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习题精选

余年寄山水
568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05: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自我-廉政准则学习心得


习题精选

一、解答题
1、(2011年湖北随州 十校联考数学试题)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
y=a(x-2)-1图象的顶点为P,与x轴交点为 A、B,与y轴交点为C.连结BP并延长交y
轴于点D. 连结AP,△AP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a的值和点P、C、D的坐标;
(2)连结BC、AC、AD。将△BCD 绕点线段CD上一点E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一个
新三角形.设该三角形与△ACD重叠部分的面 积为S。
①当点E在(0,1)时,在图25—1中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并出求S.
②当 点E在线段CD(端点C、D除外)上运动时,设E(0,b),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S,
并判断当b为 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写出最大值.






解:(1)a=1 P(2,-1) C(0,3) D(0,-3),(各1分,共4分)
(2)画出图形 (1分) 可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求S=
(3)当b≥0如图,可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求
s
当b=0时,S=
2
2
(2分)
3
1
(b3)
2
(2分)
6
3
(1分)
2
当b<0时 BD旋转后经过A时,b=-1
① -1<b≤0时, (2分)
② b<-1时 (2分)



2、(2011年 重庆一中摸底试卷)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C=4,
ACB90

角边AC在x轴上,B点在第二象限,A(1,0),AB交y轴于E,将纸片过E点折叠使BE
与EA所在直线重合,得到折痕EF(F在x轴上),再展开还原沿EF剪开得到四边形BCFE,
然 后把四边形BCFE从E点开始沿射线EA平移,至B点到达A点停止.设平移时间为t(s),
移动速 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平移中四边形BCFE与
AEF
重叠的面积为S.
(1)求折痕EF的长;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平移中直角顶点C经过抛物线
yx4x3
的顶点?若存
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直接写出
....
S与t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
o

解:(1)折痕
EF
(2)
t

(3)
st2t,(0t
2

2
(s)
1
2
2
2).

s1,(2t22).

1
st
2
2t1,(22t32).

4

1
st
2
22t8,(32t42).

4
3、(2011泰兴市 济川实验初中 初三数学阶段试题)如图,矩形A’B’C’D’是 矩形OABC(边
OA在
x
轴正半轴上,边OC在
y
轴正半轴上)绕 B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的,O’点在
x
轴的
正半轴上,B点的坐标为(1,3).O’C ’与AB交于D点.
(1)如果二次函数
yaxbxc
(
a0)的图象经过O,O’两点且图象顶点
M
的纵坐
2
y

B

C

C


D


标为
1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D点的坐标.
(3)若将直线OC绕点O旋转α度(0<α<90)后与抛物线的另一个
交点为点P,则以O、O’、B、P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是平行
四边形?若能,求出
tan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
yx2x
……3 分
2
4
) ……7分
3
1
(3)tan

=1或 ……12分(求出一个得3分,求两个得5分)
3
(2)D(1,
4、(2011年 山东三维斋一模试题)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
yx1

x
轴交于A、B两 点,

y
轴交于点C.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过点A作AP∥CB交抛物线于点P,求四边形ACBP的面积.
(3)在
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过M作MG

x

于点G,使以A、M、G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PCA相似.
若存在,请求出M点的坐标;否则,请说明理由.
解:(1)令
y0
,得
x10
解得
x1


x0
,得
y1


A
(1,0)

B
(1,0)

C
(0,1)
(2分)
o
2
2
y
P
A
o

C

B
x

(2)∵O
A
=O
B
=O
C
=
1


BAC
=

AC
O=

BC
O=
45


A
P∥
CB
, ∴

P
AB
=
45

过点P作PE

x
轴于
E
,则

A
P
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令O
E
=
a
,则P
E
=
a1
∴P
(a,a1)

A
2
∵点P在抛物线
yx1
上 ∴
a1a1

2
y
P
o
o
C

E
B
x
解得
a
1
2

a
2
1< br>(不合题意,舍去)


∴P
E
=
3
······························ 4分)
∴四边形
ACB
P的面积
S
=
11
AB
•O
C
+
AB
•P
E

