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质完整表格式集体备课教案

玛丽莲梦兔
739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08: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树叶的作文-企划专员


集体备课单元分析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前单元单元
教学反思

数 学 单元 第一单元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本单元教
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积的近似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问题等内容,共有9个例题,4个练习。在此之前学生
教材简析
已经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以及整数乘法的运
算定律。小数乘法与整数 乘法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在积
里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所以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法则比较容易。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
三维目标

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 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0课时



1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
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 经常参加
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 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
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 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
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
同?
2
小数乘整数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一周 第1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 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
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
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 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
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 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
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
方法2:
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
元,5角×3=1元5角,9元+ 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
(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
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 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
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3.5元
× 3
10.5元
35角
× 3
< br>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
105角转化成10. 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
3


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
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然后作乘法72×
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 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 一个
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
以直接去掉。
( 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
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 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
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 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
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当
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 )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
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 如果买
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五、作业
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3题。
作业布置

教学随笔

















5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
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 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 其
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
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 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
练习一第3、4、5题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一周 第2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4.1×9= 1.2×3= 5×5.8=
0.28×3= 16.5×4= 0.796×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
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小刚也遇见了特卖
会,那你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 钱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每盒牛奶1.4元,买四赠一。小刚要买20
盒牛奶,至少 要带多少钱?
分析:“买四赠一”的意思就是买5盒牛奶付4盒的钱数,求买20
盒需要多少 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个(4+1)盒,再求出买4盒多少钱, 最
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钱。
20÷(4+1)=4(个) 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再求出买20盒一
共需多少钱。
20÷(4+1)×4=16(盒) 1.4×16=22.4(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24×25=600,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25=( )
(2)2.4×25=( )
(3)( )×25=0.6
7


思路导引
(1)24 × 25 = 600 (1)24 × 25 = 600
↓×10 ↓不变 ↓×10 ↓÷10 ↓不变 ↓÷10
240 × 25 = (6000) 2.4 × 25 = (60)
(3) 24 × 25 = 600
↓÷1000 ↓不变 ↓÷1000
(0.024 ) × 25 = 0.6
小结: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 以几
(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3.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4题。 组织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
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 律。
4.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指名学生朗读题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33×4= (千米)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 :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核对计算的
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五、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用竖式计算。
4.6×6= 8.9×7= 15.6×13=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买四赠一”
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乘几或除以
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教学随笔




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3题。


8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
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
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0.7×5 9×0.8 1.2×6
0.23×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
26×7 1.36×12 30.8×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
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
二、自主探究
9
小数乘小数 授课安排
数学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一周 第3课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
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 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
生:2.4×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2.4
× 0.8
生:可以用竖式计算: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2.4
× 0.8
1.9 2
×10
×10
÷100
2 4
× 8
1 9 2

1.9 2
× 0.9
1.7 2 8
×10
×10
÷100
1 9 2
× 9
1 7 2 8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3小数,积也有3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
订正。
(3)教学例4。 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
10

< br>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
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 → × 0.0 4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
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
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 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 在前面用O
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
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
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
11


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
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 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
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 的收获,并回答问
题,教师予以点评。)
五、作业
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板书设计

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作业布置
教学随笔













12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
计算。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
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 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
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 授课安排
数学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一周 第4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13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二、情景引入
1.教学例5。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 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
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 着小
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
呀,它追上来了! ”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
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
非洲野狗的1.3倍。
56千米时
非洲野狗
?千米时
鸵鸟

思路分析:
是非洲野狗的1.3倍

(1)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 :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
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 .3倍,表
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②“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
③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
(4)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 看这个算式及结果,你认为对
吗?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验算,完善课题)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
14


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因数中, 56是整数,因数1.3中只有1位小数,所以积
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应该点在2与8之间,即积应 为72.8。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
小时, 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
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 第
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 br>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
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 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
算。最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5、6、7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
例5 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教学随笔







作业布置

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0题。

集体备课教案
15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练习二 第2、4、8、11~14题、
“动脑筋”
数学

知识与技能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一周 第5课时


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
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
好习惯。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 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
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 进
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准,大家准备好了吗?
1.口算。
学生抢答:
0.24×2= 10×0.36= 0.8×4= 4.3×100=
4.2×0.1= 0.9×0.4= 5.9×0= 4×2.5=
0.3×0.8= 0.42×10= 0.5×5= 0.18×5=
2.笔算。
16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6.52×27 0.32×1.25
0.008×0.425 10.9×0.38
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1)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尾的“0”。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
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
数加减法的计算吗?
笔算:0.85+1.942= 5.1-2.09=
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
47 ×0.05( ) 6.9 ×0.38 ( )
4.2 ×1.8( ) 4.08 ×0.08( )
0.9 ×0.7( ) 6 ×0.07 ( )
二、巩固练习
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 3.5×1.2 (2) 3.5×0.8 (3) 3.5×1
2.4×1.5 2.4×0.5 2.4×1
5.2×2.1 5.2×0.7 5.2×1
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生汇报:
师总 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
(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 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
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2.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2题。
3.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2题。
小组讨论,得出题目信息,并独立列式解答。
师强调:仔细观察题目,这是一道关于单价、质 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题
目。单价可以通过秤的下方得知,而水果的质量则可以通过秤上的指针得
17


出。
4.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3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独立完成。
拓展应用:
妈妈带小明到超市去买水果。你能帮小明的妈妈算算价钱吗?
苹果每千克4.8元,妈妈买了2.5千克,妈妈应付多少钱?
香蕉每千克5.9元,妈妈买了3.8千克香蕉,25元钱够吗?
5.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4*题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要根据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来决定因数中的
小数位数。
学生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动脑筋”
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kg,大水桶能盛水11k g。不用秤称,应该
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kg水来?
组织学生思考。
答案提 示:先把小桶装满水,倒入大桶中,如此反复3次,现在大桶内
11kg,小桶内剩下1kg。把大桶内 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桶内的1kg倒入大桶
中;再把小桶装满,倒入大桶中,这时大桶内就有5kg水了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4、8、11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二
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
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教学随笔


