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表格式
山东高考成绩查询-f2签证
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课本第2页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备课
时间
2014-2-17
⒈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
三维
目标
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xK
b1. C om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
面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
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
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
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
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
数据
。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
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
种颜色,每当老师
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
选两种颜色或
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
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
好,现在我
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
欢的颜色了,
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
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
示统计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
,老师记录在统计
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9
黄色
6
蓝色
15
白色
8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
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
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
出
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
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
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http: w 1. com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
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
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
选择蓝色合适。
生: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
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
学喜欢什么颜色的
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
定全校学生做
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
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
页练
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同
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
相关知识,知道
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
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
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
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
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
和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例1、学校要给
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
合适?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颜色
人数
红色
9
黄色
6
蓝色
15
白色
8
(1)全班共有(
38 )人。
(2)喜欢( 蓝色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蓝色
)色合适。全校选
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
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
合适。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
不一定喜
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
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
数最多,从而
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
教学
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
内容
三维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统计数据的方法
(课本第3页例2及练习一第3~5题)
备课
时间
2014-2-17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主题图。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
单的统计表
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
和陈小菲这两
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出示教材第3
页的例2。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陈小菲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
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
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
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
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
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
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
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
在只要
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
票的数据呢?
生:自由发言。
师: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
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
画“○”的方法来统计……
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
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 <
br>生: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
个数据。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
”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
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生: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
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现在请大家解
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
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
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
(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
改变,还是应该选
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
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
那么王明明得15+1
=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
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
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
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
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
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
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
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
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
计表
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
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
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
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
填写。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
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
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
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
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
方法有很多
,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
“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
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统计数据的方法
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正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正 正 √√√√
√√√√ ○○○
○○○○
√√√ √√√√ ○○○
○○○○
√√√√ ○○
○ ○○○○
√
○○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陈小菲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
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无论
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
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教学
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
内容
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科书第8、9页的例1和例2)
备
课
2014-2-17
时
间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的能
三维
力。
目标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
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矿泉水、面包、橘子、糖果、火腿肠、香蕉、课件、学具盒。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二(1)班的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他们买了一
些食
品:许多的矿泉水、面包、橘子、糖果、火腿肠、香蕉等食品。把
这些食品两个两个的分一
类,或三个三个的分一类;或四个四个的
分一类……
提问:看了大屏幕,你们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自由地说。
二、新授
⒈教学例1。
⑴分一分。
现在我们大家也来一分,从学具盒里拿出8块巧克力,分成两
堆。
⑵说一说。
请学生口述操作过程,你是怎样分的?(分成1和7、2和6、
3和5、4和4)
⑶
想一想: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拿走其中的一份,怎样拿才公
平?(每人都拿4块,也就是每人拿的数量同
样多,这样才算公平。)
⑷总结:像这样每一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
⑸直接感
觉“平均分”。出示课件:10瓶矿泉水、10块面包、15
个橘子、30粒糖果、15根火腿肠、20
个香蕉都被平均分成几份。
⒉动手操作: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个面包。
提问:什么叫“平均分”?
⒊教学例2。
出示15个橘子图片。提问: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
以怎样分?
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情况。
⑴先拿5个盘子,每个盘子里先放一个橘子,一个一个的分,
都分完了,最后每盘放3个橘子。
⑵先拿5个盘子,每个盘子里先放2个橘子,这样会快一些。
都分完了,最后每盘放3个橘子。
小结:刚才大家都分得很好,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两个
两个的分。分完后,每一份都是同
样多。我们可以说把15个橘子平
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个橘子。
⒋动手操作:完成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
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一说你是怎样
分的。让学生分
组讨论,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情况,巩固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1题。
提问:什么叫每个花瓶里插同样多的花?(强调平均分)一共
插了几瓶?就是平均分成几份?
⒉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2题。
判断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⒊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3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梨?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四、总结
⒈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⒉教师总结:这
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
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
每次每份放
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
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把
个物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个物体。
把 个物体每
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 份。
教学
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
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科书第10页例3和练习二第4~5题)
备
课
时
间
2014-2-17
⒈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三维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
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
重点
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水果、小棒、主题图。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想一想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
二、新授
⒈出示例3主题图。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4人为一小
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
人,
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
船。
教师:如果每
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
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⒉练习: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
/p>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
有12根筷子,每份是2
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幅图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就是问16里面有几个4?)
⒉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提问:你是怎样想的?香蕉的数量
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
样呢?
四、课堂小结
教学
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
内容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8页的例4及练习三第1~3题)
备
课
时
间
2014-2-17
⒈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
br>运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
三维
目标
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除法的意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例题图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
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
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
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
个,每分完一轮,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
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
br>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可把15
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
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
方法“除法”来表示。
二、新授
X k B 1 . c o m
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
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
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
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⒉出示教科书第18页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该怎样列式?
