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赞颂老师的文章-谈话心得
(1)画出将△ ABC向上平移 3 个单位后得到的△A
1
B
1
C
1
,
(2)画出将△A
1
B
1
C
1
绕点
C
1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后所得到
的△A
2
B
2
C
1.
4 .
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
1,
△ABC的顶点都在格
6.
(本题
3
分
+3
分
+3
分=9
分)
如图,在方格纸内将三角形
ABC
经过平移
A′ B′,图C中′标出了点
B
的对应点 B
A.4
B
.3
2
C.2
3
D.2+
3
2.如图,把
△ABC
向上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
2
个单位
长度,得到 △A′B′C′.
( 1)在图中画出
△A′B′,C′并写出点 A′、 B′、 C′的坐标;
( 2)在 y 轴上求点 P
,使得 △BCP 与 △ABC 面积相等 .
3.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个单位长度的
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
ABC 的顶点均在格
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步骤:
点上.将 △ABC向左平移 2格,再向上平移
3格,得到
△
A′B′ C′.
(
1)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 △A′B′C′;
(
2)画出平移后的
△A′B′C′的中线 B′D′
(
3)若连接 BB′,
CC′,则这两条线段的关系是
________
(
4)
△ABC在整个平移过程中线段 AB 扫过的面积为 ________
(
5)若 △ABC与△ABE面积相等,则图中满足条件且异于点
C 的格
点 E 共有 ______个
(注:格点指网格线的交点)
5 .如图,△ ABC中, A(﹣ 2, 1)、 B(﹣
4,﹣ 2 )、 C(﹣ 1,﹣
3),△ A′
B′是△C′ABC平移之后得到的图象,并且 C的对应点 C′的
坐标为( 4,1)
(1)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 、 B′
;
(
2)作出△ ABC平移之后的图形△ A′B′;C′
(3)求△ A′B′的C面′积.
题.
(
1)过 C
点画 AB 的垂线 MN ;
(
2)在给定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A′B
( 3)写出三角形 ABC
平移的一种具体方法 .
7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后,
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B 2,0
,
C 4,3
.
( 1)画出
ABC
关于
y
轴对称的
A
1
B
1
C
1
;(其
A
、
B
、
C
的对应点,不写画法)
( 2)写出
A
1
、
B
1
、
C
1
的坐标;
( 3)求出
A
1
B
1
C
1
的面积.
BC CD
10.如图,四边形 ABCD 内接于⊙ O
,∠ BAD=90° ,
,
14.
如图
,将直角三角形
ABC沿AB方向平移
AD长的距离得到直
8.
2 2
的图像与 x
轴
如图,二次函数 y
mx
m m x 2m 1
交于点
A、B
,与
y
轴交于点
C
,顶点
D
的横坐标为
1
.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
A、B
的坐标;
(2)若
P 0,t
(
t
1
)
是
y
轴上一点,
Q 5,0
,将点
Q
绕着点 P 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得到点
E .
当点
E
恰好在该二
次函数的图像上时,求
t
的值;
(3)在( 2)的条件下,连接
AD、 AE
.
若
M
是该二次函数
图像上一点,且
DAE
MCB
,求点
M
的坐标
.
9.如图,∠
ABC=45° ,△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D ,
顶点 A 、 D
分别在∠ ABC
的两边
BA 、 BC 上滑动(不与点 B 重
合),△ ADE 的外接圆交 BC 于点 F,点 D 在点 F 的右侧, O
为圆
心.
( 1)求证:△ ABD ≌△ AFE
(2)若 AB=4
2
,8
2
<BE
≤4
13
,求⊙
O
的面积
S
的取
值范围.
过点 C 作 CE⊥ AD ,垂足为 E,若 AE=3 ,DE=
3
,求∠
ABC
的度数.
11
.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A﹙
﹣
2,﹣ 5﹚, C﹙5,n),交 y轴于点 B,交 x轴于点 D
(1)求反比例函数 y
m
和一次函数
y=kx+b
的表达式;
x
(
2)连接
OA,OC.求 △AOC的面积;
( 3)直接写 kx+b>
m
的解集.
x
12.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1 2m
(m
为常数
)的图象在第一、
x
三象限
(1)
求 m的取值范围;
(2)如图,若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平行四边形 ABOD的顶点
D
,点 A、 B的坐标分别为 (0,3),(- 2, 0).求出函数解析
式 .