作业布置

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4、8、11题。
集体备课教案
18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数学
积的近似数
年级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二周 第1课时


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
数,并培养学生 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点 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教学难点 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 精
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
近似值呢?(用“ 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
小数的近似值。

2.095
4.307
1.先思考再回答。
(1)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
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
19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积的
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 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
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同学们,为什么警
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出示教材
第11页情境图)
(1)学生自主回答。
(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 狗
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
的好朋友,我们要 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 是人的45
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 计算出算式的积。(求0.049
的45倍,就是求45个0.04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0.04 9×45。)
学生算出:0.049×45=2.205
(4)(出示)追问学生:如果给题目加一个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如何
求积的近似数呢?
先让学生独立求出2. 205的近似数,再交流:0.049×45=2.205≈2.2
(亿个)
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保留积的一位小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0.049×45≈2.2(亿个),
2.205要保留一个小数,因为0<5,舍去O和5,取2.2,即保留一位小
数。
(5)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
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 数是O,0<5,所以要舍去小数部分的O和5,积的
近似数约是9.9。由于求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 以在横式中要用“≈”表
示。
(6)提出问题:求积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指一小组汇报并加以引导小结。
20


师小结:求 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
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 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
积的近似数。
2.拓展延伸。
出示生活中要按实际 情境取近似值的实际例子:(出示题目):一个箱
子可以装13.5千克土豆,27箱的土豆可以装多少 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3.5×27=364.5(千克)
这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学生约等于365千克,有的可能约等于
364千克。
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到底应该保留多少呢?
通过讨论,学生会得出:364. 5不够365千克,所以27箱不能装365
千克土豆,只能装364千克。
接着提问:如果是做衣服用多少布料,保留整数时要怎么办?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要算能装多 少东西或用多少材料,即使小数大于四
也要舍去,只保留整数部分。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得的积可 以根据需
要或题目要求取积的近似数。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保留整数, 就看第一位小数
是几;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
数是 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1题。
按题目要求先计算出算式的乘积。完成后组织学生 集体订正,并说一说
你是怎么取积的近似值的。
2.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学生汇报:3. 85×2.5=9. 625(元)≈9.63(元)时,问:题目没有要
求取近似值,你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呢?提醒学生 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
活实际灵活处理。
强调: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付款时通常只算到“分”,即保留两位小
数,因此9. 625要约等于9.63。
四、课堂小结
21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生1:这节课我知道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生2:我还学会了有时还要根据生活实际来求积的近似值。
五、作业
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1、2、3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作业布置

方法:先求出准确的积,再用“四舍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1、2、3题。
五入”法求出结果。
注意: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教学随笔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22
授课安排 第二周 第2课时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数学

知识与技能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
运算定律正确 、合理、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运算规律适用于小数吗?这节课我们就 一
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生: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板书:0.7×1.2=1.2×0.7
(0.8×O.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
生1:第一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
23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生2:第二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结合律。
生3:第三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分配律。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了什么?
生4:说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板书:0.25×4.78×4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怎样算简
便,并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学 生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
与其中,共同研讨。)
让学生在班级内汇报交流。(教师随着学生的归纳板书:看、想、
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怎样算简便。
0.25×4.78×4
=0.25×4×4.78
=1×4.78
=4.78
教师板书:0.65×20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 ,然后
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展示。)
0.65×202
=0.65×(200+2)
=0.65×200+0.65×2
=130+1.3
=131.3
师: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1:我先找特殊的数202,因为202可以写成200+2,再把200和2
分别与0.65相 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教师边听边板书,分解后再简算。)
师强调:实际做题时像方框里的那一步可以省略掉。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 ,有的同学还有许多其他简算
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
24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 体订正,
并说一说每一道题分别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 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
重点说一说在计算类似101×0.45与2.73×99的题时, 关键是什么。
3.计算下面各题(出示如下题目):
50×0.13×0.2 1.25×0.7×0.8 0.3×2.5×0.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说说你们的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4、5题。

板书设计

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4、5题。
作业布置
教学随笔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练习三第6~10题
25
授课安排 第二周 第3课时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数学

知识与技能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1.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 br>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回顾问题
1.回顾问题,加深认识。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小数乘 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在计算中你有什么感
受?(指4-5名学生回答:包括学困生、中、优生)
学生说在小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
便,也就是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 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出示练习
⑴1.25×7.7×8=□×□×7.7
⑵6.1×5.4+3.9×54=(□+□)×5.4
⑶2.5×(10+4)=□×□+□×□
⑷13×10.1=13×(□+□)=□×□+□×□
让学生在独立填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说一说填空的依据,加深
对乘法运算律的认识和巩固。(交流时找中下等学生回答)
26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2.运用定律,快速判断。
每组题中你只需在A或B中选 一题来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你会选哪
题呢?请你做在练习纸上。
A、(8×5.27)×1.25 4.5 × 99 2.3×0.6+2.3×0.4
B、(8×5.27)×1.24 4.5×100-4.5×1 2.3×0.6+0.4
为什么选?运用什么定律?(汇报时指名中等学生回答)
二、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练习。
0.25×368×40 1.7×101 7.8×9+7.8
5.5×9.8 12.5×2.5×0.8×4 19.7×5.3+4.7×19.7
学生独立练习的同时,指名板演,做后共同订正。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⑴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6题。
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分析:每箱有24 瓶,每瓶1.3元,则每箱要(24×1.3)元,图中一共
有5箱,一共需要(24×1.3×5)元 ,该算式用交换律计算比较方便。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⑵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7题。
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指出板演学生是否正确。
⑶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8 、11题。先理解题意,获取题目所给的
已知信息;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三、拓展新知
(1)说一说:7.69×101 2.5×(3.8×0.04) 0.125×72
观察这三道算式,哪个数最引起你的注意?你马上想到了几?它的好朋
友8 在哪里?你能找到吗?
小结: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
方法把它“找”出来。
⑵试一试:1.5×0.8+1.5×0.2 1.5×0.8+15×0.02
第一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运用了什么定律。
第二小题:能直接说出得数吗?还能直接用运算定律吗?为什么?。
27


