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表格式)

温柔似野鬼°
984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08: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法国著名大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 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
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 数学问题,
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 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
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 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 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
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 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
的密 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 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
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
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
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第二单元 比一比
1、引导观察 :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
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2、汇报交流:
(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
(3) 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
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 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 扣儿,一根是粉色,一
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 小棒平放在桌面
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习
1.教 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
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 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
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
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
材, 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
经历选择恰当的方 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
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 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 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符号“>”“<”“ =”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
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
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
活中 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 中,要以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
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 1――5的认识…………………………3课时
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
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 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2、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
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五、作业本
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 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这部分的内容学
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所接触。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经常 出现数字,所以学生们并不陌生。认
和读都不成问题,关于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 规范。关于写的规范这
个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先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这些数字长的像 什么,然
后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集体练习的时候,让各小组成员互相找找毛病,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
第二课时:比 大 小
【教学内容】
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 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
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教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
的图片二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2的前面是及?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
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4、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6、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3大于2,2小于3)
7、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8、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
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
三、 练一练
1、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作业本
回忆整节课,我觉得学生学得比较积极,在课堂中我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便于 儿童理解,使学生意识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次的教学中,导 入时我是让
学生举例说出可用1—5来表示的物体。学生学得有些勉强,学习积极不高。于是,在第二< br>次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一下导课的策略,课伊始,我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
找同桌 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
所想,一下子就把学 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习的兴趣也骤然高涨,并且还体验到原来自
己的身上也藏着那么多的数学秘密 。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
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 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从生活
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
一年 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在活动中尽量让
学生动手实践,调 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请学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东西;
认识符号时,让学生用动作表 示形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根据数字找符号;对班中两对
双胞胎的比较;在教室里找可比的东西进行 比较,再从具体中抽象到数字并说出算式,使学
生从说、听、动、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 发展。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社会“主体回归”的意识已日渐重视,我们作 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
中,不要以教师“灌输”为主,应把时间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注学生的发展。因
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以学生在同桌身上发现的数字来进行比较,可 以使师产
生互动。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支配整个课堂,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懂的用符号进行连接,此时,我把权力交
给了学生 自己来总结,使他们在主动、乐意总结的过程中巩固了符号的运用。
4、课后的思考
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
后才能说出,这同 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
第三课时:几和第几
【教学内容】
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
生活 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
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数的次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3、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进行遵守
社会公德教育)
二、探求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个?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个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个是谁?
(2 )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问:有几个人在排队?
这时谁排在第4个?小 朋友排第几个?解放军叔叔呢?
(二)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
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从右数起呢?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反思:“认 识几和第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
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为了突 破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把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教材的主题图 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是静
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教材上的主题 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学生
参与排队这一主题情境,学生通过排队,将主题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 能全身心投入到
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深切地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2、让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
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 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
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 中我设计
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观察5位学生排队说话中,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①一共请了几个小朋
友上来排 队?②谁排在第2个?这里的第2个指几个人?③排在前2个的是谁?前2个指几
个人?请前面1生回座 位后又设计了几个问题:①前面谁排第1?现在呢?②这时剩下几人
在排队?XX排第几?他前面有几个 人?后面呢?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
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 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年 级学生自律能力差,爱玩好动,喜欢做游戏,喜欢涂涂
画画,对小动物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为了能让学生 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特
地安排了小动物排队、按要求涂色、快快乐乐出教室的游戏,以 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数 的 组 成
【教学内容】
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先拔两颗珠子,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
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
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 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 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
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数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让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3、 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
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1、 教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
了?
2、 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
堆吗?并请你把 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3、 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4、 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5、 读一读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6、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小组里互相
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 认真听)
7、评价: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8、 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 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
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四、作业本
反 思: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动手、动口、
动脑培养学生数学 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1—5的组成时,引导学生用手
指表示数,用彩色笔画圆点表示 数,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摆圆片、摆小棍摆出不同的形状来
表示数等;教学2—5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 动手分圆片或小棍,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然后
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数的组成自然而然的在学生的谈话中 总结出来了,接着我让学生们一
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学生 有自己想法的同时,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 动手操
作中学生不仅掌握了5以内数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的意识。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找家”、“小 小邮递员”
的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5以内各数;“他是谁?”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对序数、基数的< br>认识;“扑克牌游戏”和“手指歌”帮助学生记忆数的组成。再加上童谣、歌曲的介入,课
堂上教 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
学习,玩中学、做中 学,寓教于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
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 的大多是立
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 br>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
应用, 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
生活化。在这部分知 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 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
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 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
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 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
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 握的知识,积极主
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
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
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
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
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 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
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 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 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
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 )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
吗?(其他同学进行 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
方体 、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
方体 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
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 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
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 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
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 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
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 来搭,谁来传
