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说课稿
四叶草的折法-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
《鸡兔同笼》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
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我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教材分析;二是<
br>教材处理。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里面包括四个内容:地位作用、结构特征、编排特点、
学习目标。
一、地位作用: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大约1500
多
年前的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安排在六年级,它
的教学目的是
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研究解决鸡兔同
笼问题。新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移至四年
级下册,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材只介绍了列表法和假设法两种思路来解决问题,作用有两个
:一是培养学生
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是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课标》中指出:数学
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
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本课的
教学与其它课的区别在于,
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结构特征:
1、它有两个不同的事物,有“两总”,即总数量,总份数;有“两每”,即
两个每份数;
2、“鸡兔同笼”这类问题,常常用假设法来解决。
假设法是指“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状态
),看成相同的事物(或状态)进
行推理”,这种想法叫假设法。
三、编排特点:
1、利用古题激发兴趣。
教材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孙子算经》中的“鸡
兔同笼”
问题,这一素材的选用,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数学历史渊远流长;另一方面通过
小精灵
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2、体现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
br>“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为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提出了挑战,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化繁
为简是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3、 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
“做一
做”中安排的“龟鹤问题”和种树问题均与“鸡兔同笼”问题本质相
同,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相关的问题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
题的实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
法,进而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我确定了以下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四、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
“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是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为了更好的落实目标,本节课采用的教
法是围绕“以活动为主轴、以问题为
主线、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来开展学习;学法是采用探究发现法
和讨论交流
法,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尝试、探究、交流、推理等等,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
一起
来。
第二方面:教材处理
鉴于数学广角这一特殊课型,将本课分为引入、展开、延伸三个部分进行教
学。
一、引入
1、呈现主题情境图。
情境图的呈现,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
激发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完成学习目标3)
2、提出问题: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题,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3、呈现问题:笼
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
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4、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让学生经历猜测结果、尝试调整的过程,在得不到正确结论的情况
下,进入
下一环节的教学,恰当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兴趣的同时,为引导学生经历“化繁
为简”
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
二、展开
(一)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1、谈话交流:同
学们刚才在解决这道古代数学问题的时候,大家猜了好几
组数据,但是经过验证都不对,为什么这么多人
都猜不对呢?(数太大了不容易
猜对,数小一些是不是就能猜对了?)
2、呈现例1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
有多少只?
(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1、经历列表法的形成过程
(1)第一层次:
问题: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现在知道有几只鸡?几只兔?(3只鸡 5只兔)
怎么知道这个结果是对的?(验证)
(2)第二层次:
问题:说一说是怎样找到正确结果的?(引导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
预设学生的思路:
第一种情况:直接想到鸡有3只,兔有5只。
第二种情况:推算
。有的学生从鸡、兔各有4只,往两边推算;也有的同学从鸡
有1只,兔有7只依次推算。无论怎样推算
,让学生体会逐步调整的过程,感悟
“增加1只鸡,同时减少1只兔,脚的总数减少2只
”)从而得出运用列表法解
决问题。
(3)第三层次: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鸡 8 7
兔 0 1
6 5
2 3
4
4
3
5
2
6
1
7
0
8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列表尝试法虽
然繁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
假设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
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
2、探究假设法的思路
(1)问题:通过刚才的实践,大家找到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办
法列表法,
如果继续运用这种推理方法,怎样做可以更简单呢?
(2)交流:发现把鸡或兔的只数假设成“0”只,计算起来会更简单。
(3)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假设法一:假设全部都是鸡。
8×2=16
26-16=10 4-2=2 10÷2=5(兔) 8-5=3(鸡)
假设法二:假设全部都是兔。
8×4=32 32-26=6 4-2=2
6÷2=3 (鸡) 8-3=5(兔)
这两种方法都板书出来,给学生以示范,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
和解题格式。
3、列表法与假设法的对比。
通过刚才的学习,发现列表法与假设法都可以解决“鸡兔同笼”
问题,但相
比较来说,列表法比较繁琐,以后再解此类问题时,最好用“假设法”。
[展开这
个环节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进行合作
探究,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
笼”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感悟化繁为简的转化思
想,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顺利完成学习目标1和2。]
三、延伸
1、试解《孙子算经》中的原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几何?
2、欣赏鸡兔同笼问题的一些特别的解法(阅读资料)
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在接
下来的练习中,挑选了“龟鹤问题”,再到生活中租船问题两个不同层
次的问题情境。从转变事物的对象
——“形变”,到改变事物的数量——“量
变”,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变”,从
而提炼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
型。当数学模型建构后,学生会豁然开朗,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数学文化源远流长,数学思想博大精深,让我们以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
去实践幸福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