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基础奥数辅导讲义(1-18)

别妄想泡我
607次浏览
2020年09月06日 20: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昌师范学院-北京大学招生网



目录

第一课时 整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二课时 平均数问题(一)
第三课时 消去问题
第四课时 流水行船问题
第五课时 盈亏问题(一)
第六课时 盈亏问题(二)
第七课时 平均数问题(二)
第八课时 平均数问题(三)
第九课时 一般应用题(一)
第十课时 一般应用题(二)
第十一课时 一般应用题(三)
第十二课时 一般应用题(四)
第十三课时 周期问题



第十四课时 倍数问题(一)
第十五课时 倍数问题(二)
第十六课时 假设法解题
第十七课时 行程问题
第十八课时 鸡兔同笼问题


第一课时 整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例:在下面5个0.5之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
下面的等式成立。
0.5 0.5 0.5 0.5 0.5 =2
【思路导 航】: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用硬凑的方法来做,不过这样做一般来说
比较困难,而且难以找到解题的规律。 此题可以采用倒过来想的方法予以解答。
解:(0.5 + 0.5)÷0.5-0.5+ 0.5 =2
(0.5+0.5)÷ 0.5+0.5﹣0.5 =2
(0.5+0.5+0.5-0.5)÷0.5 =2
(0.5+0.5)÷(0.5×0.5)×0.5 =2
说明:上题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从算式的最后一个数字开始逐步向前推想
的,这种方法叫做倒推法。将问题倒过来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 一种常见的方法,
特别是从条件很难入手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突破口。
试试看:



在下面的式子里添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⑴0.5 0.5 0.5 0.5 0.5 =0
⑵0.5 0.5 0.5 0.5 0.5 =1
⑶0.5 0.5 0.5 0.5 0.5 =3
⑷0.5 0.5 0.5 0.5 0.5 =4
⑸0.5 0.5 0.5 0.5 0.5 =5
第二课时 平均数问题(一)
解决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总数”和“份数”。它们之间
具有下列数量关系:
平均数=总数÷份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份数=总数÷平均数
例1:某商店将4千克 水果糖和6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水果糖每千
克4.2元,奶糖每千克5.6元,那么什锦糖每千 克多少元?
解 (4.2×4+5.6×6)÷(4+6)
=50.4÷10
=5.04(元)
答 什锦糖每千克5.04元。 例2: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每小时行
60千米。求汽车往返的 平均速度。
解 设甲、乙两地的路程是120千米。
120×2÷(120÷30+120÷60)
=240÷(4+2)
=40(千米)
答 汽车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
说明 当题目条件较少 时,往往可采用设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上题还可
以假设甲、乙两地的路程是30千米、60千米等, 其结果是一样的。
试试看
1、小华期中考试语文和外语两科的平均分是96分,数学成绩是 93分,
求小华的语文、外语和数学的平均成绩。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样全
班平均分为8 9分。缺考的两个同学补考都得99分后,这个班的平均成绩
是多少?



3、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18小时到达,然后从乙地
返回甲地,每小时行7 5千米。问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三课时 消去问题
在有些应用题中,给出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量间的关系,要求< br>出这些未知的数量,先把题中的条件按对应关系一一排列出来,思考时可
以通过比较条件,分析对 应的未知量的变化情况,设法消去一个或一些未
知量,从而把一道数量关系较复杂的题目,变成比较简单 的题目解答出来,
这种方法叫做消去法。
例:小红在商店里买了4块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0 .59元。小黄买同
样的2块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0.43元。问:一块橡皮和一把小刀的价钱
各是多少元?
解 (0.59-0.43)÷(4-2)=0.16÷2=0.08(元)
(0.43-0.08×2)÷3=0.27÷3=0.09(元)
答 一块橡皮0.08元,一把小刀0.09元。



试试看
1 、买3枝钢笔,2块橡皮共付4.98元。若买5枝钢笔、2块橡皮要付7.98
元。问一枝钢笔、一块 橡皮各值多少元?



2、小卫到百货商店买了2枝圆珠笔和1枝钢笔, 用去人民币5.5元。如果
买一枝圆珠笔和2枝钢笔要人民币6.5元,问1枝圆珠笔和1枝钢笔价格各 是多
少元?



3、2份蛋糕和2杯饮料共用28元,1份蛋糕 和3份饮料共用去18元,问一
份蛋糕和一杯饮料各需多少元?