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 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
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 里搭一座小木
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
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请摸一摸自己 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
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 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
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 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
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 别移下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 吧!
(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 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
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
本领,帮小白免围 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
色的 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分类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 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 有几个面,摸一摸
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
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 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
字读一遍.(教师指 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 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
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1.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八、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 ,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
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补充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技巧。]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及加减法。
1.16、7的认识。
(1)数数和认数6和7 。教科书第42页,与1~5的认识相同,由打扫教室卫生的主
题图引入――先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 人物(6名学生,7个 人,加上老师),让学生数
一数――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6和7 ,让学生认数6和7,并会读――再让
学生认识数所表示的数量的含义,并摆出相同 数量的小棒。
(2)数的顺序。教科书第43页,与1~5的认识相同,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邻两
个 数的关系,并首次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3)比大小。借助点子图来比较数的大小,与义务教 材不同的是,义务教材中都是呈
现相邻两个数进行比较,这里第一次将3个数排在了一起,将新学 的数 与前面学过的相邻
的数联系起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3个数之间的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5再增加 1是
6,6再增加1是7;6比5大1,7比6大1。
(4)第几。与1~5的认识不同 的是,第几与几个同时出现,让学生区分第6瓶和6
条,第7瓶和7条,表明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 示顺序,将数 的基数与序数含义同时
进行教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5)写数。与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数的组成。
教科书第44页,我们设计了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 成,然
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6的组成。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 有6的组成后的图非常
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
7的组成没 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3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
还能想到什么?”,看到1组 想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抛弃形式 的东西,领会其相同的
本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减 轻学生记忆的负担,也为加减法教学做准备。(与
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5的组成 的时 候就让学生由4和1组成5、3和2
组成5,联想出1和4组成5、2和3组成5。现在到7的组成时才 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
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
1.18、9的认识。
(1)数数和认数8和9。教科书第53页,与6、7的认识相同,由“热爱自然、保护
环境”的主题图 引入――数数的资源更加丰富了,让学生数一数 ――抽象出对应的点子
图――再抽象出数8和9,让学 生认数8和9,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数所表示的数量的
含义,并摆出相同数量的图片。
(2)数的顺序。教科书第54页,与6、7的认识编排相同,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
邻两个数的关系 ,并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3)比大小。与6、7的认识编排相同,将相邻的3个数排在一起 ,将新学的数与前面
学过的相邻的数联系起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3个数之间的 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7
再增加1是8,8再增加1是9;8比7大1,9比8大1。
(4)第几。与6、7的认识编排相同,也是第几与几个同时出现,不同的是让学生分别
将左边的8只蝴 蝶和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 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
义的不同。
(5)写数。与6、7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数的组成。
教科书第55页,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8和9的组成,并且8和9的组成都
只给 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 的组成略高一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28、9的加减法。
教科 书第56页,提供了一幅画有8个恐龙的图,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在这里第一
次出现一图四式。接着 在教科书的第57页,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计 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
减法算式,再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在教学一图四式时,在教科书第56页,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教学要求与义务
教材 有所不同。老师们一定都很熟悉,原来义务教材要求学生能看 着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现在教材中有的 学生写出一个算式,有的学生写出二个加法算式,有的学生写出二个减法算
式,有的学生写出四个算式, 都可以,只要不错 就可以。反映了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不同的人学习不同 的数学”。在教学中老师应灵活掌握教学要求,
不要试图在一节课内解决所有的 问题,因为学生的发展 是有过程的,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
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互通有无,互相启发学习数学知识
1.3生活中的数。在教科书第57页,“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包括信封上的邮政编码、
计算器键盘上的数字、电话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 号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
经常接触到的 数,通过这些内容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就在我们的身边,
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能 用学到的数去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
乐趣。
1.4用数学。 教科书第58页安排了一组用数学的内容。画面是一个整体,用情境反映
数学问题,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 深入,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 决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情境来列加减法算式。与 6、7的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略
有不同的是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通过数数去得 出,而改为告诉已知数量,这有利于学生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除主题图换成了和平广场放和平鸽与原来不同外,其它方面与义务教材相同。
3.110的认识。
(1)数数和认数10。教科书第64页,由“和平广场”的主题图引入――让学生数一
数 ――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10,让学生认识, 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10
所表示的数量的含义,并摆出相同数量的图片。
(2)数的 顺序。教科书第65页,同样是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并
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3)比大小。与相邻的数9排在一起,将新 学的数与前面学过的相邻的数联系起来,
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2个数之间的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9 再 增加1是10,10比9大
1。
(4)第几。考虑到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数的序数含义了,这里就没有象前面那样具体介
绍。
(5)写数。与前面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数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 十进制计数法,满10要向进一,所以10的组成很
重要。教科书第65页,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 填出10的 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
10的另外4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3.210的加减法。省去了学具拼摆等内容,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计算,
而且在计算5+5和10-5的时候,还取消了点子图,让 学生直接想10的相应的组成算出
得数。要求进一步提高,反映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
第 69页第10题,统计拼摆小鱼用的黄色和红色三角形卡片的数量,是一道开放题,学
生可列加法算式也 可以列减法。关于小鱼头部的黄三角形算几 个,有的老师问:“要不要
求学生重复数?”我们认为在一 年级(上)不主张重复数,义务教材也是在思考题中出现的。
而且由于是用卡片拼摆出的鱼的图案,统计 黄色三角形卡片的数量,所以不用考虑拼在一
起的大三角形。如果学生算上了大三角形,也不能算错,应 肯定他是对的,但不要故意引导
学生去重复数。第11题, “图中哪些可以用7+3=10表示?”呈 现了一幅学生们在农家
小院里玩耍的情境图,这次是第一次出现给出算式让学生找情境的题,以前都是看 图让学生
列算 式。而且在前面讲加减法含义时我们有过这样的渗透,让学生体会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老师们记得吧,学生拿着纸鹤走到一起的情境。现在是渗透不同的 事情可以
用一个算式表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简明。
3.3填未知加数。教 科书第70页,通过事物的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
生得出()里填几。
《数学乐园》教学预案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 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
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 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
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 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
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 ,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
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
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 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
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 则:共有20个球,男队
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教材分析: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页《数学乐园》。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
10的组成,1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
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
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
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 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
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 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 .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
朵红花只写一个 ,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
合成的?(课件演 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 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数器。
a.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b.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下5颗,这个数是几?
c.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书第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
拨乒乓球猜数。
6.精心设 计提问。在教学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
这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观 察11~20这几个数,你觉得哪几个数比较特殊?”“20根小
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后面写一个0 ?”“填完后,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这
些问题,老师都在关键处提了出来,激发了学生思考 、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
取的空间。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
3题。
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认识钟面,学会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 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刘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吗?(出示
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 什么吗?(钟表)小雪人告诉我们答对了。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自由回答)嗯,钟表的作用这 么大,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咱们先看看它长什
么样吧!(出示课题)
〔评析: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a.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漂亮的钟面,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 现说
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小朋友 们放下手中的小钟面,来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钟面)
*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 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评析:利用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 第一个知识点。〕
三、认识整时
1.认识。
(放铃声)听,谁家的 钟表响了?(演示晶晶家)原来是晶晶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快
告诉她现在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 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
*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演示课件)
2.巩固。
a.抢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几时?指着4呢?
b.真不错 ,欢迎小朋友们到智慧屋来做客,看看谁最聪明,能发现这些钟面时刻相同
的地方。(出示8时、6时、 1时)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c.能很快说出钟面上 的整时吗?这么自信,那好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出
示3时、4时、11时、12时)
d.现在二人一组拨钟练习。
〔评析: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注 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互相说整时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教学 设计中教师转变了
角色,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兴趣的激 发下,
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口说、眼看、脑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3.认识电子钟。
现在你们和 有着分针、时针的钟表成为好朋友了吗?其实还有一种表,长得很奇怪,要
不要看看?(课件演示早晨, 晶晶的房间)看到了吗?这是什么表?电子表是几时,你是怎
么知道的?(教师在课件上演示7:00)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 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
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和学生唱“找朋友”。头饰 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
错呀。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问:“1:00 ,你的好朋友呢?”教师戴上
1:00的头饰,原来在这儿呢!)
