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题(含详细解析)

萌到你眼炸
813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04: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的梦想作文300字-2019年个人工作总结


(2003•黑龙江)已知:如图1,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 BD,
AG⊥CE,垂足分别为F、G,连接FG,延长AF、AG,与直线BC相交,易证FG=
二分之一(AB+AC+BC).
若:(1)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如图2);
(2)BD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如图3),
则在图2、图3两种 情况下,线段FG与△ABC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
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专题:开放型.
分析:(1)都是内角平分线时,可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点来求解, 由于DB平分∠
ABC,且AF⊥BD,如果延长AF交BC于K,那么三角形ABK就是个等腰三角形 ,AF=FK,
如果延长AG到H,那么同理可证AG=GH,AC=CH,那么GF就是三角形AHK 的中位线,
GF就是HK的一半,而HK=BK-BH=BK-(BC- CH),由于BK=AB,CH=AC,那么可得出
FG=二分之一(AB+AC+BC).

(2)证法同
(1)先根据题目给出的求法,得出GD是AC的一半,然后按(2)的方法, 通过延长AF
来得出DF是(BC-AB)的一半,由此可得出FG=二分之一(AB+AC+BC).

解答:解:(1)猜想结果:如图结论为FG=二分之一(AB+AC+BC).

证明:分别延长AG、AF交BC于H、K,
在△BAF和△BKF中,

∠ABD=∠FBK
BF=BF
∠BFA=∠BFK
∴△BAF≌△BKF(ASA),
∴AF=KF,AB=KB
同理可证,AG=HG,AC=HC
∴FG=二分之一HK

又∵HK=BK-BH=AB+AC-BC
∴FG=二分之一(AB+AC+BC).

(2)图3的结论为FG=二分之一(BC+AC-AB).


证明:分别延长AG、AF交BC或延长线于H、K
在△BAF和△BKF中,

∠ABD=∠DBK
BF=BF
∠BFA=∠BFK
∴△BAF≌△BKF(ASA),
∴AF=KF,AB=KB
同理可证,AG=HG,AC=HC,
∴FG=二分之一HK
又∵KH=BC-BK+HC=BC+AC-AB.
∴FG=二分之一(BC+AC-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
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






已知,如图,∠XOY=90°,点A、B分别在射线OX、OY上移 动,BE是∠ABY的平分线,
BE的反向延长线与∠OA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试问∠ACB的大小 是否发生变化?如果
保持不变,请给出证明;如果随点A、B移动发生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
专题:探究型.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求解.
解答:解:∠C的大小保持不变.理由:
∵∠ABY=90°+∠OAB,AC平分∠OAB,BE平分∠ABY,
∴∠ABE=
∠ABY=二分之一(90°+∠OAB)=45°+二分之一∠OAB,
即∠ABE=45°+∠CAB,
又∵∠ABE=∠C+∠CAB,
∴∠C=45°,
故∠ACB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且始终保持4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解答此题目要注意:
①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
②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况下是转化为内角来解决.




如图,梯形ABCD中,AB∥DC,∠ADC+∠BCD=90°且DC=2A B,分别以DA、AB、BC
为边向梯形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 S3之间的关系是( )
A.S1+S3=S2 B.2S1+S3=S2 C.2S3-S2=S1 D.4S1-S3=S2
考点:勾股定理.
专题:探究型. < br>分析:过点A作AE∥BC交CD于点E,得到平行四边形ABCE和Rt△ADE,根据平行四
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不难证明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对应等于所得直角三角形的边.
解答:解:过点A作AE∥BC交CD于点E,
∵AB∥DC,
∴四边形AECB是平行四边形,
∴AB=CE,BC=AE,∠BCD=∠AED,
∵∠ADC+∠BCD=90°,DC=2AB,
∴AB=DE,∠ADC+∠AED=90°,
∴∠DAE=90°那么AD2+AE2=DE2,
∵S1=AD2,S2=AB2=DE2,S3=BC2=AE2,
∴S2=S1+S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作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换为平行 四边形
和直角三角形的问题,然后把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整理到一个三角形中进行解题.


(2012•山西)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矩形OABC的对角线AC平行于x轴,边OA
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OC=2,则点B的 坐标是(2,2根号3).
考点: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过 点B作DE⊥OE于E,有OC=2,边OA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可求出AC
的长,根据矩形 的性质可得OB的长,进而求出BE,OE的长,从而求出点B的坐标.
解答:解:过点B作BE⊥OE于E,
∵矩形OABC的对角线AC平行于x轴,边OA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
∴∠CAO=30°,


∴AC=4,
∴OB=AC=4,
∴OE=2,
∴BE=2根号3
∴则点B的坐标是(2,2根号3),
故答案为:(2,2根号3).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 理的运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有
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作高线得到点的坐标的绝对值的长度,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3,另两边是方程x2-4x+m=0的两个实根,则m的值为3或4.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此题应该分情况考虑,①若腰是3,②若底是3.结合韦达定理,可求出m的值.
解答:解:
①腰是3,则说明方程有一个根是3,设方程的另一根是x,那么有
x+3=4,3x=m,
解得x=1,那么m=3.
②底是3,则说明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设这个相等的根是x,那么有
2x=4,x2=m,
解得x=2,那么m=4.
点评: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 腰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两根x1,x2有
如下关系:x1+x2=负b分之 a,x1•x2=c分之a.