22
11
=
21234
············ 6分)
22
(3)假设存在


P
AB
=

BAC
=
45
∴P
A

AC

o
∵MG

x
轴于点G, ∴

MG
A
=

P
AC
=
90

o
在Rt△
A
O
C
中,O
A
=O
C
=
1

AC
=
2

在Rt△P
AE
中,
AE< br>=P
E
=
3

A
P=
32
················ 7分)
设M点的横坐标为
m
,则M
(m,m1)

①点M在
y
轴左侧时,则
m1

2
AG
MG
(ⅰ) 当

A
MG


P
CA
时,有=
PA
CA

A
G=
m1
,MG=
m1

2
y
M
P
m1m
2
1


322
2
(舍去)
3
AG
MG
(ⅱ) 当

M
A
G


P
CA
时有=
CA
PA
解得
m
1
1
(舍去)
m
2

G
A
o
C


B
x
m1m
2
1


232
解得:
m1
(舍去)
m
2
2

∴M
(2,3)
························· (10分)
② 点M在
y
轴右侧时,则
m1

(ⅰ) 当

A
MG


P
CA
时有
2
AG
MG
=
PA
CA

A
G=
m1
,MG=
m1


m1m
2
1


322
解得
m
1
1
(舍去)
m
2

∴M
(,)

(ⅱ) 当< br>
M
A
G


P
CA
时有
y
4

3
P
M
47
39
AG
MG
=
CA
PA
m1m1


232
解得:
m
1
1
(舍去)
m
2
4

∴M
(4,15)


2
A
o
C

G
B
x
∴存 在点M,使以
A
、M、G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P
CA
相 似
M点的坐标为
(2,3)

(,)

(4,15)< br> ··········· (12分)

5、(2011年深圳市数学模拟试卷) 如图13,已知二次函数
y=ax

bx

c
的象经过A
(-1,0)、
2
47
39
B
(3,0)、
N
(2,3)三点,且与
y
轴交于点
C.

(1)(3分)求顶点
M
及点
C
的坐标;
(2)(3分) 若直线
y
=
kx+d
经过
C

M
两点,且 与
x
轴交于点
D
,试证明四边形
CDAN

平行四 边形;
(3)(4分)点
P
是这个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一动点,请探索:是否存在这 样的点
P
,使
以点
P
为圆心的圆经过
A

B
两点,并且与直线
CD
相切,如果存在,请求出点
P
的坐标;如< br>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2
y
C
M
N

x
D A O
图13
E B
解:(1)因为二次函数
y=ax+bx+c
的图 象经过点
A
(-1,0)、
B
(3,0)、
N
(2,3)



0abc

a1

所以,可 建立方程组:

09a3bc
,解得:

b2
< br>
34a2bc

c3

所以,所求二次函数的解 析式为
y=-x+2x+3

所以,顶点
M
(1,4),点
C
(0,3) -------2分
(2)直线
y=kx+d
经过
C

M
两点,所以< br>
直线解析式为
y=x
+3

y
=0,得
x
=-3,故
D
(-3,0)

CD

32

AN

32

AD=
2,
CN=
2

CD

AN

AD=CN

∴ 四边形
CDAN
是平行四边形
(3)假设存在这样的点
P
,使以点
P
为圆心的圆经过
A

B
两点,并且与直线
CD< br>相切,
因为这个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
x
=1,故可设
P
( 1,
y
0
),

PA
是圆的半径且
PA=y
0

2,

P
作直线
CD
的垂线,垂足为
Q
,则
PQ=PA
时以
P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
CD
相切。
由第(2)小题易得 :△
M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
PQM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
(1,
y
0
)得
PE

y
0

PM
=|4-
y
0
|,
PQ
222< br>2

d3
,即
k=
1,
d=
3,
kd4
PM
2

4y
0
2

(4y
0
)
2
2

PQ=PA
得方程:
y
0
2
2
,解得
y
0
=-426< br>,符合题意,
2
22
所以,满足题意的点
P
存在,其坐标为 (1,
426
)或(1,
426
)
6、(2011年辽宁铁岭西丰二中中考模拟考试)如图1,Rt△ABC中,∠ABC=90°, BC<AB
<2BC. 在AB边上取一点M,使AM=BC,过点A作AE⊥AB且AE=BM,连接 EC,再过点A
作AN∥EC,交直线CM、CB于点F、N.
(1)证明:∠AFM=45°;
(2)若将题中的条件“BC<AB<2BC”改为“AB >2BC”,其他条件不变,请你在图2
的位置上画出图形,(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 请说明理由,如果
不成立,请猜想∠AFM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1)证明:连接EM.
A
E
F
M
图1
C
C
N
B
A
B
第25题