〔评析:对于电子表的 学习,教师采用了一个有趣的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放松了学
生的身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练习
1.小明的一天。
(出示几组画面学生说几时)希望小朋友 们也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回家后制
定一个作息计划贴在床头,坚持去做。希望你们都有一个健 康的身体,好好学习,好吗?
2.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
我看小朋友们精神百倍,那咱们再来一个智力大比拼好吗?
〔评析:教师设计的练习部分:“小明 的一天”、“智慧屋”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
在玩乐中巩固知识。课件中所出现上午一些生活情境,学 生是有经验的。这对他们了解时间
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
五、总结
歌表演《时间像小马车》时间真的像小马车一样飞快的向前跑着,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
时间 !让我们都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评析:在数学课堂中,适时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惜时”观念。〕
总评:
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
极主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学生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
在四 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他们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设
计教学的前提。教 师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统一的一个动画形象和一
个完整的故事将教学的几个环节 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
习。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设计时,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
早 晨起床、中午吃饭、晚上睡觉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由于一年级学生
的学习特点是要 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 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
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 象活动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
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课件中所出现上午一些生活情境,学 生是有经验的。这对他们了解时间
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教师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3.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 生,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促进主体的自我
反省和自我意识。在教学中的说钟面、说整时、课后的游戏练习 都是教师有意设计的合作学
习的环节。
教学内容:认识半点(第95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 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
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电脑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1、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
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
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
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
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电脑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
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
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
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
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
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
图1:小明9时半
图2:小军8时半
图3:小强9时
4、快乐的周末
第95面的第4题
教学要求: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教、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表?(指名回答。)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一个完整的钟面。)独立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指名汇报:(有数字、有大格、有指针。)
指名指出分针和时针。
小组讨论: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
小组代表汇报。
2.观察指针走动方向
同学们,现在老师让钟表的指针转起来。(课件出示。)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
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指针是怎样转动的吗?
3.认识整时
(课件:指针停止转动)问:现在是几时?
(贴钟面1)现在是几时?分针指几?时针指几?
(贴钟面2、3)现在是几时?你怎么看出的?
(小组讨论。)观察这些时刻的分针、时针,你发现了什么?
4.写时间
(指3时)现在是几时?板书:3时
还可以怎样写?板书:3:00
学生独立写钟面2和钟面3的时间。
展示评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三、巩固应用
1.区分两个时刻(课件出示):这两个时刻各是几时?怎样区分?
2.小明的一天:
(课件出示图一)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吗?
看书第92页的图,你能选择一幅或几幅图说一说吗?
请你把时间写在书上。(订正)
3.请学生表演小品:(刷牙洗脸)学生猜一猜并拨出时刻。
4.(机动)找朋友。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知道时间
的两种书写形式。
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遵守、珍惜时间,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意识。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1、92内容,练习十六1—3题。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认识刻度不全的表,读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 一个刻度不全的表,一个没有刻度的表,一个电子
钟,作息时间表,画于纸上的钟面。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和一个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
2.今天,我们就来和钟表交朋友。(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教学新课:
3.认识钟面。
(1)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钟表,象我手上拿的是比较常见的钟,你们也带了小钟 ,是
吗?这是一块玻璃,玻璃里面是钟面,请同桌两人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钟
的背面有许多旋钮,你可以拨一拨,动一动,有什么发现?
(2)把你的看到的和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3)哪个同学来汇报啊?(请学生指着钟面说)
(4)小朋友们都很能干,我们来听听钟的自我介绍,好吗?(课件出示一个动画钟自
述。)
(5)小朋友你们认识小闹钟了吗?如果没有小闹钟,在老师的钟面上你能找到时针和
分针吗?把小闹钟 放进抽屉,指着我的钟面复习时针分针。
时针最短,最粗,走得最慢;分针比较长,走得也比较快 ;秒针最长,走得也最快;有
12个数字的刻度,时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针按顺时针方向转,时针走 得快、分针走得
慢……
我的钟上还有一根针。(定时针)
让学生在欣赏钟表的过程中,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了解学生的起点,以便确定教学起点。
通过独立观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用动画钟的形式小结知识,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4.认识整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小朋友真能干,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 ,你认识吗?(这是神州6号飞船发射升
空的画面,你们知道是什么时刻发射的吗?)老师这里有个小钟 能帮助你,这个钟面表示的
时刻是多少?
(2)你怎么知道是9点钟呢?
(3)9点钟是我们平时的说法,9点也叫9时(师板书)谁来读一读。
(4)9时除了这样表示 ,你还见过别的表示方法吗?出示一个表示9时的电子表。9
时在电子表上是这样表示的。我们可以这样 写:先写一个9,然后写2个小圆点,最后写2
个”0“。(板书两种方法,并将9时的钟面贴于黑板。 保留板书。)
(5)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神州6号发射的时刻是9时,宇航员在太空中到中午要 吃
午饭了,看这是几时?出示11时的钟面。你认识吗?请你在纸上用2种方法记下来。请你
来 做做小老师。
(6)到下午宇航员要和地面工作人员对话,汇报情况,看这是下午的几时?(出示钟
面)
(7)请你帮钟面上的时间找朋友。为什么你们连线可以又对又快呢?你们有什么好办
法谁来介绍给大家 。
(8)师小结:对,我们先要看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12,就表示整时。
(9)判断是否是整时?
(10)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我们再来认一认,出示一个 时刻不全的钟面。现在你知道
是几时吗?(5时)再出示一个无刻度的钟。
(10时)
3.现在的钟表除了帮助我们认时间之外,还有美化生活的作用。出示一些时尚表,运
动表等。
三、巩固应用:
1.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认识了整时,你们会拨出整时吗?
拿出钟面我们来拨一拨,有小朋友起床7:00,中午吃饭12:00下午4:00放学,6:00吃饭9:00睡觉。
2.画钟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四、课堂小结:
a)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b) 质疑:你还有别的问题吗?
3.课堂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么你在生活中见 过时间吗?电脑
或投影出示生活中的时间。(如:商店的营业时间8:00—22:00,汽车站牌,作 息时间表
等等)
以后请你去生活中找一找。
学生会说9点钟。
学生独立书写,展示优秀作品,集体评价。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时针指着8 ,就是8时;时针指着11,就是
11时。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时针指几就 是几,分针都要指12
才对。
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12时(咦?怎么12时的钟面上只 有一根指针呢?)喔!原来12
时,时针躲到分针后边去了。6时(6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 )6时钟面的时针
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自己举例。
先看时针,再看分针,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时刻不全的钟在生活中很常见,数学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
让全班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数学生活化,向课外的延伸。
自我点评:
本课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 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确定教学起点,对教材进行了
创造性的运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通过独立观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3.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导入部分的钟表欣赏,结束部分生活中
的时刻,以及出示没有刻度的装饰表,无一不体现除数学生活化 的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从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和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学生动手、< br>动口、动脑和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当前的数学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1)例1。从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提倡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第96~97页,老师 们可以看一下,我们通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运动会的
场景图引入,让学生在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并解决问题。
突出算法多样化。在主题图的左下角,解决9+4等于几的时候,我们呈现了从头 点数、
接着大数点数及凑十法三种计算方法。画面上还有一个小学生在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体现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
这幅主题图还为学生学习9加几提供了丰 富的资源。图中还蕴含有其他9加几的问题,
例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 共有多少人”等等,为学生自己
发现和提出计算问题,探讨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2)例2。
教科书第98页,主要教学凑十法,由于从头点数、接着点数都是以前学习过的方法 ,
而凑十法是第一次出现,是比较新的方法且以后可能经常用,所以此处我们单独提出来讲,
给 出了“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
与义务教材相同,先利用小棒和花的实物图显示“凑十法”的计算 过程,并通过让学生
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还配合图在算式下面注出了凑十的过程 ,把具
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也为学生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基础。与义务教材相比, 降低了说理要求,不再给出“想”
思考的过程。
例2应与例1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要单独讲操作,应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3)例3。教 科书第101页例3,这是我们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用9加几的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
呈现合唱队与乐队正在表演的场面,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 和条
件。“乐队有5人”,这个条件在图中也可以数出来,但这里是第一次用文字来叙述条件,
学生应逐渐掌握读懂文字叙述的条件,而不是只能在图中找条件。
而且让学生通过操作,探讨用不 同的方法“凑十”。教材中给出了“拆小数凑大数”和
“拆大数凑小数”两种方法。学生有了前面学习9 加几的基础,很容易想到“折小数凑大数”;
由于5很特殊,首先人们有一五、一十......数数的 习惯,另外每只手有5个手指,伸出双
手5加5得10,也很容易想到“拆大数与5凑成10”。
通过例3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让学生了解可以因题选
择算法
2.8、7、6加几。
(1)例1。从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提倡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第103页,老师 们可以看一下,我们通过一群小学生在公园买票的场景引入计
算问题。
突出算法多样化。在画面上,我们呈现了接着大数点数及思考8+5等于 多少两种解决
问题的方法。不 再出现一一点数的方法,比9加几的思维水平提高了一步。下面还是通过让
学生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 “凑十法”的理解。
(2)例2。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不依靠实物,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想一想该怎样算。
(3)例3。教科书第104页,以计算8+9为 例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拆小数凑大数”
“拆大数 凑小数”及算法多样化的另一种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一个女同学在
想:9+8=17,那 么 8+9也等于17。这里具体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4)例4。教科书第107页,这是我们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所学的知识 解决
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呈现灰兔、白兔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图,说 图意,找条件,再列算式解问题。解决问
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围 绕“一共有多少只兔 ”的问题,教材中显示了三
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从头点数的,有按自然分成的两堆做加法的,有按兔子 的颜色分成两
部分做加法的。我们在这 里只是提供了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至于学生采用哪
种方法解决不必强求,学生各有各的选择,只要学生能采用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
以了 。
(5)教科书第107页的做一做,是一道开放性的情境题。让学生在图中发现问题,提出< br>不同的问题并解决。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还剩几个松果” 的问题,列出一个
加法算 式和一个减法算式,7+3=10(小鸟的只数)和9-3=6(剩下的松果的个数)。还
可以比较小鸟 与松鼠的只数10-3=7或松果 一共的个数6+3=9。但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
丰富的,他们还发现 了别的信息。在调查听课时,一个学生列出了3-3=0,老师问为什么,
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 象力讲了一个故事,而且很合理:“3只松鼠很淘气,抱着松果跑回
家不回来了,所以3-3=0。”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开放的情 境,让学生看图、说图意、自己提出问题,并
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此,我们介绍了三大类计算方 法 :点数的方法(又包括:从头点数、接着大数点数、
接着小数点数);凑十法(又包括:拆小数凑大数和 拆大数凑小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
变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 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
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先做9+=10(幻灯片2)
练习(幻灯片3)
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想法。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9和5和起来是14。
(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
对吗?
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
(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同学回答(3)
(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把这种想法和10+
几连起来)
2、得出最佳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 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为什么?(1)、(3)(4)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 子很难想出
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
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幻灯片第4、5张。
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
5、同学们做题目1:(第7张)
6、题目2:(第8、9张)
7、练习(第10张)
8、课堂小结(第11张