⑴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⑵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⑶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⑷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
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⑸教师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
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
于3。
⑹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
式,再互相说一说。
⒊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
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
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
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
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
法
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⒉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可以全班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请个别同学读一读。
⒊完成教科书第20练习四的第2题。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
份)
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个苹果平均分
成2份,每份是3,所以要把
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
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
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
写在等号的后面)
⒋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
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5,因此把要分的
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
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筐里,把平
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筐里装5个,5
写在等
号的后面)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除法”,并
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
一步学习除法,希望大
家也能像今天一样认真学习。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2÷4=3(个)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教学
后记
第六课时
教学
内容
备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科书第13页例4及练习三第4~6题)
课
时
间
2014 -2-18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
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
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
法的含
三维
目标
义,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X k B
1 . c o m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例题 5的图片,学具。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
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除法的第二种分法及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引入新课
⒈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分小
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
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
着教师
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
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
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个同
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
分给第四个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
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
个小圆片,每个同
学分2个,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
⒈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⑴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⑵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
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
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同学
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
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
一份)
⑶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
的?分的结果怎样?
p>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
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
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
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⑷指导算式的写法。
新|课 |标| 第 |一| 网
①竹笋的数
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
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
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
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
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⑸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
个数量按照
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⒉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有几个小圆片?可以分
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
br>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
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
成2堆,等号后面写2)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2)再说一
说这个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
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⒊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
友2
串糖葫芦,表示什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⒉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⒊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
再列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教学
后记
第七课时
教学
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科书第14页练习三的第7~10题)
备
课
时
间
2014-2-18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
名称,为后面学习2~
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三维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目标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新- 课 -标- 第 - 一- 网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练习题卡。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⒈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⒉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
称)
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
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⒋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
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
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
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
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
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
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学
后记
第八课时
教学
内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科书第18页例1及练习四的第1~3题)
⒈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备
课
时
间
2014-2-19
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
三维
思路。
目标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例1的主题图。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复习
⒈口算。
3×4= 1×9=
2×5= 4×2=
4×3= 3×3= 3×2=
6×2=
⒉让学生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12的2~6手法3口诀,如
让学生背出: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六十二、
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⒊出示填乘法口诀中的未知数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练习。
⒋让学生读算式,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
8÷4=2
12÷3=4
如果学生只说出算式的一种含义,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另
一种含义。
二、新授
⒈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1: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
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可以
怎样列
式?(12÷3)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这是把12个桃
子按每份3个3个的来分)
X k
B 1 . c o m
提问:12÷3等于多少?请大家经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
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第一种分法:借助画图,把12个桃子3个3个的圈起来,
一共圈了4个圈,所以12÷3=4。 第二种分法:借助学具,第一只分3个,12-3=9,第二
只分3个,9-3=6,第三只分3个
,6-3=3,第四只分3
个,正好分完。所以12÷3=4。
第三种分法:1只小猴分3个
,2只小猴分2个3,3只小
猴分3个3……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只要想: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商是4。
比较: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一种?
小结:计算除法时每次都借助画
图或学具想怎么分的,这
样计算比较麻烦,也比较慢,除法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要学会
用口诀求
商,今天我们就学习新知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⒉
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列出除法算式:12÷4,小组讨论,怎样用口诀
求商?(想:
4和3相乘等于12,口诀三四十二,商就是3)所以:12÷4=
3。
⒊ 练习:说一说,做一做。
⑴ 10÷5=(
),想(二)五一十,商是2。
⑵ 10÷2=( ),想二(五)一十,商是5。
⑶ 9÷3=( ),想(三)三得九,商是3。
⑷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算式求
商可以直接用
乘法口诀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20页第1题。学生
自己独立完成,然后
全班讲评,要个别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⒉完成教科书第20页第2
题。首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
鸽子,有多少个鸽房,然后提问:这一道题你想求什么?怎样
列式
?用哪句口诀来求商?
⒊游戏:送信。(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五第3题)
规则:6个小
朋友当信箱,分别为1号、2号、3号、4号、
5号、6号,其余的小朋友每人拿一张写有除法算式的小
卡片,
当老师叫“1号信箱”,凡是卡片上的得数是1的小朋友都到1号
信箱的边上来,以此类
推。
四、总结
⒈请同学们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收获。
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
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
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
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
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
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2÷4=3
想:4和3相乘等于12,口诀三四十二,商就是3。
教学
后记
第九课时
教学
内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练习四的第4~8题)
备课
时间
2014-2-19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
三维
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
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分析、判断
能力。
教学 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
教学 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学法
教学 乘法口诀卡片。
准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复习
⒈口算。
6×3=
5×4= 15÷5= 5×3=
2×3= 6×6=
12÷3= 2×4=
6÷6= 12-6=
10+5= 8÷4=
30÷5= 20+4=
16-4= 3×6=
⒉说一说,12÷3=( ),你是怎样想出商的?
⒊把口诀补充完整。
四( )十六 ( )六二十四 (
)
五十五
五( )三十 六( )三十六 (
)
六十八
二、新授
⒈学习例题2。
⑴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图,让学生
根据图意想一想,列
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想出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个4是多少?
4×6=
24
把24棵树,按每4棵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4÷4
=6
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24÷6
=4
⑵看除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出商是多少的?
