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小明冷笑话大全-深圳双创周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课 时
课标要求
1.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尝试从日常生活中
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
价值。
2.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
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能解决小数、分数
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
1.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够用方程
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
问题的能力
。
4.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目标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计算及其应用以及
整数除法的意义、
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
减、
学情分析
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计算,掌握了解决相关实际问
题的方法;
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
br>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
元的内
容主要包括: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
问题。<
br>
教学难点
探索与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学生课前
需要做的
知识准备:
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整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准备工作
3.
路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教学策略
倒数的认识
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课
堂
导
入
新
课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一、趣味导入
1.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 土———干
吞———吴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学生
活动
媒体设计意图
应用
目标达成
4
31
—— ( ) —— ( ) ——
( )
7
22
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
3.揭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环
二、新知探究
1.老师: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学习倒数的含义。
(1)学生观察教材第28页主题图。
(2)学生根据所举的例子进行思考,还可以与老师共同探讨。
(3)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4)举例验证。
(5)学生辩论:看谁说得对。
学
教
习
新
学
知 节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6)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特殊数:0和1。
老师:0和1有倒数吗?
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1。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
(2)归纳方法。
提问: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
学生汇报,课件反馈。
学生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看教材第28页,完善求一
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
要用1除以这个数,这个数如果是分数,把这个数的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5.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2.找一找下列各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环
节
五、全课小结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材第30页的内容。
1.通过对比两个除法算式与一个乘法算式,比较已知数和得数,理解并概括出分数除法的<
br>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4.明确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
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投影片,一张长方形纸。
课
堂
导
入
新
课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2 1 45
100 512 45
学生
活动
媒体设计意图
应用
目标达成
教
学
习
环
节
学
新
知
二、新知探究: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一)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可能会出现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种方法进行计
算。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算式写出两个分数乘法的算式。
引导观察:这三个算式之间有怎
样的关系?分数除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它
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2.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意义。
老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吗?
启发:分数除法是已知什么和什么,求什么的运算?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环
节
环
节
老师板书分数除法的意义。
3.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1。
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学生边画图边说图意。
提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41
思路一:把 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
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
55
1242
个 ,就是 ;用算式表示是: ÷2=
(4÷2)5=
5555
思路二:
把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的 ,就是 ×
;用
4
5
4
5
1
2
45
1
2
算式表示是:
4142
× = = ;
52105
问:如果把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试着用着两
种方法计算
,并比较哪种方法合适。
用第一种方法时发现了什么?所以第二种方法是用被除数乘整数的倒
数,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计算。
(3)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示:从上面的例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的方法,即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
个整数的倒数。
老师:强调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练习
33
3.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
520
11
4.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
÷a等于多少?÷3等于多少?
3a
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5.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分数除以整数的规律是怎样的?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材第31、第32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以分数
和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方法。
2.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练习题投影片。
课
堂
教
导
入
新
课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解答应用题。
投影出示:小明步行2小时走了6千米。他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学生计算后,说出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二、新知探究:
255
1.教学例2:小明小时走了2km,小红小时走了
km,谁走得快些?
3126
师:已知什么?
生: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师:问题求什么?
生:求谁走的快些。
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
生: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
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255
生:2÷ ÷
3612
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
学生
活动
媒体设计意图
应用
目标达成
学
环
学
习
新
过
知
程
设
计
节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2121
师: 里有几个 ? 小时走了2 km,能不能求出
小时走多少千米?
3333
思
路
211
生:里有2个 ,求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用2
km÷2,也就是2km
333
1
×;
2
师:2
km÷2得到的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生:略
1
师:1小时里有几个 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
3
13
生:2××3=2×=3 km。
22
21323
指导学生观察:2÷=2××3=2×=3(提示:观察2÷=2×这一步)
32232
2
师:这儿把除法转化成什么运算来计算?除以=?
3
23
生:把除法转化为法来计算,除以等于乘以。
32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有语言叙述、用字母表示等都行,只要是正确的都肯定学生的结论)
师:请你观察上面和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
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生:1、被除数没有变化;2、除号变乘号;3、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55
3.学生独立计算÷ 订正并板书:
612
环
节
4.让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练习:
1、3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后两个小题。
(做完1题后,
让学生把每个算式完整地读一遍,然后再完成第2题,
第二题要求学生要写出计算过程。)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计算题”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除以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
个数的倒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第33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9~17题。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投影仪。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媒体设计意图
应用
目标达成
导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
2.口算:
552112
÷3 ×2 — ÷
665543
22112
÷3 3÷ +
6×
33323
3.标明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20÷2+[50×(25+47)] [1178—12×(84+5)]÷5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
花?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你想怎样求?