角三角形 DEF,已知 BE=5,EF=8,CG=3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_____
______
.
15.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已知
AB=2 , C, D 是⊙ O
的上的两点,且
BC
BD
2
AB , M
是
AB
上一点,则
3
MC+MD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
.
16.如图,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5,对角线
AC
2 5
,点
E
在
边
AB
上,
BE
=
2,点
P
是
AC
上的一个动点,则
PB
+
PE
的最小
值为
______.
17.如图,在菱形 ABCD中,对角线 AC=6,
BD=8,点 E、 F 分别是边
AB
、BC的中点,点 P 在
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 PE+PF
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
18.
在
Rt
△
ABC
中,
ACB 90
,
AC 8
,
BC 6
,
点 D 是以点 A
为圆心 4 为半径的圆上一点,连接 BD,点M
为 BD 中点,线段
CM
长度的最大值为
.
____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
CC′,连接
A′ C 交 y 轴于点
D,连接 AD,
此时 AD+CD的值最小,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四边
形
CBA′ C′为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即可求出 A′ C的长度,
从而得出结论.
连接
CC′,连接 A′ C交 l 于点 D,连接 AD,此时 AD+CD的
值最小,如图所示.
∵△ ABC与△ A′ BC′为正三角形,且△
ABC与△ A′ BC′关
于直线 l 对称,
∴四边形 CBA′ C′为边长为
2
的菱形,且∠ BA′ C′ =60°,
∴A′ C=2×
A′
B=2
.
考点:(1)轴对称 - 最短路线问题;(
2)等边三角形的性
质.2.( 1) A′(0,4) ,B′ -(1 ,1) , C (3 ,
1) ,画图见解
析;
( 2)P(0 ,1) 或(0 ,-5)
【解析】试题分析: ( 1)根据平移的要求,直接在方格中
查出,并表示即可;
( 2)分 y 轴的正半轴和负半轴两种情况,根据同底等高即
可求解 .
试题解析:( 1) A′(0,4)
,
B′(-1,1)
, C′(3,1) ;
( 2)P(0,1)
或 (0,-5)
3
.
图形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 1)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
依次连接即可;(
2)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依次连
接即可;
试题解析:
作图如下:
(1)△AB C 是所求的三角形;
1 1
1
(2)△AB C 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2 2 1
.
(1)画图见解析;(2)画图见解析;(
3)平行且相
4.
等;(4)12;(5)9
【
解 析 】
试题分析:(
1)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分别画出点
A
、
B
、
C的对应点
A′
、
B′
、
C′即可得到 △A′B′;C′
(
2)找出线段 A′C的′中点 E′,连接 B′E;′
( 3)根据平移的性质求解;
(
4
)
由于线段
AB扫过的部分为平行四边形,则根据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公式可求解.
(
5)根据同底等高面积相等可知共有
9个点 .
试题解析:
( 1)
△A′B′C′如图所示;
( 2) B′D′如图所示;
( 3) BB′∥ CC′,
BB′=CC;′
( 4)线段 AB扫过的面积 =4×3=12;
( 5)有 9个点 .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
-平移变换:确定平移后图形的基
本要素有两个:平移方向、平移距离.作图时要先找到图
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
5 .( 1 ) A′( 3, 5)、 B′( 1, 2); ( 2
) 作 图
见解析;( 3)5.5.
【 解 析 】
试题分析:( 1)由点 C( -1,-3)与点 C′( 4, 1)是对应点
,得出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
5个单位,向上平移 4个单位
,按平移规律即可写出所求的点的坐标;
(2)按平移规律作出
A、 B的对应点 A′, B′,顺次连接 A′、B
′、 C′,即可得到 △A′
B′;C′
(
3)利用三角形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小直角三
角形的面积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
1)∵△ A′B′是C△′ABC平移之后得到的
图象,并且 C( -1, -3)的对应点
C′的坐标为( 4,1),
∴平移前后对应点的横坐标加 5,纵坐标加 4,
∴△
ABC先向右平移 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4个单位得到
△A′
B′,C′
∵A(-2, 1), B( -4, -2),
∴A′( 3,5)、 B′(
1,2);
(2) △A′B′如C图′所示;
(3) S
△
′C
1 1
A′ B
=4
1
×3-
×3×1-×3×2-×1×4
2 2 2
=12-1.5-3-2
=5.5.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
-平移变换,平移的规律,三角形
的面积,
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格点中的三
角形的面积通常整理为长方形的面积与几个三角形的面积
的差.
