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方程》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玛丽莲梦兔
983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07: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浙江会计继续教育网-武科大中南分校


小学数学《方程》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
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 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 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
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
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 提供的这
套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方程》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
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 合同学的年龄特征,
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
点。
本 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
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和< br>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局部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
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
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


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
方程的意义。
(1)
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同学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
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
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同学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
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同 学在天平
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
例1在天平图下方出现“=”,让 同学用等式表达天平两
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
使用了“质量”这个 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
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
少。教学 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
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布置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


写出的不是等式。同学在相等与 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
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
都含有未知数,有两 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
同学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
素材。第三 ,写四个式子时,对同学的要求由扶到放。
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同学填写,同学在选择“=”“>”< br>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
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同学填 写,这是因
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 br>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
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同学陆续 写出了等
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
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 为教学方程的意义
提供了鲜明的感知资料。教材首先告诉同学:
像x+50=150、2 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
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一起特点< br>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假如让同学对
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 x+50>100和x+50<
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同学

< br>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布置讨论“等
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 第1题让同学
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
念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关系。 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
式不都是方程。这道题里有以x为未知数的等式,也
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 式,使同学对“未知数”有正确的
理解,防止把未知数局限为x,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
有x 的等式”。“练一练”第2题要求同学自身写出一些
方程并相互交流,让它们在写方程时关注方程的实质
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
(3)
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
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同学发 现和理解实际
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
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 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
排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直观情境的出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
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 就出现了,
同学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
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 有困难。因此,教材


先让同学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
右两边 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
充沛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同学初步知道什么是列
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
表示什么有所体验。
在此基础上, 过渡到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
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
量关系, 突出两个或几个局部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
在几个局部数相同时,它们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这
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建立
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同学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
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一共20元,买4本同样的故事书
一共要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 20和4x=。假如
少数同学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x=4也是可以的,
但不宜提倡 ;绝不能列出20-12=x、÷4=x这样的方程。
因为后者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同学体 会
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有弊无利的。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同学是应用四则计算
的各局部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 比较简单
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规范》从同学的久
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动身 ,要求小学阶段的同


学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本单元布置了
关于等 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结果仍然是 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
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
学 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和时让同学运用等式的性质解
方程。
(1)
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笼统概括”的方式
教学等式的性质。
教材仍然用天平的直 观情境教学等式的性质。因
为在两臂平衡的天平上,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发生相
同的变化,天平 的两臂仍然坚持平衡。这种现象能形
象地表示等式的性质,有利于同学的直观感受。
例3 教学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设计了四组天平
图,每组左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前的等式,右边的天
平图表示变化后的等式,从左边的等式到右边的等式,
反映了等式的性质。上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 两
边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下面的两组图
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减去相同的数,仍 然是等式。
四组图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精
心设计每组天平上物体的质量, 第一组图写出的是不


含未知数的等式,在左边的天平表示20=20以后,右
边 天平的两边各加1个10克的砝码,看图填写20+()
○20+()。同学在两个括号里都写“10” ,在圆圈里写“=”,
联系天平两边各加10克都变成30克,而天平仍然平
衡的现象,体会填 写的等式是合理的。这样就首次感
知了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第
二组图写 出的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x=50到
x+20=50+20的变化和比较中,对等式两边都加上相同
的数有进一步的感受。第三组图写出的等式两边都用
字母a表示砝码的质量,圈出a克砝码并画 上箭头,
表示去掉它的意思。联系已有经验,这里的a代表许
多个数,这组天平图与等式概括了 众多等式两边减去
相同数的情况。第四组图在方程x+20=70的两边都减
去20,不但又一 次表示了等式性质,而且与解方程的
方法十分接近。
另外,这道例题的8个等式中,有7 个让同学在
圆圈里填写“=”组成等式,这是引导同学切实关注等式
有没有变化。右边的四个等 式分别让同学在括号里填
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的数,有利于发现等式的性质。
例5教学等式 的另一个性质。教材注意利用同学
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
示出等式 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同学写一个等式,


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 乘或除以
相同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结论。教学时有两点应
注意:
一是让同 学正确理解图意。上面一组天平图的左
边原来是一个质量为x克的物体,又添上一个质量相
同的 物体;右边原来是一个20克的砝码,又添上一个
同样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乘2。
下面一组天平图左边原来是3个质量都为x克的物体,
现在只剩下1个这样的物体;右边原来是 3个20克的
砝码,现在只剩下1个20克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
两边物体的质量都除以3。 二是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
那个数不能是0,这一点同学能够接受。因为前面的
教学中,已经多次 提到除数不能是0。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4和例6教 学解方程,解方程的关键是方程的
两边都加(减)几、乘(除以)几,教材对此有精心
的设计。 例4看图列出方程,同学先从图中能得到求
x值的启示:
只要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去掉1 0克的砝码。联系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x+10=50的特点,理解“方程两边都
减去10”的道 理:


等式的两边都减去10,左边就剩下x,x的值只
要通过右边的计算 就能得到。例6在列出方程以后,
让同学联系已有的解方程经验和有关的等式性质,考
虑“方程 两边都要除以几”这个问题,并解这个方程。
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从同学实际动身,让同学主动学习
的教育理念。另外,例4的编写还注意了三点:
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强调等式变换时 ,
各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教学时必需严格遵循;
二是求得x=40后,通过“是不是正确 答案”的质疑,引
导同学根据“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进行检验;三是在
回顾反思求x值的过程 基础上,讲了什么是“解方程”。
这些都是以后解方程时反复使用的知识。
协助同学逐渐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
能,是教材编写时认真考虑的问题。用好教材设计的
两道题, 能培养同学这方面的能力。一处是第4页“练
一练”第1题,为了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的左边已经加上25(或减去18),右边应该怎样?这是刚
开始教学解方程时的设计。通过在方框里填 数,在圆
圈里填运算符号,
引导同学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体会解方程的战
略和 思路,理出解方程的关键步骤。同学在方框里填
数一般不会有问题,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可能会出现


错误。要通过交流和评价,协助他们正确掌握方程的
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相同的 数。另一处是第6页
第7题,简化解方程过程的书写,浓缩思路,是在基
本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以 后布置的。如解方程x-20=30,
在方程的两边都加20这一步,省写了虚线框里的内
容: x-20+20=30+20,直接写出x=30+20。这样做能使
解方程的考虑流畅、书写简便,从 而提升解方程的能
力。教学时要让同学体会简化的过程,重点讨论圆圈
里填什么符号、方框里填 什么数以和为什么。第8页
“练一练”第1题、第10页第2题的编排意图与上面相
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 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印刷厂实习报告


辽景宗-青岛海关代码


云南招生网成绩查询-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学习计划-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奖学金感谢信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地址-杭州g20峰会时间


郑州中招分数线-印度留学网


东莞公务员-信息检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