我们的乐园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1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借助“我们的校园”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
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看简单的
统计图。
2.让 学生体验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
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 “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录像、课件、多媒体设备、各项活动图片及头像图片。
学具准备
同桌两位同学一幅花朵配叶子的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刚才下课时,你们都去哪儿活动了?(校园里)你们在校园里进行了哪些
活 动?你最喜欢什么活动?
学生说完后,计算机放映校园里课外活动的录像。
师:小 朋友们,你们喜爱我们的校园吗?校园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课间或活
动课时,校园可热闹了, 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活动里面还有
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 再次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
去解决活动中的一个个问题,看谁最灵活,好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板贴:我们的校园
二、活动
(一)介绍各种活动情况并分组解决
[教师课前先将全班学生按每4个人分为一组]
课件出示“我们的校园”第114~115页各个活动场景图,并配有画外音:“小朋友们,
快到校园里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吧!”教师结合大屏幕场景图向学生介绍以下各项活动。
1.跳绳活动。
师:大家看,教学楼旁边的小树下面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跳绳)[跳绳场景
图闪动]。
教师让学生具体地说出这幅图的图意,说到哪些人,大屏幕画面中哪些人就相应地跳动
闪烁一下。
师:有个同学就给我们提出问题了[课件显示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问我们什么?
哪 些小组的小朋友喜欢跳绳?请举手,等一会儿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们解决。
2.踢球活动。
师:操场上面也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踢球)[踢球场景图闪动]
教 师让学生说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学生说到哪个队和哪个人,大屏幕的画面中哪些人
就相应地跳动闪烁一 下。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算出踢球的共有多少人吗?除了这个问题以外,你还可以提出什么
样的问题?怎样解答?[课件显示出问题: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解
答?]
哪些小组的同学喜欢踢足球?[学生举手]踢足球活动的这么多问题等一会就交给你们
来解决。
3.跑步活动。
师:快来看,跑道上的这么多小朋友在干什么?(跑步)[跑步场景图闪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师:一个女同学跑第一,一个男同学跑第五。 [画面上跑第一的女同学和跑第五的男同
学跳动]下面的小方框里要我们填什么?(跑步的名次)你还能 从跑步这项活动中发现什么问
题?能自己解答出来吗?
让喜欢跑步的小组的同学来解答跑步中的问题。
4.办板报、练武活动。
教师介绍 这两项活动时,这两个场景图闪动,教师可以问学生根据这两个活动可以提哪
些他们想知道的数学问题, 又该怎样解答,然后按各自所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分组。
5.踢毽子活动。
[这项活动教材没有,因大多数学生对它非常熟悉,教师特别设计此活动场景。]
师:在这块空地上这三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踢毽子)[踢毽子场景图闪动]
师:哪个同学正在踢 ?(小丽)小丽第一次已经踢了几个了?(6个)1、2、3……就说明小
丽第二次已经踢到了3个,还 没踢完。
师:根据这幅图,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会解答这些问题吗?[课件显示:可以提什么
问题?怎样解答?]哪些小组的小朋友喜欢踢毽子,你们就来想一想这个问题。
(二)各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

