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什么时候立冬-姆安巴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 学
目 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左右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能正
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
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
则混合运算顺序。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
÷9×8 200-17×7 24×5+12
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再算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5-79) 819÷(108-99)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
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
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
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
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教师引
导用20×7;算式列成200-
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20×7。
剩多少个,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应该先算20×7,再用200
算什么。再算什么?
减去它们的乘积。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学生解答,重点就运算顺序
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
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算乘,再算减。
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
化?
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
的对话框。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
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学生分析出解答过程,在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
样解答呢?
式。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
×7。
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
运算顺序
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
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的运算顺序
,确定这道题要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先算80÷4×7,再根据“只
的图中的要
求一致吗?(是一致的。) 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同学们计算”的运
算顺序,确定要
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先算80÷4,再算乘法。
的结果吗?
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只有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两步,现在学习的混合运算
合运算
有哪些不同?出示:125+75有三步,比原来学习的混合
×4-90 360÷40+17×8
分析出运算多了一步。
运算顺序,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
样想的,然后计算出结果。
2、例2 原来我们学过有小括号的
出示:70×(750-715÷65) 算式,计算顺序是先算小括
教师: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
题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
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原来我们学的。
过有小括号的算式吗?想一想有小
括号的算式应该怎样算? 因为除和减这两步运算是
教师:能应用前面掌握的知识分析出在括号里的,括号里的算式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
要先算。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先算除和减,因为除和减都在括号里,按
再算加的理由吗?
运算顺序,应该先乘除,后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除再算减呢? 加减。
三、课堂小结(略)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
四、课堂作业: 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
完成练习一第1-3题。 算过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6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 学
目 标
1、结合问题情景探索并理解含
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
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
2、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教学的信心。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理解并掌握含有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请说出下面运算顺序,并计算。
278-(17+195÷65)
19+(324
×15-129) 14×(666÷74×2)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是
怎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括
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3情景图,把图中师傅和徒弟
的
对话框合起来改为“我们俩每时一
共可以做30个”。要求师徒合作还要
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该怎么想
呢?
剩下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怎么求
呢?
教师:你能根据这种想法写出算式
吗?
(147-27)÷30。在这个算式中应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教师:根据这幅情景图的意思,我们
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看来所列算式的运
算顺序和解决问
题的顺序是一致的,说明我们的算式
是写对了。现在你能根据这个运算顺
序算出结果吗?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
牢固,老师把这个题改一改,看看和
刚才的题有什么不同? 出示例3
学 生 活 动
学生:有小括号的就
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
面的。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
乘除再算加减。
用剩下的零件数除以师徒
二人每时做的零件个数。
学生列式:(147-
27)÷30。
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用147
-27的差除以30。
根据情景图的要
求,我们应
该先算剩下的个数,再用剩
下的个数除以师徒二人每
时做的个数。
学生根据运算顺序算出结
果后汇报,重点引导说出运
算顺序。
学生:刚才题
里是直接告
诉我们师徒二人做多少个
零件,现在没有直接告诉我
们,而是告诉徒弟每时
做12
个零件,师傅每时做18个
零件。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师:现在我们大家要求师徒合作还
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应该怎
么想呢?
教师:那我们怎么写算式呢?
教师:按我们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
的要求,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呢? <
br>教师:这幅情景图中的意思要求我们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这个算式和
以前我们学过的
算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认为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
怎样的呢?
教师:你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结
果吗?
能说说你是怎样算含有两个小括号
的算式吗?
三、练习:说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
再计算。(75-18)÷(6×3)
(25-10)×(33+19)
(53+19)÷(12×2)
(253-195)×(72÷6)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
1题、5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讨论后汇报:要先算师
傅做27个后,还剩下的个
数,还要算师徒两人每时共
做的个数。
学生思考,列式:(147-27)
÷(12+18)
以前我们学过的算式里只
有一个小括号,现在有两个
小括号。
两个小括号要先算,也就是
说两个小括号要一起算。
学生算出结果后汇报,重点
汇报运算顺序。
学生:有两个小括号的算
式,要
一起先算出两个小括
号的结果,再进行括号外面
的计算。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6页例4及相关练习。
教 学
目 标
1、知道中括号的作用,掌
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
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
2、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教学的信心。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请说出下面运算顺序,并计算。
第7页1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括号的四则
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工人师傅做
零件的问题。出示下面这道题:大徒<
br>弟每时做15个零件,小徒弟每时做
10个零件,师傅每时能做的个数是
大徒弟与小徒弟
每时加工零件个数
的和的3倍,师傅要加工1800个零
件需要多长时间?
教师:师傅要加工1800个零件需要
多长时间?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教师:师傅每时加工零件个数没有直
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样求呢?
教师:你能根据这个想法写出算式
吗?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掌握的运算顺
序,你认为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
教师:这个运算顺序与题目要求的解
决问题的顺序相同吗?
按照解决问题的要求,应该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学 生 活 动
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
计算
学生:用总零件个数除以师
傅每时加工零件个数。
学生:用大徒弟每时加工的
零件个数加小徒弟每时加
工零件个数的和再来乘3。
由于没有学习中括号,多数
学生可能会列出算式:1800
÷(15+10)×3
学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15
+10,再算1800除以小括
号里的结果,
最后再乘以3。
不一样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我们现在列的算式不能满足题目的
要求,因此我们就要请一位新朋友来
帮忙,板书:[
],介绍:它的名字
叫中括号,它也能起改变运算顺序的
作用,计算中有中括号的算式,要先<
br>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给算式加上
中括号:1800
÷[(15+10)×3]
你能说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这个运算顺序与题目要求的解决问
题的顺序相同吗?
这样我们列出的算式就正确了,请同
学们根据这个运算顺序算出结果。
说一说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
序是怎样的?
你们能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
吗?
15×[42÷(3+11)]
[510-(150+120)] ÷16
15×[107-(35-18)]
30÷[480÷(24-8)]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相关习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同桌互相说,抽1,2
名学生说一说
相同的
学生算出结果汇报,重点汇
报运算顺序。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学
生汇报后集体订正,再一
次强调有中括号的算式里,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中括号
里面的,最后算括号
外面的。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1-15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三第1-5题。
教 学
目
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经历探索发现乘与除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过程,并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
养学生的比较、
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
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园玩一玩。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游乐
园情景图,你都获
得哪些数学信息。板书算式
请认真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同
学们观察得好,你能观察出乘除法
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一
起来探讨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板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1
教师: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
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挂
了48个灯笼。通过这3个信息列出
了3道算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
道算式。12×4=48 48÷4=12 48
÷12=4
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说
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
决的问题。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
有
什么关系?
教师:同学们观察讨论得很好,找出
了这3道算式之间的一些关系
,我们
继续来研究下面的问题是不是也有
这种关系?
2、例2
出示
例2情景图,学生选择两个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决。请在12页上写出
1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
式。
学 生 活 动
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数学
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列出算
式解答。
学生1:都是乘除法算式。
学生2:12×4=48和48÷
4=12这两个乘除法
算式有
相同的地方,好像有点关
系。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都说的是同一件事。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65×15=975
975÷65=15
975÷15=65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再比较
上面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板书。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
商 被除数=商×除数
已知两个因数和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法是乘法
的逆运算。
教师:议一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
关系?
讨论:“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先计算下列各题:0÷4=
0÷5= 0÷13= 0÷0= 6÷0=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
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1题,第2题和3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学 生 活 动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做好
记录各小组汇报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
论,再汇报。
学生猜一猜
这两组算式的
商是几?说出理由。(引导
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来说明)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说出依据。
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3页例3,第14页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三第6-12题。
教 学
目 标
1、初步知道整除,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2、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1、教学例3
口算。(教师板书结果)
6÷2= 39÷2=
15÷12=
26÷13= 25÷7= 160÷1=
0÷9=
76÷21= 250÷50=
观察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
现?
教
师小结出整数的意义。象6÷2,0
÷9……这些除法算式里都没有余
数,6÷2我们就说6能
被2整除,
或者说2能整除6
尝试让学生说:250÷50,26÷13谁
能被谁整除
引导学生讨论:在表示一个
数能被另
一个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
商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要判定算式中除数能否整
除被除数,要看除法算式是不是整
除,才能确定。
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的除数能整除
被除数。
第14页的说一说
2、课堂活动
a、课堂活动第3题:
学 生 活 动
在小组里议一议。
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
学生齐读数学书13页
学生举出几个表示整除的
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学生读题后,先独立完成,
然后抽生订正,并说明理
由。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b、练习三第6题:
c、练习三第8题:
d、练习三第10题:
3、拓展练习
练习三第13题: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
么?还有什么问题?
5、课堂作业:练习三第9,11,12
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
再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学生先独试做,订正时抽学
生说说依据。
学生独立试做,再集体订
正。
学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
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
量,全班汇报。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0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7-18页例1,例2,练习四第1题。
教 学
目 标
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简洁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通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
题的能力。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图,
板书:9×4=36(个),4×9=36(个)。
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
特点?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
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
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如:
15×2=2×15
8×5=5×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
么?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
法交换律吗?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
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
决的问题。
教师板书:(8×24)×6
8×(24×6)
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板
书:(8×
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 16×(5×2)=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
小组中互相交流,
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a×b=b×a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
方法,全班汇报,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35×25×4= 35×(25×4)=
12×125×8=
12×(125×8)=
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
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
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
×c)。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
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
们会不会用。
二、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
2、连线。
23×15×2 17×125×4
17×125×4
39×25×8
39×25×8 23×15×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
有什么问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
猜想,全班交流。
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
了运算顺序。
学生2:每排左、右两个算
式计算结果相等。
学生3:三个数相乘,先算
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
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说出依据。
学生独立完成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四第2-6题。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 学
目 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
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
叙述。
2、填空。 a×_=b×_
(a×_)×c=a×(_×_)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
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
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
便计算吗?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
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
乘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
计算,它的核
心就是“凑整”。往往
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
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数……有时还可<
br>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
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
数……总之使计
算变得简单。
学 生 活 动
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汇报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三、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第1题,
课堂活动第2题:
练习四第2题、第7题
练习四第8题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
1-9各数字在算式中
只出现一次;二
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根据这
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
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
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
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 生 活 动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
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
在课堂作业本上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
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
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
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
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
学生提出问题,其余学生判
断。让学生独立解决,不得
少于3个问题。注意:随时
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
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
行计
算。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五第1题。
教 学
目 标
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简洁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
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
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探索发现简洁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简洁运算律进
行简便计算,对简洁分配律进行正向和
逆向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你
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口答信息
,然后独立列
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式计算
样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
类似例子。
板书:(50+30)×75=50×75+30
×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
律。算一算,比一比。
(3+2)×35=
3×35+2×35=
3×(4+6)= 3×4+3×6=
(13+12)×4=
13×4+12×4=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猜想。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
吗?
