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表格式
湖北省邮政管理局-美国大城市排名
1
2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
——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毫米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
短的物体的长
度。
学习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目标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
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流程:
一、引言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
1
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测 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
有2
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
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2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
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
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
3
4
5
6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分
米 的 认 识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3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学习
目标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 1立方厘米学具。
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流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
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
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
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
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
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
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和第5题。
5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和第7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
:
7
8
9
10
11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千 米 的 认 识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教学目标:
学习
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
际长度。
教具
6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
难点
际长度。
教学流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
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
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
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
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7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1千米=1000米
12
13
14
15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课时
学习
目标
主备人
陈娟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
8
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
和数学王国
,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
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
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
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
米、5
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
: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
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
300米、
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
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9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
大树的高度)
2、同学
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
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
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
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
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
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
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16
17
18
19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吨 的 认 识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
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难点
教具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
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
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
上,这条河,
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
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
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
么?
(3)汇报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11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
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吨=1000千克
20
21
22
23
24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12
万以内进位加法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
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
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重点
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
加上进上来的1。
教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难点
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
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基础训练
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13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
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1、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
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
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
,
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2、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
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
呢?10
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
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
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
表示1个十。
3、列竖式计算。
14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
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
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4、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
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
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98+25=123
98
+25
——
123
25
26
27
28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15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位加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学习
目标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重点
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
加上进上来的1。
教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难点
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
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16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
的?
二、学习新课
估算
师:刚
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
600+800900+1001000+100
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
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
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
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
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
定不到700)
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
17
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
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巩固发展
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
且懂得了中国爬
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
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
一
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
题。
做一做
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29
30
31
32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
法
学习
主备人
陈娟
1、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目标
18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重点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难点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
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
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
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19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
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
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
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
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
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
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
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
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后
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
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
方法
说给大家听, 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
把讲解权
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
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
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
20
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33
34
35
36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加
减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法
的
验
算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
方法的交流、让
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学习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目标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
课
21
件
难点
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授
课
教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师:(
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师:
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
1 3 5
师
修
改
或
补
充
+ 4 8
1 8 3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我用
22
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2、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
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
的内容。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37
38
39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3
第
28
页
的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内
容
。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
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
化。
学习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目标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
重点
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
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4
课
教具
件
.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
意说一说。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
动鞋,一
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2 0 0
- 1 8 3
授
课
教
师
修
改
或
补
充
1 7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用
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25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3、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4、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 7 8 0 4
6
4
- 2 8
- 5 1 - 2 2
3
1 2 9
7 3 9 2 4
1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5、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200-183=17(元)
2 0 0
- 1 8 3
1 7
40
41
42
26
43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四边形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
四边
形进行分类
学习
目标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
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
育。
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具 :课件
难点
教学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27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
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
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
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28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
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
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44
45
46
47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平行四边形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学习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
目标
识,发展空间观念。
.
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具 课件
29
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流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
着问。)
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什么图叫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
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
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
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
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
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30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
(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
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
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
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48
49
50
51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31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周长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学习
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具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流程:
一、认识周长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
吗?
32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
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
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33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
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
?自己选一个看看
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
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
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
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
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
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
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
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34
52
53
54
55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长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
学习
目标
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具 课件
难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35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
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
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
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
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36
⑴ 6分米8厘米2厘米 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
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
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
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
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
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56
57
58
59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估一估
37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学习
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
法。
2、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具 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
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8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
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
一下,用彩带数学
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
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
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60
61
62
63
64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39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学习
目标
1.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具
课件
难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流程:
复习乘法口诀。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
40
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
。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
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
面国旗
。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
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
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
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41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 ∮ ∮ ∮ ∮
【】 【】
【】
6 ÷ 3 = □
2、 ∮ ∮ ∮ ∮ ∮ ∮ ∮
【】 【】 【】
7 ÷ 3 = □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65
66
67
68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42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课时
学习
主备人
陈娟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目标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授课教师修改或
补充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 16 ( ) × 6 <
25 4 × ( ) < 23
13
3 × ( ) 47 > ( ) ×
43
6 ( ) × 8 < 26
2、计算:
8 ÷ 4 = 45 ÷ 5 =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
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
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 5
…………………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
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
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44
23 ÷ 5 = 4 (组)………… 3 (盆)
4
∶
5ˉˉ2ˉˉ3ˉˉ ∶
2 0
∶
ˉˉˉˉ 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45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 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7 = (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69
70
71
72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课时 主备人
46
陈娟
1.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习
2.