利用积不变,因数变化规律进行变形15×0.02=1.5×0.2,
1. 5×0.8+15×0.02=1.5×0.8+1.5×0.2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
配律进行 简算。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
算简便。
⑶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
每千克白菜0.45元,妈妈买了3.7kg,一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思考:
分析解答: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列出算式0.45×3.7≈1.67
(元)。
教师提示:因为人民币常以“元”作为结算单位,在以“元”为单位的
小数中,“分”所对应的是百分 位数。所以在计算有关钱的问题时,即使没
有要求取近似数,如果最后结果的小数位数多于两位,也要根 据实际情况保
留两位小数。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9、10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24×1.3×5
单价×数量=总价
0.45×3.7≈1.67(元)
教学随笔








作业布置

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9、10题。
集体备课教案
28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数学
解决问题(1)
年级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二周 第4课时


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
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
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0.9×0.9×1O0 1.25×0.5×8 1.86×3.04+0.14×3.04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 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29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 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
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下表所示:(教材第15页表格)

大米

鸡蛋
单价
30.6
26.5
10
数量
2
0.8
1
总价



师:同学们能将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 够买一盒
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1:我是用计算器算的。买2袋大米和0.8kg 肉所花去的钱是
61.2+21.2=82.4(元),100-82. 4=17.6(元),17. 6>10,所以用剩下的
钱够买10元一盒的鸡蛋。
生2:我是估算的。1袋大米不到31元 ,2袋大米不到62元;肉的价
钱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 99(元),所
以用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呢?
生3:我也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1 袋大米超过30元,2袋
大米超过60元;lkg肉超过25元,0.8kg肉也就超过25×0.8= 20(元)。
如果再买20元一盒的鸡蛋,总共就超过了60+20+30=110(元),110>1 00,
所以用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2.回顾与反思
对比用计算器和 估算两种方法,我们很容易发现,有时用估算的方法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简单。
比较估 算的两种方法,我们发现,第一种方法是把数往大了估,还没有
超过100元,说明带100元钱够买这 些东西了,第二种方法是把数往小了
30


估,正好等于或大于100元,说明带100元钱不够。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3题。
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为:
8.1×5.2=42. 12(平方米)。
一块地砖的面积为:0.6×0.6=0.36(平方米),
100块地砖的面积一共是0.36×100=36(平方米),36<42.12,
所以100块这样的地砖不够铺这个房间的地面。
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4题。
0.25×15=3.75(千米),所以王老师家离学校3.75千米。
5×0.8=4(千米),4>3.75,所以王老师步行0.8小时能到学校。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五、作业
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四的第1、2、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大米

鸡蛋










31
作业布置

总价

61.2
练习四的第1、2、5题。
21.2
10
单价
30.6
26.5
10
数量
2
0.8
1
教学随笔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用列表的方法 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
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
三维目标 题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坐过什么车?
(学生回答,有坐公交、出租车、自家的轿车、骑自行车和走路等)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有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有没有人注意过出租车是怎
样计费的呢?
二、探索新知
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32
解决问题(2)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二周 第5课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出示:收费标准:
3km以内7元;超过3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3 km以内(含3 km)收费7元。
(2)单程行驶3 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
(3)不足1 km按1 km计算。
2.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教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需
要付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教师引导:
(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km,但不足1km按1km计算,那共需要付7
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费标
准。
(3)前面3 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方法1:7+1.5×4-7+6=13(元)
方法2:1.5×7=10.5(元)
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3.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回顾与反思”的表格。完成后小组交流讨
论,全班集体订正。
行驶的里程km
出租车费元
三、巩固练习
1.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 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
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每度0.62元,刘老师 家本月用电量为95
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学生阅读题目 ,理解题意。
教师提示:这类题目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
33
1

2

3

4

5

6

7

8

9


分。同学们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答案:
50×0.52+45×0.62=53.9(元)
答:刘老师本月应缴纳53.9元电费。
2.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8*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再集体订正。
分析:先求出超出3分钟 的收费是多少元,再加上3分钟内的0.22元
收费,就是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
解答:8分29秒按9分计算。
0.11×(9-3)+0.22=0.88(元)
答:她这一次的通话费用是0.88元。
3.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9*题。
学生阅读题目,归纳题目所给的已知信息。
分析:先求出超过100g的部分应付,再加上1 00g应付,两部分加起来
就是一共应付邮费。
(1)135-100=35(g)
35g按100g计算。
5×0.80+1×1.20=5.2(元)
答:应付邮费5.2元。
(2)262-100=162(g)
162g按200g计算。
2.00×2+1.20×5=10(元)
答:应付邮费10元。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学会如何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了吗?
五、作业
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6、7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方法1:7+1.5×4-7+6=13(元)
34
作业布置

练习四第6、7题。


方法2:1.5×7=10.5(元)
前3 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教学随笔






























35


集体备课单元分析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数 学 单元 第二单元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 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
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
前单元单元
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 位置情
教学反思
况,强化学生的区分。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 br>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
学内容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 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
教材简析

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 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
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
体情境中用数 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
三维目标

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
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课时



36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 义,知道确定第几行、
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
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的学生,多
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 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清数方向
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37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三周 第1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 “排”,在数学上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 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
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 行……把
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 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
艳、赵雪,周明的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
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
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
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是(4,3)。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四)应用知识
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里是第一列,哪里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
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的位置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
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38


(2)师引导:前后邻 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
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 ,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
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
五、作业
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竖排一列 左一右
横排一行 前一后
数对(列,行)
教学随笔








练习五第1、2题。
作业布置





39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
定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 数
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可数对的知
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 吗?