[教师指出:本组的问题讨论解决完以后,也可以帮助别组的同学解决问题,大家共同
进步。]
数人数的时候,数的方式不受限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一组一组地数,也可以
用加 法计算出来,只要能正确得出人数的都要给予肯定,使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
到保护。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每幅图的图意发现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使学生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已
有的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各个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的结果并在全班交流
让每一组的 代表说一说本组所讨论的结果,自己不同的思路,自己不同的数法,提出的
不同问题,怎样解答,是怎样 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发言,课件演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四)评价
让学生评议一下哪些组观察仔细,问题提得好?哪些同学积极发表意见、想的方法好。
教师结合实际,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三、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一)完成统计图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又进入了一次校园参加了活动,你们都解决了哪些活动中的问
题?
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黑板上贴出这项活动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的本领可真大,再让我们来 数一数办板报的有几个人?(4个人)打开数学
书第115页看一看,我们就在第一栏办板报的这幅图的 右边把4个头像涂上了颜色,表示办
板报的有4个人。[教师板贴出4个头像]。大家会照样子把其他几 项活动的人数也涂出来
吗?
学生各自进行涂色练习,涂完后让一个学生上黑板板贴头像,集体订正。
(二)回答统计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统计图问:根据我们校园里的这个活动小档案,你 们能解决数学书上
给我们提出的几个问题吗?
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的4个问题:
(1)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