6.
(
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
3)左
7
下
1
(或者下 1左
7)
【解析】试题分析: ( 1 )直接利用网格得出
AB
的垂线求
出答案;
(
2)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 A′B′C的′位置;
(
3)直接利用对应点的关系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
1
)如图所示:直线 MN 即为所求;
(
2)如图所示:△ A′B′,C′即为所求;
(
3)如图所示:△ ABC 向左平移 7 个单位,再向下 1 平
移得到,
(或者向下平移
1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7 个单位).
8.
2
, ,
(
1)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x
2x 3
A 1,0
B3,0
;
(2)t 的值为 -2 ;
(3) M
5
,
7
或
M 4, 5
7.(1)图见解析;
2 4
( 2)A. (1 ,5) , B. (2 , 0) ,C(4, 3)
【
解
析
】
(3)
S
ABC
13
2
试题分析:(
二次函数表达式,令
1)由
D
y=0
点的横坐标可求出
,可求出 x的值,从而确定
m的值,从而确定
A, B点
1 1 1
【解析】(
1)如图;
的坐标;
( 2)A
1
( 1, 5), B
1
( 2, 0) ,
C
1
( 4, 3);
( 2)由旋转得 E(-t,5+t)
,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从而求出
t
(
3
)
的值;
S
A
S
1
B
1
C
1
ABC
(
3 )
分
点
M
在
x
轴上方和点
M
在
x
采用割补法
轴下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设点
∴
2a 3
,过点
M
作
MN
y
轴于点
1 1 1
M
a, a
2
13
S
ABC
S
矩形
S
1
S
2
S
3
5322 1 5 2
2 2 2 N
3
,过点
2
D
作
DF x
轴于点
F
.利用
△
MCN
∽△
ADF
即可求解 .
m
2
m
试题解析:( 1)由题意,得
1
,解得
m
1
1
,
2m
m
2
0
(舍去)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当
y 0
时,
x
2
y
x
2
2x 3
2x 3
0
,解得
x
1
1
,
x
2
3
,∴
A
1,0
,
B 3,0
(2)如图,过点
E
作
EH
y
轴于点
H
,
易证
△
EPH
≌△
PQO
,
∴
EH
OP
t
,
HP
OQ 5
∴
E
t,5 t
当 点
E
恰好在该二次函数的图像上时,有
5 t
t
2
2t 3
解得
t
1
2
,
t
2
1
(舍去)
( 3)设点
M a,
a
2
2a 3
①若点
M
在
x
轴上方,
如图,过点
M
作
MN
y
轴于点
N
,
过点
D
作
DF
x
轴于点
F
.
∵
EAB OCB 45
,
DAEMCB
∴
MCN DAF
∴△
MCN
∽△
DAF
∴
MN
NC
,
即
a
a
2
2a
DF
FA 4 2
∴
a
5
1
,
a
2
0
(舍去)
2
5
7
,
∴
M
2
4
②若点
M
在
x
轴下方,
如图,过点
M
作
MN
y
轴于点
N
,
过点
D
作
DF
x
轴于点
F
.
∵
EAB OCB 45
,
DAEMCB
∴
MCN ADF
∴△
MCN
∽△
ADF
∴
MN NC
,
即
a
a
2
2a
AF DF 2
4
∴
a
1
4
,
a
2
0
(舍去)
∴
M4,5
综上所述,
M
5
,
7
或
M4,5
2 4
9.( 1)证明见解析(
2)16π < S≤ 40π
【解析】 试题分析:(
1)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出两
组相等的角,再利用已知
AE=AD
,得出三角形全等; ( 2)
利用△ ABD ≌△ AFE
,和已知条件得出 BF的长,利用勾股
定理和
8
2
<
BE
≤4
13
,求出
2
EF,DF
的取值范围,
.