熊猫馆
大象馆

猴山
大门
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40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三周 第2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海洋馆



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 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
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 的交点
上。
(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 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
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O。
(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
指生回答:大门(3,O)。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 < br>大象馆(1,4)、猴山(2,2)、大门(3,O)、熊猫馆(3,5)、海洋馆
(6,4)。
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O,
3)、狮虎山(4, 3)。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
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 1列第1行,猩猩馆是(1,3)在
第1列第3行,狮虎山是(4,3)在第4列第3行。
3.拓展延伸。
(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并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 对第一个数相
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师小结:表示同一列 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
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2)质疑: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
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 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
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 生
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围棋棋盘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
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 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五、作业
P21~22练习五第3、4、6题。
板书设计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猴山(2,2) 大象馆(1,4) 大门(3,O)
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教学随笔









42
作业布置


练习五第3、4、6题。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
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综合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谁来用数对说一说
自己的位置呢?
学生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全班交
流。
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l)介绍国际象棋棋盘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国 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
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每边8个方格。8排垂
直的格子称为“直线”,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的角
角相触的各线称为“斜线”。
43
练习五(第5、7、8题)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三周 第3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2)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
别?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是由字母组成的。)
(3)让学生说一说各棋子现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做一做。
2.出示教材第23页第7题。
(1)根据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了,
什么没变?
(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
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 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
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 。
(3)追问: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2个)
注意提醒学生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
3.出示教材第23页第8题。
先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米),再让学生
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 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
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1)题:邮局所在的位置可以
用(1,7)表示。它在学校往北700m,再往东 lOOm处。
三、拓展延伸
1.结合教材第23页“生活中的数学”,讲解围棋棋盘及地球 上的经纬
线与数对的联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数对有联系?
(如电影院座位、象棋等)
2.出示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字母“Q”的位置在第2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2,2)。请根据以上
信息填空。
(l)字母M、D、J、S的位置可以分别用( , )、( , )、
( , )和( , )表示。
44


(2)某字母的位置可以用数对(1,2)表示,其中数字1表示( ),数字
2表示( )。
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1.熊猫馆的位置在( , ),白鹤馆
的位置在( , )。
2.老虎馆的位置在(2,3),在图上标出老
虎馆。
3.从老虎馆到白鹤馆,要向( )走( )格,再向( )走( )
格。
四、全课小结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在方格纸上用 数对表
示位置。通过本课练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按下列要求做题。
1.先写出三角形各个点的位置。
2.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
画出图形,再写出平移后图形A1B1C1顶

点的位置。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数对(列,排)
行:横排
列:竖排
教学随笔






45
作业布置

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
对表示位置。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查缺补漏;通过评讲,
帮助学生解决试 卷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便形成技能。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探讨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试卷的习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及能力。获取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及能力。
课前准备 试卷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1.测试。
2.讲评。
教学随笔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课时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及讲评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三周 第4-5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46


集体备课单元分析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数 学 单元 第三单元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学 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
置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 在具体的情境中
前单元单元
教学反思 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 提升学生已有的经
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学内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一个数除以小数。
本单元教
学内容
3.商的近似数。
4.循环小数。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6.解决问题。

教材 在编排时通过晨练、编制中国结、买羽毛球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的情境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试商的方法
都与整数除法有关,因此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 成除数
教材简析

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探究的过程。商的 近似值
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
理商,并认识 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
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用“四
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
数。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
三维目标

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数除法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体
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原理。
47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5课时






















48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懂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总结的方法,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
115÷5 =( )
115÷23=( )
128÷4=( ) 35×6= ( )
23×5 =( ) 186÷3=( )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四周 第1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 416÷32= 1380÷15=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引入 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
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插入图片:王 鹏和爷爷晨练]
出示课件:[晨练]
49



请你根据已知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
跑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例题精讲
1.探索讨论。
教师提问: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22.4千米=22400米
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尝试体验,明确算理。
教师请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自己是
怎样算的?
出示课件:
22400÷4=5600米 5600

提问:6前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先用4去除22.4的整数部分,商5 ,写在商的个
位,;余数是2,把2化成2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
的4合并 在一起,就是24个十分之一,继续除,4除24个十分之一,商
是6个十分之一,6要写在十分位上, 所以要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
50

< br>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
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 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
数点”。
3.对比,掌握算法。
对比整数除法与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
么不同点?
引导 学生明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
同,不同的只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 小数点对齐。
4.学习P25例3。
出示问题:王鹏每周计划跑5.6千米,他每天跑多少千米?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5.6÷7= 。
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
小)
提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
式中应该怎样写商?
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
“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个位是0?
出示课件: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
学生: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继
续除。
5.例3:[插入图片:王鹏和爷爷]
出示课件:[动画;王鹏和爷爷的对话]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8÷12。
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
51


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这样的小数除法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小数除以整数,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
在后面添0继续除。
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我们看看这些同学是怎样想的。
出示课件:[动画:几位同学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
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
数,要添0再除。
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使学生明确:可以用乘法验算。
学生动笔尝试。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P26、27练习六第3题、第9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
教学随笔







作业布置

练习六第3题、第9题。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52
授课安排 第四周 第2课时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数学

知识与技能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使学生掌握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
的两种特殊情况。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
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的验算知识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养成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62.7÷3= 29.4÷21=
2.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
点要 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知
识。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 法(2)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2
1.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热 爱运动的学生,王鹏。看,在
他的带动下爷爷也要开始锻炼身体了。(出示教材第25页例2)王鹏的< br>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28 ÷16,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
生计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数末尾有余数12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 么除
53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
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分之一再 除。
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O
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 br>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
除。它的依据是小数末尾添上 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由于被除数28
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后 ,再写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3.追问:现在除完了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将8的后面添上O看成80个百分之
一,再除以16。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算式。
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 数,要
在余数的后面添O继续除。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
叫做除尽了。
4.引导总结: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谁能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
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
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 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
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
(二)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25页例3)王鹏每周计划跑5.6km,他每天要跑多少
千米?
生独立列式:5.6÷7。
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习过的例l、例2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
况?
(不够商1)
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
54