板书:(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 学生举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例子?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
所反映的规律?
教师小结:两
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
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
br>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
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呢?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
+b×c或 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
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
生改正。
3、练习五中第1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
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
流
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
,对有
困难的也可以先在小组中
议一议。最后让学生说一说
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
br>简洁分配律吗?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
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
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
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 学
目
标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
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
配律?
2、填空。
25×6+75×6=(□+□)×□
12×(5+20)=12×□+□×□
3、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
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
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学生观察思考,独
立尝试计
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便计算吗? 学生计算后汇报
2、小组讨论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
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
法。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第5题
(2)填空。
4×39×25=4×□×39
125
×(8×57)=(___×___)×57
102×28=(□×□)×28
=□×□+□×□
76×37+24×37=(___+___)×___
34×99=34×(___-___)
=___×___-___×___
2、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
(2)练习五第4题:全班交流,板
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
路。
3、发展练习
练习五思考题,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
正。
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
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
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
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
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26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六第1-3题。
1、经历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 学
目 标
2、能利用探索出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究与发现的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1、理解“扩大”和“缩小”的意思
5扩大3倍用算式表示是:5×3。
20缩小4倍用算式表示是:20÷4。
6扩大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
15扩大2倍呢?
35缩小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60
缩小4倍呢?
讨论:你怎样理解“扩大”和“缩小”?
2、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理解了“
扩大”、“缩小”
的含义。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
学习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口述例1中的信息和
问题。
板书:(1)20×2=40(kg)
(2)20×4=80(kg)
(3)20×8=160(kg)
(4)20×24=480(kg)
教师:认真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
现什么?
学 生 活 动
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
学生独列式解决,全班汇
报。
学生自主探索因数与积
的变化情况,然后小组交
流、讨论。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2、全班汇报并进行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
规律?
(1)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2)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
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
律?
教
师: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因数与
积的变化规律,想一想,你能用自己
的话把两个规律比较简练
的叙述出
来吗?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
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出
口(或
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
2、练习六第1题
3、练习六第2题:学生读题后,独
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依据。
4、练习六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是
怎样写出各式的积的?
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说说发
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你
是怎样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的?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0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2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六第4-9题及思考题。
1、经历探索发现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教 学
目 标
2、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引入
1、直接写出结果。
3×6 30×6
3×12 12×6
计算后,以第一个算式为标准,说说
因数与积在怎样变化?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数与积的变
化规律,谁能说说因数与积的变化有
怎样的规律?
3、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个因数
都发生变化时,积有怎样的变化规
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中表格
教师:说说你了解表中什么信息?比
较
表中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有什
么规律?你是怎样有序地观察的?
2、全班汇报并进行交流
学生第一次探索:观察表中相邻的两
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规
律。
猜一猜:
(1)当两个因数都扩大2倍时,积
会怎样变化?
(2)当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
个因数扩大5倍,积会怎样变化?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小组中
交流讨论
两个因数都扩大,积也扩
大;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
乘积就是积扩大的倍数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能举例说明吗?
(3)当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
因数扩大2倍,积会怎样变化?能举
例说明吗?
学生第二次探索:从右向左进行比
较,还能从表中发现什么规律?
(4)当两个因数都缩小3倍时,积
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
(5)当一个因数
缩小5倍时,另一
个因数缩小10倍,积会怎样变化?
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你还能从上表中找出这样的变
化规律吗?找一找,填一填。
出示:第____
_列与第______列比,
一个因数的_____倍,另一个因数
_____倍,积就___
_倍。
三、课堂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六第5题:
3、练习六第6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7-9题
学
生 活 动
两个因数都缩小,积也缩
小,两个因数缩小的倍数的
乘积就是积缩小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汇报,
最后集体订正
学生先观察,再填空,然后
说说自己这样填的理由。
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反馈
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运用规
律的?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想想自
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30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题。
1、尝试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会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形成解决具有“相遇”问
题特征的
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解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认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形成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引入
余刚9时从自己家去少年宫,9时16
分到达,余刚家与少年宫相距多少
米? 教师:这是一道行程问题,所涉及到
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
间。我们研究的是
一个人行走在家和
少年宫之间的问题,如果是两个人从
各自的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会出现
哪些情况?
教师:好,我们今天来解决两人相向
而行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出示例1
请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理解信息
两人的速度各
是多少?两人行走的
时间各是多少?为什么?两人行走
的方向是怎样的?什么是相向而
行?
2、分析问题
由于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当
两人相遇时,他们所走的
路程与两人
的家相距多少米有什么联系?说说
你的想法。
3、独立思考、合作解决
解题思路1:先算余刚行驶的路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解决这道题,并说
说是怎样思考的?
学生汇报
组织学生讨论
行走时间相同,两人9:00
同时出发,9:16正好相遇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下。
学生1:要求余刚和苗苗家
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两人一
共行了多少米。
学生2:要求余刚和苗苗
家相距多少米,只要把两人
行的路程加起来。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程,再算苗苗行驶的路程,最后把两
人行驶的路程加起来:
解题思路2:先算余刚和苗苗每分行
多少米,再算两人16分行多少米:
教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喜
欢?
教师:两人都说到了第二种解法更简
单,那么你理解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
法。如果两种方法都理解,那你喜欢
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
法。
4、变换条件,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
出示第30页议一议,算一算。
教师:现在两人是同时出发的吗?谁
先出发?那么余刚走的路程与原来
有变化吗?
5、小结
三、课堂活动
第33页第1题
四、课堂练习
第34页1-4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讨
论,你有什么体会?
学 生 活 动
学生1:我利用的乘法分配
律来想的,更简便。
学
生2:因为先算两人每分
行多少米,再算两人16分
行多少米,只算两步,更简
单。
独立思考,与同桌伙伴交流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又是
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学生汇报
独立完成,组织学生评议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31页例2及补充练习。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下一步体会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
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分析解决问题的兴
趣。
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引入
1、甲、乙两货车上午8时同时从A、
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行1
5km,
乙车每时行40km,下午13时两车途
中相遇。你知道A、B两地相距多
远
?
2、教师:如果我们把本题中两车看
成两个工程队,把它的行驶速度看成
工程队的
工作效率,那么两车行驶的
时间相当于工程队的什么?(工作时
间)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当于工程
队修
复的公路。即可以把本题改为下面的
问题。看看你会解吗?
出示下题
:甲、乙两队7月25日起
从这段路的A、B两端同时开工,到
7月30日(含7月30日)修
通这段
路,这段路有多少米?
请认真看大屏幕,自己解决这个问
题,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一说(
45+40)的和表示什么,乘
6的积又表示什么。如果将这条路的
长度当成已知条件,两队每
天修路的
米数和同时开工的时间不变,问8月
1日前能否修完,又该怎样解答?
二、分析解决问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
流解题思路。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出示P31页例2。
1、理解信息
教师: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弄
清了要求哪些问题;
2、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要求8月1日前能否修完,说
明与修复的什么有关?
你有什么办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改问题,再分析解决。(第32页算一
算)如果按计划修完这段路,甲队比
乙队多修了多少米?你能回答吗?
三、课堂活动
1、第3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独立完成作业第35页5,6,7,
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
收获?那些体会?
学 生
活 动
学生:我知道了要修的公路
全长是510m,还知道了两
队是从7月25日开
始同时
开工,要回答8月1日前能
否将这段公路修完?
时间。
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伙伴商
量你的想法是否正确。汇
报。
先独立思考,再列出算式。
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桌交
流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32页例3及相关习题。
教 学
目 标
1、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2、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3、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成功体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看电影之前,你们最关心
什么?猜一猜,每一场电影放映之
前,电影院的经理最关心什么?
对,我们最关心的是电影的内容,经
理最关心的是票
房的收入。一场电影
票房收入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票价,观看人数。
二、解决问题
出示例3:
小影院共有甲票座50个,乙票座位
100个。
教师: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教师:什么情况会使电影院经理最开
心?
如果
告诉你本场票房收入为2300
元,请估计,电影票全部卖完了吗?
说出判断结果的依据?
教师:票房收入2300元,说明有空
位,看电影的究竟有多少人呢?
出示:本场观众最少有多少人?
教师:想想:什么情况下,人数最少?
结合信息思考。
教师:对,甲票尽量卖完,应有50
人。(板书)
按照这样的思路能解决这个问题
吗?尝试一下。
学 生 活 动
学生1:
在看电影响之前,
我最关心电影好不好看,我
猜想,电影院的经理最关心
可以赚多少钱
。
学生2:我最关心是不是武
打片,我最喜欢有功夫的
人。我猜想,电影院的经理<
br>最关心卖出了多少张票。
这场电影所有的票全部卖
完。
学生1:我估计全部卖完,
学生2:电影票没有全部卖
完。
学生
:在总收入是2300元
的情况下,由于两种票价不
同,要使人数最少,就是要
票价高
的甲票要尽量多卖。
学生独立解决。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依照学生的思路,教师板书。
甲票卖完,应有50张,也就是有50
人。乙票卖的张
数是:(2300-30×
50)÷10=80(张),也就是有80人。
观众最少有:50+80=130(人)。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做得对不对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要使观
众最少,就尽可能多的卖出贵的票。
教师:回忆解
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什
么情况下观众最少?在具体解决时,
有可能遇到不恰当的情况,要认真分
析作出调整。
三、独立练习
1、第33页课堂活动第3题。
2、春苗书
屋进了《上下五千年》精
装20本,简装30本。王老师为学校
图书馆购这种书共花了1540
元。他
最多买了多少本?