2
C
E
F
A M
N
B
∵AE⊥AB,∴∠EAM=∠B=90°.
∵AE=MB,AM=CB,
∴△AEM≌△BMC.
∴∠AEM=∠BMC,EM=MC.
∵∠AEM+∠AME=90°,
∴∠BMC+∠AME=90.°
∴∠EMC=90°.
∴△E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MCE=45°.
∵AN∥CE,
∴∠AFM=∠MCE=45°.
(2)解:画出图②
图①

E
C
B
N
A
不成立. ∠AFM=135°.
连接ME.
前半部分证明方法与(1)同.
∴∠MCE=45°.
∵AN∥CE,∴∠AFM+∠MCE=180°.
∴∠AFM=135°


F
M _
图②
7、(2011年辽宁铁岭西丰二中中考模拟考试)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一次函
数y=x,y=
2x12
的图象相交于点A,动点E从O点出发,沿OA方向以每秒1个单


位的速度运动,作EF∥y轴与直线BC交于点F,以EF为一边向x轴负方向作正方形 EFMN,
设正方形EFMN与△AO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求点A的坐标;
(2)求过A、B、O三点的抛物线的顶点P的坐标;
(3)当点E在线段OA上运动时,求出S与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表达式;
(4) 在(3)的条件下,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此时(2)中的抛物
线的顶点P是否在直 线EF上,请说明理由.




M
y
C
F
A
E
O B
x

x4,

y2x12,
解:(1)依题意得

解得



y4.

yx.
N
∴点A的坐标为(4,4). …………………………3分

(2)直线y=
2x12
与x轴交点B的坐标为(6,0).
设过A、B、O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bx,
2
1


36a6b0,

a,
依题意得

解得

2

16a4b4.


b3.
1
2
x3x
.
2
1
2
19
2

yx3x=
(x3)
,∴点P坐标(3,
9
). ………………7分
222
2
∴所求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y
(3)设直线MF、NE与y轴交于点P、Q, 则△OQ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E=1×t= t, ∴EQ=OQ=
2
t
,∴E(
2
t

2
t
).
222
∵EF∥y轴, ∴PF=
2
2
t12
=12-
2t
.
t

PO2
2
2
∴EF=PQ=12-
2t

32
2
t
.
t
=
12
2
2
①当EF>QE时, 即
12
32
2
t

t
,解得
t32< br>.
2
2
3
∴当
0t32
时,
SEF•QE
2
t
(
12
32
t)=
t
2
62t
.
2
2
2


②当EF≤QE时,即
12
∴当
32t4
32
t

2
t
,解得
t32
.
2
2
2
3

(4)当
0t32
时,
S
3
t
2
62t
=
(t22)
2
12
.
2
2< br>2
时,S=EF
2
=(
12
32
t
)2
. ………………………11分

∴当
t22
时,S
最大
=12 .
当< br>32t4
2
时,S
最大
=(
12
32
32
)
2
=9.
2
∴当
t22
时,S
最大
=12. ……………………………13分

t22
时,E(2,2),F(2,8),
∵P(3,
9
),∴点P不在直线EF上. ……………………………14分
2
8、(2011江苏苏港综合试题)(本小题满分10分)有一根直尺的短边长2㎝,长边长 10
㎝,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如图12,将直尺的短边DE放置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重合,且点D与点A重合.将直尺沿AB方向平移(如
图 13),设平移的长度为xcm(0≤x≤10),直尺和三角形纸板的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
分)的面 积为S㎝.
(1)当x=0时(如图12),S=_____________;当x = 10时,S =______________.
(2) 当0<x≤4时(如图13),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当4<x<10时,求S关于x的函 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同学可在图14、图
15中画草图).

C
F
A
(D)
E
(图12)
B





C


A
(图14)
2
F
G
C
A
x
D
E
B
(图13)
C
B

A
(图15)
B


9、(2011年通州杨港模拟试卷)已知抛物线< br>y
=
ax

bx

c

x
轴交于
A

B
点(
A
点在
B

的 左边),与
y
轴交点
C
的纵坐标为2. 若方程
x
⑴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若抛物线的顶点为
M
,点< br>P
为线段
AM
上一动点,过
P
点作
x
轴的垂 线,垂足为
H
点,

OH
的长为
t
,四边形
BCPH
的面积为
S
,求
S

t
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并写出自变量
t

取值范围;
⑶将△
BOC
补成矩形 ,使△
BOC
的两个顶点
B、C
成为矩形的一边的两个顶点,第三个顶
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试直接写出矩形的未知的顶点坐标 .