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
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方,也就 是商的个位处写0,用0来占
位。
引导:现在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 56个十
分之一,再除以7够不够除?商应该写在哪里?
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
4.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呢 ?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能不能
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 交流讨
论。
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1)题,并说一说当除到被除数的末
尾还有余数时,怎么办? (添O继续除)
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观察算式及结果,引导
学 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个位上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得到的
商都比1小。
3.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 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2)
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O继续除。
2.师:谁能完整地总结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归纳:除数是整数的 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
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 数,就在余
数后面添0继续除;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
除。
五、作业
教材第26、27页练习六第5、7、8题。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55



练习六第5、7、8题。

教学随笔


























56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知识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现
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 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 生活之间
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教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
2.口算。
1.6÷4=
5.1÷17=
0.49÷7=
3.5÷5=
3.8÷19= 9.6÷6=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数学

练习课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四周 第3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14.4÷12= 7.6÷19=
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口算回答。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57


50.7÷5= 0.91÷65= 18÷48=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6题。
(1)组织学生算一算,改一改。
(2)让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并指出题目中竖式计算错误的原因。
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可能会指出:第一个 式子的商遗漏了小数
点,第二个式子商的小数点后面少了一个0。
2.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9题。
提问: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被除数小于除数的情况下,商比1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0题。
(1)出示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0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这是一个单价、数量与总价的问题, 先求出总钱数也就是总价,
单价就可以通过“单价=总价÷数量”的式子得到。
三、巩固拓展
1.利用画图法解决差倍问题
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的数增加了
38.7,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
学生阅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提问:想一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
把一个小数点向 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实际上
现在的数就比原来的数增加了(10-1)倍(如下 图所示),求这个小数原
来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原来的数:
扩大后的数:

原来的数的(10-1)倍
38.7
58


规范解答:10-1=9 38.7÷9=4.3
答:这个小数原来是4.3。
教师小结:已知两数的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 ,就
是差倍问题,解决差倍问题时,关键是找到两个数的差与较小的数的位数
关系。
2.即时练习: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来的
数减少了3.69,这个小数原来 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26~27页练习六第4、11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9题:被除数小于除数的情况下,商比1小。
第10题:单价=总价÷数量
24.2+16.4=40.6(元)
40.6÷7=5.8(元)
40.6÷14=2.9(元)
教学随笔















59
作业布置

练习六第4、11题。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
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 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小数除法化成整数除法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接龙游戏。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学生:喜欢!
教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
吗?
(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 0.78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 ( )。
(2) 9.38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 )。
(3) 6.73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
(4) 0.023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
2.心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270÷90=

一个数除以小数(1)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四周 第4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27÷9=
60


教师:你们真棒,能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就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学习。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材第28页例4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奶奶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画,可能会说出:
(1)奶奶编一个“中国结”要用0.85m丝绳;
(2)这里有7.65m丝绳;
(3)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2.教师:要求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应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7.65÷0.85= (个)。
教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如何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
计算。
0. 8
5
7 . 6 5
0. 8
5
7 . 6 5
扩大到它的100倍
9
0. 8
5
7 . 6 5
7 6 5
0
扩大到它的100倍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它
的100倍,使除数转化成整数 ,再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并相互检查。
教师强调:采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把被除数 和除数同时乘100,在
竖式中把小数点和没有用的0划去。
61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 要求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在练习本
上进行练习,教师指3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一填。
0.12÷0.03=( )÷3
0.01÷0.16=( )÷16


0.28÷0.07=( )÷7
0.314÷( )=31.4÷18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3.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68.6 m,是第二根绳的3.5倍。第二根绳
长多少米?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列式并计算,小组内交流并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1、3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七第1、3题。
作业布置

教学随笔









62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注意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的计算方法,
会正确地计算。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 br>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除。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那
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4.68÷1.2=( )÷12 2.38÷0.34=( )÷( )
5.2÷0.32=( )÷32 161÷0.46=( )÷( )
指定一个小组学生轮流回答。
教师:同学 们都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些题目所考查
的知识点吗?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既然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那我们现在就更进一步地来学习一
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板书课 题:一个数除以小数(2)]
63
一个数除以小数(2)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四周 第5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二、探索新知
1.教学第29页例5。
(1)教师出示第29页例5:12.6÷0.28=
(2)组织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指名汇报。
学生计算时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结果:
a b
4 5
0.28
1 2 .6
1 1 2
1 4 0
1 4 0
0
4 5
0.28
1 2 .6 0
1 1 2
1 4 0
1 4 0
0

(3)教师:你们认为哪一个计算是正确的?说说你的理由。
组织学生观察计 算过程,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计算
时,被除数和除数应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当被除数位 数不够时,要在被
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再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错误的计算擦掉。
2.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师:一个数除以小数应怎样计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归纳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
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
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 数的
除法计算。(一看,二移,三算)学生在教材第29页填空。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2题。
(1)教师出示第2题。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判断 计算得对不对,
错在哪里,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指名回答问题。
(3)教师:正确的计算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己算一算吧!
学生在练习本上重新计算这些题。
64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4题。
(1)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然后汇报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2组算式,使学生明确:被除数不变,除数
除以多少,商就乘以多少;除数乘以多 少,商就除以多少(0除外)。
3.列竖式计算。
621÷0.003= 72 8÷0.56= 5.04÷0.01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4.小明帮李奶奶买西红柿,每千克2.98元,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
找回5.1元。他买 了多少千克西红柿?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灵活地运用呢?
五、作业
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2、6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七第2、6题。
作业布置

教学随笔











65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
数的除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三维目标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
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
教学重点 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那我们现
在就来检验一下。
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2.列竖式计算。
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数学

练习课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五周 第1课时


指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66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
(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
关规律。
(3)组织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
数(0除外),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
同的位数,商不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一个“苹果冠
军”的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的质量是0.25 kg。
(2)提问:你能根据题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提示:首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 考查重点是小数除法,而这两个课
时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所以提出的这个数学题目要与“一个数除 以
小数”这个主题相关。
(4)学生:这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这个普通苹果的多少倍?
(5)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据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加以解决。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0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教师:要怎么比较两个家庭每月节约的费用?
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出两个家庭每个月平 均节约的费用,就要知道一
定时期内的节水费用,再运用“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两个家庭每月的节约费用。本题要注意的信息是两个家庭的节水时间不一样,一个是半
年,一个是一个季度。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8题。
(1)指名学生读题,审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9题。
提示: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商,再与被除数比较,最后观察除数的特
67


