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测试题(含答案)
幼儿园毕业寄语-2014浙江高考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
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
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
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
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
都能获得良好的
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
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四方
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
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
之间、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
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
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
(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
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
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应体现在数学
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独立思考、学
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
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
10
、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
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
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
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
评价的机会,使
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
(描述性)评价
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
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
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
现实问题的能力。
13、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学生的数学学习
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
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
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
1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基础
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
(持续)、(和谐)地发展。
18、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9、《数学课程标准
》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
br>20、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
推理能力)。
21、“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
学习活动,
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
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22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2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
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
1、简述应用意识的含义?
答案要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
br>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
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
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2、简述行为动词“探索”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理解或提出
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
区别和联系,获得一
定的理性认识。??
3、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了解在现实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
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
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
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
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
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
中发现规律。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
观念非常必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并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案要点:要重视过程,处
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
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简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教
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
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
考、求知
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
知识、掌握技能、积累
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
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
样化。
7、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
解
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8、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9、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
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10、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
课堂教学评价;(3)、20
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
堂教学评价。
11、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
流评价中反思;(3)、
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12、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
(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
3)、跟踪评价;?(4)、延
迟评价;(5)、协商评价。
13、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
教学诊断;(4)反思日
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14、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
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
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
同时兼顾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
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
谐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
技
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15、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
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
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
理性做出解释。
16、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 <
br>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
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
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
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
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
有效的学习活动。
17、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
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
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
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
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
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
的主
体。
18、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
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
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
好
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
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9、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
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
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
表达和交
流。
(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
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
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要考虑
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
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
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
发展
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
多样化和思
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
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
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
性的问题,给学
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20、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
并举例说明。
答
: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
到合作的目的。例如:
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
运动的表
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
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
,并派代表发
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
操作,教师廵视指
导。
21、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
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
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
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
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
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
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
及人类
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
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
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
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
br>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
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
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必
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2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
验和理解数学。
答
案: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
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
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
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
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
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
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
验,设计生动
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
观
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
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在
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
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
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
br>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
十分广泛
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
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
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
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
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新课
23.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
能的理解和
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
学学习的结果,更要
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
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
充
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
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
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
描述为主
24.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实践与综合
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
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
具有一定
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
“数与代数”“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
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5.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
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
逐步达到“标?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
学
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
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
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
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
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26、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1)、强调学生在
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
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
验数学。(4)、注重计
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7、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8、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
评估为主。
29、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
组织教学。(2)、重视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具体
要求要适当。
30、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2)、设计
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4)、提供现实而
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5
)、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
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