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浙商期货-新疆教育学院网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综述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
学常规管理,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增强教师学科教学的目标意识,明晰学科教学
工作的基本标准,提高小学数学教
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广大小学数
学教师专
业发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本要求内容涵盖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内
外辅导、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
与开展、试卷与练习的编制、总结和论文的撰写、
课题的立项与研究等方面。本要求将作为今后小学数学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
和教学检查的基本依据。
第二部分 教学活动
一、课前准备
(一)集体备课
1.学校要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备课组,遴选骨干教师
任备课组长,实行备课组
长负责制。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学期初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好备课组活动
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集体
备课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
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
与测试。集体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间周一次,每次活动
不少于两节课。备课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要认真做
好活动记录,并留存好过程性
材料。
3.集体备课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精备‛
三个环节进行。集体
备课由备课组长将每次集体备课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备课组成员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
备工作,主备人须备
出完整的教案。集体备课研讨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
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
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
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
优化教学
设计,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框架或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
的基础
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反思与锤炼,
形成自己的个案。
4.集体备课活动形式要多样,提倡以分析教材、研究学情为重点,以集体研
讨、说课评课、模拟上课、
主题沙龙为主要形式,具体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每次
活动主题要明确,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学校分管领导要全员参与备课组活动,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
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
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
1
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二)个人备课
1.目标定位要准确。要深入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明确数学知识
的前后联系及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
数学活动经
验。要深刻领会课程理念,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和外延,准确定位课时目标。教
学目
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
具有可操作性和活动性,体现
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同时辩证处理好
课时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阶段性目标与总
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2.学情研究要全面。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在进行学情
分析时既要对任教班
级群体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也要对班级中的‚两头‛(学
困生、特长生)进行单独的分析,做好教学预
案,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3.教法学法要优选。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
年龄特
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
择教学方
法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
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
、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情况
下,本源性数学知识宜采用观察、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
法,派生性数学知识
宜采用讲授、讨论、自学等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常用的接受式、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等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努力实
现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
4.媒体选用要恰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
有效组合、恰
当运用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
br>5.教学设计要科学。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情境的
创设、自主学习活动
的组织与指导、交流与评价等环节的设计要灵活合理。要依
据2011版课标的理念和内涵要求,根据教
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设计教学过
程,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
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充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及具体的教法
和学
法,要凸显出教师的引导与点拨的具体过程,凸显出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
6.练习设计要精心。要围
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对教材中的习题进
行合理取舍、整合和创造性地使用,要遵循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适度发展的原
则,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有关练习,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设置发展性、综合
性练习,要合理把握课堂训练的‚量‛和‚度‛,形式要多样,要注重‚四基‛
的培养和‚四能
‛的提升,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不
2
同的发展。
7.板书设计要合理。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br>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和
难点。
8.课后反思要深刻。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记录成功的教学思
路,总结富有特色的教学方
法;还要总结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围绕某一
个问题或某一个主题展开,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
入的剖析,查找原因,寻求
对策,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9.备课格式要
规范。要认真阅读备课簿中的‚备课常规要求‛,填写好备课
簿中的‚三表‛(任课表、作息时间表、教
学进度表),制定好教学计划(分为两
个方面,一是班级情况分析,二是改进教学的方法与措施)。每课
时备课要写出
备课时间和上课时间。
10.备课环节要齐全。备课应包括全册备课、单元备课
和课时备课。全册备
课、单元备课内容应包括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资源与工具的设计、课时安排等。课时备课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
重点和难点、教具和
学具准备及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
思等。每学期应根据教师用书规定的课时数进
行备课,对于机动课时可根据实际
需要,灵活设计机动课时的教案。
二、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教师要再次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认真阅读教案,
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
改,准备好教学用品、用具(如作业本、小黑板、挂
图、模型、课件、仪器等),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
况。
2.教学氛围要和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采用有效的
激励手段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力求做
到全程、全员参与。
3.教学过程要灵活。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师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价值和思维含量的探究问题,保证学生有
足够的活动时空,放
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亲历数
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自主建构新
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
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精讲
点拨‛, 做
到‚到位而不越位‛。
4.课堂调控要到位。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
系、过程与结果之间
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生成状况及时有效地组织与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3
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5.教学结构要合理。要根据学生的
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科学合理地
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第一学段一般按照
‚‘兴趣’引入