3.学生列式:
课
入
新
堂 课
教
学
环
节
学
习
新
过
知
程
设
计
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
师: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
吗?
生:通过
分析例3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
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指导并作订正。
6.思考: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做一做
思
环
节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路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
师。
5.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小结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材第37、第38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3题。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
实际问题。
2.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难点: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导
入
新
课
一、复习导入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2
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
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
3
约占体重的
学生
活动
媒体设计意图
应用
目标达成
4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5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4
=体内水分的重量
5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
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学
习
新
知
环
节
4
=体内水分的重量
5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
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
”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x,列方程来解
决
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
重
×
44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
55
重)
2.出示例5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7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5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
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爸爸的体重×
7
=小明的体重
15
路
环
节
板
书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②算术解:35÷
7
=75
15
(千克)
7
χ=35
7
15
χ=35÷
χ=75
15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8
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
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
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分数除法应用题
2
4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小明体内有28
3
5
7
。小明体重是多少?爸爸体重是多少?
15
4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计
5
7
爸爸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
15
设
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教
学
反
思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材第41~42页的例6及练习九1——4题。
1.结合具体情
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
题的结构特征,能正确解答这
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找准单位“1”及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练习题投影片。
课
堂
教
导
入
新
课
一、复习导入
1.口头列式。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媒体设计意图
应用
目标达成
提问:这两道题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怎样解答?
2.分析条件。
美术小组人数比航模小组人数多14
问:那个量是单位“1”?怎样理解这句话?
说明:这是一句浓缩了的话,把它展开理解就是“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
数占航模小组人数的14”
环
节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6
(一) 阅读与理解 问题:
①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
(二)分析与解答
①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②你们能借助线段图找出一个等量关系式吗?(等量关系: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42分)
③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我们都不知道,那怎样设未知数?
④请你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预设1:
(下半场得分和上半场得分在比较:如果把上半场得分看作
学
学
习
过
新
知
程
设
计
思
路
单位“1”; 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12。)
上半场得分:“ 1” 下半场得分:12x
解:设上半场得了x分,则下半场12x 分。
12x + x=42
32
x=42
x=42×2 3
x=28 42-28=14(分)
预设2:①如果设下半场得了x分,那么我们把谁看作是单位“1”?
②
如果把下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那么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几倍?
③
应该怎样设未知数?说说你列的方程。
下半场得分:“ 1” ,上半场得分2x:
解:设下半场得了x分,则上半场 得了2x分。
x+2x=42
3x=42
x=42 ÷3
x=14 42-14=28(分)
(三)对比
我们依据题意画出了相同的线段图,找到了相同的等量关系,为什么同
学
们列出的方程不一样呢?
(四)回顾与反思
问题:
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方程,分别求出了上、下半场的得
分, 那么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
预设1: 看看上、下半场的得分和是不是42分 28 +14 =42(分)
预设2:
看看下半场得分是不是上半场的1 2 14÷28 = 1 2
环
三、巩固练习
练习九第1-4题
四、全课小结
的这两道应用
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
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
“1”,再按照题意
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节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几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材第42~43页的例7、做一做及练习九6——9题。
1.结合具体情境,进
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
题的结构特征,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
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找准单位“1”及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练习题投影片。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媒体设计意图
应用
目标达成
导
入
课 新
堂
教
学
课
一、复习
1.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段600米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
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
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如果不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
程问题。(师板书:工程问
题)
师:什么是工程呢?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建房子,修公路,造桥,运货等等
这些都可统
称为“工程”。
三、新知探究
出示例7。
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一条隧道,如
果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二队
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分析方法。
学
习
新
环
节
反复读
几遍
小组讨
论分析
结果,集
体汇报。
过
知
程
设
计
思
路
老师:题中这条路有多长没有给出,可以怎样来解答?(可以假设这条路的
长度)
学生1: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8 km。
假设不同,算出的结果相
同。都是根据公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
率”得出的。在这三种假设中,把路程设为1最简单。
环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6——9题。
(1)学生画图后再解答,并说出等量关系式。
节
(2)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
11
1÷(+
)
2030
5
=1÷
60
=12(天)
答:两队合做需12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