24÷4=6,想:几和4相乘得24,四(六)二十四,商是
6。
24÷6=4,想:几和6相乘得24,(四)六二十四,商是
4。
⑷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使学生知道这两个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正好是乘法算
式中的两个因数,被除数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我们计算除法
算式求商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去想,这样就
能做到又对又快。
⒉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4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学生先填数,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利用乘法算式
想口诀,求出商)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第4题。
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⒉游戏:摘玩具。(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第5题)
哪个同学能很快的算出玩具上的除法算式,算对了的就摘
下这个玩具。
⒊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
⒋想口诀说算式。(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第7题)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然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⒌看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完成教科书
第21页的第8题)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看图,理解图意,然后再独立完成,最
后全班讲评。
四、全课总结
提问: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个4是多少?
4×6=
24
把24棵树,按每4棵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4÷4
=6
想:几和4相乘得24,四(六)二十四,商是6。
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24÷6
=4
想:几和6相乘得24,(四)六二十四,商是4。
第十课时
教学
内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
(练习四的第9~12题)
备课
时间
2014-2-20
教
学
后
记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
两个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巩固
求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三维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
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
能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口算卡片,1~6的乘法表。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基本练习
⒈口算。
5×3= 5×4=
15÷3= 6×3=
2×4= 5×6=
12÷6= 2×6=
6÷6= 6×6=
20÷4= 25÷5=
30÷5= 24÷6=
10÷5= 4×4=
⒉看乘法表,找一找。
⑴6×5的积,4×3的积。
⑵36÷6的商。
⑶自己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在表中找。
⒊把口诀填完整。
( )四十二 三( )十五 四(
)二
十四
二( )一十 ( )六三十六 三(
)十
八
二、指导练习
⒈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的第9题。要求学生看表格,想口
诀,自己独立填空,最后全班讲评。
X|k | B| 1 . c|O |m
⒉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的第10题。要求学生
把下面这些算
式中使用同一句口诀的算式标上相同的符号。独立完成后,全班
讲评。
⒊竞赛。(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的第11题)教师可根据班
级情况,适当地的增加一些
题目,让全班学生开展接力赛。
⒋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的第12题。要求学生先看图说图意,
然后再列式计算。
教学
后记
第十一课时
教学
内容
除法应用题
(教科书第23页例题3及练习五的1~3题)
备课
时间
2014-2-20
⒈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
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
三维
目标
法应用题。
⒉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
兴
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
br>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
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
用题。
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例题3的图。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复习
⒈口算。(题略)
⒉摆一摆。
⑴每一行摆5个圆,摆2行,一共摆了多少个圆?
⑵有12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⑶有9个正方形,每3个为一堆,可以摆成几堆?
⒊看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的意义。15÷5=3。
⒋列式计算。
⑴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⑵10里面有几个2?
⑶有30个圆,每5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二、新授
⒈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昨天我在操场上也看到
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
,共有15人,我们看看他们在做
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⒉学习例题3。
⑴提出问题:看着小朋友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
一个用除
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①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②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⑵解决问题: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
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5÷3=5(人)15÷5=3(组)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个,就
要用15÷3来计算,为什么要
这样计算呢?(因为这是把15人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你能说出15÷3=5(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如果
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并指出这是一道应用题,解
答完后要写答案)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②。
⒊补充条件,解决问题: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该
有几人?
学生汇报。 <
/p>
小结: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
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
思考,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思考: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
又
来了2人,怎么办?(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分小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1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口头编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完成后
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⒊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2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口头编一道应用题,再独立完成。
⒋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3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编一道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然
后自己独立解答,最后教师检查。
四、全课总结
师: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除法应用题
⒈ 有15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想:这是把15人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
算。
列式:15÷3=5(人)
答:每组5人。
⒉
每组5人,15人可以分成几组?
想:这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列式:15÷5=3(组)
答:可以分成3组。
教学
后记
第十二课时
教学
内容
除法应用题练习课
(练习五的第4~9题)
备课
时间
2014-2-21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乘除运算的应用
题。
三维
⒉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
目标
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学会解答乘除运算的应用题。
巩固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习题卡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指导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4题。
看图编题,把编好的题目写在练习本上。
题目:有3队小白兔,每队3只,每只吃了2个萝卜,一共
吃了多少个萝卜?
分析题
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第一步应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怎样列式?学生列好算式后,要他们说出
每一步表示
的意义。
⒉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5题。看图理解题意,独
立完
成,全班讲评。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全班学生来解答。
⒊游戏。(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五的第6题)
教师根据班级情况,把书上的题目设计成全班性的游戏,让
每一个学生都参加。
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五
的第7题)
⒌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五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
班讲评。
⒍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五的第9题.
看图口头编题,再说一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
法计算?为什么这样计算?