教师:能独立解决吗?请使出购书方
案表,把解题的方案和算式写在表
中。
四、课堂小结
学 生 活 动
引导学生验算
学生:尽可能多卖贵的票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组织学生汇报。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38页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的内容。
教 学
目 标
1、体验学习整理知识的一种新方式——表格法。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养成自学整理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与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体验对本单元知识的有序整理,巩固掌握本单元知识。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
学习了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
算定律》。今
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
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弥补我们学习中
的一些不足。
二、回顾整理
出示为学生设计好的表格。
教师:今天,我
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整
理方法——表格法。请同学们看这张
表格里有4栏,内容分别是……
提出要求:
(1)认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然
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 (2)填完以后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
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看看还有哪些
需要补充、修改的
地方。
全班交流时: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整理的表
格展示给大家看看?
在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作品。
你认为他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是否
全面呢?有什么修改意见吗?
学 生 活 动
流程:
A.学生独自进行单元整理
并填表。
B.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并对自己的填表进行修改
补充。
C.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学生评议。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2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注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要求写出
关系式;乘法运算律,最好能用字母
式子来表达。
教师:通过回忆本单元知识,同学们
还总结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与问
题,你们有这么
多的收获,老师真为
你们感到高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
决你们的疑惑吧!
三、答疑解难
教师:把你在本单元学习中遇到的困
难告诉大伙,我们互帮互学,好吗?
四、知识巩固
第38页第1-4题。重点复习第3题,
如何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独立练习
练习八第1-4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
重点做了两件事,第一
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第二复习
了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学 生 活 动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评议
时指出每个问题是复习了
什么知识。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0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39页第5-7题内容,解决问题。
教 学
目 标
1、体验学习整理的又一种方法——归纳法。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养成自
学整理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的收获与问
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归纳本单元解决问题的类型,初步学会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整理复习了乘
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在这个
过程中
同学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整理方法,
是什么方法?
那么同学们能将本单元学习的应用
题整理归纳一下吗?
二、阅读整理
教师
:请看书第30-32页例1-3,你
能将这三个例题的内容分类吗?说
出你分的几类,按什么
标准分的?
教师:相遇问题所给的信息和求的问
题都与哪些数量有关系,在解答时
,
你是怎样来思考的,以第39页第5,
6题目为例来说明。要求:
①第5,6题目
中的信息和问题与哪
些数量有关;②解答时是怎样想的;
③学生汇报解答思路。
教师:对第二类问题又该怎样思考
呢?以第32页例3 为例思考。
三、答疑解难:
把你在本单元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
难提出来,先与同桌讨论解决。
学 生 活 动
表格法
学生先独立阅读思考,再与
同桌伙伴交流自己的意见。
学生汇报:我们将3个例题
分成两类,一类是相遇问
题;一类是购票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桌交
流。
①学生思考交流;
②汇报
同桌交流遇到的问题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再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解决。
四、知识巩固
第39页第7题,
练习八第7,8,9题。
五、独立练习
练习八第41-42页第11-14题。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在分析
解决问题时,你应该怎样做?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完成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教科书第45页例1、第4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九1,2题。
教 学
目 标
1 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3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
体验和成功体验。
。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位置图。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教师:今
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
小伙伴,(课件出示主题图)想和他
们成为好朋友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给他们介绍一下自
己的位置?
教师有的同学用第几组第几排这种
方式介绍位置,其余同学能继续用这
种方式来向你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
置
2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同学们已经学
过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确
定位置。
二、进行新课
1
的基本方法
指着多媒体课件上的小红
教师:你们是怎么找到她的位置的
呢?
教师:生活中我们习惯先横后竖的观
察,把横着排列的说成“行”,竖着
排列的说成“列”。
行。
学 生 活 动
学生:想!
学生可能用前、后、左、右
等方位词或第几组第几排
来介绍自己的位置。
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向自
己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
引导学生回忆原来找位置
的方法后回答:我是先数第
几组,再数
第几排这样找到
的。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主题
图上先闪烁第3组的前两个
小
朋友,再闪烁第2排的左
边3小朋友,最后闪烁交点
——小红。
你能用“列”和“行”说一
说小红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说出:小红在第
3列第2行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师:再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
第几行呢?
2中用“点”来表示位
置
(1)从主题图中抽象出方格及小红
的位置。
(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小红的位置
在方格中用第3列第2行的交点来表
示。
教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点的呢?
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这个点
可以用数对(3,2)来表示。
板书(3,2))能说说(3,2)表示
什么意思吗?
(2)教学用“点”表示小娟、小强
的位置。
教师:试一试在图中用“点”表示
小娟和小强的位置。
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方格中标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然后在视频展示台上
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
件上闪烁小娟和小
强两个“点”的位
置。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学 生
活 动
学生用“列”和“行”说自
己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在介绍
位置时都用到了第几列和
第几行。
表示一位同学
的位置通常
用两个数,第1个数表示这
个同学在第几列,第2个数
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
行。
学生回答:在方格中先找到
第3列,再找到第2行,然
后用它们的交点(课件闪
烁
这个点)表示小红的位置。
引导学生回答:前一个数3
表示第3列,后一个数2表
示第2行。
学生1:小娟在第5列第4
行。
学生2:小强在第2列第5
行。
(1)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第
46页课堂活动,完成后集体
订正。
(2)练习九第1题、第2
题。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教科书第46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 学
目 标
1
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棋盘、一盒黑、白两色棋子、一幅象棋、一张表格。
2在本节课上
课之前,用体育课的时间请体育教师配合教学生下象棋,至少要学会象棋的
基本走法。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体育课学习了
下象棋,大家学会了吗?
教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这个比赛没法进行呢?
教师:怎样才能把棋子
的位置说清楚
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
的问题——确定位置。
二、进行新课
1
教师:怎样在棋盘上确定位置呢?我
们可不可以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呢?
(多媒体出示第46页例2图)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我们
的棋盘和上节课我们的位置图有哪
些相似的地方?
教师:竖着的线也称为“列”,横着
的线也称为“行”。
现在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来清楚地
介绍每个棋子的位置了吗?
教师:为了我们研究方
便,请你按从
左到右的顺序把棋盘上的“列”编上
序号,再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在左边把
“行”编上序号。
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
教师:谁能用“列”和“行”介绍“”
的位置?
学 生 活 动
学生在下面说怎样走棋,老
师用多媒体上的象棋游戏
软件进行演示;学生有可能
不能
选择准确的语言表达
棋子的位置,妨碍比赛的进
行。
学生:他没法说清楚棋子每
步走的位置。
学生:可以。
引导学生发现:在上节课学
习的位置图上,“组”用“列”
来表示,“排”用“行”来
表示,也就是说竖的表示<
br>“列”,横的表示“行”。
在这个棋盘上也有竖着的
“列”和横着的“行”。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也可
以用“列”和“行”来表示
棋子的位置。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
辅导,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
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学生:“”的位置在第8
列第3行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师:你觉得该用哪一个数对来表示
“”的位置呢?
教师:为什么呢?
教师:你能分别用数对来表示“”、
“”、“”在棋盘上的位置吗?
3
教师:你是怎样用数对表示棋盘上棋
子的位置的呢?
教师:其实在还有很多东西的位置都
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比如,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
示。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
教师走棋,抽学生说棋子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五、延伸课外
教师: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不是还有
一场象棋比赛没有完成吗?剩下的
时间我们就请两位同学上来参加比
赛,其余的同学当评委。
学 生 活
动
学生:应该用(8,3)这个
数对来表示“”的位置。
学生:因为“”在第8列,
第3行,所以用数对(8,3)
来表示。
学生用数对表示后,选一个
喜欢的说给同桌听,然后全
班汇报
多
媒体出示:车(8,3),
马(3,3),象(7,5),士
(5,2),将(5,1),炮(
8,
5),兵(1,4)。
学生按要求摆棋,教师巡视
辅导,然后抽学生到视频展
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
br>我们规则还是参赛的同学
只能在下面说,另外再请两
位同学来分别按照参赛同
学
的要求帮他们走棋。
同学们开始进行精彩的象
棋比赛。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四年级(下)第47~50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 学
目 标
1
2
的能力。
3
。
兴趣。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3多媒体出示例3。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情景图,用列和
行说说小方家的位置。
教师:现在小方家从向东行到学校,
每分行50
m,她8分就能到学校,
如果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50 m,请
你在图上用点标出学校的位置。
学校的位置应该在图上第几列第几
行?为什么?
教师:小方行走到现在的位置也就是
学校的位置第9列,第3行,用数对
怎样表示呢?
24
多媒体出示例4情景图及相关问题。
教师:两只兔子同时向森林的家中跑
去,速度一样,它们能同时跑回家
吗?为什么?
当灰兔跑回家时,白兔应该在什么位
置呢?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吗?
教师:能用数对表示吗?
教师:用多媒体闪烁白兔的位置,并
在方格上标出(8,6)。
学 生 活 动
生:小方家在第1列,第3
行。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学校的位置
是第9列,第3行。
学生:(9,3)
同学们把表示学校位置的
数对填在书上
让学
生独立完成第(1)问
后,再抽学生说一说,灰兔
的位置和森林的位置,特别
是森林的
位置,要让学生看
清楚。
小组议一议。
学生:白兔在第8列,第6
行。
学生:能,白兔这时的位置
是(8,6)。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师:同学们真行,能仔细观察,准
确的表示出白兔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
明白的地方吗?可以提出来共同探
讨。
学 生 活 动
16题,学生
独立思考后画出1~2条行走
路线,同桌互相
说出行走的
线路,再在全班交流。
2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
流,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老
师指导完成。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51~54 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 学
目 标
1
2
3
。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
形框架
。
教 师 活 动
一、 主题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第51页主题图,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
的图片。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
br>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 认识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
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它们有哪
些共同特征?
(2)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
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板书) <
br>(3)操作:第53页课堂活动第1,
2题,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
并相互检查。
(4)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2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在日常生活中
,桥梁支架,自
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
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
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 生 活 动
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
形状是三角形的?