点,看看有什么规律。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讨论 发现的规律,归纳出统一的结论。(当被除数不等于0
时,若除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若除数小于 1,则商大于被除数;
若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1题。
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订正。
四、自我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28÷0.16= 57.04÷0.023= 72÷0.24= 1.25÷0.8=
2.在○里填上“﹥”“﹤”或“﹦”。
1.256÷0.4○1.256
0.875÷2.5○0.875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你的学习有何评价?
六、作业
某市出租车公司规定:3 km以内8元,超过3km,每千米收1.5元
(不足1km按1km计算),张红乘做出租车从家到图 书馆,支付车费
15.5元。你知道她家离图书馆最多有多少千米吗?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10题:34.5÷6=5.75(元)
21÷3=7(元) 5.75﹤7
第8题:455÷6.5=70(m2)
教学随笔









68




33.6÷4.2○33.6
5.69÷1○5.69
作业布置
3.航航用5.88米的彩纸做圆
环,做一个圆环需彩纸0.056米。这
些彩纸可做多少个圆环?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 3.452 12.71 18.64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数学

商的近似数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五周 第2课时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43×4.67 12.15×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 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
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69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
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
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 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 候,可以
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
候,通常会计算 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
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 情况去取。(板书:按要
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 算出三位小数,再按
“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
数 ,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6 1 6
12
1 9.4
1 2
7 4
7 2
2 0

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只需计算到比需 要保留的小数位数
多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数了。或者除到要保留
的小 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
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 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
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求商的近似数时,不需 要算
出商的准确值之后才进行取舍。
70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求出准确 数之后再求近似数;商的近似数不需
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
小结:求商的近似数非常重要,有时按照要求取近似数,有时按照实
际取,在取商的近似数 的时候,要明白应该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
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 似数的末
尾有0,要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1.55÷3.9,保留两位
小数是 0.40。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第1、2、3、8题。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
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按实际需要取
教学随笔













71
作业布置

练习八第1、2、3、8题。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了解 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观察、分析、
比较、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故事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
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 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不能,因为它不断地重复。)
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情况我们可以称它为“循环”。(板书)
2.初步感知循环小数。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到数
学信息,独立列算式。学生 列式:400÷75。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这个算式的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
72
循环小数
数学 年级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五周 第3课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3.引出课题。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
揭题:那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这种商有些什么特点?这
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也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互动新授
1.认识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让学生猜一猜400÷75的商下一位是多少?并计算验证。
引导学生说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
(板书:400÷75=5.333…)
2.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商的特
点。
在第2小 题:78.6÷11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先停一
停,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 位小数,指导学生将这两步和
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
通过观察 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如果继续除
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3.引导学生比较400÷75,28÷18, 78.6÷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 学生发现: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
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 11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起开始不断
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5。
师小结:我们所说的 重复也叫做循环,像5.333…、1.555…和
7.14545…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 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
数,就是循环小数。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师引导: 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
数字叫什么?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请同学们 自主学习教材第33—34页
的知识。
学生自学后,师指生回答,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73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 br>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 出现的数字,就是
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 333…的循环节是3;7.14545…的循环
节是45。(板书)
5.师小结:今后在计 算小数除法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可以根据
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也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除得的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自主完成,并讨论:两
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 ,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学生可能会
说:商是小数,商是循环小数,而且有的能除尽,有的除不尽。
教师从而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小数部分的位数
有限的小数是有限小数。如 0.9375是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
小数是无限小数。如0.2142857是无限小数。 (板书)
师小结:我们现在学的小数范围比以前又扩大了,增加了无限小数,
而循环小数就是 一种无限小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
五、作业
P36~37练习八第4、5、6、7、9题。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400÷75=5.333…
5.333…的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
有限小数0.9375 无限小数0.2142857…
教学随笔







74
作业布置

练习八第4、5、6、7、9题。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通过观察来完成各题。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商的规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 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
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 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
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 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二、自主探究
出示P35例9独立操作。
三、例题精讲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7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数学 年级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五周 第4课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 成“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
流校对。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和秘 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
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研究中去探索发现更多的规律。
四、练习设计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460 × 0.008 =
46 × 0.08 =
4.6 × 0.8 =
0.46 × 8 =
0.046 × 80 =
0.0046 × 800 =

1122 ÷ 34 =
111222 ÷ 334 =
11112222 ÷ 3334 =
1111122222 ÷ 33334 =
222 ÷ 33333334 =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明辨是非。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
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
(2)因为75÷4=18……3,所以750÷40=18……3。( )
(3)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
2.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 )。
3.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乙数不变,那么积是( )。
76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2.算一算,找规律。
46×96 = 69×64 =
14×82 = 28×41 =
26×93 = 39×62 =
教学随笔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77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 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 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
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1)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 里,每个瓶最多可盛
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78
解决问题
数学 年级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五周 第5课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 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
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教师引导学 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
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 法称为“进一法”。(板:进
一法)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王 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
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
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
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 (m),丝带不够。
师引导并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
种取 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并比较一下这
两个例题,有什么不同?
(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一个用的是“去尾法”。)
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
分多1。
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求平 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
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 做整个的
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
用桶来装,所 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
根据实际情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1题。
79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3)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汇报:
①2台1小时 1.2÷3=0.4(公顷)1台1小时 0.4÷2=0.2(公顷)
②1台3小时 1.2÷2=0.6(公顷)1台1小时 0.6÷3=0.2(公顷)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一< br>说是怎么取得的结果。教师强调:做东西时,只能舍去小数部分,用“去
尾法”。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8题。
学生先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装东西时,即使余下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
法”。
4.完成教材 第41页“练习九”第9题。引导读题,并让学生分析题
意,说一说如何解答,再列式计算。思路:要算 能买几支同样的笔,先算
出买完相册后还剩多少钱,再用这些钱除以笔的单价。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 一法”
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五、作业
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2、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进一法
根据实际情况
去尾法
教学随笔