解: ⑴
y
=-
x

x
+2
2
2
2
bc
.
x0
的两根为
x
1
=1,
x
2
=-2
aa
y
5
4
3
2
1
321
12
3
2
51
tt1

t2

422
42
48
⑶ (-
,
) (
,

55
55

S
=-




o
123
x
10、(2011年浙江温州龙港三中模拟 试卷)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
OABC,已知O(0,0),A(4,0),C (0,3),点P是OA边上的动点(与点O、A不重合).现
将△PAB沿PB翻折,得到△PDB; 再在OC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将△POE沿PE翻折,得
到△PFE,并使直线PD、PF重合.
(1)设P(x,0),E(0,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的最大值;
(2)如图2,若翻折后点D落在BC边上,求过点P、B、E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 )在(2)的情况下,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PEQ是以PE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
形?若不存 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
y
C
E
O
图1
y
F
B
D
PA
x
C
D
B
EF
O
P
图2
A
x


解:(1 )由已知PB平分∠APD,PE平分∠OPF,且PD、PF重合,则∠BPE=90°.∴∠OPE+
∠APB=90°.又∠APB+∠ABP=90°,∴∠OPE=∠PBA.
∴Rt△POE∽Rt△BPA.…………………………………………………………2分
∴< br>x3
POBA114
.即

.∴y=
x(4x)x2
x
(0<x<4).

y4x
OEAP333
且当x=2时,y有最大值
4
.…………………………………………………4分
3
(2)由已知,可得P(1,0),E(0,1),B(4,3). ………………6分
1

a,

2

c1,< br>
3


2
设过此三点的抛物线为y=ax+bx+c,则< br>
abc0,


b,

2
< br>16a4bc3.



c1.


y=
1
2
3
xx1
.……………………………………………… ………………………8分
22
(3)由(2)知∠EPB=90°,即点Q与点B重合时满足条件.……………………… 9分
直线PB为y=x-1,与y轴交于点(0,-1).将PB向上平移2个单位则过点E(0,1),
∴该直线为y=x+1.………………………………………………………………11分
yx1,

x5,





∴Q(5,6).
1
2
3
y6.
yxx1,
< br>
22

故该抛物线上存在两点Q(4,3)、(5,6)满足条件.………… ………… 14分
11.(2011·浙江温州·模拟1)在
ABC
中,∠C= Rt∠,AC=4cm,BC=5cmm,点D在BC上,并
且CD=3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 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
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cms的速 度沿BC向终点
C移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结EQ。设动点
运动时间为x秒 。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E、DE的长度;
(2)当点Q在BD(不包括点B、D) 上移动时,设
EDQ

面积为
y(cm)
,求
y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取值范围;
2A
E
P
B
Q
D
C


(3)当x
为何值时,
EDQ
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解:(1)在
RtADC中,AC4,CD3,AD5
,……………………1
QEPPDC,AEPADC,   
…………………………………………2
EAAPEAx55
,即,EAx,DE5x
ADAC5444< br>……………………4
(2)
QBC5,CD3,BD2
,…………………………………………5
当点Q在BD上运动x秒后,DQ=2-1.25x,则
1157
yDQC P(4x)(21.25x)x
2
x4
2282
………………… …7
y
即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
5
2
7
xx4< br>82
,其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1.6
A
…………………… 8
(3)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
EQDRt时,