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
出特征)
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
个顶点,三个角。
引导学生得出:
由三条线
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练习十第1题
学生分组活动:
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
个三角形框架,
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
形的框架。
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
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
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3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
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
(3)教师: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
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第53页例2后,拿出锐角三角
形纸片,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
完
后互相检查。
(2)
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
形?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
什么关系。
(3)
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
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
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在
折的三角
形中标出底和高。
(4)
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
的高。教师示范画高的方法。
三、 巩固练习
四、
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
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
生 活 动
验证: 现在老师在这个四
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
条,再请一个同学上
来拉拉
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
这又是为什么?
(4)练习第54页第4题。
(5)
学生观察讨论:三角
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
(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
直)
1 第54页练习十第2,3,
5题。
2
第53页课堂活动第3
题。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0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55~57页的例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3题。
教 学
目 标
1
2
3
3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法。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 猜想引入
教师: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
形,任意给你3条线段(小棒)
,是
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索三角形3
条边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 探究规律
1 教学例3
教师:每人用3根、5根、4根同样
长的小棒摆三角形,看在摆的过程
中
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摆时每两
根小棒要首尾衔接,相离相交都不
对。
2 教学例4
1) 要求:4人一组开展量、算等操
作活动,
③计算并填空。
三角形(1)三角形(2)三角形(3)
三角形(4)每边长任意两边之和
与第三边比较
(2)
讨论。①结合量、计算、比较,
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
②解释为什么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
围不成一个三角形?
学 生 活 动
(学生猜测)
(学生在猜测与交流中发
现4根同样长的小棒无论如
何都围不成三角形)
为什么4根同样长的小棒围
不成一个三角形,而用3根,
5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一<
br>个三角形呢?
讨论三角形三边存在怎样
的关系?①每个人任意画
一个三角形,
并量出每条边
的长。(可用mm作单位)
②4人依次把自己所画三角
形的各边长记录在下表中。
用3根,5根同样长的小棒
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③3根小棒的长分别是10
cm、4 cm 和18 cm,用它
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为什么?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三、 巩固练习
四、 总结
教师: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重要
的数
学知识?采取了哪些方法学到的?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1
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任意两
边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
就可以肯定这
3条边不能围
成一个三角形。
2 练习十一第1~3题。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55~58页例5,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
1
法。
2
问题。
3
180°的过程,体验用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
br>180°”,并能根据这个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在操作中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剪刀、6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做的)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后,再
请学生口答:应该拿哪一块
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可能有下面的方法)
方法:(1)量角,(2)把三
个内角对折或剪、撕下来拼
合成一个平角。
(3)通过图形的转化得出
结论。
复 备
1 创设情景
教
学
过
程
(1)“啪——”的一声,一块三角
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一
下子围上了许
多同学。小勇看着地上
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
碎的,我想赶紧配上一块,可是,玻
璃已经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
该怎么办,真急死人!”同学小聪的
眼睛盯上了其
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
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玻
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
玻璃。”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
块呢?
2 揭示课题
教师:从这里可以看出,三角形中两
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确定了。
三角形中的三
个内角中蕴含了某种
规律,到底是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 探究新知
教师: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
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
1
教师:现在我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
先想一想自己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
想是否正确?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2
出示探究任务)(1) 选择你喜欢的
方法试着验证一下。(2)
把你的想
法和操作过程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为什么要测量3个三角形?教
师出示3类三角形粘贴在黑板上。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教师:同学们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
法验证了直角三角形的
内角和是
180°(板书:180°),现在请大家
也采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来验证
其他两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
180°。
3
断
4
现在,你能回答“为什么要拿有两个
角的那块碎玻璃去配”了吗?
三、 实践应用
四、 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了什么内
容?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五、 拓展升华
(要验证所有的三角形的
内角和是不是180°,而所
有的三角形有无数个,三角
形按角分,一共有3类,我
们就一类一类地进行验证)
(对折或者撕下三角形的3
个角拼成一个平角。)
及时请该生上台展示拼的
过程。
生验证完后进行展示,同时
教师分别在两类三角形下
面板书:180°。
1.第56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第57~58页练习十一第
4~8题和思考题。
剪去三角形中30°角后,所
剩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度?
学 生 活 动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59~62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4题。
教 学
目 标
1
2
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
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例1的5个图形。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中的5个三角形
(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
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
度量)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
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
(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
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2
3 <
br>教师:这些三角形,我们都可以将它
们分为几类?(3类)也就是3个角
都是锐角的三角
形为一类,有一个角
是直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
钝角的三角形为一类。
板书: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学 生
活 动
学生1:3个角都是锐角的
为一类,3个角中有1个
角
不是锐角的为一类。即(1)
(3)(5)为一类,(2)(4)
为一类。
学生2:有直角的为一类,
没有直角的为一类。即(2)
为一类,(1)(3)(4)(5)
为一类。
学生3:有钝角的为一类,
没有钝角的为一类。即(4)
为一类,
(1)(2)(3)(5)
为一类。
学生4:全都是锐角的为一
类,有直角的为一类
,有钝
角的为一类。即(1)(3)(5)
为一类,(2)为一类,(4)
为一类。
请同学们来给这3类三角形
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
师:为什么这里说“有1个角是直
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
想,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
不能有2个
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
有2个钝角呢?
4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着一个
整体,这个整体由几部分组成,哪几
部分?(板书)
三、课堂活动
四、巩固练习
162页第2题:按要求在方格
上画出三角形。
五、全课总结
学 生 活
动
看书,读一读第59页上什
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形、钝角三角形。
5
第62页第1题。
第61页课堂活动第1题。
2 判断。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
形是锐角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
是钝角。()
4)直角三角形中可能有两
个直角。()
(5)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两个锐角。()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60~63页例2,例3,课堂活动第2,3题,练习十二第5~8题。
教 学
目 标
1
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师:一面等腰三角形的彩旗。
学生: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量角器,剪刀。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
自己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
的
5讨论
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
形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
呢?学生用三角板量
各类
三角形的边长。
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
形、直角三角形中都有等腰
三角形。
复 备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是怎样分类
的?教师: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三角
形,看看它们的边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12
教师:将红领巾或小彩旗对折,你有
什么发现?
3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
三角形对折后都
是这样的呢?请拿出自己随意剪的
三角形,进行对折,看有没有这些特
征。
教师:(出示等腰三角形进行演示)
像这样把三角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
合,说
明这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
是轴对称图形,这种三角形是三角形
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我们把
这种两边
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4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
角叫做底角。
教师:想一想等腰三角形是什么样
的?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13 按要求剪三角形。
(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用
量角器量30°的角。(3)剪三角形。
(4)展开。
4
(1)3条边相等。(2)3个角相等,
都是60°。
(3)是轴对称图形。(4)锐角三角
形。
教师:像这种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等边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61页课堂活动第2~3题。
263页第5题:根据已有的三
角形画出等腰三角形。
六、拓展练习
第63页第7,8题及思考题。
学 生 活
动
2
的角和边,也可以动手折一
折或用直尺和量角器量量,
看有什么发现?
3
发现并说出你是怎样发现
的。
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什么
样子的,有什么特征?
5
边三角形是怎样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形的特殊情况。)
161页课堂活动第2~3
题。
(第2题按要求摆三角形,
总结出用小棒
摆等腰三角
形和等边三角形需要的小
棒根数。)
263页第5题:根据已
有的三角形画出等腰三角
形。
363页第6题:求三角
形各个角的度数。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四年级(下)第64~65页整理图及第1题,练习十三第1,2题。
教 学
目
标
1
2
3
经历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整理三角形的知识,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整理知识
整理较好的小组,教师给予表扬
教师:我们还可以把三角形的知识整
理成知识树,看教科书第64页。
3)提出本节课学习的要求:今天我
们着重复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二、复习三角形的特征
(1)说一说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
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教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
么?它和底是什么关系?
三、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2)教师:说一说你刚才画的是什么
三角形?同学们画了几种
不同的三
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
标准分类的?
3)教师:按照三角形
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
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学 生 活 动
(1)回忆:本单元学了哪
些知识,
请学生回忆(可翻书回忆)
所学知识,请分组试着整理
在本子上。
(2)组织学生汇报整理的
结果,学生评议。
(2)让学生指着三角形说
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指出三角形中的底和
高。(完成练习十三中的第
1题)
1)请同学们画出几种不同
的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
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3个角各是什
么角?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4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4)教师:我们还学过什么特殊的
三角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四、巩固练习
165页练习十三第1题。
265页练习十三第2题中的填
空,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在教师
引导下完成。
4
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
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5
学 生 活 动
(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
形。)
3
(1)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
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
角、3个顶点。()
(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
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只有1个
直角。()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0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64~66页整理与复习第2,3题,练习十三第3~8题。
教 学
目 标
1
题。
2
单的实际问题。
180°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并能灵活应
用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我们是怎样验证得出的?
教师: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
是180°,你会运用它解决相关
问题吗?
2角形中其中两个
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
度数。
二、复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4根同样长的小棒能
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这
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2
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知识
解决相关的习题。
学 生 活 动
教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
少?我们是怎样验证得出的?
第65页第4题:选出同一个三
角形中的三个角的度数。(1)
第64页整理与复习的
第2题:
算一算。
(2)第65页练习十三的第3
题:想一想,说一说。
(3)如右图在等腰三角形中,
∠1和∠2各是多少度?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
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不能等
于或小于第三边)(1)
出示
四根小棒,其长度分别为3 cm、
4 cm、7 cm、9 cm。
可以选哪3根围成一个三角
形?有几种选法?
(2)
独立完成第64页第3题,
第66页练习十三第7~8题。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三、拓展练习
四、数学文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五、课堂总结
先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学 生 活 动
练习十三第5,6题和第66
页思考题。
看书自读,讲述主要内容,
谈感想。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四年级(下)第69~72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4题。
教 学
目
标
1
十进关系。
2
3
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米尺、直尺等。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新知
1
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
教师: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
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1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例1第1个图)
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你
是怎样想的?
②像0.1,0.3,0.5,0.7这些一位小
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
份,分别
取其中的1份、3份、5份、
7份,也就是: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
几。
学
生 活 动
2
教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
想知道什么?