80
作业布置

练习九第2、5题。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感受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法、“去尾”法取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题目:
1.小强用50元买了12个蛋糕,平均每个蛋糕多少钱?
2.蛋糕店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 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
4kg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
3.50个奶油蛋糕,要全部装在盒子里,每8个装一盒,至少需要几
个盒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
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生1:第1题用50÷12=4.1666…(元)≈4.17(元)。
生2:第2题用4÷ 0.32=12(个)……0.16(kg),剩下的面粉不能做
成一个蛋糕,所以最多只能做12个蛋 糕。
生3:第3题用50÷8=6(个)……2(个)。因为剩下来的蛋糕还需
81
练习课
数学 年级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七周 第1课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要装在一个盒子里,所以至少要用6+1=7(个)盒子。
生4:这三道题目 告诉我们: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
数,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 ”法;如果买东
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整个的物品;如果用油桶装油,因为多出的油
也要用 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桶。
师: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使用“四舍五入”法 。全部用“四舍
五入”法解决今天的三个问题很不合理,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合
理选择 不同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有时需要去掉小数部分(无论小数部
分是多少,都要舍去),有时需要进一 (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一
取整数),这里所用的方法分别叫“去尾”法、“进一”法。
二、探究新知
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出示:五(1)班 的同学准备装饰教室,他们准备了长为5M的红纸,
长为8M的黄纸。用长为0.12M的红纸可以做一 朵红花,用长为0.37M的
黄纸可以做一朵黄花。
(1)可以做多少朵红花?
(2)可以做多少朵黄花?
(3)3朵红花和3朵黄花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成多少束花?
引导分析:
(1)要求长为5M的红纸可以做多少朵红花,用除法计算。
(2)要求长为8M的黄纸可以做多少朵黄花,用除法计算。
(3)根据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分别求出各有几个3朵,比较后确定可以扎
成多少束花?
学生尝试解答,集体订正。
规范解答:
(1)5÷0.12=41(朵)……0. 08(M),0.08﹤0.12,不够做1朵红
花。
答:可以做41朵红花。
( 2)8÷0.37=21(朵)……0.23(M),0.23﹤0.37,不够做1朵黄
花。
答:可以做21朵黄花。
82


(3)41÷3=13(束)……2(朵)
答:一共可以扎成7束花。
21÷3=7(束)
教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如本题中的花是一朵一朵的,所以应该用“去尾”法取
近似数。因为黄花只能扎成 7束,所以最后确定扎成多少束时,必须以较
少的为标准。
2.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3题。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所求问题:一台喷雾器每小时可以喷多少棵?
所需条件:3台喷雾器4小时喷了300棵。
⑵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指名把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300÷3=100(棵) 方法二:300÷4=75(棵)
100÷4=25(棵) 75÷3=25(棵)
综合算式:300÷3÷4 300÷4÷3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⑶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1题。
教师:450g橙子粉能冲多少杯?冲这么多杯需要多少克方糖?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处理的结果方法。(为什么这
样处理?)
小结: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要
用“去尾法”。
2.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4题。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订正。
3.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3*题。
83


小组内分析题意,讨论算法,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提示:商的小数 点向右多点一位,说明商错了,正确的商就是
2.46,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下面就可以按除法各部分 这间的关系得到结
果,被除数÷商=除数。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教材第40~41页第6、10、12题。

板书设计

第40~41页第6、10、12题。

教学随笔




















84
作业布置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整理和复习小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小数 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
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概念。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循环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整理回顾
师: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今天这 节课我们通过
具体的练习,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
42页 “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
0.67×7.5
1.89÷0.54
3.14×102



9.12×0.8
7.1÷0.25


8.36×0.25
0.51÷2.2
(3.2+0.56)÷0.8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数学
整理和复习
年级


授课安排
主备人
执教人
第七周 第2课时


0.125×7.41×80
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然后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再集体
订正。
0.67×7.5=5.025 9.12×0.8=7.296 8.36×O.25=2.09
1.89÷0.54=3.5 7.1÷0.25=28.4 0.51÷ 2.2=0.2318…
85


师:同学们完成得很好!这些 都是有关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你们知道小
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吗?
生1: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最后加上小数点。
生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先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进行计
算。
师:对!那么整数的运算顺序是否适用于小数运算呢?
生:整数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看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
习”的第2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该题。
师:认真观察情境图,你们能利用题中的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图中提供了2012年8月28日的中国银行外汇牌价,1美元可以兑
换6.34元人民币,1 港元可以兑换0.82元人民币,1日元可以兑换0.08元
人民币,1欧元可以兑换7.96元人民币 。
师:1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呢?保留两位小数。
生:100÷6.34≈15.77(美元),所以100元可以兑换15.77美元。
师:同一块手表在香港标价500港元,在日本标价5500日元。它在哪
儿的标价低呢? < br>生:500港元兑换成人民币是500×0.82=410(元),5500日元兑换成人
民币是 5500×O.08=440(元),440>410,所以这块手表在香港的标价低。
师:一个玩具2.8美元,用100美元可以买几个这样的玩具呢?
生:2.8×6.34= 17.752(元),100÷17.752≈5.63(个),所以用100元
可以买5个这样的玩具 。
师: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们在用小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
要考虑结果是否符合 实际,结合实际选取合适的结果。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
组进行合作,根据题中的信息,看还能提出哪些问 题,并加以解决。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教师分别找两组学生板演,每组三个学生,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
然后集体订正。
40.32÷24=1.68 111÷0.3=370 6.92×0.84=5.8128
86