第四课时 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程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常见数量关系如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题时要认真读题,理清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上述数量关系式就能
解决问题。
例1 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
小时到达,从乙港 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



度。
解 顺水速度:208÷8=26(千米/小时)
逆水速度:208÷13=16(千米/小时)
船速:(26+16)÷2=21(千米/小时)
水速:(26-16)÷2=5(千米/小时)
答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21千米,水速为每小时5千米。
试试看
1、两个码头相距35 2千米。一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要11小时,逆流而
上,行完全程需要16小时,求这条河的水流速 度。


2、甲、乙两地相距234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到乙港需9小时,从乙港返 回
乙港需13小时,问船速和水速各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3 、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游艇在其间驶了个来回。顺水而下时需要12
小时,逆水返回时需要18小 时。求游艇的船速。

第五课时 盈亏问题(一)
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 数量的人,如果每人少分,则物品有余(盈),
如果每人多分,则物品不足(亏)。已知所盈和所亏的数 量,求物品数量和人数
的应用题叫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基本解法是:
解法一:两次结果差÷两次分配数量差=组数
每组少分数量×组数+剩余量=物品总数量
解法二:两次结果差÷两次分配数量差=组数



每组多分数量×组数-不足数量=物品总数量
例 :把一堆糖果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2块,将剩余12块;如果每人分
3块,将缺少2块。那么小朋 友共有多少人?
解 (12+2)÷(3-2)=14(人)
答:小朋友共有14人。
试试看
1、把一堆糖果分给小朋友,若每人2块,将剩余12块;若每人3块,将缺
少5块。那么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2、幼儿园分饼干,若每人分3块 ,则余14块;若每人分4块,则还有三
名小朋友没分到。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



3、一筐鸡蛋,若5个一包多4个,7个一包少6个。这筐鸡蛋至少有多少
个?


第六课时 盈亏问题(二)
例 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 好坐9个同学,如果增加
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个同学。这个班有多少个同学?
【思路导航 】根据题意可知:每条船坐9人,就能减少一条船,也就是少9
个同学;每条船坐6人,就要增加一条船 ,也就是多出6个同学。因此,每船坐
9人比每船坐6人可多做9+6=14(人),15里面包含5个 (9-6),说明有5条



船。知道了有5条船,就可以求全班人数了。
解: (9+6)÷(9-6)=5(条)
9×﹙5-1﹚=36(人)
答:这个班有36人。

试试看
1、老师把一篮苹果分给小班的同学,如 果减少一个同学,每个同学正好分
得5个;如果增加一个同学,正好每人分得4个。求这篮苹果一共有多 少个?



2、五年级同学去划船,如果增加一只船,正好每只船上坐7 人;如果减少
一条船,正好每只船上坐8人。求这个年级共有多少个同学?



3、一个旅游团去旅馆住宿,6人一间,多2个房间;若4人一间又少了2
个房间。 旅游团共有多少人?





第七课时 平均数问题(二)
例 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平均数是16,
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解 18×5-16×5=10
10+6=16
答: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16。
试试看
1、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 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
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
甲在抄分数时,把 自己的分错抄成87分,因此算得的四人平均分为88分。求甲
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3、五(1)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 成绩时将
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后,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
五(1)班有几名学生?





第八课时 平均数问题(三)



例 小芳与四名同学一起参加一次数学竞赛,那四位同 学的成绩分别为78
分、91分、82分、79分,小芳的成绩比五人的平均成绩高6分。求小芳的数学
成绩。
【思路导航】四名同学的平均分是(78+91+82+79)÷4=82.5(分) ,后来
加进小芳后,因为小芳的成绩比五人的平均成绩高6分,这6分平均分给这四名
同学,8 2.5+6÷4=84(分)就是五人的平均分,小芳的数学成绩为84+6=90(分)
解 (78+91+82+79)÷4=82.5(分)
82.5+6÷4=84(分)
84+6=90(分)
答:小芳的数学成绩为90分。
试试看
1、一个技术工带 5个普通工人完成一项任务,每个普通工人各得120元,
这位技术工的收入比他们6人的平均收入还多 20元,问这位技术工得多少元?



2、小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83 页,第二天读74页,第三天读71页,第
四天读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五天中平均每天读的页数 多32页,小华第五
天读多少页?



3、两组同学跳绳,第一 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
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 均每人跳多少下?




