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案

巡山小妖精
683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07: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古代元旦-秋季开学典礼讲话稿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征求意见稿)

一、制订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的总旨 为了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进一步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 念,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需要有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师的
教学行为。这对深化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教学常规既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必要制度,又是 引导教师
努力学习新课程新理念,自觉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重要措施.常规旨
在引导教师认真 学习新课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努力夯实学生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促进学生
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内容
一般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批改与辅导、教学评价及教学研究。
1.教学准备教学前,教师为上好课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是教
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师 做好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
学准备过程是教学组织者(教师)、学习的主体(学生) 及学习的
中介(教材及教学资源)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整
合形成基本的教 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是主体,
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了解学生,根据 自身的经验,逐步形
成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了 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
标;知道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及各学段 的分布状况。 (四基: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通读全册教材,
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本册教材
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 生的实际编制学期教学计划。确定本学期数
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
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加强对例题和习题的研究,在理解教材的基
础上能创造性使用教材 。 (3)全面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更是学习的主体。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是教学极为重要的 准备工作。
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情感、方法和 习惯。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
要。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
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佐藤学) (4)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在


明确单元教学要求,把握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 制订明确而
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当的教与学的方
式、方法,合 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层次和环节,要设计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练习要有针对 性、层次性,综合应用
要有适度的开放性;板书规范清晰,布局合理,具有启发性,有助于理解
知识脉络,提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的概括。 重视练习题的设计。
教学设计撰写要求:目标明确、 流程清晰、意图明显、预设充分、
行文严谨、回顾全面。 市教研室刘老师在《情境串教学法》书中,
介绍了十三种课型,每一种课型都从背景分析、教学基本流程、教
学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 阐述 (5)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对于
必需的教具、学具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制作等预备工作, 教具、
学具的准备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考虑教学价值的同时注意它的
有效性。 2.课堂教学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在教 师的引领下,学生凭借原有的
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
交流和反思,自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1)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堂。 (2) 精神饱满
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
动、准确。板书工整、有计划。 (3)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学习
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 、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间的互帮互
学,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以爱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 难,树立自
信心并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善于倾听、勤 于思考、敢于质疑、准确表达、善于阅读、专心致志
(听讲、写作业)。 (4)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发 展规律,联系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

进 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
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
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结构科学。必
须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
反馈,及时调 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
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7)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
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 3.批改与辅导 作业批改与辅导


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
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
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1)数学作业形式要多样。从数学学科
特点出发可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作业 的量要
适度,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以促进学生创新能
力和实践综合应 用能力的提高。 (2)作业的批改须及时、认真,以
利于反馈,帮助学生学习反思。批改既要严格, 更要正面鼓励引导,关注
情感感染,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
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3)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
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 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
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 (4)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订正要 及时。基
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
帮助和指导。对 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
或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 (5)辅导要贯 彻因材施教,因人制
宜的原则。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既
要关注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要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既要关注个性化的学习,又要关注学习方法 的指导。 (6)辅导学生
应耐心、鼓励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提问要循循善诱,不随意斥责,杜绝讥< br>讽、挖苦学生。以正面诱导和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自
信性。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
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 的教学。

(1) 教学评价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
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

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
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考试 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 实际
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要 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
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 助学生正确认识
自我。 (3)加强命题内容与方式的研究,以数学课程和教材的要求
编制试 题。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恰当安排单元检测
和期末考试。采取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4)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
卷分析等各项工作.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
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
师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
反思 、调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
质量。 5.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
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独立学习与反思,同伴研讨与互助,专业学 习与
引领。 (1)教师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结合教学实践展开的教育教
学研究即结合教学实 践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反
思。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主动参与校本教研,努力提升 专业素养。
(数学素养课题)关于子课题 ﹡教材编写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
成的研究 ﹡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材使用
中对丰富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方法的研究 ﹡作业、习题、课外实践
的设计与讲评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研究 ﹡教师数学素养对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研究 分专题逐个击破,层层推进 (2)听
课、说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应前有准备,后有反思,活动

中踊跃参与讨论、交流.研究持之以恒,不断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研究
的重要方式。 教研活 动提前了解课题,会议内容等;工作3年内的
新教师,参加区级教研活动要写小结,其他教师参加市级以 上教研
活动要写学习体会。并于三天内上交教研员。不在篇幅长短,重在
真情实感。 (3) 结合教学实践,学习教育理论,与同行探讨,向专家请
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推荐书目: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佐藤学 著钟启泉 译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变革的6个秘密》、《课堂密码》

书洋中心所在校

一、课前准备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1.认真领会《 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
各个年级段的总要求和评价建议。

2.了解并熟悉全册 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具体教学内容,弄清全册教材
的重点、难点及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在这一年 段所应达
到的基本水平和这一年段对学生的评价建议。

3.全面了解所任班级的学 生。要经常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
实际情况和有关的思想动态,尤其是摸清学习困难生的有关状况 。

3.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
好学期教学 计划。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
教学内容;教学总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考、解决问


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来阐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措施;教
学进度安排。

4.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好每一课时的教案。做到“备
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教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
度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 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
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5.新授、练习、复习、数学活动和 单元练习、试卷评析等不同类型
的课,都应有教案。每学期教案总数不少与教学实际的总课时数。

二、课堂教学

1.数学课的课堂教学应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成为师生间、 学生之
间交往互动的过程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 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
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
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要积极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要关< br>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 教学效益。

4.课堂上构建轻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
体 地位,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独特见 解。

5.注意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注意培
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准时上课,按时下课。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态亲切、自然;
精神饱满,坚持讲普通话 ;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

7.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手段和形式 应多样
化,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
所提供的信息,适时调 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三、作业与测评

1.课堂作业应在课内完成。低 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中、高年级平
均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内。各年级还可根据 具
体教学内容设计并布置适量的课外实践作业。


2.布置作业时,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书写要求及注意事项。教育学生
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每次作业时做到字迹端 正、格式规
范。

3.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不仅要看答案,还要看解题 过
程,并做到批改符号统一,成绩采用等级形式。订正时也要统一要
求,订正及时批改,注明批 改日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应做简
要记录,及时讲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可当面批改,给予
耐心指导和帮助。

4.学习成绩考查应重在平时,除了笔试,可适当安排口试。严格控
制测验次数。

5.命题必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和学生实际,试题设计科学,
题意表达明确,题量适中,具有适 度的开放性。

6.对测试情况要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
应的改进措施。

四、课外指导

1.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耐心、细致的辅导,让他们在 原
有基础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并指导他们阅读有 关的数学课外书籍,
参加数学的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这些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发
挥他们的 聪明才智。

【篇二:小学数学试讲教案_教师资格证面试】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
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
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2. 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分米?

3. 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 -----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
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请
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 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
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
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
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 ,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
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 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 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
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
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 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
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
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
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
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
高是

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 告诉,要求我们先
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 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
出体积 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
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
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
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 立方米 ②3a立方米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
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3)2立方米

2、 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
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
教室长12m,宽6m, 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
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篇三:小学教师各科优秀教学设计汇编(40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
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点:在探究 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
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
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
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①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
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
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 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
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 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
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
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
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三、练习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
锯完

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75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运用8的乘法
口诀进行计算,并用一句 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经历8的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
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 的合作态度。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练习。

爱眼日-励志教育文章


西安外国语大学地址-春节祝福语2014


安胎假-小学健康教育计划


小春日语-文明礼仪儿歌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服装厂创业计划书


教师节贺卡模板-新店开业贺词


理论物理-文学技巧


中秋节风俗-汕头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