教学
后记
第十三课时
教学
内容
整理与复习
备课
(教科书第26页第1、2题及第27页练习六第1~
时间
4题)
2014-2-22
⒈知识与技能:复习乘除法的含义,巩固用2~6的乘法
口诀求商,沟通
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维
⒉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
目标
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习题卡片。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复习乘除法的含义,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整理复习,完成教科书26页作业,讲评
⒈口算。完成教科书第27页第1题,说说用了哪一句乘法
口诀。
⒉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7页第2题。
口头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⒊出示教科书第27页第3题。
解答完还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提醒他们应用题要
写单位名称和答案。
4、完成教科书第27页第4题。
二、全课总结
教学
后记
第十七课时
教学
内容
锐角和钝角
(教科书第37~38页的内容)
备课
时间
2012-2-17
⒈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
三维
的数学兴趣。
目标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
学的信心。
教学
重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各种角的教具,书上的图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导入新课
⒈出示锐角、直角、钝角各一个,让学生指出哪个是直角。
⒉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⒊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图
中的物体,说
说有什么发现?(这些物体中都含有角)
二、新授
⒈让学生拿出四张
卡片,用笔和尺子画出4个大小不同的角,
每张卡片画一个,比比谁画得又好又快。
让学生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应该怎样给这些角分类,然后
请一个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
学生汇报: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
贴出直角。
提问:你们是根据什
么来分的?(用三角板验证)学生评价
并补充。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取一个名字吗?(锐角)你能给比<
br>直角大的角取一个名字吗?(钝角)
小结:通过对角的分类,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分成直角、锐角
和钝角等三种。 <
br>⒉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并说
说是怎样摆的。(学生动手摆,教师进
行个别指导)
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这些角?让学生举例说明。
⒊画角。
教师:刚
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锐角、钝角,那么怎么来画锐角
和钝角呢?你可以利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试一试。
让学生自由尝试。
汇报、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角是什么角?再说说
自己是怎样画钝角和锐角的?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39页练习九第1题。
让学生指出角,并用笔画出角。
⒉完成教科书第39页练习九第2题。
把名称和对应的角用线连接起来,并说说为什么?
⒊完成教科书第39页练习九第3题。
用手边的工具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
的?
⒋完成教科书第39页练习九第4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角是由几个什么角拼成的?请同学们
把
三角板凑在一起试着拼一拼,还能拼成什么角?
学生自己动手用三角板拼。
四、游戏
出示长江大桥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大桥中也蕴含着一
些角,你能很快
地说出这些角的名称吗?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
个快速抢答的游戏。(学生抢答)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比直角小的角
比直角大的角
教学
后记
第十八课时
教学
内容
平移和旋转
备课
(教科书第41~42页例1例2及第43~44页第
时间
1~5题)
2012-2-18
⒈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平移变换和旋转现象,<
br>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
三维
目标
和旋转现象。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
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初步了解平移变换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
图形。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课件、学具。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这个地方吗?课件出示教科书
第37页
的图。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缆车、旋转椅、滑滑梯、跷跷板、
小火车、荡秋千。游乐
场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
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
滑滑梯、小火车的直行、缆车这些物体都是
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平移。而摩天轮、跷跷板、旋转
椅、
荡秋千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
它叫做旋转。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二、新授
⒈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
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
线移动。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
小朋友听。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
平移
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
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动手做
平移运动。
⒉动手移移看。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⑴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
道该怎么移吗?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再问
,小房子是向哪个方
向移动的?移动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
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右平移7
格。
小房子向左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左平移7
格。
学生自己动手移一移小房子,向右平移3格。
小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
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42页的做一做。
⒊生活中的旋转。
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平移
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我们
在屏幕上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
旋转就是物体绕
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
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
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风车、螺旋桨等等,它们都绕着一
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
br>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同学们一起向左转2
圈,再向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
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
一下旋转吗?学生自由活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三、小结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
四、练习、活动
⒈区别平移、旋转。(完成教科书第43页练习十第3题)
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指出下列哪些是平移?哪些是
旋转?
⒉完成教科书第43页练习十第1题。
请你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⒊完成教科书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⒋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⒌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⒍学生自由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
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
拉、转一转,去感受一下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学生利用教科书第45页6~8的学具玩一玩。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
后记
第十九课时
教学
内容
剪一剪
(教科书第47~48页)
备课
时间
2012-2-19
⒈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进一步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
转。
三维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方法,培养初步的<
br>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创造喜欢的图案,体会成功的快乐,
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2~3张厚纸、一把剪刀。
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形象
思维能力。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通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进一步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教师示范:剪纸人。因为人是对称的,把一张纸对折,
画半个人,剪完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人。
让学生动手,用一张纸剪出4个人。
二、教师示范: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
让学生动手,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出8个人。
书本中第46页是介绍平行连续折剪的方法,所
以4个人是
连成一排。而第47页介绍四角折剪,因此4个人是在四个方向,
而且手拉手连成一
个正方形。
三、折剪中还有对边折剪、对角折剪、三角折剪、五角折剪、
六角折剪、八角折剪
等,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选择下面2~4种
折剪来让学生作剪一剪练习。
⒈对边折剪:电话、喜。
⒉对角折剪:蝴蝶、花。
⒊三角折剪:方向盘、树叶。
⒋四角折剪:窗花、牵牛花。
⒌五角折剪:五角星、梅花。
⒍六角折剪:雪花、六瓣花。
⒎八角折剪:八瓣花、向日葵。
⒏平行连续折剪:花、灯笼、小白兔。
四、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
后记
第二十课时
教学
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科书第49页例1及练习十一第1~3题)
备课
时间
2012-2-20
⒈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
用7、8、9的
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
三维
目标
法。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分析、判断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例题图片、学具。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⒈复习乘法口诀。
⒉口算。
6÷3=
8×9= 3×6= 16÷4=
9×3= 8÷4=
8×3= 12÷3=
12÷6= 5×7=
36÷6= 6×4=
18÷3= 4×9= 7×8=
20÷4=
提问:计算20÷4时你是怎样想的?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新授
⒈
导入:我们学会了2~6的乘法口诀,还会用2~6的乘法
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学习怎样用7
、8、9的乘法口诀
求商,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快。
⒉出示:小朋友欢度佳节的场面,让
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
友在干什么?(第一组做了56面红旗,挂成8行;第二组做了
49颗星
星,分给7个小组;第三组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摆
成一行。)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⑴第一组做了56面红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⑵第二组做了49颗星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几个?