第九课时 一般应用题(一)
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解答一
般 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在分析应用题
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 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
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在实际 解题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已
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例 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 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
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思路导航】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6个班共选16×6=96(人)。
剩下的同学相当 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那么,96人就相当于原来(6-4)个班
的人数,所以,原来每班96÷2=4 8(人)
解:16×6÷(6-4)=48(人)
答:原来每班48人。
试试看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
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 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存款多少元?



2、把一堆货物平均 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时,正好运
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3、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时,发现剩 下的
树苗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树。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




第十课时 一般应用题(二)
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中,往往具有 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
但是,再复杂的应用题都可以通过“转化”向基本的问题靠拢。 因此,我们在解
答一般应用题时要善于分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正确解答。
例1 甲、乙、丙三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一批苹果,分配时甲、乙都比丙
多拿24千克,结账时,甲和乙都要付 给丙24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思路导航】三人拿同样的钱买苹果应该分得同样多的苹果。24× 2÷3=16
(千克),也就是丙少拿16千克苹果,所以得到24×2=48(元)。每千克苹果是< br>48÷16=3(元)。
解: 24×2÷3=16(千克)
24×2÷16=3(元)
答:每千克苹果3元。
试试看
1、甲和乙拿 出同样多的钱买相同的铅笔若干支,分铅笔时,甲拿了13支,
乙拿了7支,因此,甲又给了乙6角钱。 问每支铅笔多少钱?



2、春游时小明和小军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了6个 面包,中午发现小红没有带
食品,结果三人平分了这些面包,而小红分别给了小明和小军各2.2元钱, 求每
个面包多少元?



3、“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做纸花, 小华买来7张红纸,小英买来了和红纸
同样价格的5张黄纸,教师把这些纸平均分给小华、小英和另外两 名同学,结果
另外两名同学共付给老师9元钱。问老师把9元钱怎样分给小华和小英?



第十一课时 一般应用题(三)
例2 一艘轮船发 生漏水事故,立即安装两台抽水机向外抽水,此时已漏进
水800桶。一台抽水机每分钟抽水18桶,另 一台每分钟抽水14桶,50分钟把
水抽完,每分钟漏进水多少桶?
【思路导航】50分钟两 台抽水机一共抽水(18+14)×50=1600(桶)。1600
桶水中,有800桶是开始抽之前 就漏进的,另800桶是50分钟内又漏进的,因
此,每分钟漏进水800÷50=16(桶)。
解 :(18+14)×50-800=800(桶)
800÷50=16(桶)
答:平均每分钟漏进水16桶。
试试看
1、 一个水池能装8吨水,水池里装有一个 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管齐开,
20分钟能把一池水放完,已知进水管每分钟往池里进水0.8吨,求 出水管每分钟
放水多少吨?



2、某工地原有水泥120吨。 因工程需要,又派5辆卡车往工地送水泥,平
均每辆车每天送25吨,3天后工地上共有水泥102吨, 求这个工地平均每天用
水泥多少吨?



3、一堆货物重96吨 ,甲队用16小时运完,乙队用24小时运完,如果让两
队同时合运,几小时运完?





第十二课时 一般应用题(四)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答案。
例 把一根竹竿插入水底,竹竿 湿了4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插入水
底,这时,竹竿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长13厘米,求竹竿的长 。
【思路导航】因为竹竿先插了一次,湿了40厘米,倒转过来再插一次又湿
了40厘米,所 以湿了的部分是40×2=80(厘米)。这时,湿的部分比它的一半
长13厘米,说明竹竿的长度是( 80-13)×2=134(厘米)。
解: (40×2-13)×2=134(厘米)
答:竹竿长134厘米。
试试看
1、有一根铁丝,截去了一半多10厘米,剩下部 分正好做一个长8厘米,宽
6厘米的长方形框架。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2、有一根竹竿,两头各截去20厘米,剩下部分的长度比截去的4倍少10
厘米, 这根竹竿原来长多少厘米?



3、两根电线一样长,第一根剪去80米 ,第二根剪去320米,剩下部分第一
根是第二根长度的4倍,这两根电线原来各长多少米?