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目标
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 课件
难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复习。(略)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二、新课。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
答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47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
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48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
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49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
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
73
74
75
76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实际问题
课时
学习
目标
主备人 陈娟
1.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
重点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
难点
活中的简单问题
50
教学流程:
一、复习。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
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
51
学生2,笔算:
5
6 ˉˉ 3ˉ2ˉ
3 0
ˉˉˉ 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略)
五、练习作业。教材P56第2、3题。
77
78
79
80
52
81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秒的认识
课时 陈娟
1、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
学习
目标
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
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
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
难点
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
(60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
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53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
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
朋友。(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
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
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
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体验1秒钟
54
① 师:1秒到底有
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
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
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
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
秒的时间确实很
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
事情呢。(举几个
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
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
珍
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
数字6,这表示经
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
的小朋友你是怎
么知道的。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55
1、师:如果秒针从
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
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
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
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56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
——
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
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
报时。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
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
的成绩吗?从这张成
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57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
品整
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
的主人。
四、
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82
83
84
85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时间的计算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学习
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58
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
法。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
难点
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1、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
走半天。
2、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
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
59
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 引
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
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
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
)分 2分=( )秒
60
先独立完成,
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
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
法。
3、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
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
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
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61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
答,看谁抢答得快,教
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
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
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
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
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62
86
87
88
89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口算乘法
课时
学习
目标
主备人 陈娟
1.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2.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重点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具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授课教师修改
或补充
6×4 8×5 9×7
7×5 6×8 9
×7
63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
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略)
64
90
91
92
93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法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学习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目标
重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具
难点
65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
少? ②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
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
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
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66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
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
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
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67
94
95
96
97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估算乘法
课时
学习
目标
主备人 陈娟
1.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具
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68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
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
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
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
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
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
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
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
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
以列成
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69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
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
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
立计算
,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
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
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70
98
99
100
101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位)乘法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
学习
目标
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
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重点
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
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具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难点
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
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71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
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
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
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
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
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72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
36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
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
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
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73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连续进位乘法
课时
学习
主备人 陈娟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目标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
重点
确地进行计算。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
难点
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74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
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
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
116
117
118
75
119
120
121
122
123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一个因数中间有0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的乘法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重点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
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难点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
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76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
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二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
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教
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
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
让学
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
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
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
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
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
77
生
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
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
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
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
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
积是0,要
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
来.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
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
说是怎样计算
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2、3题.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78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乘法
课时
学习
主备人 陈娟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目标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重点
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具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难点
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
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
×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
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
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79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
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
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
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
,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
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
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
br>80
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
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
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
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81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158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认识几分之一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
小。
学习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
得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
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具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
难点
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
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82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
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
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
出来?怎么写?
(2)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
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83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
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
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
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
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84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几 分 之 几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
,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
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学习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
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
体验。
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
重点
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
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
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
难点
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
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85
教学过程: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
数吗?
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
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
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86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
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
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
、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
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87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习
目标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
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重点
法。
教具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
难点
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
88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1、填空
1)34里有( )个14 2)25里有( )
个15
3)48里有( )个18
4)59里有( )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89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
90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可能性(一)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
学习
目标
“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91
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
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
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
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
92
学生说)
( 依次板书: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
们实际来摸一摸,
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
下去,结果怎么
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 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
,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
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
的球随
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
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93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把今天所学
的知识和
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
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
br>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 2、3
185
186
187
188
189
年级
三年级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可能性(二)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
学习
目标
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
94
培养学习兴趣。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
重点
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具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
难点
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
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95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
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
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
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
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
是摸出蓝
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 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
同的
2、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
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96
3、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
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
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
值做铺垫(因为概率
与这些分数相等)。
三、练习
P109 4
第4
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
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
红多,都满
足条件。
190
191
192
193
194
年级 三年级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数学 课题 可能性(三)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学习
目标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
的。
97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
培养学习兴趣。
力。
重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具
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 他 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
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
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
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黄
98
红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
到预期
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
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
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学生讨论完成
99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简单的组合(一)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 主备人 陈娟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学习
目标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