显然有EQPC4x,又QEQPAC,EDQ:ADC


EQDQ
,
ACDC

4x1.25x2
即,解得 x2.5
43

解得 x2.5
……………………10
E
P
BD
Q
C
A
②当
QEDRt时,

QCDAEDQ,QEDCRt,EDQ:CDA


EQDQ5(4x)1.25x2
,即,
CDDA125

E
D
Q
解得 x3.1
…………………12
B
EDQ
综上所述,当x为2.5秒或3.1秒时,为直角三角形。

P
C


12. (2011·浙江温州·模拟2) 如图1,正方形AB 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
(8,4),顶点C,D在第一象限.点P从点A出发, 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同时,点
Q从点E(4,0)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
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2)当点P在AB边上运动时,△OPQ的面积S(平方 单位)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
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求P,Q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s)的函数解析式及面积S取最大值时点P
的 坐标.
(4)若点P,Q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沿着AB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
间t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当
点P沿着 这两边运动时,能使∠OPQ=90°吗?若能,直接写出这样的点P的个数;
若不能,直接写不能.

y




A
S
D
28
C
P
B
20

O


E
Q

1

x
(第24题)
O
10

2

t
答案:解:(1)作BF⊥y轴于F.
∵A(0,10),B(8,4)
∴FB=8,FA=6,
∴AB=10 …………………………………2分
(2)由图2可知,点P从点A运动到点B用了10s……1分
∵AB=10
∴P、Q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一个单位长度.…1分
(3)解法1:作PG⊥y轴于G,则PG∥BF.
∴△AGP∽△AFB
G
F


GAAPGAt
,即.

FAAB610
3

GAt
.
5
3

OG10t
. …………………………2分
5

又∵
OQ4t

113
OQOG(t4)(10t)
………2分
225
3
2
19

Stt20

105
19
19
b19
5


,且在0≤t≤10内,
3
3
2a
2()
3
10
19
∴当
t
时,S有最大值.
3
476331
此时
GPt,OG10t
,
51555
7631

P(,)
……………………………2分
155

S
解法2:由图2,可设
Satbt20
,
∵抛物线过(10,28)∴可再 取一个点,当t=5时,计算得
S
∴抛物线过(
5,
2
63

2
63
),代入解析式,可求得a,b.……………评分参照解法1
2
(4)这样的点P有2个. ………………………2分
13. (2011 ·浙江温州·模拟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在对称中心O处有一
钉子。动点P,Q同 时从点A出发,点P沿A——B——C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
到点C停止;点Q沿A——D方向 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到点D停止。P,Q两点用一
条可伸缩的细橡皮筋连结,设x秒后橡皮筋扫过 的面积为y cm。
(1)当0≤ x ≤1时,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
(2)当橡皮筋刚好触及钉子时,求x的值;
(3)当1≤ x≤2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橡皮筋从触及钉子到运动停
止时POQ的x变化范围;
(4)当0 ≤x≤2时,请在下面给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
2


B
P
A

O
C
B
P
O
C
Q D
A
Q D
0


答案:(1)当0≤x≤1时
AQ= x AP=2 x
11

∴y= S
△APQ
=AP·AQ=·2 x· x= x(3分)
22
(2)当橡皮筋刚好触及钉子时,有BP=DQ
∵BP=2x-2 DQ=2-x
B
P
A
O
C
4
∴2x-2=2x x=(2分)
3

4
(3)当1≤x≤时
3

AB=2,PB=2-2x,AQ=x
∴y=
Q
P P

O
O
D
C
C
B
E
A
B
AQBPx2x2
•AB=×2=3x-2
22
A
即y=3x-2 (2分)

Q
Q
D
D
4
≤x≤2时,作OE⊥AB,E为垂足
3
则BP=2x-2,AQ=x,OE=1
y=S
梯 形BEOP+
S
梯形OEAQ

即y=
12x21x3x×1+×1=
22
2
y
3
3x
(2分)
2


(4)如图所示: (3分)
x

Y= 3x-2 (1<x≤

(0≤x≤1)
2
3x
4
(<x≤2)
2

3
4

3

1
0
1
4
3
23
x


14. (2011·浙江温州·模拟4.)关于x的二次函数y=-x+(k-4)x+2k-2以y轴为
对称 轴,且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草图;
(2)设A是y轴右侧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A作AB垂直x轴于点B,再过点A作x
轴 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过D点作DC垂直x轴于点C,得到矩形ABCD.设矩形ABCD的
周长为 l,点A的横坐标为x,试求l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当点A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运动时, 矩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请求出
此时正方形的周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根据题意得:k-4=0
∴k=±2 ……1分
当k=2时,2k-2=2>0
当k=-2时,2k-2=-6<0
又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
∴k=2 ……2分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
函数的草图如图所示: ……3分
(2)令-x+2=0,得x=±
2