⑶第三组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⒊出示教科书第49页例1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画
面内容。
出示例题: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
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是把
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列式:56÷8
怎样计算呢?(想: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7在
这里表示什么?(把56面小旗挂成8行,也就是平均分成8份,
每份是7面小旗,也就是平均每行挂7
面小旗。)
教师: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得出结果后提问:用哪句乘法口诀?
小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⒋做一做。(完成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
新|课 |标| 第 |一| 网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提问:7×4=28用哪句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28÷4
=7
用哪句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28÷7=4用哪句乘法口诀?(四
七二十八)
⒌出示8×9=( ),口诀:( )。
启发学生写出两道除法算式:72÷8=9,72÷9=8。
想一想用哪句乘法口诀?商是几?
三、巩固练习
⒈比一比,看谁先摘到桃子?(完成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
一第1题)
可以把题目设
计成全班性的练习,每一组一张一个接着一个
往后传,看一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⒉游戏。完成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每只小动物必须从自己胸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走过,看看谁
最先直到终点。
⒊完成教科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3题 。
把算式和得数用线连接起来,并说一说你用了哪句乘法口
诀。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知道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与前
面求商的方法一样,只是
用的口诀不同。
五、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组做了56面红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想:这是把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列式:56÷8=7(面)
想: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答:平均每行挂7面。
新- 课
-标- 第 - 一- 网
教学
后记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
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一)
(教科书第51~52页练习十一第4~8题)
备课
时间
2012-2-21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很快地
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的关系。
三维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目标
力、分析、判断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口算卡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基本练习
⒈把口诀填完整。
( )九二十七 八( )七十二 (
)七二十
八
( )八四十八 三( )十八 七(
)五十
六
⒉写出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
算式。
五九四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三七二十一
⒊口算。
21÷3 64÷8 72÷8 32÷8 45÷5
54÷9 18÷6 49÷7 9÷9 28÷4
教师选择几题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巩固练习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4题 。
三、变式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5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全班讨论交流。
⒉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全班校对。
四、提高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一第7题。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包括文字和图意,其次要
注学生
找出相应的的数量关系,然后再列式计算,最后鼓励学生提出不
同的问题。
⒉完成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一第8题。
五、全课小结
教学
后记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
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二)
(教科书第52~53页练习十一第9~12题)
备课
时间
2012-2-22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很快地
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的关系。
三维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目标
力、分析、判断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口算卡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背诵乘法口诀。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72 ( )×8=56
9×( )=54
63÷9=( ) ( )÷9=3
72÷( )=9
三、完成教科书第53页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提问: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四、完成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一第9题。
分析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要求“4
0元钱能买
多少张票”应该怎样列式?(40÷8=5)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
一张票是8元
钱,40元能买多少张?就是求40里面包含有几个
8。)
五、完成教科书第53页练习十一第11题。
看图分析理解题意,要求获胜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应该怎样
列式?(
列式是:48÷8)想一想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负队队
员每人可得几本书?把所有的书平均分给参加
比赛的队员,平均
每人分多少本?)
六、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完成教科书第53页练习十一第12题。
七、全课小结。
教学
后记
第二十三课时
教学
内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
(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及练习十二第1~2
题)
备课
时间
2012-2-23
⒈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几倍”
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是多少
”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
三维
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通过问题的解决,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
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小棒。
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一般解法。
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的一般解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⒈口算。(略)
⒉列式计算。
⑴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⑵36里面有多少个9?
⑶72里面有多少个8?