→‘问题’着手→‘分层’训练→‘质疑’提升‛等几个步骤进行;第二学段一
般按照‚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巩固练习、实践
应用与拓展→总结反思、
完善知识结构‛ 等几个步骤进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以学生学习为主的问题研究一般包括‚创设问
题情境→提出假设→论证假设
→指导总结→练习巩固‛等环节;以自主学习为主的问题研究一般包括‚呈
现学
习内容→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答疑→练习巩固‛等环节;以探究发现为主
的问题研究
一般包括‚提供实例→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指导总结→练习巩固‛
等环节。
6.教学语言要
规范。教师上课一律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课,语言严密、规范,
力戒语病及口头禅;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
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激励性;教师教
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注意音
量和力度,富
于感情,切忌平淡低沉,枯燥无味。
7.时间分配要合理。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去突破教学重难点。新授
内容一般在 30
分钟内完成,留有5—10分钟用于巩固训练和拓展延伸。低年级
课堂作业基本当堂完成,其它年级课堂
作业努力当堂完成。
8.课堂板书要工整。板书要准确无误,作图要规范、科学,层次清晰,要突出教学重点,书写要工整、入体、美观,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每课都要有作业。备课中的每课时必须要有1
次课堂作业。《补充
习题》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如果备课中
是1课时,而补充习题有2—3页作业,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1页作为
学生的课堂作业,其余的页面可以不做,不得在这2—3页中选几题作
为课堂作
业。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取课本中的练习题或个性化设计的作业作为学生的书面作业。要在集体备课时重点加强对作业的研讨与设计,多设计一些具有开放
性、层次性、创新性
、趣味性、灵活性的作业供学生选做,作为《补充习题》使
用的补充。
3.要求学生做到认真
、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
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
4.课外练习作业的选择应该以教材练习和《伴你学》的习题为主,也可以自
主设计一些典
型习题供学生选做。
4
5.教师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
。作业批改要及时,当天作业当天批改完毕,未
经批改的作业不能发给学生。
6.批改的符号
、格式、等第、批语的书写要规范、端正,不得潦草。作业等
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
。
7.作业批改要认真,提倡精批细改、面批面改,杜绝错批、漏批现象的出现。
对学生作业
中的错误,教师要在适当位置写上‚订正‛,必须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教师适时进行补改。
8.要重视对学生作业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
把握和合理使用激励性评价
符号或评语,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诊断
性、激励性以及导向性。低年级可使用激励性评价符号
(笑脸、大拇指、五角星、
红旗等),中高年级可使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人文性的评价用语。 9.课堂作业必须教师亲自批改,严禁让学生批改。课外练习要求以教师批改
为主,也可以师生共批
或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批互改。
四、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
分类推进,重视学困生和优等生辅
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2.对于学困生的辅导,要耐心
地了解和细心地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各种原
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惑,逐步树立学习的
信心。
3.对于特长生的辅导,要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并编制科学的延伸拓展性练
习供学生
选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4.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
、定对象、定时间、
定地点,切实保证课外辅导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
第三部分
教学研究
一、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1.要建立健全教研组织网络,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要
以中心小学为单位,每
学段成立一个数学教研组,设组长一名,在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具体组织本学段<
br>的数学教学研究活动。
2.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组的学期工作计划,并采取灵
活方
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末要认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得失,撰写有质量的工
作总结。
3.教师要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有序、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组活动
至少每两周开展一
次,每次活动都要有目标、有重点、有具体任务,活动结束要
对照目标反思活动效果,切忌活动流于形式
。
4.教研组活动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说课评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
5
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次活动要做好记录,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5.学科教师要
积极承担公开课教学,每学年至少在全校范围内执教一节公开
课。教研组要于每学年初确定本学年的几个
教学研究主题,由教师选择主题并确
定公开课的内容和时间,教研组长汇总、排序后上报教导处备案。教
研组长要按
时认真组织公开课活动,每次活动后要组织听课教师对公开课情况进行研讨、评
议。
6.教研组要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学科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
于20节,每次听
课都要及时记录,记录要详实,在听课时要认真思考,要根据
上课情况做好同步点评,及时写出自己的听
课随想,要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
建议或不同想法,听课结束要写出总体评价以及评价等第。
7.听课后均应组织评课活动,评课时应先由执教者进行说课,谈教后自我感
受,提出自己的困惑等,
然后听课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课。评课时要看目标设定
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过程是否严实
、学习方式是否多元、教学效
果是否显著,既要指出优点,更要提出存在的问题或建议。评课可采用个别
面谈
式、小组评议式、书面材料式、调查问卷式、陈述答辩式、点名评议式、师生评
议式、专家
会诊式、自我剖析式等多种形式。
8.学科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参加培训时,必
须端正学
习态度,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要积极参
加学历
进修,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二、试卷与练习的编制
1.
每单元教学结束,要编制单元测评练习,用来测评学生对于本单元学习内
容的掌握情况。要通过测评发挥
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改进教师的教
学,促进学生的进步。每学期末要进行期末综合测试。
2.练习编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重点,重视基础,不得盲目
拔高测评难度。练
习编制要作为集体备课的内容。试卷与练习考查的知识要全面,
难易适度,灵活变化,防止出现‚偏、怪
、难‛题。题型要多样,可以有填空、
选择、判断、计算、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等常规性题型,也可以有
方案设计、实
践操作、规律探索及其它创新题型。
3.测评练习的内容要注意生活化、情境化
,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避免人为编造的不切实际的内容出现。要适
当减少单
一文字叙述的题目,适当增加图文并茂的内容;适当减少对记忆内容的测评,增
加对理
解、掌握、应用内容的考查;要减少唯一标准答案的题目,适当增加开放
性内容;题目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
6
4.对测评练习的批改、评价要根据每一习题的
考查目的科学合理地进行,不
仅要关注学生答题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答题的思考过程,允许学生用不同
的策
略解决问题。对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每次测评结束,备课组要
对测评情况
进行分析。分析内容要包括练习编制情况、学生答题情况、通过学生
答题情况反映出来的教学中的问题和
下一步改进措施等。
三、总结和论文的撰写
1.每学期初,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要在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
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组或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结合
学校和
学科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和教学工作计划。计划目标要明确,措施要
具体。
2.每学期结束时,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对一学期的工作进
行系统的回顾,写
出工作总结。总结要以事实为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既要
总结出计划的完成情况及目标的达成
度,又要查找出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
br>3.每位教师每学年要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平时注意反思和积累,从日
常教学中捕捉素材,
提炼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积极参加各级论文和案例
评比活动,每年能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
论文。
四、课题的立项与研究
1.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要主持或参与一
项课题研究。课
题选题要立足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研究小课题、真课题。
2.课题研究
要立足实践,注重反思,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以沙龙或其它形式
交流课题研究心得,不断总结课题研究成
果,做到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
3.课题组要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整理和积累工作,不断提炼研究成果,
总结研
究经验,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