当0<x<
2时,A
1
D
1
=2x,A
1
B
1
=- x+2 ……4分
∴l=2(A
1
B
1
+A
1
D
1
)=-2x+4x+4 ……5分
当x>
2
时,A
2
D
2
=2x
A
2
B
2
=-(-x+2)=x-2 ……6分
∴l=2(A
2
B
2
+A
2
D
2
)=2x+4x-4 ……7分
∴l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
2


2x

4x

4(0

x

2 )

l

2


2x

4x< br>-
4(x

2)

2
22
2
2
2
2
2
22
y
D
1
A
1

B
2

x
B
1


C
2

C
1

(3)解法①:当0<x<
2
时,令A
1
B
1
=A
1
D
1

得x+2x-2=0
解得x=-1-
3
(舍),或x=-1+
3

……8分
2
D
2

A
2

(第24题图)


将x=-1+
3
代入l=-2x+4x+4
得l=8
3
-8 ……9分
当x >
2
时,A
2
B
2
=A
2
D
2< br>
得x-2x-2=0
解得x=1-
3
(舍),或x=1+
3

……10分
将x=1+
3
代入l=2x+4x-4
得l=8
3
+8 ……11分
综上所述,矩形ABCD能成为正方形,且
当x=-1+
3
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
3
-8;
当x=1+
3
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
3
+8. ……12分
解法②:当0<x<
2
时,同“解法①”可得x=-1+
3
……8分
∴正方形的周长l=4A
1
D
1
=8x=8
3
-8 ……9分
当x>
2
时,同“解法①”可得x=1+
3
……10分
∴正方形的周长l=4A
2
D
2
=8x=8
3
+8 ……11分
综上所述,矩形ABCD能成为正方形,且
当x=-1+
3
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
3
-8;
当x=1+
3
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
3
+8.……12分
解法③:∵点A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
∴当x>0时,且点A的坐标为(x,-x+2)
令AB=AD,则
x
2
2
=2x
∴-x+2=2x ①
或-x+2=-2x ②
由①解得x=-1-
3
(舍),或x=-1+
3
……8分
由②解得x=1-
3
(舍),或x=1+
3
……9分
又l=8x
∴当x=-1+
3
时,l=8
3
-8;……10分
当x=1+
3
时,l=8
3
+8 ……11分
综上所述,矩形ABCD能成为正方形,且
当x=-1+
3
时,正方形的周长为8
3
-8;
2
2
2
2
2
2


当x=1+
3
时,正 方形的周长为8
3
+8.……12分
2
15. (2011·浙江温州·模 拟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ymx23mxn
5)A( 0,2)
两点. 经过
P(3,,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 物线的顶点为
B
,将直线
AB
沿
y
轴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得到 直线
l
,直线
l
与抛
物线的对称轴交于
C
点,求直 线
l
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求到直线
OB,OC,BC
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

4
3
2
1
y


3m6mn5
解:(1)根据题意得


n2

1


m
解得

3



n2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4

3

2

1

1

2

3

O

1 2 3
x

1
2
23
xx2

33
()由
y
1
2
23
xx2
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
3
,1),
33
依题意,可得C(
3
,-1),且直线
l
过原点, 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l

3k1
解得
k
ykx


3

3
3
x
所以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
3
(3)到直线OB、OC、BC距离相等的点有四个,如图,
由勾股定理得 OB=OC=BC=2,
所以△OBC为等边三角形。
易证
x轴所在的直线平分∠BOC,
y
轴是△OBC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
作∠BCO 的平分线,交
x
轴于M
1
点,交
y
轴于M
2
点,
作△OBC的∠BCO相邻外角的角平分线,交
y
轴于M
3
点,
反向延长线交
x
轴于M
4
点,


可得点M
1
,M
2
,M
3
,M
4
就是到直线OB、OC、BC距离相等的点。
可证△OBM
2
、△BCM
4
、△OCM
3
均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
①OM
1


323
23
OB
,所以点 M
1
的坐标为(

,0)。
33
3
②点M
2
与点A重合,所以点M
2
的坐标为(0 ,2),
③点M
3
与点A关于
x
轴对称,所以点M
2
的坐标为(0 ,-2),
④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为N ,
M
4
N

3
BC3
,且ON = M
4
N,
2
所以点M
4
的坐标为(
23
,0)
综合所述,到战线OB、OC、BC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分别为:
M
1


23
,0)、 M
2
(0 ,2)、 M
3
(0 ,-2)、M
4

23
,0)。

3
16. (2011·浙江温州·模拟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 、点B(8,
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 br>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
为t秒 .
(1) 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 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
24
(3) 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
5
个平方单位?