第十三课时 周期问题 周期问题是指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循环往复出现,其连
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 叫做周期。这些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发现某种周期现象,
并充分加以利用,把要求的问题和某一周期的等式 相对应,就能找到解题关键。
例 有249朵花,按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的顺序轮流排 列,最后
一朵是什么颜色的花?这249朵花中,红花、黄花、绿花各有多少朵?
【思路导航 】根据题意可知,这些花按5红、9黄、13绿的顺序轮流排列,
即5+9+13=27(朵)花为一周 期,不断循环。因为249÷27=9„„6,也就是经
过9个周期还余下6朵花,每个周期中前5朵应 是红花,第6朵应是黄花。
解: 249÷(5+9+13)=9„„6
红花有:5×9﹢5=50(朵)
黄花有:9×9+1=82(朵)
绿花有:13×9=117(朵)
答:最后一朵是黄花。红花有50朵,黄花有82朵,绿花有117朵。

试试看
1、



2、有47盏彩灯,按二盏红灯、四盏蓝灯、三盏黄灯的 顺序排列着。最后一
盏灯是什么颜色的?三种颜色的灯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在100米的跑道两侧每隔2米站立着一个同学。这些同学从一端开始,
按先两 个女生,再一个男生的规律站立着。问这些同学中共有多少个女生?

1
≈0.7„„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多少?
7




第十四课时 倍数问题(一)
倍数问题是指已知几个数的和或差以及这几个数之 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
数的应用题。解答倍数问题,必须先确定一个数(通常选用较小的数)作为标准
数,即1倍数,再根据其他几个数与这个1倍数的关系,确定“和”或“差”相
当于这样的几倍 ,最后用除法求出1倍数。
例 有两筐橘子,如果从甲筐拿出8个放进乙筐,两筐的橘子就同样多; 如
果从乙筐拿出13个放到甲筐,甲筐里的橘子是乙筐的2倍。甲、乙两筐原来各
有多少个橘子 ?
【思路导航】根据“从甲筐拿出8个放进乙筐,两筐的橘子就同样多”可知,
原来甲筐比乙 筐多8×2=16(个)橘子。如果从乙筐拿出13个放到甲筐,这时,
甲筐就比乙筐多16+13×2 =42(个)。因此,乙筐里还有42÷(2-1)=42(个),
原来乙筐里有42+13=55(个 ),甲筐里有55+16=71(个)。
解: (8×2+13×2)÷﹙2-1﹚=42(个)
42+13=55(个) 55+8×2=71(个)
答:原来甲筐有71个,乙筐有55个橘子。
试试看
1、甲、乙仓存有货物,若从 甲仓取31吨放入乙仓,则两仓所存货物同样多;
若乙仓取14吨放入甲仓,则甲仓的货物是乙仓的4倍 ,原来两仓各存货物多少
吨?


2、兄、弟两人原有同样多的人民币,后 来哥哥买了5本书,平均每本8.4
元,弟弟买了3支笔,每支笔1.2元,现在弟弟的钱是哥哥的3倍 。兄、弟两人
原来各有多少元?


3、学校组织夏令营活动,如果参加的女生名额给5个男生,则男、女生人


< br>数同样多;如果参加的男生名额给4个女生,则男生是女生人数的一半。原定夏
令营中男、女生各 多少人?
第十五课时 倍数问题(二)
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和数÷(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差数÷(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例 养鸡场的母鸡的只数是 公鸡的6倍,后来公鸡和母鸡各增加60只,结
果母鸡的只数就是公鸡的4倍。原来养鸡场一共养了多少 只鸡?
【思路导航】养鸡场原来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6倍,如果公鸡增加60只,
母鸡增加6 0×6=360只,那么,后来的母鸡只数还是公鸡的6倍。可实际母鸡只
增加了60只,比360只少 300只。因此,现在母鸡的只数只有公鸡的4倍,少
了2倍。所以,现在公鸡的只数是300÷2=1 50(只),原来有公鸡150-60=90
(只),一共养了90×(1+6)=630(只)鸡。
解: (60×6-60﹚÷﹙6-4﹚=150﹙只﹚
﹙150-60﹚×﹙1+6﹚=630﹙只﹚
答:原来养鸡场一共养了630只鸡。
试试看
1、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再过4年,爸爸的年龄就是小明的4
倍 。今年小明多少岁?



2、原来食堂里存的大米是面粉的4倍,大米和 面粉各吃掉80千克,大米的
重量是面粉的6倍。食堂里原来存有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




3、饲养场的白兔是黑兔的5倍,后来卖掉了10只黑 兔,买来20只白兔,
现在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7倍。饲养场原来养白兔和黑兔各多少只?