二、新授
⒈引入新课。
教师:第一行摆3根小
棒,你想怎样摆第二行呢?(可让学
生自由摆小棒)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一行小棒与第二行小棒的关系。
教师:第二行比第一行的小棒多多少根或少多少根,是我们
以前学过的相差关系,今
天我们研究两个数之间的新的关系:倍
数关系。
⒉教学例2。
⑴小红用5根小棒摆一个五边形,请同学们帮小红摆一摆。
⑵小丽要摆两个五边形,应该用多
少根小棒?(10根就是
两个5根)请同学们在另一行摆一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
行的关
系?(小丽比小红多5根小棒,或小红比小丽少5根小棒)
教师小结:小红摆5根小棒,把它看作一份
;小丽摆了2个
5根,有2个这样的一份,我们可以说小丽的小棒是小红的2倍。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小红和小丽的小棒根数的关系。
⑶小强要摆
3个五边形,请你帮小强摆一摆,用了多少根小
棒?再请你说一说小强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你是怎
么知
道的?把你的看法说给同桌听一听,然后再说给全班同学听一
听。
教师:15里面有3个5,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5÷5=
3)
⒊课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第54页的做一做。
要求第一行的三角形是第二行三角形的几倍,你是怎样想
的?
小结: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有几
个另一个数,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⒋教学例3。
看图理解题意,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
几倍)要求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想呢?(唱歌的人数里包含有
几个跳舞的人数)题目告诉我们唱歌的有35人,跳
舞的有7人,
要我们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怎
样列式?
列式是35÷7=5,所以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5倍。
⒌练习:完成教科书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
列式是:18÷9=2。
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学生提完问题后,让他们每人选一题解
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56页练习十二第1题。
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
小猴的几倍?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
板书,
然后逐个解决。)
⒉完成教科书第56页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讲评。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
小红:
1个5根。
小丽:
2个5根,就是5的2倍。
小强:
3个5根,就是5的3倍。
想:15里面有3个5,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5÷5=3,所
以
说小强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3倍。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
的几倍?
想:要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
可以用除法计算。
列式:35÷7=5
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5倍。
教学
后记
第二十四课时
教学
内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练习
(教科书第56~58页练习十二第3~8题)
备课
时间
2012-2-24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倍”的含义,进一
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
三维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目标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问题的解决,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
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点
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
另一个数。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
另一个数。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习题卡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口算。(略)
二、完成教科书第56页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教师全班讲评。
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然后逐个
解决。
三、完成教科书第57页练习十二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第一道题目。
学生自
己动手给下面的每一行涂上不同的颜色,再口头编一
道题目自己解决,教师巡视,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
及时解决。
四、看一看,谁算得最快。
完成教科书第57页练习十二第5题。
五、完成教科书第57页练习十二第6题。
看题目,这一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几个问题
?(两个,
一个问题是一共摆了多少盆月季花?另一个问题是月季花的盆
数是蝴蝶花的几倍?)
这两个问题应该先求哪个?为什么?
列式是:9×4=36(盆)36÷6=6
式子列好后要让学生说出列式的根据。
一、 完成教科书第58页练习十二第7题。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书上的问题。
二、
完成教科书第58页练习十二第8题。
提问:今年小红6岁,妈妈36岁,那去年呢?只要学生弄懂这个问题,就让他们自己列式解答。
教学
后记
第二十五课时
教学
内容
乘、除法应用题
(教科书第59页例4及练习十三第1~2题)
备课
时间
2012-2-25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三维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点
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例题图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⒈口算。(略)
⒉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
⒊56里面有几个7?
二、新授
⒈教学例4。
先认真观察第一幅图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
br>容。(有6条小船,每条船上有4个小朋友)
再认真观察第二幅图的画面,“我们这么多人,要
坐多少辆
呢?”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人?(刚才参加划船的小朋友)
把这两幅画面连起来
编一道应用题。(同学们去春游,租了6
条小船,每一条小船上有4个小朋友,如果我们去坐碰碰车,每
3人坐一辆,要坐多少辆?)
大家讨论一下,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道题?(以4个人为一组,
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⑴首先要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题目没有直接得告诉我们,
我们可以
根据“湖上有6个小船,每条小船坐着4个人”求出一共
有多少个小朋友。
列式是:4×6=24(人)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用
4×6)
⑵我们已经求出
了有多少个小朋友,再根据每一辆碰碰车坐
3人,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一共可以坐几辆车。
列式是:24÷3=8(辆)
⑶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是把24平均分成3份,
求每一份是多少)
应用题解答完以后,要记住写单位名称和答语。
大家想一想,能不能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互相讨论,然
后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
综合算式是:6×4÷3
=24÷3
=8(辆)
答:要坐8辆碰碰车。
提问:请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⒉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0页练习十三第1题 。
让学生自己看图,口头编应用题。(一块植
树节的宣传牌上
左边画着4棵树,右边也画着同样多的树,每棵树上有3个三角
形,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让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教师再全
班讲评。
列式是:3×4×2,或者3×4+3×4。
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⒊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0页练习十三第2题。
让学生自己看图,口头编应用题。说出这一道题目的已知条
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列式是:18÷(3×3)。
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3×3)为什么
要添上括号?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乘、除法应用题 <
br>同学们去春游,租了6条小船,每一条小船上有4个小朋友,
如果他们去坐碰碰车,每3人坐一辆
,要坐多少辆?