说一说:0.7一个正方形平
均分成()份,取其中()
份。
0.7里面有()个0.1。
2)同理说一说。(后面两幅
图)
①第1个
涂一个小格,第2
个涂45个小格,用分数、
小数来表示并说说是怎样
想的?
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
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
示几分之几?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22(认识三位小数)
(1)看一看,填一填。
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
是
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
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
是
1mm。
(2)说一说0.025,0.107分别表示
什么以及它们的组成。
(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
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
3
三、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第1,3,4题。
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让学生
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
难?
学 生 活 动
(出示图)学生填分数和用
小数表示。1mm=()1000m=
()m;146mm
=()1000m=
()m②把一个正方体平均
分成1000份。
(第70页例2图)其中1
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
小数怎样表示?
学生讨论:什么是小数?小
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学生自学数位顺序表。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71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四。
教 学
目 标
1
2
3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
叫小数呢?一位小数
表示几分之
几?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
读法。
二、自由讨论、学习新知
13。
0.7 0.19 3.08 103.50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
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
读法的不同。
三、巩固新知
1动第2题)
21题。
3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
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43题学生自己看图写
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学 生 活 动
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
班交流。
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
读。
什么?
同桌相互读数。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
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
同桌或全班同学。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
戏。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5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
学生数一数,5.6与507之间平均分
成了
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
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
位是0.01。因此,
第1小题应该填两
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
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四、拓展提高
15,7,8,9,10题。
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
(2)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读一读。
34题和第11题。
回家请父母帮忙,与父母共同完成。
4
你有哪些收获?
学 生 活 动
(1)第6题。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
样想的?
(2)第11题。写出生活中
用小数表示数量的几个小
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
正。
212题用2,
5和3个0写小数。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75页例1、第76页例2,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4题。
教 学
目 标
1
2
3
,探索出小数的性质。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运用小数的性质,把整数改写成小数。
方格纸等。
教 师 活 动
一、设疑激趣,初步感知
数学书定价6元3角,小方写作6. 3
元,小雨写作6. 30元。
二、自主探索、理解性质
11
(1)填一填,比一比。
2)实验验证,说明道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
①人民币:0. 3元=()角
0.30=()分=()角
②长度:0.
3m=()dm
0.30m=()cm=()dm
③用在正方形纸片涂阴影的方法比
较。
(3)讨论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0.3=0.30=0.300
教师: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呢?
5)归纳小数的性质,同桌相互说一
说。
哪些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并让
学生说明理由。
学 生 活 动
讨论:
1
么?
26. 3与6. 30有什
么不同?
①在0. 3的末尾添上1个0
后是()。
②这两个小数相等吗?为
什么?
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
知识验证。
4)议一议。
(从不同方向观察小数的
变化规律)在0.
3的末尾添
2个0,小数大小会变吗?
为什么?0.
3,0.30,0.300
这三个数相等吗?
让学生得出:从左向右看,
在小数的末
尾添上“0”,
小数大小不变,从右向左
看,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
小数大小不变
,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6)第75页试一试。
22
强调:整数变小数,打“点”再添0。
三、巩固应用、掌握新知
176页课堂活动第1,2题。
21~4题。
30,1,2及小数点写一
个小数;用0,0,1,2及小数点写
一个小数。
(1)这两个小数相等:()=()
(2)这两个小数不相等:()和
()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
有什么困难?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
03=0
30=0300小数的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
不变。
学 生 活
动
(1)学生先运用小数的性
质把例2中的数改写成两位
小数。
(2)讨论小数的改写方法。
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要先
示范,然后同桌对口令。
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充
分说明错误的理由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76页例3,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
教 学
目 标
1
2
3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
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
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
题。
23. 15○2.87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
小?
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
分大的那个数大。
677页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
个数的大小。
3.7○2.853
0. 809○0.89
3.2○3.200
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学 生 活 动
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
样比较的。
43(2)、(3)
小题。
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
同时的比较方法。
5小数比较方
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5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
法。
1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
小。
2
3
学跳高和60
m短跑的情况,请大家
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
排,把60
m短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
排一排。
完成第79页第8题。
45,6,7,9
题。
四、拓展提高
1(练习十五第10题)。
2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
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抽学生说一说。
学 生 活 动
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
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
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理解:“最接近的
整数”的含义。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
说明理由
用0,1,2
三个数字及小数
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
的小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
序排列。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0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80~81页例1~3和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2题。
教 学
目 标
1
2
3
4
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多媒体课件。4个“10×10×10”正方体图
教 师 活 动
一、初步感知
180页例1的4个“10
×10×10”正方体图,
24个图,比一比,你发现
了什么?
3
(1)4个图各取的份数不同。
(2)4个图所取份数之间有什么
关系?
二、探索新知
14个小数的小数点
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24个图,再比一
比这4个小数的大小,你有什么
发现?
3
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
大小的变化?
从右往左看,小数
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
小的变化?
5
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680页说一说。
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
余的“0”不写。
学 生 活 动
让学生用小数表示出阴影部分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第1图取了1份,第2图取了
10份,第3图取了100份,第
4图取了1000份,即整个正
方
体。
第2图是第1图的()倍,第3
图是第2图的()倍,第4图
是第3图的()倍
(1)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2)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
移动1位、2位、3位;
从右往
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
位、3位。
4
(1)
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
右移动1位、2位、3位,原数
变成0.
01,0.1,1,分别扩大
10倍、100倍、1000倍。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
br>动1位、2位、3位,并齐读书
上的规律,再说一说规律中的
两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引
导
学生观察,小数点在移动过程
中一是位数不够,二是出现多
余的“0”,这两个问题
是怎么
处理的?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三、运用规律
自学例2、例3。
引导:把一个数扩大10倍,就是乘
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把一个数缩小10倍,就是除以1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四、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谈谈你的
收获吗?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
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
堂活动1,2题。
21,2题。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练习十六第3~11题。
教 学
目 标
1
2
3
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
1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
化的规律是什么?
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方法。
23题。
二、指导练习
1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小麦
100㎏——面粉85㎏↓缩小100倍
↓缩小100倍(先左后右)
1㎏——()㎏↓扩大1000倍↓扩
大1000倍(先右后左) ()㎏ —第9题
先汇报收集的
—850㎏ 资料,再算一算。
29题
请同学们先汇报收集
的资料,再算一算。
3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
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三、独立练习
四、拓展练习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
的积的变化。
五、小结
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今天的收获?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14,5题教师
强调:写得数时
注意位数不
够用“0”补足。2
立完成第6,7题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84页例1,例2,第85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七第2,3题。
1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2
联系。
3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
”
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学习准备
1
求出近似数。
276354 7904910
362095
740980
二、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需要求出
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节课我们就来
研究怎样求一个小
数的近似数。(板
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1
我国有13亿人,这个13
亿实际上是
一个近似数,根据2005年我国进行
的人口抽样调查,当时我国人口应该
是1306280000人,写成“亿”作单
位的数是13.
0628亿人。同学们想一
想,为什么我们一般生活中不说是
13.
0628亿人,而说成是13亿人呢?
21
课件出示鲸鱼图和鲸鱼的对话框。先
想一想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求一个
整数的近似数?
教师: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求一个小
数的近似数。
我们先来研究如果要保留两位小数,
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 生 活 动
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
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
说出:
1)不说13.0628亿人而说
13亿人是因为13亿比
13.
0628亿更好记忆;
(2由于我国每时每刻都有
人在出生或死亡,因此不可
能非
常精确地统计出我国
人口总数,就是13.0628亿
也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用13
亿
这个近似数更有利于我
们记忆。
引导学生说出取近似数的
理由。
学生:通常是用“四舍五入
法”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师板书。
教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00.9465
离100.94的距离近些还是
离
100.95的距离近些?
100.9465≈100.9465中你知道怎
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只鲸鱼的体
重,如果要求你保留一位小数
呢?
如果要把这只鲸鱼的体重保留到
整数,又该怎样想呢?
用这个方法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然后再请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2
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32
把1.396分别保留两位小数和一
位小数,求出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师:能说一说你是怎样保留的
吗?
1.4与1.40这两个近似数有哪些不
同,近似数1.40末尾的0能去
掉吗?
四、巩固练习
学 生 活 动
学生讨论后回答:按“四舍五
入
法”的要求,这里的6个千
分之一看作1个百分之一向百
分位进1。
学生:离100.95的距离近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求一个小数
的近似数,同样用
“四舍五入
法”。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
小数右边第三位,第三位上是
5或者比5大
,就要省略小数
点右边第二位后面的数,同时
在百分位上加“1”。
生:就看小数
点右边第二
位,第二位上的数是“4”,按
“四舍五入法”应该舍去,所
以100..
9465≈100.9。
同桌之间说一说,然后老师再
请两个同学在全班介绍
学生
作业后汇报:1.396保留两
位小数是1.40,1.396保留一位
小数是1.4。
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学生集
体判断正误,说一说错误的原
因。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85页例3,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七第1,4,5,6题和思考题。
教 学
目 标
1
区别,能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后再求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2
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知道
数的改写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区别,
能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后再求这个小数
的近似数。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引入
1690000=()万68000000=
()万12=()亿
2
近似数
保留两位小数:2.73842
0.37482
保留整数:409.912
37.499
3把下面各式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4.74÷100 6.26÷10
70.75÷10
二、进行新课
1
近似数。板书课题)
23(多媒体课件出示)
教师:从小男孩的这句话中,你知道
什么?小女孩要求我们做些什么
呢?
板书: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教师:分几次完成?
教师:怎样进行数的改写。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50000=15
万。
教师:把一个数改写成“万”作单
位
的数,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多少倍呢?
就应该把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多
少位呢?
和150000=15万的改写相比,它们哪
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 生 活 动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
各数的改写方法。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
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引导学生回答:我知道我国
的高速公路总长已有45300
km。
生:要求我们把这个数改写
成“万km”作单位的数,
再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讨论后回答,指导学生
说出相同的都是改写成
“万”作单位的数,不同
的
是把45300改写成用“万”
作单位的数时,万位后面不
全是0。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师:你能把这个小数用“四舍五入
法”保留一位小数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较大数改写: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每个小题各抽
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答的过程。
教师:看着这些数据,你知道些什
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第3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教师:你知道近似数是3.5的两位小
数是哪个范围的数吗?