用反证法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不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
已知:如图,直线l
1
,l
2
被l
3
所截,∠1+∠2≠1 80°.
求证:l
1
与l
2
不平行.
证明:假设l
1

l
2

则∠1+∠2
=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这与
∠1+∠2≠180°
矛盾,故
假设
不成立.


所以
l
1
与l
2
不平行

考点:反证法;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推理填空题.
分析:用反证法证明问 题,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即l
1
∥l
2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 =180°,与已
知相矛盾,从而证得l
1
与l
2
不平行.
解答:证明:假设l
1
∥l
2

则∠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这与∠1+∠2≠180°矛盾,故假设_不成立.
所以结论成立,l
1
与l
2
不平行.
点评:反证法证明问题,是常见的证明方法,关键是找出与已知相矛盾的条件.



(2002•安徽)石灰石是我省的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 灰石中碳酸钙的质
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 下表:
实验
加入样品的质量g
生成的CO
2
质量g
1
5
1.76
2
10
3.52
3
15
4.4
4
20
m
(1)哪几次反应中碳酸钙有剩余?

(2)上表中m的值为?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观察并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中的数据均为第一次实验的两倍,而
第 3次少,说明此时盐酸已完全反应,故3、4次实验中碳酸钙有剩余,且生成二氧化碳的
质量相等,即m =4.4;
(2)(3)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根据第1次或第2次实验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根据化 学
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然后
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 ,故第3、4次反应中的碳
酸钙的质量有剩余.
(2)因为第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不再有 气体产生,故第四次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的第
三次的一样多,即m=4.4.
(3)设第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76g

100除以44=x除以1.76g


解之得:x=4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4除以5×100%=8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完全反应的概念的认识 ,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
行计算的能力.


已知,一张矩 形纸片ABCD的边长分别为9cm和3cm,把顶点A和C叠合在一起,得折痕
EF(如图).
(1)猜想四边形AECF是什么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2)求折痕EF的长.
考点:菱形的判定.
专题:探究型.
分析:(1)折叠问题,即物体翻折后,翻折部分与原来的部分一样,对应边相等;
(2)求 线段的长度,可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题中利用其面积相等进行求解,
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底 边长乘以高,亦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解答:解:(1)菱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B∥CD,
∠AFE=∠CEF.
∵矩形ABCD沿EF折叠,点A和C重合,
∴∠CEF=∠AEF,AE=CE
∴∠AFE=∠AEF,
∴AE=AF.
∴AF=CE,
又∵AF∥CE,
∴AECF为平行四边形,
∵AE=EC,
即四边形AECF的四边相等.
∴四边形AECF为菱形.

(2)∵AB=9cm,BC=3cm,∴AC=3
10
cm,AF=CF
∴在Rt△BCF中,设BF=xcm,则CF=(9-x)cm,
由勾股定理可得(9-x)2=x2+32,即18x=72,解得x=4,
则CF=5,BF=4,
由面积可得:二分之一•AC•EF=AF•BC



二分之一 •3根号10•EF=5×3
∴EF=根号10cm.
点评: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能够利用菱形的性质求解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




(2012•龙岩)如图1,过△ABC的顶点A作高AD,将点A折 叠到点D(如图2),这时
EF为折痕,且△BED和△CFD都是等腰三角形,再将△BED和△CF D沿它们各自的对称
轴EH、FG折叠,使B、C两点都与点D重合,得到一个矩形EFGH(如图3) ,我们称矩
形EFGH为△ABC的边BC上的折合矩形.
(1)若△ABC的面积为6,则折合矩形EFGH的面积为3;
(2)如图4,已知△ABC,在图4中画出△ABC的边BC上的折合矩形EFGH;
(3 )如果△ABC的边BC上的折合矩形EFGH是正方形,且BC=2a,那么,BC边上的高
AD=2 a,正方形EFGH的对角线长为
2
a.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计算题.
分析 :(1)根据折叠得出△DEF≌△AEF,△BEH≌△DEH,△CFG≌△DFG,求出矩形
EF GH的面积是S△DEF+S△DEH+S△DFG=二分之一 S△ABC,代入求出即可;
(2)根据已知和折叠性质,结合图2画出即可;
(3)根据折叠性质得出△AEF边EF上 高和△DEF边EF上高相等,DH=BH,DG=GC,求
出HG=二分之一 BC,根据正方形的性 质求出EF=FG=GH=EH=a,即可求出AD,由勾股定
理求出正方形EFGH的对角线即可.
解答:解:(1)∵沿EF折叠A与D重合,
∴△DEF≌△AEF,
∵△BED 和△CFD都是等腰三角形,再将△BED和△CFD沿它们各自的对称轴EH、FG折
叠,使B、C两 点都与点D重合,
∴△BEH≌△DEH,△CFG≌△DFG,
∴矩形EFGH的面积是S△DEF+S△DEH+S△DFG=二分之一 S△ABC=二分之一 ×6=3,
故答案为:3.