⑴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列式:4×6=24(人)
⑵再求一共可以坐几辆车?
列式:24÷3=8(辆)
综合算式是:6×4÷3
=24÷3
=8(辆)
答:要坐8辆碰碰车。
教学
后记
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
内容
乘、除法应用题综合练习课
(教科书第60~62页练习十三第3~8题)
备课
时间
2012-2-26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乘除两步运算并能熟练的解决问题。
三维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点
巩固学过的乘除两步运算并能熟练的解决问题。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巩固学过的乘除两步运算并能熟练的解决问题。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习题卡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完成教科书中的指定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60页练习十三第3题。再抽出若干道题目
请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⒉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三第4题。
要求学生先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然后再根据得数比大小。
⒊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三第5题。
把这一道题目设计成全班性的游戏题目,让全班学生都参
与。
⒋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三第6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的内容,接着口头编一道符合题
意的应用题。
教师出示题
目:小刚有63元钱,想买9元一支的钢笔,小
红说:“我们节约点。”小刚就说:“那我们就换成6元
一支的吧!”那
么他们买同样数量的钢笔只要多少钱?
让学生根据题目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列式解答。解
答完以后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⒌完成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三第7题。
学生独立看图分析这两个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列式解
答。
⒍完成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三第8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内容:有几块大蛋糕?一共有几位小
朋友?一个蛋糕分几块?
新|课 |标| 第 |一| 网
然后编一道应用题,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分析,然后列
式解答,
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课堂小结。
教学
后记
第二十七课时
教学
内容
整理与复习:巩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备课
(教科书第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第1、2、4、6
时间
题)
2012-2-27
⒈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根据乘法口诀熟练地求商,根据乘除法之间的<
br>关系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算式。
三维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
会用不同的方法整理除法算式,初步培养
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学会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根据乘法口诀熟练地求商。
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的关系。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习题卡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熟悉口诀。
学生互相背乘法口诀,然后一个说口诀,另一个根据口诀写
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二、完成教科书指定练习。
⒈出示教科书第63页第1题。
先请学生很快的算出每
一道除法算式的得数,再请学生根据
算式和得数,想一想你可以根据什么进行归类。
⒉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
要求学生先算出每一道题的结果,然后根据得数把算
式按从
小到大进行排列,要求用小于号连接起来。
⒊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
⒋完成教科书第65页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左边的题目,教师讲评后,再完成右边的题目。
在做右边的题目时,要求学生 将每一道题目列出综合算式。
⒌完成教科书第65页练习十四第6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
三、课堂小结。
w W w .x K b 1.c o M
教学
后记
第二十八课时
教学
内容
整理与复习:除法应用题的复习课
备课
(教科书第63页第2题及练习十四第3、5、7、8、
时间
9题)
2012-2-28
⒈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 br>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⒉过程与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三维
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目标
应用数学的意识。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综合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习题卡片。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
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了几种除法应用题。
平均分;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倍。
这三种类型的应用题,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二、出示教科书第63页第2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口头编一道应用题。请学生说出题目
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要求可以分成几组
,应该先求什么再
求什么?要求学生在列式时写出解答计划,最后再写出综合算
式。
三、完成教科书第64页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小题,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我
们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才能求出一共需要多少个窝?鼓励学生提
出不同的问题,然后让全班学生来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发展学
生的思维。
四、完成教科书第65页第5题。
同桌同学共同完成,一个学生说乘法算式,另一个学生把它
改写成一道除法算式,并说出两数之
间的倍数关系。
五、完成教科书第65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并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
意义。
一、
完成教科书第66页第8题。
这一道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目,然后让同桌的同学解答。
发挥
学生的想象能力,看谁的题目编得好。
七、完成教科书第66页第9题。
让学生互相练习,一个摆一个猜。
教学
后记
新- 课 -标- 第 -
一- 网
第二十九课时
教学
内容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科书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的第1~2题)
备课
时间
2012-3-1
⒈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
,并掌握数
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三维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
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
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学挂图、小方块、计数器。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⒈提问: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加上1是几位数? ⒉按照10、20、30……的规律要全体学生数到90,再数91、
92……。再加上1所得的和
是几位数?
⒊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
二、新授
⒈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图,
让学生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
坐多少人?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说出自己猜想的根据。
⒉教学例1。
⑴出示小方块,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
提问:10个一是多少?十里面有几个一?
出示十个小方块一条的实物,一十一十地数,从10数到100。
提问:一百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⑵那要数更大的数,能不能也一个一个的数呢?谁能说一
说,你想怎样数呢?
教师:
我们可以一百个一百个的数。出示把10个小方块换
成由100个小方块排成的一层方块,说明数大一些
的数,可以一
百一百地数。请大家从一百数到九百。
提问:九百里面有几个一百?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多少?一千
里有几个一百?
⑶全班同学齐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
一千。
教师:百和千都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相互
紧邻的邻居,又称它们是相邻的 计数单位。
⑸ 让学生看课本例1的插图,齐读结语并回答:
①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有什么关系?
②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有什么关系?
③千和百之间是不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④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
系?