十六课时 假设法解题
假设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在一些应用题中,要求两 个或两
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或者先假设
两种要求 的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
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 的调整,最后找到答案。
例 甲、乙两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一次倒扣6分。
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问两人各中多少次?
【思路导航】 我们可以先算出每人各得多少分。甲得﹙152+16﹚÷2=84
﹙分﹚,则乙得152-84=68 (分)。甲投了10次,假设10次都投中就该得10
×10=100(分),而事实只得了84分,少 得100-84=16(分),因为脱靶一次不
仅得不到10分还要倒扣6分。因此,甲共脱靶16÷( 10+6)=1(次)。甲中了
10-1=9(次)。再用同样的思路可以分析出乙中靶几次。
解: ﹙152+16﹚÷2=84﹙分﹚
10-(10×10-84﹚÷﹙10+6﹚=9﹙次﹚
152-84=68(分)
10-(10×10-68﹚÷﹙10+6﹚=8﹙次﹚
答:甲中9次,乙中8次。
试试看
1、百货公司委托搬运站运送500只玻璃瓶,双方商定每只运费0.24元,如打破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1.26元,结果,搬运站共得搬运费115.50
元。搬 运中打破了几只?

2、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条题目,每答对一题得5分,错一题不仅不得 分,
而且要倒扣2分,这次竞赛小明得了86分,问他答对了几题?




3、甲组工人生产一种零件,每天生产250个。按规定每个合格 记4分,生
产一只不合格要倒扣15分。该组工人4天共得了3753分。问生产合格的零件多
少只?
第十七课时 行程问题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 的应用题。行程
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
第三个量。
例 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
自行 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
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 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要求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就要知 道他的速度和所行
时间。骑自行车同学的速度是每小时14千米,而他所行的时间就是甲、乙两队
学生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因此,用18÷﹙5+4﹚=2﹙小时),用这个时间
和骑车的同学的速 度相乘就得到了他一共行的千米数。
解: 18÷﹙4+5﹚=2(小时)
14×2=28(千米)
答: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28千米。
试试看
1、两只队 伍从相距5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通讯员骑马以每小时16千米
的速度在两支队伍之间不断往返联络。 已知一支队伍每小时行5千米,另一支队
伍每小时行6千米,两队相遇时,通讯员共行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
6千米 ,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
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 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
两人相遇时。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3、两队同学同时从相距3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出发,一只鸽子以每小时
20千米的速度在两队同学之间不断往返送信。如果鸽子从同学们出发到相遇共
飞行了30千米 ,而甲队同学比乙队同学每小时多走0.4千米,求两队同学的行
走速度。

第十八课时 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一个很有趣的数学问题,解决此类问题 的方法通常
是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1)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2)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
例1 鸡兔同笼共有50只,170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思路导航】我们假设50只全部是鸡,那么 50只鸡共有50×2=100条腿,
而题目已知共有170条腿,这说明假设的结论比题目中的条件减 少了170-
100=70条腿。原因是把笼中的兔当成了鸡,而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条腿,所以
由70条腿就可求出兔的只数。
解: 兔的只数:(170-50×2)÷(4-2)=35﹙只﹚
鸡的只数:50-35=15(只)
答:鸡有15只,兔有35只。
例2 鸡兔同笼,兔的只数比鸡多15只,共有腿228只,问鸡、兔各有多
少只?
【思路导航】假设鸡的只数和兔的只数相同,而题中已知兔比鸡多15只,
这样就必须把兔的只数减少 15只,那么腿数就不是共228只,而应该是228-
15×4=168只,前面已经假设兔的只数和 鸡的只数相同,那就相当于每对鸡、兔
共有4+2=6只腿,用168÷6=28只鸡。
解:﹙228-15×4﹚÷﹙4+2﹚ 28+15=43(只)
=168÷6=28(只)
答: 鸡有28只,兔有43只。
试试看



1、鸡兔同笼共100只,总腿数为344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鸡兔同笼,兔比鸡少15只,腿数共有282只。问鸡兔各几只?


3、鸡兔同笼共100只,鸡的腿比兔的腿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七一表彰大会-高中家长会发言稿


惟妙惟肖什么意思-五年级作文我的老师


昆明八中-恭祝你福寿与天齐


求职自我介绍-计算机个人简历


企业管理标语-成人高考英语词汇


茶楼服务员岗位职责-北京论坛网


风波庄-留学服务中心档案


工商管理专业描述-停电的那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