(2)如右图所示:

(3)∵根据折叠得出△BEH≌△DEH,△CFG≌△DFG,BC=2a,


∴△AEF边EF上高和△DEF边EF上高相等,DH=BH,DG=GC,
∴HG=二分之一 BC=a,
∵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EF=FG=GH=EH=a,
则AD=2EH=2a,
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EFGH的对角线是:
根号(a方+a方)=
根号(2)a,
故答案为:2a,根号(2)a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性质、折 叠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
图形的能力和计算能力,题目比较典型,是一道 比较好的题目.







(20 12•广安)现有一块等腰三角形板,量得周长为32cm,底比一腰多2cm,若把这个三角
形纸板沿 其对称轴剪开,拼成一个四边形,请画出你能拼成的各种四边形的示意图,并计算
拼成的各个四边形的两 条对角线长的和.
考点:图形的剪拼.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所有的四边形,再根据勾股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别进行计算即可
求出各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
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2cm,底比一腰多2cm,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cm,底为12cm,底边上的高为8cm.
拼成的各种四边形如下:①

∵BD=10,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10×2=20(cm);


∵AC=根号(AE平方+CE平方)=根号(12平方+8平方)=4根号(13),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AC+BD=4根号(13)+8(cm);


∵BD=根号(BE平方+DE平方)=根号(16平方+6平方)=2根号(73);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AC+BD=6+2根号(73)(cm);

∵BO=AB•BC÷AC=8×(12÷2)÷10=4.8,
∴BD=2BO=2×4.8=9.6,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是:AC+BD=9.6+10=19.6(cm).

点评:此题考查了图形的剪拼,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所有的图形,用到的知识点是勾
股定理、平 行四边形的性质等.

在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的中点,P是对 角线AC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F⊥
CD于点F,如图(1),当点P与点O重合时,显然有DF=C F.如图(2),若点P在线段
AO上(不与点A、O重合),PE⊥PB且PE交CD于点E,
(1)求证:DF=EF;
(2)求证:PC-PA=根号(2)CE.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1)要证明DF=EF,连接PD ,证明PD=PE,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边上三线合
一,可以得出结论.
(2)由CE=CF-EF,又有PC和CF的关系、PA和EF的关系,结合到一起可以求解.
解答:证明:如图①连接P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平分∠BCD,CB=CD,△BCP≌△DCP
∴∠PBC=∠PDC,PB=PD
∵PB⊥PE,∠BCD=90°,
∴∠PBC+∠PEC=360°-∠BPE-∠BCE=180°
∵∠PEC+∠PED=180°,
∴∠PBC=∠PED,
∴∠PED=∠PBC=∠PDC,


∴PD=PE,
∵PF⊥CD,
∴DF=EF.

(2)如图②,过点P作PH⊥AD于点H,
由(1)知:PA=根号(2)
PH=根号(2)DF=根号(2)EF
PC=根号(2)CF
∴PC- PA=根号(2)(CF-EF),
即PC-PA=根号(2)CE.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 方形的性质,合理的作出辅助线,利用各边之间的关系,通过转换的思
想求证.



(2010•泰州)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EDC=∠CAB,∠DEC=90°.
(1)求证:AC∥DE;
(2)过点B作BF⊥AC于点F,连接EF,试判别四边形B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考点: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专题:综合题.
分析:(1)要证AC∥DE,只要证明,∠EDC=∠ACD即可; (2)要判断四边形BCEF的形状,可以先猜后证,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四边形的两组
对边分 别相等.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
∴∠ACD=∠CAB,
∵∠EDC=∠CAB,
∴∠EDC=∠ACD,
∴AC∥DE;

(2)解: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理由如下:
∵BF⊥AC,四边形ABCD是矩形,
∴∠DEC=∠AFB=90°,DC=AB
在△CDE和△BAF中,
∠DEC=∠AFB
∠EDC=∠BAF
CD=BA
∴△CDE≌△BAF(AAS),


∴CE=BF,DE=A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C∥DE,
即DE=AF,DE∥AF,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AD=EF,
∵AD=BC,
∴EF=BC,
∵CE=BF,
∴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



已知菱形ABCD中,∠A=72°,请设计三种不同的分法,将菱形ABCD分割成四个< br>三角形,使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不写画法,在图中注明所分得等腰三角
形顶角的度数)< br>

姜堰市第二中学-新班主任发言稿


新疆财经大学商学院-写马的诗


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劳动合同样本


情人节是几月几日-书香校园手抄报


名家美文-寒假日记400字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废物箱


属鼠的和什么属相最配-八股文范文


中秋节多少号-散文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