答案:答案:(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
y
=k
x
+b
由题意,得

3


b=6
k
解得

4


8kb0


b6< br>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
y
=-
3
x
+6. 4分
4


(2)由AO=6, BO=8 得AB=10
所以AP=
t
,AQ=10-2
t

1) 当∠APQ=∠AOB时,△APQ∽△AOB.
102t
所以
t

10


6
解得
t

11
(秒) 2分
2) 当∠AQP=∠AOB时,△AQP∽△AOB.
所以
t

102t
解得
6
10
30
t

50
(秒) 2分
13
(3)过点Q作QE垂直AO于点E.
在Rt△AOB中,Sin∠BAO=
BO

4

AB
5
5
52
在Rt△AEQ中,QE=AQ·Sin∠BAO=(10-2
t

4
=8 -
8
t
2分S
△AP Q

1
AP·QE=
1
t
·(8-
8
t< br>)
25
4
2
=-
5
t
+4
t

24
解得
t
=2(秒)或
t
=3(秒). 2分
5
17. (2011·浙江温州·模拟7)设抛物线
yaxbx2

x
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
A
(-
1,0)、
B
m
,0),与
y
轴交于点
C
.且∠
ACB
=9 0°.
(1)求
m
的值;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验证点
D
(1,-3

)是否在抛物线上;
(3)已知过点
A
的直线
yx1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
E
. 问: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 br>以点
P、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E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 br>有符合要求的点
P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令
x
=0,得
y
=-2

C
(0,-2)……(1分)
∵∠
ACB
=90°,
CO

AB
,∴△
AOC
∽△
COB


OA·OB=OC

2
2
OC
2
22

OB

==4

m
=4 (2分)
OA1


1

a=


2

2(2)将
A
(-1,0),B(4,0)代入
y=axbx2
,解得


b=
3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
2


x
=1时,
y=x
2

1
2
3
x2
……(2分)
2
1
2
3
x2
=-3,∴点
D
(1,-3)在抛物线上。……(1分)
2

y=x1

x
1
=1

x
2
=6

(3)由

得 ,∴
E
(6,7)……(2分)

1
2
3
y= 0y=7
y=xx2

1

2

22


E

EH

x
轴于
H
,则< br>H
(6,0),

AH=EH=
7 ∴∠
EAH
=45°

DF

x
轴于
F
,则
F
(1,0)

BF=DF
=3 ∴∠
DBF
=45°
∴∠
EAH
=∠
DBF
=45°
∴∠
DBH
=135°,90°<∠
EBA
<135°
则点
P
只能在点
B
的左侧,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若△DBP
1
∽△
EAB
,则
BP
ABBD53215
BD
1
==
,∴
BP
1


A E7
ABAE
72
1513
13
……(2分)

,∴
P(,0)
1
77
7
BP
AEBD723242< br>BD
②若△
DBP
2
∽△
BAE
,则
2
,∴
BP
2
===

AB55
AEAB422222

OP
2
=4=

P
……(2分)
(,0)
2

555
1322
综合①、②,得点
P
的坐标为:
P

(,0)或P(,0 )
12
75

OP
1
=4
18.(2011·浙 江温州·模拟8)如图1,在△
ABC
中,
AB

BC
=5 ,
AC
=6.△
ECD
是△
ABC
沿
BC
方向平移得到的,连接
AE
.
AC

BE
相交于点
O
.
(1)判断四边形
ABCE
是怎样的四边形,说明理由;
( 2)如图2,
P
是线段
BC
上一动点(图2),(不与点
B、C重合),连接
PO
并延长交
线段
AB
于点
Q

QR

BD
,垂足为点
R
.
①四边形
P QED
的面积是否随点
P
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
求出四边形
PQED
的面积;


