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德国签证中心-劳务用工合同范本
认 识 三 角 形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
三角形》,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
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
和设计意图
说教材:学生已经接触过三角形,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
认识的基础。今天
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并体会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它是进一步探究三角形三边
关系、认识三
角形分类以及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
学习几何知识
的基础。
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
我从知识、能力、情
感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
征
和特性,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和相
应的高。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协
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情感目标: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得
情感体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
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 在学习新知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
1
和相应的高。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三角形纸片,教师用钉子板。
学具准备:铅笔,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学生用钉子板。
教法和学法,教育家说:“你怎样教
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针对
平面图行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法上我采用创设情
境法、实验法、比较法等方法,把观察,演示,实际操作,自学讨论
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看一看、折一
折、画一画、猜一猜、练一练,在
观察中抽象,概括。同时借助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采用形象生动的教<
br>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
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使全体学
生都能积极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流程。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
能说的话,不替学
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不替学生讲学生自己能讲的知识。新课标更
是要求老
师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初步体
验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
入。我用课件呈现51页主题图,引导
学生观察:让学在图中找出三角形。并让学生列举在生活见到的其
它
三角形。接着用课件展示例1的实物图形并抽象出三角形。同时揭示
课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实物所呈现的三角形开始,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
又要明白这不是数学的追求,重
2
点是从这些实物平面
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这样会很快的激发学生
想研究三角形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br>(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
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
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理念,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大步骤。
第一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
分为摸一摸、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4个层次。
1、摸一摸,用手触摸三角板的边,角,顶点,初步感知三角形
的特征。
2、看一看
,课件演示三角形,抽象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
自己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3、议一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在学生
得出概念后让学生讨论“围成”
可以替换成“组成”这个词语吗?教
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练一练,在此我设计三个练习题,其目的是对三角形的特征
和概念进行巩固。
A、首先画一个三角形,标上它各部分的名称。
B、其次用课件演示54页第1题,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增加认知面。
C
、最后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有一个
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
形。(分小组完成,培养学
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3
<
br>设计意图:教育家布鲁纳在“发现法”中指出,学生自主参与及
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
理解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因此,
在这一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让他们自己<
br>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二步: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课件演示:
首先
我抛出问题:刚才我们观察的这些桥梁支架,自行车架以及
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设计师为什么要利用到
三角形呢?接下来我让
学生做一个实验:拿出准备好的四边形和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
三角
形和四边形的框架,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操作很容易发
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四边形容易变形
。此时立刻向学生抛出:这
就是三角形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稳定性。而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
广泛。接着用课件呈现54页第4题让学生解决,及时应用刚才所学的
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意
图: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比较活动,去感
受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稳定性方面的差别,从而理
解生活中很多建筑利
用三角形的理由,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步:探究三角形的高。
我首先用课件演示例二折高的过程。
1、折一折:让学
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按课件演示的方法
折一折,折完后互相观摩。看折痕的一端是否过三角形的
顶点,另一
端是否与顶点的对边相交,折后是否重合,猜一猜折痕与三角形的这
4
条边是什么关系。
2、然后让学生展开被折的三角形,并让学生指
着这条折痕,立刻
告知学生这就是三角形的高。用同样的方式教学三角形的底。
3、拓展:当
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之后,让学生探究三
角形的另两条边是否可以作为三角形的底,是否能折
出另外两条高。
以此来巩固和升华学生对三角形底和高的全面认识。
4、继续探究:三角形的
底和高的关系。学生可能回答出各种不同
的答案,甚至回答不上,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去
量一
量,使学生得出清晰的认知:三角形的底和高互相垂直。
5、接下来教师演示用三角板画三角形的高。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6、练一练:在此我设计
两组练习题,(用课件演示)一组是让学
生判断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否画正确(即54页第2题)。另一
组是为
各种不同的三角形标出底和高(即53页第3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此阶段对“
三角形高”的要求有所降低,
必须避开“高”的概念,但是必须让学生从感知上认识三角形的高,
同时又必须让学生掌握“高”的本质属性,这样才符合新课标对课程
改革的要求。
(三)练习巩固
我让学生完成教材54页3、5题
因为数学是讲练结合的学科,需要这样的及时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1、问学生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5
2、再问学生是怎么获得的。
3、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应用。
设计意图:我
让学生谈收获,谈方法,谈体会,是为了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稳定性
四、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单明了,以帮助学生对本课重要的知识
点进行的罗列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五、本课理念
本课教学我遵循新课改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
平出发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
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
者。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