教师: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是在这个范
围内猜测的吗?
教师:然后在猜测的过程中逐渐缩小
范围,最后猜到这个数。
三、巩固小结
185页试
一试第(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2内容
和主要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4,5题,
学
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完
成第6题和思考题。
学 生 活 动
保留一位小数,看小数点右
边的第二位,
引导学生说出改写方法引
导学生说
出:用较大的单
位、并且用近似数来表示这
些数更容易记住。
学生:我知道两个小朋友在
玩猜数的游戏,要猜一个近
似数是3.5的两位小数。 <
br>指导学生说出是3.45到
3.54这个范围的数,并结合
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
同桌的两个同学做一做这
个游戏。
学生做游戏后,要求学生说
一说通过游戏你知道什
么?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88页例1,练习十八中相关的习题。
教 学
目 标
1
2
3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掌握把十进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准备
3
7÷10= 7÷100=
7÷1000=
250÷10= 250÷100=
250÷1000=
4说一说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
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新课1
生活中的小数(一)
21
多媒体出示教例1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教师:两个小孩测量出的数据是
不是一样的呢?。 <
br>教师:我们把厘米作单位的数化
成米作单位的数是用厘米作单位
的数去除以进率,用这种
方法我
们来把137 cm化作米作单位的
数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137除以100怎样做?
教师:同学们知道137的小数点
在哪里吗?
学生:在个位的后面。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做一做。
引导学生完成137÷100=1.37。
学 生 活 动
1
1 m=()cm 1 kg=()g 1
元=()角 1吨=()kg 800
cm
=()m 6000 g=()kg 70
角=()元 9000
kg=()吨
2
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学生: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
以把两个小孩测量的结果都化
成米作单位的数
500 cm是多少米?
学生讨论后回答:500 cm是5
m。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这样回答:因为1
m=100 cm,500
cm中有5个100
m,也就是说用500÷100=5(m)
学生:用137÷100。
引导学生说出把一个数缩小
100倍,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
向左移动两位。
引导学生说出把137 cm化成米
作单位的数,要用137除以进
率100,也就是
要把小数点向左
移动两位。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6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师: 137 g=()kg。
教师:厘米对于米、克对于千克来说,都叫做低级单位的名数,而米对于厘
米、千克对于克来说,都是高级单位
的名数。
你能总结出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
级单位的名数应该怎样化吗?。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成下面
的填空1050 g=()kg 75
cm=()
m 1250 m=()km 465千克=()
吨
1 m37
cm是多少米
1 m37 cm=()m。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 m37
cm=1.37 m。
教师:填空。2吨500千克=()吨’
4 m4
cm=()m
教师:我们把两个名数都化成米作单
位的数后,同学们发现什么?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
练习十八中相关的习题。
学 生 活 动
引导学生说出把克作单位
的数变成千克作单位的数,要用137去除以进率1000,
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向左移
动三位,
所以137
g=0. 137 kg。
引导学生说出低级单位的
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要用
低级单位名数的数去
除以它们的进率,也就是要
把低级单位名数的数的小
数点向左移动
相应的位数,
打上小数点,添上新的计量
单位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
交流
学生回答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0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88页例2,练习十八中相关的习题。
教 学
目 标
1
法。
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掌握把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十进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引入
填空。1753
g=()kg 23 cm=
()m 1 km36 m=()km
9
元8角=()元
二、进行新课
1
续来研究生活中的小数。
(板书课题)
22课件出示例2。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教师板书:2.5 kg =()g。
教师:这也是名数间的换算问题。
想一想这里的换算和上节课学习
的换算有哪些不同呢?
教师:也就是说上节课是把较
低
的单位换算成较高的单位,这节
课刚好相反,是把较高的单位换
算成较低的单位。那
么把2.5 kg
换算成多少克应该怎样想呢?
教师:同学们会把2.5扩大1000
倍吗?怎样扩大?。
板书:2.5 kg
=2500 g。
教师: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相比,
改写时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
方不同呢?
学 生 活 动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要求学
生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学生:图上有一袋玉米种子,
标明净重2.5
kg,要求我们求
出这袋玉米种子是多少克
学生讨论后回答:上节课是把
克换算成千克,这节课是把千
克换算成克。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1
kg=1000 g,要把2.5
kg换算成
克作单位的数,就要把2.5扩大
1000倍。
引导学生说出:把2.5扩大1000
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3
位
<
br>引导学生比较出不论是哪种名
数改写,都与进率有关,但不
同的是,低级单位名数化高级
单位名数时,要除以进率;而
高级单位名数化低级单位名数
时,要乘进率。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师:练一练。1.3 kg =()g
4.08 m=()cm
70.03吨=()
kg
3.8元=()角
3
写成复名数
多媒体课件出示)
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先把这个小
数的小数部分化成厘米作单位的<
br>数,再和前面的整米数合起来。
4
(1)课堂活动第1题。
(2)课堂活动第2题。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上节课没有完成的部
分。
学 生 活 动
学生练习后,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化的
生讨论后回答:我可以这样想,
因为0.23 m是23 cm,
所以1. 23
m是1 m23 cm。
遇
先让学生结合图中的具体情
境,说出该情境
中这个小数的
实际含义,再让学生结合自己
身边的事说出小数和它表示的
意义。
让学生明白不管是比身高还是
比体重,都要先统一单位后再
比较。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
己比较的过程。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91,92页的1,2,3题,练习十九第1,2,3,5,7题。
教 学
目
标
1
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理解。
2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
的相互联系,加深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
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整理全单元知识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个单元
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整
理和复习)
板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和意义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1题
教师:,你为什么可以用0.4表示十
分之四,0.21表示百分之二十一,0.
021表示千分之二十一呢?
教师:你能根据小数就和分数这个联
系说一说小数的意
义吗?引导学生
说出:像0.4,0.21,0.021……这样,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
几,千分
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教师:从小数的意义和这两个省略号
中你知道些什么?
下说一说,0.125这个数
中的“2”在
什么数位上?“5”在什么数位上?
分别表示什么?。
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把0.24
这个点标在这个地方吗?
教师:你又怎么知道0.24>0
16>0.05的呢?
教师:从上面的比较中你知道什么?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第3
题和第5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 生 活 动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个
单元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
容?学生讨论后回答。
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
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学生
说一说自己
是怎样用小数
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的,重
点让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和
小数表示的意思。如
: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右面
第一位是十分位,这一位上
的数表示十分之几;第二位<
br>是百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
示百分之几;第三位是千分
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千分
之几。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
学生说出从小数的意义中,
知道小数
与分数有联系,还
知道小数有很多,写都写不
完,所以要用省略号。
学生回答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0.2和0.20哪个小数大吗?0.2和
0.200呢?
同学们能不改变数的大小,把7改写
成三位小数吗?学生改写后,集体订
正。
四、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
变化
教师:数点的位置一般是不能移动
的,它的位置一移动,就要引导小数
大小的变化。它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
数大小变化的。
教师:这样的移动呈现了一个什么规
律?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在视频展
示台上,直观地呈现1.
234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分别变成12.34,123.4
和1234的过程。
教师:这样的移动又呈现了一个什
么规律?
板书:0.23 m=()cm
0.513吨=
()kg
教师:看来同学们把小数点移动的规
律应用得很好,请同学
们继续应用这
个规律来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五、课堂小结
学 生 活
动
指导学生说出在这条直线
上左边的数小,右边的数
大。
学生:0.2=0.20=0.200
呈现123.
4的小数点向左移
动,分别变成12. 34,1. 234
和0.
1234的过程。叙述规
律。
让学生说出把0.23 m化成
厘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这
个数扩大100位,要把0.23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
位…
…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
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
扩大或缩小,是怎样移动小<
br>数点的位置的。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
br>第97,98页中的主题图和例题1,例2,以及第97~99页中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二十
第1题。
1
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2
生动手操作能力。
3
的条理性。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一个长方形方框,一副七巧板,多媒体课件。
每两人一个长方形方框;每人一块直尺、一副三
角板、一块量角器、一副七巧板、一些小
棒;每人3个胶圈、一张白纸和一枝水彩笔。
教 师
活 动
一、 谈话引入
(课件直接出示5幅图)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
也经常见到平行四边形。请看
大屏幕。
引出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
教师:谁来给大家说说在这个
过程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教师:那么到底你们的这
些发
现对不对呢?平行四边形还有
些什么特征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画平行四边
形的过
程)
教师:谁来跟大家说说你们验
证、探索的结果?
师:能给大家验证一下吗?
归纳发现,板书
教师:请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
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
形,叫平行四边形。”
(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分辨平行四边形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判断的结
果?
学 生 活
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
在这些物体上指出平行四边形
吗?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拿出长方形方
框玩一玩。
边玩边想,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
发现?(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谈
论)
学生交流发现
(学生操作、验证)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学生独立判断,然后跟同桌说一说
你是怎么识别的。
复 备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2
教师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纸,按书上
的介绍边折边叙述。
(教师巡视,重点辅导个别有困难的
学生)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展开折的平行四边形纸,告诉学生这条折痕
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
这个高有什么特征呢 <
br>(2)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判断自
己的这条折痕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
高。(学生操作,
老师巡视指导)
教折高、画高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折平行四边
形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第99页第3题,
三、 课堂小结
198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
些四边形?仔细观察你
们围的长方
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它们都有
哪些地方不一样。
有什么特点?通常说长方形、正方形
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
四、
全课总结(略)
学 生 活 动
同学们拿出一张平行四边
形
纸,按照老师的步骤或看
书上的介绍亲自动手折一
折。?引导学生观察,用自
己的话描
述,验证
让学生独立操作后到展示
台上展示。
学生独立操作
学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
高有无数条。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
流,教师强调底与高的对应
性。
生独立在钉子板上围出这
三种图形吗?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对
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
相等……1题
学生说出自己学过的图形,
同时让他沿着图形的边指
出来。
3习二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集体
订正。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
br>四年级(下)第100~101页中的例1、例2以及第101~102页的课堂活动1和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目 标
1
2
梯形的特征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认识梯形的高。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了解梯形的一些特征。
每人准备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一把剪刀和一张梯形
白纸。
教 师 活 动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大坝、梯子等实物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
你发现了这些图的横截面是什么
图形吗?