设 BD=x ,则 EF=x , DF=x ﹣ 8 ,
2 2 2
∠ ABC=120°
.
S
DE
,所以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
4
试题解析:( 1)连接
EF,
∵△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D
,
∵ BE
=EF
+BF ,
8 2
∴128< EF
2
+8
2
≤208,
<BE≤
4
13
,
试题解析:作
BF
⊥CE 于 F,
∵∠ BCF +∠ DCE=90° ,∠ D +∠
DCE=90°
,
∴∠ EAD=90°
,∠ AED= ∠
ADE=45°
∵
AE AE
,
∴∠ ADE=
∠AFE=45°
,
∵∠ ABD=45°
,
∴∠
ABD= ∠ AFE ,
∵
AF AF
,
∴∠ AEF= ∠
ADB ,
∵ AE=AD ,
∴△ ABD ≌△ AFE ;
(
2)∵△ ABD ≌△ AFE ,
∴BD=EF ,∠ EAF= ∠ BAD ,
∴∠ BAF= ∠ EAD=90°
,
∵
AB
42
,
∴BF=
AB
4
2
=8,
cos ABF
cos45
∴8< EF ≤12,即 8< x≤12,
则
S
DE
2
x
2
x 8
2
=
x 48
,
2
4
4
2
∵ >0,
2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又∵对称轴为直线
x=4
,
∴当
8< x≤ 12
时, S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
16π < S≤40π .
点睛:本题的第一问解题关键是找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第
二问的解题关键是根据第一问的结论计算得出有关线段的
长度,由于出现线段的取值范围,
所以在这个问题中要考虑
勾股定理的问题,还要考虑圆的面积问题,得出二次函数,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 .
10. 120 °
【解析】试题分析:作
BF ⊥ CE 于 F,利用三角形全等,
求出 ∠D=60°
,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求出
∴∠ BCF=
∠D .
又 BC=CD ,
∴ Rt △BCF ≌
Rt △ CDE .
∴ BF=CE .
又∵∠ BFE= ∠ AEF=
∠ A=90°
∴四边形 ABFE
是矩形.
∴ BF=AE .
∴ AE=CE=3
,
在 Rt △CDE
中
∵
tan D
CE
DE
3
∴∠ D=60°
∵∠ ABC +∠ D=180°
∴∠ ABC=120° .
,
,
11.
(
1)
y
10
,
y=x﹣ 3;( 2)
21
;(3)﹣ 2< x< 0
x 2
或
x> 5
【解析】 试题分析:
(1)把点 A 代入反比例函数可以求
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把点 C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
式可以求出点
C的坐标,把点 A、C 代入 y=kx+b
,
即可
求出解析式;(2)利用直线解析式求出点 B 的坐标,
利用 S
△
=S
△
+S
△
,
(3)利用函数图像即可得出解
AOC
AOB
BOC
集 .
试
题
解
析
:
(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 2,﹣ 5﹚, ∴ m=(﹣
2) ×(﹣
5) =10.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点 C﹙ 5, n﹚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 n= =2.
∴ C的坐标为﹙ 5,2﹚.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 C,将这两个点的坐标代
入
y=kx+b,得
解得
,
∴所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x﹣ 3.
(
2)∵一次函数 y=x﹣ 3的图象交 y轴于点 B,
∴ B点坐标为﹙ 0,﹣
3﹚.
∴ OB=3.
∵ A点的横坐标为﹣ 2, C点的横坐标为
5,⋯
【解析】作点
C 关于 AB 的对称点 P,连结 PD
交 AB 于 M,
= OB?| ﹣
2|+ OB× 5= OB( 2+5) =
∴S
=S +S
△AOC
△AOB
△BOC
.
(3)
x
的范围是:﹣ 2<
x
< 0 或
x
>5.
12.
1
;( 2)
y
=
6
(1)
m
<
2 x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得出不等式解之即可;
( 2)本题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
质得出点 D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出解析式
试题解析:
(1)根据题意得
1-2
m
>0 解得
m
<
1
.
2
(2)∵四边形
ABOC
为平行四边形,∴
AD
∥
OB
,
AD
=
OB
=2,而
A
点坐标为(0,3),∴
D
点坐标为(2,
3),∴1-2
m
=2×3=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y
6
=
.
x
14.