②当线段
BP
的长为 何值时,△
PQR
与△
BOC
相似?
AE
A
Q
E

A

O
E

D
O
BP
O





B
C
(第24题图1)
D
RC
(第24题图2)
D
B


C
(备用图)1
答案:解:(1)四边形
ABCE
是菱形。 ……………………1分
∵△
ECD
是由△
ABC
沿
BC< br>平移得到的,∴
EC

AB
,且
EC

AB

∴四边形
ABCE
是平行四边
形, ……………………3分
又∵
AB
=
BC
,∴四边形
ABCE
是菱形 . …………………4分
(2)①四边形
PQED
的面积不发生变化。 …………………5分
1
方法一:∵
ABCE
是菱形,∴
AC

BE

OC
=
AC
=3,∵
BC
=5 ,∴
BO
=4,
2

A

AH

BD

H
,(如图1).
11

S

ABC

BC
×
AH

AC
×
BO

22
1124
即:×5×
AH
=×6×4,∴
AH< br>=. ……………………6分
225
【或 ∵∠
AHC
=∠
BOC
=90°,∠
BCA
公用,
∴△
AHC
∽△
BOC
,∴
AH
:
BO

AC
:
BC

24
即:
AH
:4=6:5,∴
AH
=. ……………………6分】
5
由菱形的对称性知,△
PBO
≌△
QE O
,∴
BP

QE

111

S
四边形
PQED
=(
QE
+
PD
)×
QR
=(
BP
+
PD
)×
AH

BD
×AH

222
124
=×10×=24. ……………………8分
25
方法二: 由菱形的对称性知,△
PBO
≌△< br>QEO
,∴
S

PBO

S

QEO
,…………6分
∵△
ECD
是由△< br>ABC
平移得到得,∴
ED

AC

ED
= AC=6,
又∵
BE

AC
,∴
BE

ED
, ……………7分

S
四边形
PQED

S

QEO
+< br>S
四边形
POED

S

PBO

S
四边形
POED

S

BED

11
=×
BE
×
ED
=×8×6=24. ……………8
22



A
Q
E

A
Q
E
O
O
3 2 1
B H
P
R C
(第24题1)
D
B
P G R C
(第24题2)
D

②方法一:如图2,当点
P

BC
上运动,使△
PQR
与△
COB
相似时,
∵∠2是△
OBP
的外角,∴∠2>∠3,∴∠2不与∠3对应,∴∠2与∠1对应,
即∠2=∠1,∴
OP
=
OC
=3 ……………9分

O

OG

BC

G
,则
G

PC
的中点,△
OGC
∽△
BO C
, ……………10分
9

CG
:
CO
=< br>CO
:
BC
,即:
CG
:3=3:5,∴
CG
=, ……………11分
5
97

PB
BC

PC

BC
-2
CG
=5-2×=. ……………12分
55
方法二:如图3,当点
P

BC
上 运动,使△
PQR
与△
COB
相似时,
∵∠2是△
OBP
的外角,∴∠2>∠3,
∴∠2不与∠3对应,∴∠2与∠1对应, ……………9分 2418

QR
:
BO

PR
:
OC
,即::4=
PR
:3,∴
PR
=, ……………10分
55

E

EF

BD

F
,设
PB

x
,则
RF
=
QE
=
PB
=
x

DF

ED
2
-
EF
2
=
24
2
18
2
6-() =, ……………11分
55
18187

x
+=10,
x
=. ……………12分
555

BD

PB

PR< br>+
RF

DF

x

方法三: 如图4,若 点
P

BC
上运动,使点
R

C
重合,
由菱形的对称性知,
O

PQ
的中点,∴
CO
是R t△
PCQ
斜边上的中线,

CO
=
PO
, ……………9分
∴∠
OPC
=∠
OCP
,此时,Rt△
P QR
∽Rt△
CBO
, ……………10分
18

PR
:
CO

PQ
:
BC
,即
PR
:3=6:5,∴
PR
= ……………11分
5
187

PB

BC
-
PR
=5-=. ……………12分
55



A
Q
E

A
Q
E
O
3 2 1
O
B P

R C F
(第24题3)
D
B P C
(R)
(第24题4)
D



山西太原工业学院-志愿者活动心得


十八届一中全会时间-南阳人事


新疆财经大学商学院-高考需知


后进生转化措施-保安族服装


关于老师的成语-黑道小说排行榜完本


美国mba-公务员涨工资最新消息


美国五大湖-结婚祝语


分别赠言-炼铁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