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5个)

巡山小妖精
619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06: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免费师范-竞聘演讲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5个)


(吴正宪,全国知名数学特级教师,

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

(一)平均数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
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
第一件事, 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
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 这么多小朋
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
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
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
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
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
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吴: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吴;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 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
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
队总 体的拍球水平呢?
(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
(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
平均数。)
吴:怎样求平均数呀?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点评:排球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吴老师把 游戏引进课堂的时候,在许
多环节上都进行了改造:让学生自拟队名、自定比赛规则,是要培养
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选择加入,
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体会 ,从而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
习的需要。实际上,几乎每个环节都自然的指向对平均数的理解。一个原生态的生活情境,是难以有如此明显而丰富的教学意义的。







(二)二 分之 一


“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12吗?”在学习12
时,这个问题搅起了课堂的波澜。每个同学 经过独立思考都纷纷发表
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两大阵营。
正方、反方分别选出两名代表站在台前,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开始。
吴老师顺手递给一边 一张圆纸片,宣布:“同意不同意都要
提出问题,如果能问得对方心服口服,同意了你的观点,就是胜利 者。
这张纸可以折,可以撕。下面的同学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
讨 论过后,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到讲台前,吴老师对座位上的
学生说:“我们请正方和反方的代表发表自己的 意见,可以吗?我们
静静的听,然后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那位同学最会倾听别人的
发言。 ”辩论开始。正方同学把圆从中间对折,问:“这一半不是
12?既然你们都承认,为什么不给老师画勾 ?”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反方同学把圆随意撕了一小块下来,问:“这圆是不是两部
分?”
正方:“是。”
反方:“这两半都是圆的12吗?”
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为什么你们还认定把一个圆分成两份,
每一份都一定是12呢?”好一个咄咄逼人的反问。
正方仍然不服气:“我们怎么就得到12呢?”
坐着的同学开始按捺不住了,举手发言 。一个说:“这个圆
可以折成12,也可以不折成12。”真是一语中的。


另一个说:“如果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2,但这里
说分成两份,怎么分都行。”他在“分成两 份”上特别加重了语气。
理越辩越明,几个回合下来,大家就达成了共识:这句话错就错在“一
定”上,如果一定是12的话,前面应该加上“平均”这个词。这是
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

点评:数学是其他自然学科的皇后,良好的数学素养离不开
周密、严谨的思维。 当然,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是靠教师的严厉
逼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在解决问题的 活动中慢慢
养成。教师所能做的职能是引导。



(三)小括号



刚刚认识了小挂号可以改变原有运 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
同学提出:“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
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边说一边走到黑板前把“12×(4+3)”式
子改写成了“12×4+12 ×3”,一脸不喜欢的样子:“反正我不喜欢
小括号。”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岂不白 上了?吴
老师思考着如何把这节课引向深处。突然,他看到了讲台上摆放的同
学们为灾区捐的书 ,灵机一动,一个教学思路产生了。他不慌不忙地
提出一个问题:“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她有92本 课外读物,自
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送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
本?请列综合 算术解答。”吴正宪特意请那位同学板演并讲解。过了


一会儿,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 “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号,表
示先求92与32的差,最后再除以5。”吴正宪故意问:“这个小括
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是也可以解决问题吗?”“这个小括号非
写不可,不然就得先算32 ÷5这一步了,不符合题目要求。” 那位
同学着急地说。一位同学抢过话头:“你现在是不是和大家一 样也喜
欢小括号了?”“小括号挺好的。”那位同学感慨地说。

点评 :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
是学生自己体悟到、探索到,这是吴老师的高妙之 处。



(四)圆周长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
片、刻度尺、绳 子和剪刀。吴老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
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 的篱笆呢?你们能
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
法。”话 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
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
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 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吴老师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 如果有
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


起来 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 “是啊,行吗?”A组的同学陷入了
沉思。

接着,B组 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己小组的做法:“我们研
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 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
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

“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 。”吴老师称赞道。这话在B组同
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

停顿片刻,吴老师拿出 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
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 求这个圆
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 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里掠
过,C组的同学发言了:“将这张圆形的纸对 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
长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断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
16 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很有创意,吴老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 周
长,很了不起。但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
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 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球圆周长的普遍
规律呢?

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经过一番思考,学 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
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 实验,同学们
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规律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点评:吴老师善于创造绚丽的思维波澜景观,她总是恰到好处地打破
学生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 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
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
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
更高的浪花。



(五)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上,吴老 师请部分同学到黑板上用画图
的方式表示自己心目中的一半。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划出了不同的
12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一种非常科学简单的表示方法吗?”在学生们
七嘴 八舌的猜测中,她自然而然的引出了12的概念,然后问:“那
你们看12能不能代表你们画的这些图的 意思呢?”“如果你认为它
可以,就把你画的图擦掉,如果你认为12没有你画的图漂亮或不能
代表,可以不擦掉。”多数同学都擦了,只有几位同学没有擦。没关
系,吴老师等待着,让他们慢慢去体 会。

在临下课前,吴老师安排了一个环节,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用画图的
方法来表示 5100。画着画着,一个男孩对老师说;“画不了了,太
麻烦了。”吴老师问:“那你说是画图好还是 分数好?”“分数好。”
看来他是真的体会到分数的价值了。另一位女同学还在埋头画她的


5100,吴老师又在分母上加了一个“0”,变成了51000。微笑着
对同学们说:“她 愿意画就画吧。”51000该怎么用画图表示呢?
就让女孩继续想吧,最终她会感悟到用分数表示这个 关系是又准确又
简单的。



点评:这种等待在课堂上是经常需要 的。这是一份源自博爱的宽容。
宽容让学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宽容让学生的智慧充分涌流。

一个教师之所以博大,就在于它告别了强迫学生认同的习惯,学会了
等待,学会了宽容

管理制度的作用-姐妹签名


关于幸福的格言-移通学院教务网


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父母的爱作文100字


托福报名网址-安徽外国语学院分数线


淮阴师范-七夕是几月几号


吉林建工学院-创先争优活动总结


安徽招生考试院网-河南大学教务网


行政能力测试技巧-失望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