(4)想一想,还能提什么问题?
让学生看着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前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直观比较,得到答案
后说 出自己的想法。对于第(4)个问题,先让同桌同学相互提,然后在班上展开交流,每提
出一个问题都让 学生自己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的目前他们还解答不了,但只要合
情合理,都要肯定。
课件演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四、开放式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校园美丽吗?为什么呢?(因为校园里有许多花,许多树)这些花里
面也有数学问题。
老师这儿就有一朵花[课件显示:]叶子上的两个数加起来正好等于花中心的这 个数:
6+7=13。请你们在自己的图中,把叶子和花用线连接起来,使叶子上的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
花中心的这个数。
同桌两位同学进行连线练习。
课件显示学生的图(见图1)。
学生反馈结果,课件演示正确答案(见图2)。每连对一朵花,计算机里发出“你真棒”
的鼓励声。
师:校园里的花很美丽,可看见这么多好看的花,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摘回家?我们要
爱惜花草树木。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快要上完了,下课后小朋友们又能进入我们 的校园去参加你们所喜欢的
活动。当你再次进入校园里活动时,你想到了什么?
六、课后实践活动
下课后到校园里活动时去发现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把它编成题,自己来解答。
板书:我们的校园


十、总复习
一、复习提要: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工分为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 内的
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 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有所学的数学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总 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有所学的数学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 手段的应用:
1、运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
1、游戏法,竞赛法。
2、实践操作法。
六、复习思路:
这部分 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复习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在 复习时,可以多让
学生说一说,甚至可以让学 困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 么”
等.可以多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工同参与.
开始复习加数时可以 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此外,教师
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趣的练习方式 。
开始复习减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 习一下减法的含义,要注意要求不宜过度。
复习“认识图形”时,除了让学生辨认基本的物体图形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学具加深认
识。
复习“认识钟表”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学具拔出每个整时和半
时。注意时针和分针 有时阈没有正对着钟表上的数,应告诉学生,这种情况不 能说是“几
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复习“用数学”时,先出示没有文字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集体备课 要点教学随笔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要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P96-P11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 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
超过10的 加法,简述为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
问题。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 ,即 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
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 识过程。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
经历观察 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
决问题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 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 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 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 法。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
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 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观察法、实 物操作法。
六、教学思路:
形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学具加深认识。
复习认识钟表时,可以采取小组 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学具拔出每个整时和半时。
注意时针和分针有 时阈没有正对着钟表上的数,应告诉学生,这种情况不能说是几时。
复习用数学时,先出示没有文字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
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 与终
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
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 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
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 特征。
1、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
设计要遵循教 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
题。
2、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 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
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
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 br>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
化。
4、 教学设 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 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是一种创造 性劳动。写一份优
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
综合体现 。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
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 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
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 心所
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
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
慧 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 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
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
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 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
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 照
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
消化,吸收,独立思考, 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
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 别的。而教学工作
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
个老师的 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
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
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 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
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 br>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
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 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
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 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
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 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 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
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
题和 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
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 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
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
法 ,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 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点,难点,疑点, 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
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 教案现象,也
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
上,一个单元 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
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 紧张,这可以在
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三、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 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1、课件的长度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 可少、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
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分钟 ,也可能更少
时间。
2、多媒体课件
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 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
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
件 。
3、常用制作方式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 PPT(用office PowerPoint 制
作的幻灯片),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很
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
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 反复多彩的效果,能满足许多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要,因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 Flash 和 Authorware 以及
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
4、课件制作的几个原则
①教学性 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的。
②可操作性 课件的操作要 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
控制,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
③科学性 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
课件还不如做实验,但课 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
④简约性 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
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
对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粗 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
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 br>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
⑤艺术性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
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⑥信息量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
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 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
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
⑦适度使用 “寸有 所长,尺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
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 数学的方程求
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
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 其明显的优势。
写教案要几个步骤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 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所要
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 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 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 教学手段 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 教学方法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 ,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简单说,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如何撰写教案,才 能
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
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 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
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
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书写教案的终极
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 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
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 的范
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唯其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


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性,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倡导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 ,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
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
不要 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
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 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
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
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
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 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
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
划;
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
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
成果;
四是教 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 完成每一次教学。
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 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
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 级数学教案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
成的,概括必 须准确、科学,教学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
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学主要内容、板 书设计、重点提问
(互动环节)、课后思考(或作业),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
整。
二、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
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 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
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 白,这
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
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 目标,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
系上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 。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
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 学是鲜
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
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 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 密,三要通
过创新形成特色。
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 使世界
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组
稿、编辑、出版、发 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
技术应用的实践。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 教育内容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
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理论,才能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高职教育 教学管理中,科学规定教师一课时
的备课工作量是2—3小时,一个高校教师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 br>左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具体
保证。
五、板书 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
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 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
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
板书 方案: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
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 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
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
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
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因 此
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 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
不断充实完善。一是因为初稿往往有顾此失彼之处;二是教材研究与
教学实施常有灵感产生,出现新的闪光点及时补充进去;三是需要用
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补充;四 是备课不是一次性劳动,一节课
的备课也不是一次有效,过期作废,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角度补充不足;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之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