65
2
【解析】由平移性质得
DEF
ABC
,
∴EF=BC=8,
∴
S
ABC
S
DBG
S
DEF
S
DBG
S
梯形
∴
S
四边形
ACGD BEFG
∵CG=3, ∴BG=BC-CG=8-3=5,
S
65
梯形
BEFG
1 BG EF BE
1
则图中
2
65
2
5
8 5
2
阴影部分面积为
. 故答案为
65
.
2
2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基本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和大小
;(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
段平行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同时考查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
15.
3
则 MC+MD 的最小值为
PD,
连结 OD、OP 过 O 作
OH⊥PD 于 H.∵
BC BD
2
AB
,
3
∴
PD
2
AB
120
,∴∠ DOP=120 °,∵ OH⊥ PD,∴ PH=HD,
3
∠ POH=60°,∴∠ P=30°,∵ AB=2,∴ OP=1,∴ OH=
1
,
2
3
DP=2PH=
2
=
3
.故答案为:
3
.
2
16.
2
13
【解析】在 AD上截取 DE'= 2,连接 BE'交 AC于 P'
∵菱形关于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
∴点 E与
E'关于 AC的对称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
P运动到
P'所在位置时,
PB
+
PE
的值最小
.
连接 BD交 AC于点 O,过点 D、点 E'分别作 DM ⊥ AB,
E'
N⊥ AB ,交 BA的延长线于 M、 N两点 .
【解析】
试题分析:AC交 BD于 O,作 E 关于 AC的对称点 N,连接
NF,交 AC于 P,则此时 EP+FP的值最小,
∴ PN=PE,
∵四边形 ABCD是菱形, ∴∠ DAB=∠ BCD,
AD=AB=BC=CD,OA=OC,OB=OD, AD∥ BC,
∵E 为
AB的中点, ∴ N在 AD上,且 N为 AD的中点,
∵
AD∥CB, ∴∠
ANP=∠CFP,∠ NAP=∠ FCP,
在菱形
ABCD
中,
BD⊥
AC
且 OC=
1
AC
=
5
,DC=5
2
2
∴DO=
5
2
5
25
∴ BD=2DO=
4 5
∵S
1
菱形
ABCD
=
AC BD AB DM
2
∴
1
2 5 4 5 5 DM
2
∴DM =4
在Rt△ADM 中,由勾股定理得:
AM=3
∴
sin DAM
4
,
tan DAM
4
5
3
在 Rt△E'N A
中,
∵A E'=5-
2=3
∴ E'N=
12
, NA=
9
5
∴NB=
9
5
+5=
34
5
5
在 Rt△E'N
B
中,由勾
股定理得:E'B=
2 2
E'N
2
NB
2
12 34 2 13
5 5
点睛:本题考查最值问题,是中考中的难点问题.
本题的最值问题是建立在轴对称图形
——菱形的基础之上
,因此解决此题要借助菱形的相关性质,构造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对线段进行求解 .
17. 5
∵ AD=BC, N 为 AD中点, F 为 BC中
点, ∴ AN=CF,
∴△
ANP≌△ CFP(ASA), ∴ AP=CP,
即 P
为 AC中点, ∵O为 AC中点, ∴ P、 O重合,
即
NF过 O点, ∵
AN∥ BF, AN=BF,
∴四边形
ANFB是平行四边形, ∴ NF=AB, ∵菱形 ABCD,
∴ AC⊥
BD,OA=
1
AC=3,BO=
1
BD=4,由勾股定理得:
AB=5,
2
2
考点:(1)、菱形的性质; (
2)、对称性的应用; ( 3)、三角
形全等
18.
7
【 解 析 】
试题解析:连接 AD,作 AB的中点
E,连接 EM、CE.
在直角 △ABC中, AB=
AC
2
BC
2
8
2
6
2
10
,
∵ E 是直角
△ABC斜边 AB 上的中点,
∴ CE=
1
AB=5.
2
∵M 是 BD的中点, E 是 AB 的中点,
∴ ME=
1
AD=2.
2
∴在 △CEM 中,
5-2≤CM≤5+2,即 3≤CM≤7.
故线段 CM长度的最大值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