学生汇报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图中各种不同的梯形)
教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
一起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
1
这些物体的面都是些什么图形
吗?
(学生说时,老师分别在黑板上
画出这些形状不同的梯形)
因为这里面没有我们想要
的梯
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
图形中的哪些图形变成梯形呢?
教师:你们是怎
样做的呢?哪个
小组的同学愿意第一个来汇
报?)教师:从刚才的操作中你
知道了梯形
的哪些知识?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仔细观察,感受生活中
的梯形现象。
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00页,
仔细观察例1中的情景图。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试一
试,比如通过剪一剪、折一折
等,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
形的特征,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试做的方法,感知
梯形的特征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备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学
过
程
教师: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呢?(
请各小组的同学检验一下你们剪
出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
br>教师:在梯形中我们把平行的一
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
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
叫下底。
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
腰。
(教师给黑板上的梯形标出各部
分的名称。)
2
教师:这条折痕是这个梯形的什
么?(这条折痕就是梯形的高)
教师:仔细观察梯形
的高与梯形
的底还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高
是和两底都垂直的线段。)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活动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
平形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学生独立操作检验,教师巡视)
学生在自己折或剪出的梯形上
也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拿出
梯形纸折一折,使
上底和上底、下底与下底重合,
然后打开,观察折痕与上底和
下底有
什么关系?(折痕与上、
下底互相垂直)1
第1题。
先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
21题。
学生先独立操作,然后到展示
台前展示。
32题。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7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四年级(下)第101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二十一第3,4,5题。
教 学
目 标
1
2
。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在操作与比较中认识等腰梯形。
多媒体课件。一副七巧板,两张长方形白纸,12根小棒和一把剪刀。
教 师 活 动
一、 复习引入
教师:在上一节课大家认识了梯形,
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呢
?
梯形都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
中哪些地方常用到梯形
的特征?教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
来继续研究有关梯形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01<
br>页,仔细观察水渠的横截面和拦水坝
的横截面,看看这两个横截面有什么
不同?
教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请同学们用尺子比一比,我们把像水
渠的横截面这样两腰相等的梯形叫
做等腰梯形。
2
教师:梯子、条凳、跳马、车斗都是
两腰相等的梯形这些梯形都是等腰
梯形。
教师:等腰梯形除了有一般梯形的特
征以外,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思考后举例说明)
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
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学生1:我发现它们两个的
横截面都是梯形。
学生2:我发现水渠横截面
的两腰是相等的,拦水坝的
横截面的两腰不相等……
先用尺子量,再比一比
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0页,
找一找例题1中哪些梯形的
两腰也是相等的。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0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3
教师: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画一个等
腰梯形。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画的等腰梯
形剪下来。
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
下底的两个角相等,上底的两个角也
相等。
三、 课堂小结
四、 课堂活动
1 课堂活动第2题2
练习二十
一第3题
五、课堂作业1 练习二十一第4
题。
学生独立操作后到展示台前汇报。
2 练习二十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重点辅导有困难
的学生。
六、发展练习
练习二十一思考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等腰梯形对折,使上底
与上底重合,下底与下底重
合,腰与腰重合。操作,教
师巡视指导
生1:我发现了等腰梯形对
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学生2:说明等腰梯形是轴
对称图形
同学们拿出七巧板,你能用
七巧板拼出一个梯形吗?
赶快试一试
学生1
学生2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
汇报时抽学生到展示台前
边剪边说。)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03页例题以及课堂活动。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1
2
形中隐含的规律。
在操作中探索、预测平行四边形个数与拼出图形的周长的关系。
若干个一样大的平行四边形。每人准备6个一样大小,长边2 cm,短边1
cm的平行四边
形,以及与平行四边形高相等的6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硬纸块。
教 师 活
动
一、 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
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
形,今天
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玩一玩,摆一
摆。(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
探究新知
1探索规律
教师:拿出你们准备的长边为2 cm,
短边为1
cm的平行四边形。
老师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你能算出这个平行四
边形的周长吗?(教师将周长填在表
格中) 教师:老师再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出
一个较大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跟刚
才相比,增加了几
?(4)
教师:那么再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
出的是什么图形?它的周长又是多
少呢?(14)
教师:跟刚才比较,又增加了几呢?
(还是增加4)
教师:拼出图形的周长与平行四边形
的个数有没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
系呢?
教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填的表格?
教师:在刚才操作的过程中你都有些
什么发现?
教师:照这样计算,你能算出6个平
行四边形拼出图形的周长吗?(26)
10个呢?
20个呢?教师:有没有一
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 生 活 动
请同学们也拿出一个平行
四边形摆在桌子上。
请同
学们像老师这样。现在
摆出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还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
的周长是多
少呢?还是6
吗?(不是6,是10)同学
们赶快动手摆一摆,边摆边
观察,然后完成
书上的表
格。
(学生摆,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说,教师完成表格)平
行四边形的个数12345……
拼出图形的周长610141822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讨论。(老师巡视,倾听,指导)
教师:小结:1个平行四边形周长是
6
dm,每增加1个平行四边形,周长
相应增加4
dm。如果用字母“n”表
示平行四边形的个数,那么拼出图形
的周长=6+(n-1)×4。
2 尝试理解
师:验证一下这些方法到底对不对。
先用2去试一试。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能算出10个,
12个平行四边形拼出图形的周长了
吗?(能)赶快算一
算。
3 发展练习
如果有6个长边为3 cm,短边为2 cm
的小平行四边形,
照这种摆法(如下
图),拼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让学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2×(3+2)+6×(6-1)=40……
教师:拼出图形的周长=小平行四边
形
的周长+(平行四边形个数-1)×
每增加1个平行四边形周长相应增
加数。
三、
课堂小结
四、 课堂活动
31,3题先独立
尝试寻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及其趋势,
再全班交流
学 生
活 动
学生1:1个小平行四边形
的周长+4×增加的个数。
学生2:小平行四边形长边
的长×2×拼出图形的个数
+短边的长×2。
12题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我们课
前准备的等腰梯形像书上
那样动手摆一摆
,边摆边观
察,然后完成表格。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06页例1及相关练习。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小数加法的意义。
2、在探讨、观察、
比较中,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算一算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问题
意识、探索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理解小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例1的情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小数加法,同学
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它的
计算方法。
1、算一算2.2+1.4= 19.4+0.6=
3.5+2.8=
17.6+9.2=
2、说一说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
么异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法。
(教师板书课题)对于今天要学习的
内容,你有
什么疑问或有什么想知道
的吗?
二、创设情景,探究算法
1、出示第106页例1的情景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
说你从这幅图
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准备怎样解决例1中提出的问
题?
2、探究算法
(1)观察分析,引发思考。
教师: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非常清
楚,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很到位!要知
道李伯伯家应付消费和天然气费共
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
两项费用合并起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列式。
教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以竞赛形式完成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
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
础上全班交流。
学生说出该题是两位小
数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2)独立试算,自主探索。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教师:你能计算这道题吗?试一试。
教师巡视观察,并板书。 讨论:①哪些数是相同数位
3)讨论分析,明晰算法。
上的数?②怎样才能把相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上这几种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算法,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通过交流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
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
了的道理。
三、多层练习,巩固算法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指名
6.27+28.93 39.67+10.38 板演。
15.45+9.6
集体订正。
先请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后
2、练习二十三第1题。 再列式计算。
3、结合练习议一议,你认为计算小
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四、梳理知识,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小数加法
板
书
设
计
24
.
83 +
51.6 =76.43(元)
24
.
83
+51.6
————
76.43
个
性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06页例2,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题。
教 学
目 标
1、在生活情
境中领会小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其算法,能正确
计算小数退位减法。
2、能用所学的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预测和检查,并能应用小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反思与总结。
能正确应用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例2情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情景
同学们,今年,大田村和黄桷村在出
售小麦,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2的
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教师:你们在解答
什么问题时,
遇到了什么困难?通过学生的自主
探究,凸现本课难点,小数退位减法。
并板书。
二、结合学习实际,探究解决问题
1、板书学生解答有困难的问题:大
田
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多少吨?
并列出算式:49.5-32.48=
2、师生共同笔算该题。
组织学生讨论:
(1)你认为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
么?
(2)怎样才能把数位对齐?
(3)百分位上怎样减?
根据学生口述情况板书:
完成后师生交流小结:计算时,
先把
小数点对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先
将49.5写成49.50。在进行减法时,
百分位上的“0”不够减“8”就要向
十分位上的“5”借“1”当“10”再
来减“8”得“
2”,然后按整数减法
的方法来计算。(在写
学 生 活 动
学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
题,并利用已有知识解答问
题。
学生尝试估算这道题,完
成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估
算的方法。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竖式时,这个“0”可以写出来,也
可以不写出来。)
三、针对学习情况,进行巩固练习
1、先估算,再计算。
31-4.27
85.3-24.84 45.49+
16.9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订正。
2、课堂活动。组织同桌同学玩第107
页上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3、做教科书第107页第2题。完成
后,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谈谈你
的收获。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指名
板演,
学生游戏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08页例3,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教 学
目 标
1、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学生能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探索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
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根据例3情景图制作的活动教具。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
教师: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
设
备。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
情景图,图上帖有电信塔和电力
塔)你们认识这些
设备吗?它们
有什么功用?谁能给同学们介绍
一下?左边的高塔叫电信塔,它
是帮我们
接收通信讯号的,这座
电信塔高26.5m(在电信塔旁标
出塔高);右边的这座是专门用来<
br>传输电的电力塔,它的高度是
25.35m(在电力塔旁标出高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教师:大家比一比,是电信塔高,
还是电力塔高?为什么?