2.8×6.25=17.5 2.07÷0.023=90 1.23÷0.03=41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自己的结果,再集体订正。
1.3÷0.03≈43.33 6.509÷0.27≈24.11 0.68÷0.95≈0.72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然后集体订正。
货物名
篮球
足球
数量
4
5
单位 单价 总价
个 84.5元 338.00元
个 86.8元 434.00元
772.00元 总计金额
4.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4题。
9.7÷1.5≈6.5(分钟/千米),所以李大伯跑lkm平均需要6.5分
钟。
5.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给予解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发言,教师给予点评。
四、作业
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5、6题。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87
作业布置
练习十的第5、6题。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 行查缺补漏;通过评讲,
帮助学生解决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便形成技能。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探讨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试卷的习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及能力。获取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及能力。
课前准备 试卷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1.测试。
2.讲评。
教学随笔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课时
数学
检测及讲评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七周 第3-5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88


集体备课单元分析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数 学 单元 第四单元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小数除法》这个单元通过学习,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地处理商,
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
前单 元单元
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 br>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
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
学内容
1.可能性。
2.掷一掷。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 中的一部分。本单元主要
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教材简析

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
理性认识。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
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 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
三维目标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并 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89
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是确定发生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同学们说的这些都 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
不确定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可能
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
就是不会把歌唱。 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
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
90
可能性(1)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八周 第1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演。但节目 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
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 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
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
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哪种节目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
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下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 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
“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 。
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
情况下,它们有时也 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上方“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
子和绿棋子。
引 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
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 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91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3题。
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教师发彩色球让学生验证摸一摸,再说一说为
什么这么连。
4 .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
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 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
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 定的情况
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五、作业
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4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一第2、4题。

教学随笔







作业布置






92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进一步学习,在有多种结果的事件中,比较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的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
(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 )从东边落下。 ②明天( )考试。
③冬天( )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数学

可能性(2)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八周 第2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棋子?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
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
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可能会说,最有可能摸到红
色棋子,因为盒子里红棋子比黄棋子多。
93

< p>
2.导出课题:看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这节课咱们
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 棋子,可能
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 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
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 同学们观察
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
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 呢?
(不一定,因为蓝色摸到的可能性虽小,但也有可能会摸到。)
2.动手操作。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请小组
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 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
色的棋子多。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
关?
引导学生 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
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 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板书)
(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并由此对学生进行
正确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先让学生观察出示的记录结果,再指名回答例题中的问题。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5次,摸出红球
94


15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红球的次数。另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 4
次,摸出红球16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摸出红球的次数。
八个小组一共摸到红球123 次,摸到黄球37次,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
到黄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 摸出黄球的
可能性小。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盒子里红球多,黄球少)
(2)引导学生总结 :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
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 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
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再说一说。
(盒子里红色的棋子最多,黄色的棋子最少。)
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从可能 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数量
的多少吗?(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并记录结果。)
四、拓展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一第5、8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随笔





作业布置

95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 、实验、
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骰子,师问:同学们见过骰子吗?你们在哪见过?它 和数学有什
么联系?(学生可能回答:在打麻将时、玩具上见过;骰子上有6个数
字。) 学生回答后,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掷一掷骰子,通过游戏一起探
究骰子里面还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思考:如果同时掷出两颗骰子,它们出现的点数之和会有哪一些7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4、5……12。
96
掷一掷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八周 第3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时
个性设计


追问:可能有1和13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组合知识得出结论。(不可能,因为两个数的和
最小是2最大是12。)
2.游戏探究。
规则:把这11种结果分成两组:A组:1、2、3、4、10、11,B组 :
5、6、7、8、9。一共掷20次,总次数多者为胜。
(l)选择一组结果与教师进行比赛。
(2)两个小组为一个单位比赛,自由选择结果组别, 4人轮流掷骰子,
由组长记录试验数据,最后比较实验数据,分出胜负。
学生操作时,组员轮 流掷骰子,组长负责填写数据。掷骰子时要注意
先在手中晃几下再投入杯子中。
3.汇报比赛数据和结论,师汇总并引导学生比较总结。
比较发现:两数和为5~9出现的次数较多,说明B组获胜的可能性
大。
引导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数和的统计表,并通过举例说明:如和是6的 情
况:1+5,2+4,3+3三种情况;和是2只有1+1这一种情况。
比较总结:和是7 出现的次数最多,和是5、6、8、9出现的次数比较
多,和是2、3、4、10、11、12出现的次 数比较少。
三、指导练习
1.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9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再组 织全体
不生参与演示,完成表格,验证猜想。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10题。
组织学生理解题目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小组订正。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11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设计卡片,鼓励方案多样化。
四、拓展延伸
1.根据客观事实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出示:明天的篮球比赛,我们班一定会赢。这种说法正确吗?
思路引导:篮球比赛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班赢,另一种是
97

< br>我们班输。也就是说,我们班可能会赢。这个结果不是按照我们班同学的
意愿而实现的。
规范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明天的篮球比赛,我们班可能会赢。
教师小结:生活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要根据客观事实进行
判断,与个人的意愿无关。
2.根据图形区域大小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下面是百草园文具店的投资活动规则,看图想一想 ,抽到哪种奖品的
可能性大?抽到哪种奖品的可能性小?

教师小结:区域最大,指 针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大;区域越小,
指针停在该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小。
3.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14页第5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6、7题。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98
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第6、7题。


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知识与技能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查缺补漏;通过评讲,
帮助学生解决试 卷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便形成技能。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探讨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试卷的习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及能力。获取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及能力。
课前准备 试卷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1.测试。
2.讲评。
教学随笔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课时
单元检测及讲评
数学 年级 五
授课安排 第八周 第4-5课时
主备人
执教人






99


集体备课单元分析
科 目

备课组
成员

数 学 单元 第五单元

年级 五 主备人

执教人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 概率”中的一部分。本单元
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br>前单元单元
教学反思 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
华到理性认识。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
学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 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
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
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 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 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
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

教学时数

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0课时



100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庆阳四中-继续教育总结


杨绛百岁感言-三方协议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食品策划案


中国建设银行贷款-欢乐谷圣诞节


政治手抄报-好人好事的新闻


内蒙古高考信息网-小学后勤工作总结


中国人寿意外险-节后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