小结:一、十、百、千 都是计数单位,他们每两个相邻计数
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⒊练习: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1题。
用计数器帮助数数:
⑴ 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说说从右往左每一档所表示的数位名
称。重点认清千位在右起第几位,与哪一位相邻 。要学生在计数
器上找出千位。教师在个位上拨珠,学生回答表示的数是多少。
⑵借助计数器 ,教师拨珠,学生数数,从一百起,一百零一、
一百零二……,就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在个位上再加 上一个
珠子,个位上就有几个一?10个一是多少?这时该怎样拨珠?
各个数位上的数是怎样变 化的?接下去怎样数?
⑶当数到一百一十九时,要注意各个数位上的变化情况。学
生动手在自 己的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九十八,边拨珠边数数,数到
一百九十九时,提问:个位上再加上
一个珠子,九十九后面是多
少?应该怎样拨珠?为什么是数二百而不是向百位进一呢?再
继续数
到二百零六。
⒋教科书第68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从九百八十五拨到一千。
小结:掌握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
十进关系,根
据需要可以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三、巩固练习
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⒈从二百九十数到三百一十。
⒉从九百八十九数到一千。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一千。
一(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教学
后记
第三十课时
教学
内容
1000以内数的写法
(教科书第69页例2及练习十五第1~4题)
备课
时间
2012-3-2
⒈知识与技能: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
三维
目标
示的意思,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掌握三位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计数器。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⒈口答。
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
⑵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⒉读写两位数。
⑴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57,提问:计数器上的数是多少?
它是几位
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这个数怎么读?怎么写?请全班学生写出来。
⑵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50,指名学生读出来,然后再写出
来。
⑶小结:写两位数时
要从高位写起,有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读两位数
也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作几,
个位上是0就不读。
二、新授
⒈教学例2
⑴出示计数器,请同学们在个位上
拨6,十位上拨2,百位
上拨1,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这个数。(写数时,要写“写作”二
个
字)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里要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
两位数读写法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
学,教师只要适当的
点拨)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⑵
请同学们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4,百位上拨3,并在自己
的练习本上写出这个数。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
。(先让学生自
己试着读一读,然后教师再讲正确的读法)
写作:304
读作:三百零四
教师:如果十位没有数,就要用零占位,读的时候直接读作
零。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⑶请同学们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8,百位
上拨5,并在自己
的练习本上写这个数,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这个数。
写作:580
读作:五百八十
教师:个位上没有数,就要用零占位,读的时候不必读出来。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⒉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9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
⒊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9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
小结:今天学习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读、
写数都要从高位
开始,读数时,一个数百位上是几就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
作几十,个位上
是几就读作几,数位中间的0就读作零,末位的
0不读。写数时,一个数有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十
就在十
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
那一位上写0。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末尾的0怎么读?
⒉完成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五第2题。
提问:个位上为什么写0?
⒊完成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五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⒋完成教科书第72页练习十五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写法
⑴ 个位上拨6,十位上拨2,百位上拨1。
这个数是由1个百、2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写作:126 读作:一百二十六
⑵ 个位上拨4,百位上拨3。
这个数是由3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
写作:304 读作:三百零四
⑶ 十位上拨8,百位上拨5。
这个数是由5个百和8个十组成的。
教学
后记
第三十一课时
教学
内容
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教科书第7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3题)
备课
时间
2012-3-3
⒈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千以内数的大
三维
目标
小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 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方法。
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计数器。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在○里填上“<”、“>”、“=”。
61○59
39○36 100○96 69○81
提问:你是怎样比大小的?
二、新授
教学例3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和1000,再比一比谁大谁小?
引导学生思考: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1000是四
位数,最高位是千位,所经10
0<1000。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10和120,再比一比谁大谁小?
引导学生思考
:210和120都是三位数,比较它们的最高位,
2个百大于1个百,所以210>120。
练习:完成教科书70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
讲评。重点讲评230和240,当百位
数字相同时怎么办?(百位数字相同时要看后一位)
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为什么百位的3表示的数比十位的3表示的数大?
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的第3题。
重点分析“少一些”和“多得多”。
三、课堂小结
w W w .x K b 1.c o M
四、板书设计
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100<1000
210>120
教学
后记
第三十二课时
教学
内容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备课
(教科书第73~75页例4、例5及做一做第1~2
时间
题)
2012-3-4
⒈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了解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数数方法,能
三维
运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按顺序万以内的数。(包括万)
目标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数数方法。
教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了解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计数器。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指名读出下面的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三位数怎么读。
538
907 854 600 790
二、新授
教学例4:先逐个出示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
学生用计数器帮助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十个
一千时,先提问:
10个一百是一千,那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
是一万)那一千是几个一百,一万是几个一千?并指
出:万也是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
位在右起第
四位,万位在右起第五位。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个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
所占
的位置叫做“数位”。从个位起谁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数位顺序呢?学
生说完后,教师出示数
位顺序表。让学生读一读数位顺序表,并
互相说一说它们的相邻数位分别是什么?相互之间的进率是多<
br>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