯替代了,令人神荡目摇;夜幕还没完全垂下,小街已成了一条珠光
宝气的灯河,街
面改成水泥路,不在坑坑洼洼地绊脚,细雨中一辆辆自行车檫身而过,
竟轻捷如飞燕。一个个卖茶叶蛋酒
酿圆子、卖体恤衫牛仔裤的小店铺闹猛得可以。顾主
多数是附近乡办厂里的农民。钱多了便心野了。晚上
便来逛小街。偶尔还能看到咖啡馆
舞厅里人头济济。没有人唱歌,也没有人跳舞,却挤在一起喝茶聊天,
兴致浓浓,人情
浓浓。吴侬软语的评弹说唱和迪斯科的音乐飘得满街都是。街声,高高低底紧紧慢慢酸<
br>酸甜甜织成一股浓浓的声浪迎面扑来,我有点飘飘然了。
穿过小街,忍不住又转过身去热热
望了两下。小街人何时更新了观念?小街人终于
赶上了潮流。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有这古银杏,千掌千
指擎一树的晶莹,年年秋天里
透着一片醉人的金黄色醇美,站在小急偶尔尽头,像小街的一座雕塑。
正欲离去,忽然想起那片书声。那片曾经萦绕小街的书声呢?难道,岁月已把这片
声音抹去
?难道,生活已将这片书声失落?一份长久压在心头的沉甸甸的思绪倏然无
存,而另一种心绪则迅速潜入
心中,且膨胀沉重起来。
说不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想抓住什么,又想挣脱什么。我曾经讨厌这
书声。我
此刻又比任何时候都眷恋这书声。书是让人开窍的钥匙呗!没了它,这世界会是一片怎
样的仓白?
用我一尊缄默站在小街尽头。我又走进了一份深深的惆怅里。
街声,何时让我读懂一个逝去的秘密?
1.作者在题记中说:“苏南有条小街。小街就是舞台。一瞬就
是一生。”你如何理解
这几句话?
答:
——————————————————
——————————————————
————————————————————————————
—
2.文章开头写道,“一股陌生异样的感觉倏然涌起”,“这哪是久藏我心中的小街”。
请
结合后文回答:
a.“久藏我心中的小街”有什么特点?
答:
———————
—————————————————————————————
—————————————————
————————————
b.作者又为什么感到“陌生”“异样”?
答:
—————————————————————————————————————————————————————————————————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3.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写在横线上
a.这不,把一只只小鸟喂大了送走了,你只拾了个好听的名声,其他什么也捡不着。
答
————————————————————————————————————
—————
————————————————————————
b.小街,何时卸去了这身积着太多尘埃的灰蒙蒙的外套,浓妆燕抹起来了?
答
————————————————————————————————————
——————————
———————————————————
4.作者“正欲离去”时说,“一份长久压在心头的沉甸甸
的思绪倏然无存,而另一种
心绪则迅速潜入心中”。请问:
a.“长久压在心头的沉甸甸的思绪”指什么?
答
—————————————
———————————————————————
———————————————————————
——————
b.“另一种心绪”又指什么?
答
—————————————
———————————————————————
———————————————————————
——————
5文章结尾写道,“我又走进了一份深深的惆怅里”,“街声,何时让我读懂一个逝去<
br>的秘密”。请问:
a.这里的“走进了一份深深的惆怅里”指什么?
答:
————————————————————————————————————
——————————
———————————————————
b.“一个逝去的秘密”又指什么?
答:
————————————————————————————————————
—————
————————————————————————
三 作文(40分)
心理学家说,在一场突然的事变中,如地震、爆炸等,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复眼、反
应是扑近母亲的怀里,
而母亲的第一个反应是紧紧搂住孩子。孩子脆弱的心灵化接不了
一场惊变,而母亲的怀抱仿佛是一块海绵
,缓缓地吸收掉孩子的恐惧,直直平复。
根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以“母亲”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