教师:为了更好的接收电信讯号,
我们把电信塔建在18.5m的高坡
上。(标土坡高
度)请你们仔细观
察图,电信塔顶与电力塔顶相差
多少米?请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解决
方法。
教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种不
同的解法,真棒!现在我们大家
就一起来试着
算一算相差的高度
吧!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 生 活 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
答。
学生思考后作答。
学生在组内讨论。
交流后独立写出算式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小结:今天我
们接触的是小数加减混
合运算,虽然算式里出现了小数,但
是算法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样,我
们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三、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
1、课堂活动:小调查。
教师:调查自己课本的定价后填入表
内,再提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并解答。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数学课上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
我们共同讨论?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
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老师希望你们能
像今天一样,利
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
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多角度地思
考、解决问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通过
组内交流的形式
开展课堂活动,活动结束
后,再通过组间交流进行评
价。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8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12页例4,课堂活动及相应练习。
1、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
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
的普遍适用性
。
3、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根据现实情境,理解整
数加减法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的普遍
适用性,并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
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例4情景图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你们知道我们吃的西瓜是从哪
里来的?
教师:西瓜是用什么东西种出来的
呢?
教师: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
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种子展销会”。
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情境图(教科书第112页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教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板书:买西瓜种子用去5.5元,
高粱种子用去2.76元,
玉米种子用去14.5元。
教师:这两位叔叔遇到了什么问题?
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
教师:怎样计算呢?
教师巡视指导,有目的地选择有一定
代表性的算法
教师:这些算法正确吗?为什么?你
更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
律的性质的算法。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讨论
得出,
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结果一样,
只是运算顺序改变了。
学 生 活 动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买来
的,种出来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种子)
学生观察图中已知条件和
问题,并口答。
学生回答:买种子一共花
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
5.5+2.76+14.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后,发表各自的看法。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0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算法二运用了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
律,将能得到整数的两个数先加,
这样就使计算变得简便了。这就
说
明,整数的加减法的一些运算
律同样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教师:你们知道在计算小数连加
时怎样使计算简便吗?有什么好
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三、巩固练习,感受“简便”
(1)出示教科书第113页课堂活
动第2题的“小票”。
教师:把你从这张“小票
”中获
得的信息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
们能一起来修复污损的部分吗?
教师:你们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的?
(2)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题。
四、怎样使连加的计算更加简便,
要运用哪些运算律呢?
学
生 活 动
学生小结:先观察加数,把能
凑成整
数或整十数的小数运用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先相加,
这样就能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学生观察“小票”,交流信息,
讨论解题方法。
独立写算式,运用简便方法计
算,计算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
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后,教师
引导学生小结简便计算的方
法。
学生独立进行简便计算的练
习,指生板书,集体订正。
学生集体小结。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1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12页例5,练习二十四第3-6题。
1、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
,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
算律的普遍适
用性。
3、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和加减法的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灵
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
一些简便运算。
例5的主题图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激情
教师:你们最喜欢看什么书?给大家
简单介绍一下好吗?
教师:今天佳佳在书店也选
好了自己
喜爱的两本书,可是她遇到了一点小
问题,我们去帮她一下好吗?
二、联系生活情境,解决情境,解决
实际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112页例5的主题图。
用20元买这两本书应找回多少元?
分别请板书算式的两位同学说出自
己的思考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这两个算式对吗?你
认为哪列式能使计算更加简便呢?
为什么?
分男女生进行计算“实验”,
比比看哪种方法更加快更准确。
引导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算理都正
确,但是算式二在计算的过程中能使
计算更加简便。
三、贴近现实生活,感受简便计算
(1)练习二十四第4题。
教师:每到夏季,农民伯伯们就要为
庄稼做好一系列的抗旱准备,
学 生 活 动
学生对自己所喜爱的图书
进行简单描述。
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
已知信息以及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教师
巡视指导。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
论,请学生代表小组说出自
己的理由。
男生对算式
一进行计算,
女生对算式二进行计算,各
请两组学生代表板书计算
过程。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2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他们午间组成了抗旱服务小队,让我
们一起去看一看抗旱小队有些什么
样的计划。
(2)练习二十四第3题
(3)练习二十四第5题
教师:同学们,在运动会上都有哪些
比赛项目?
你们知道跳远比赛是怎么记分的
吗?
出示教科书第114页第5题的情境
图
。教师:阳光小学四年级2班的同
学正在参加跳远比赛。从图中你能获
得哪些信息?
(4)练习二十四第6题。
四、全课小结:在今天的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收获?你学
会了什么?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从题中获取信息,并对
前2天的“灌溉记录”进行
观察。
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练
习,列出简便算式并进行计
算。
学生纷纷说出各种体育比
赛项目。
学生说出比赛的记分办法。
学生仔细观察后,说出图中
的已知条件以及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列出算
式并计算。指生板演,集体
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分别解答题
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3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相关的统计图、统计表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我校冬运
会中每个项目前三名的成绩情况展
示出来。
教师选择一份学生收集的踢毽比赛
的成绩做统计表。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
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
了哪些信息?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获得了很多信
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
计图吗?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如果1格表
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
格?
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
法来表示呢?
教师:,思考讨论。
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
法。
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
教师先取有代表性的统计图来展
学 生 活 动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了
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
个……
可以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来表示,画3格就可以表示
3个同学。
学生可能回答1格表示1
个,要画120格。学生产生
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
2个,5个,10个,20个……
小组合作学习绘制统计图
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
计图。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4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示。可能有用
1格表示2个,5个,
10个,20个等。并请小组代表说说
小组内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
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
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
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
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出示例2及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
据信息?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
计图。
展示学生绘制的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
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
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
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课堂活动和书上第118页1、2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了些什
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观察比较, 得出:
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
适;120个就画12格;1
00
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
格。
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
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
些。
……
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思考或同桌交流。
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
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
合适?
全班交流,汇报,完成书上
第117页统计图
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
学生: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
增加;2007年的苹果产量是
2004年的2倍……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5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十六第1题。
1、使学生体验数
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几张简单
统计图中的共有信息,理解和经
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
简单的问题以及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
好学习习惯
。
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并能根
据
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相关的统计图、统计表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喜欢郊游吗?下面是
某校四五年级郊游活动情况。
二、新课学习
出示例3。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
现?怎样反
映两个年级同学的活动
情况呢?讲解:我们把四年级和五年
级参加各项郊游活动的人数做了统<
br>计。
(2)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讲解: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
看
出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今天我们
继续深入地研究条形统计图。
(3)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4)教学例3。
①出示两张放大的统计图:这两张图
中有什么相同的信息?
②如果我们要把这两张图
上的同一
个项目拿来作比较,你认为方便吗?
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③演示合并的过程。
④出示合并后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⑤教学“议一议”:这种统计图和
学 生 活 动
展示统计图请学生仔细观
察,并小组交流。
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每
张图中都有相同的活动项
目,每格表示的单位相同。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
生把同一项目的两根直条
画在一起。
引导学生两
个年级的数
据使用相同的单位,每个项
目有两根直条,并用不同颜
色区分。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6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我们以前学习
的统计图有什么区
别?如果不用颜色区分两种不同的
数据会出现什么情况?
⑥讲解:
今天认识的统计图中同一个
项目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数据,但必
须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并做出图
例,
方便别人观察。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图:从图中
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议一议,谁能获胜?你是怎样知
道的?还有什么想法?
四、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六第1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
不理解的问题?
讲解: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今天
这节课大家知道了怎样观察一张统
计图上的两种不同数据,而且能把这
些数据进行分析
,更重要的是了解到
了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希
望大家在课外也能把我们学到的统计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学 生 活 动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信息填
空,汇报时演示。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7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22页例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六第2、3题。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能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掌握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数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作图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制图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理解和掌握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数据的方法。
直尺、铅笔。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
了什么
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知道了怎样
分析这种统计图,今天我们要学习
如何制作这
种统计图。
2、揭示课题:制作复式条形统计
图。
二、新课学习
教学例4。
(1)出示例4中的统计表:观察
统计表,你能发现哪些数据?
(2)现在我们想把统计表中的数
据很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你有什
么办法?
(3)这里有“男生”和“女生”
两种不同的数据,该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统计图画的很
漂亮,不过是书上有提示,所
以我
们很快就知道怎样制作这样的统
计图,现在没有任何提示,你还能
制作统计图吗?
(1)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的统计
表。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考结果,
学 生 活 动
学生观察。
小组交流。全班汇总意见,明
确制图方法。
学生在书上独立尝试制作复
式条形统计图。
把学生制作的优秀统计图在
全班
展示学习,并请学生说明
自己在制图过程中注意了什
么问题。
要求学生观察数据,思考怎
样把表中的数据表示在统计
图上。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8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教师要特别注意强调用两种不同的
颜色区分数据。
(3)展示优秀的制图范例,并指出
个别学生在制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
该如何避免。
2、小结制图方法
你认为应该怎样把几种不同的数据
表示在统计图上?画图中要注意什
么问题?
讲解:几种不同的数据要用几种不同
的颜色区分,要注意用图例表示出几
种不同的数据,让看
图的人明白哪种
颜色表示哪种数据。另外注意作图要
整洁干净。
3、第125页第3题
三、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六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
问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在书上开始尝试制图。
学生有序地报出自己喜欢
的科目并填在相应的空格
中。并独立制图。
展示以及请学生简单评价
别人制作的统计图。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个
性
化
作
业
课
后
反
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99 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126-127页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七第1-2题。
教 学
目 标
1、经历求平均数的探索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
我们学校要举行遥控飞机飞行表演,
要求每班代表队的飞机平均飞行时
间超过50秒。我们四年级代表队也
选出了4名同学参赛。他
们试飞的情
况如下。(出示例1的记录表)
2、老师质疑
我们这个队能参加学校的
比赛吗?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平
均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
题)
二、探求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记录表和学校的要
求。
教师:观察记录表你能获得什么信
息?我们这个代表队能达到学校的
标准吗?我们根据
这些信息应该解
决什么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平
均每架遥控飞机飞了多少秒”。
教师:怎样算平均每架遥控飞机飞了
多少秒?
学 生 活 动
学生可能回答:知道4个同
学每个人的飞机飞行的时
间。可以求
“平均每架遥控
飞机飞了多少秒”然后与学
校要求的平均飞行时间比
较。
学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议
一议,试着解答:57+51+
48+48=204(秒)204÷4=
51
(秒)。我们是先算出4架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 10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