人教版小学一年 级数学教案
获得提示、补充。充实完善不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注栏,也可以
形成一页纸粘 在一角,对照研读。
七、教案以手写为主,条理清晰,字迹工整。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
是对教师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训练,也是对教
师书写水平、概括能力、材料组织等 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教案是教
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手写教案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具有可比性,因此
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 出色的手写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
学习的鲜活样本。
八、关于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计算 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
化时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的成果,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有益补充,但高职教育实践证明,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
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 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
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演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
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
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 动,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电子课件的过度
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
一、符合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是指教师要认真贯彻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 ,
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
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 大纲、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
一套的编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 纲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本、有科学性。
二、加强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教师
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 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
教师请教,同时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要对别人的经验在思 考的
基础上消化、吸收,结合个人的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写出水
平和个性。
三、注意差异性
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
作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因此编写教案也就不可能有千人一面的固定
模式,为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 才智和创造力,学校领导和教育行
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要求整齐划一,在保证教案的基本常规不漏向外,具体的写法不宜多干预,要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如果领导对老
师的教案要求整齐划一,统一模 式,这表面上看来很规范,但在实际
上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扼杀了创造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
没有固定不变得,教师的教案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
四、讲究艺术性
所谓教案 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
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尤其是要 设计好开头、结尾,首
位呼应,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效果,教师的说、谈、问、
讲 等课堂语言都要经过设计,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
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该什么时候说, 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精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安排。
五、强调操作性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方案,是施工的一种“图纸”他贵在使用,能
操作。有的教师写的教案繁琐,上课时还得时不时地看教案,因此在
基本观点都阐述不清楚,更谈不上 旁征博引,开发学生智能了,因此
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br>该简则简,该繁则繁,好的教案文字很简练,但从中却能看出教师理
解教材挖掘教材,有相当的深 度,教学思路十分清晰,能力训练层次
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有提示性。
六、考虑变化性
教学进度中常常出现离开教案所预见的情况,教师不能死抠教案而打
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遇到 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变原先的教
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针对疑点积 极引
导。
答案补充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 习时可能
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
出问题,出什么问 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方案,这样,出现打乱
教案的现象,也不会紧张,可以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 培养学生的进
取精神。 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
学形成束缚, 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其教学
效果未必理想。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眼 睛里有学生”,就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是指要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 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无论我们
备课、写教案多么详细、充分,都无法穷尽课堂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
况,意外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
(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201 2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
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为使教师对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特找一些
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
1.什么是教学案例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 境的描
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
程,它是对教学现象 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
的教 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
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 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
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 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
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 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
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
生 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
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 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
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
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
目的,以议论为主的 ;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
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 说明道理。
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
写作一般是一种 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
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
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 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
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 的教学过程
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
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
点和价值。同样是对 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
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 功能了。
3、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 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
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 课”,等等。
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
别的原因或条 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 例想反映什么问
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
何组织小组 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 组、研究阶段,会面
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
收获、 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 ,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
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 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
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
键 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
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
教学 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
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 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
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
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 过程、结
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
上的议论,可以进 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
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不同的理论角度
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
以是就事论 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
接到通知的公开课, 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
手的学生。
前天,教研组长临时通 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
要请摄像师随堂拍摄。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 照教
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
环境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
异》。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 们也是
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
紧时间搜集资料、备 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述】
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 刷刷地坐着一排
老师,一前一后摆着两台摄像机,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事实证明,这两名“大炮” 还是
相当有杀伤力的,原本活跃的班级在它们的“火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
兢、鸦雀无声,这让 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所以也
浪费了不少时间。
上课铃响了,为 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
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 帮帮忙。这
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
样一个问题:寒 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国
的风光;夏东海准备带上小雨、小雪到海南旅游。一 家人在讨论准备
行李的时候犯愁了,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请大家帮帮
忙。用这几个 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角色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学生
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从而打破了刚 才的恐惧心理。其
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
并给学生 建立“南北温差大”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我模仿电
视节目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猜猜看 ”并进行了抢答,用大屏幕
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我国的北方或南方,具
体是什么地点?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们猜出了哈尔
滨和海南三亚,这时我顺便也引导学 生复习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
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冬季我国< br>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是真的吗?我们能不能 来验证
一下呢?”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了“我国1


人 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月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了本图的图例,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几
个问题:(1)分别读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气温值。(2)找
出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用彩 笔描出。(3)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
经过了各组的讨论之后,我每个小组各抽出一名同学来读出上面 4个
城市的气温并按照南到北的顺序把这4个城市的气温写在黑板上,学
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 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接着,
我又请了一名学生上台指出了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说 出这条线
最弯曲的部分在哪里,学生调用了上节课的知识指出最弯曲的部分在
横断山区,从而复 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最后,我请一
名学生上台计算出了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是44℃。经过 一步步的启发
和引导,培养了学生阅读“气温分布图”的能力并最终得出:“冬季,
我国南北气 温差别很大”的结论,从而也验证了上个环节中同学们的
判断是正确的,并且知道了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 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
响。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要求学生阅读了“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并和 “1月平均气温图”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
引导学生得出了:“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除青藏高原外”的特点。最后
引导学生得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是地势太高造成的。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现在能不能初步知道我国冬季最
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这时 ,有学生说冬季最冷地方在黑
龙江,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海南。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引导学生们
齐读了书本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同时
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地 方一一在地图上标出,并且与学生们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探讨了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之所以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 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
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区,到底是哪些呢,大家看一看书本的地图< br>——“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在学生们看图的时候,我很快在黑板上画
出了中国轮廓图,说实话这 幅板图一直都让我引以自豪也是学生们佩
服我的一个地方。接下来,我请了一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填出 了这
几个温度带的名称,至此,学生们对本图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又
引导学生们认识了这几 个温度带在位置排列上的规律,巩固了知识。
这时,我又卖了一个关子:唉,这幅图上有几条分界线我们 似曾相识!
于是,我又请了几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分别标出了:北回归线、1
月0℃等温线、 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至此,学生们深
刻地认识了温度带的划分与旧知识的关联。在画线的 时候有个学生用
一条直线表示了北回归线,我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纠正,这时同
学们都意识 到北回归线应该用虚线来表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
能力。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 况,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所
处的是哪个温度带?学生马上答出是亚热带。接着我又分别要求学 生
分别说出几个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名称。至此,中国温
度带的划分这一幅地图已 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并且也很好地复习了
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
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生 产和生活的影响,老师则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不
同形式的建筑、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水果……,引导学 生进行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论并且得出答案。至此,本课在老师的引 导下,在融洽的气氛中,学
生们通过读图、画图、讨论、计算等方法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
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抢答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随堂练习,巩固了
所学的知识。在抢答的过程中,一 位平时被学生们称为“傻子”的同学
表现十分积极,所以我又引导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得出这
位学生满脸的欢喜,我想,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挖掘生活素材,把 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其
中。本课中,“大家帮帮忙”和“猜猜看”这两个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涨,气氛空前活跃。我想,难怪新课程要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
地理”这一理念。地理教学与学生生 活经验的融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
的有效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
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培养良好的地理观。

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 调,教学是
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
互补充,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
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 的发现,从而达
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
需要融洽的 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br>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
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3、学生的读图和作图能力要用心去培养。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终< br>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读图和作图以及应用知识解决有关地理问题
的能力就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地 理能力,也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
力,所以值得我们用心去培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在教 学
中重视地图教学,帮助每位学生不仅学会读图与析图而且用好地图,
用活地图,培养学生用图 的习惯与能力,这既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又
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4、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激发。“傻子”在抢答中的表现
让我动容,值得我们去关爱和保护。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
常说“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了。一个人有
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印度》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背景:
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的 是区域地理,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
亚的学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 初步
具备读图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能力和具备从各种统
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 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案例主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三节 是《文明古国—印度》,结合学生
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等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面的教学中,事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以地理“导学 案”的形式呈现
给学生,利用地理“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促使学 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地理课堂更高效。
三、案例过程:
片段一
师:我们已经学了亚洲、日本和东南亚,学会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
地理位置,那印度在哪里呢 ?请大家看地理导学(教师事先设计与准
备并在课前分发)
展示学习任务一:认真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
国位置。
(1)印度的地理位置
a.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 半
球。
b.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 (纬)
线从其中部穿过,所以大部分属于 带。
c.海陆位置:位于 洲南部、南临 洋、东临 湾、西
临 海。
(2)找出邻国位置
东北部与 、 国家相邻,西北邻 国 ,东
邻 国、 国。南与岛国 隔海相望。
我让前后桌四个同学进行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相 关内容。
话刚一落下,全班同学就讨论开了。而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


人 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学生小组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我请
两三个学生上讲台利用相关地图对学习任务一中的每一个该掌握的
知识进行说明,并让其他同学充当评委 进行评价。最后我总结“不管
学习哪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重点都是找出重要的纬线和周围的海洋
与相邻的国家。”
片断二
师:先与学生共同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并抛出问题 “请
大家思考:如何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描述地形的特点与地形的分布特
点?”
这一 问题一抛出,全班沉默了,我看到这一情况,鼓励大家说到“同
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如若真的无 从下手的话,请先完成地理
导学中的学习任务二并进行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更有效率,答
案也更准确,更规范。”
展示学习任务二: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完成下面任务
(1)查找并标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布拉
马普特拉河
(2)总结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印度北部为 山脉,中部为 平
原,南部是面积广大的 高原。印度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
以 、 地形为主,大部分地区地势 。
听到这话,全班又讨论开了,我又一次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我发
现,这一次学生的讨 论更激烈也更投入,似乎都想着尽快地把问题的
答案找出来。很快就有了结论,我请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 指着图进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回答“首先应该看图例,确定哪种颜色 表示的海拔高度,颜色越深,
表示海拔越高,平原用绿色来表示;地形分布特点通常描述为哪个方
位有什么样的地形类型,地形的特点则通常描述为‘地形以什么类型
为主’”然而我发现该学生在指图 的时候,不管是山脉,还是平原高原
都只是指着某一点来进行说明。为此,我首先肯定了该生的回答并指
着地图补充到“山脉在地形图上是用线来表示,而高原平原是用面来
表示。
四、教学反思:
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两个普通的案例,却始终围绕着地理课堂的
有 效教学而进行的。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
效的学。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最大限 度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进步和发
展,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显著,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
(一) “地理导学案”的应用让学生易学。
在导学案中 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而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本节
课的教学的目标来进行,设计的问题也比较有讲 究,既让学生容易理
解,又突出了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真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
为会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的设计突出“地图和图表”。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 内容,
牵涉到方方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
地理事实、地点或者 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
也就是地图中。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 的环境及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相互影响。所以,教师事先进行地理导 学案设计,设计时始终坚持“以
图导学”的原则,比如“请大家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 地理位
置和邻国位置”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始终要求学生一定要运用地图和
地理图表来学习,在 进行总结的时候也总是围绕着地图来进行,将读
地图、用地图贯穿在地理课堂的始终,紧扣学科特点。
2、导学案的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事先进行分
组,每个小组分层 次安排成员,即基础好与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差的相
互搭配。设计地理导学案时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注意 分层次设计问
题,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毫无目的。教学中以
学生分小组讨 论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
成员的合作,小组间的互动,让学生以“主人”的 角色融入到课堂中,
学生乐学课堂也更高效。
(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
“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学生的 讨论并适时
地给予指导”、“鼓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等看似
简单的动作 却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和谐,学生在参与讨论时更投入,同
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不再是一副高 高在上的模样,而是
置身于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起平等交流
的桥梁 ,使学生真正投身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

江西电力技术学院-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中国省份排名-我国各具特色的民居


校园记者-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论文提纲格式-郑州人事考试


开原高中-学习雷锋主题班会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党自传格式


竣工验收单-个性签名语句


电信局-中国合伙人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