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集锦

温柔似野鬼°
969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08: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抄报-青岛大学分数线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集锦
《称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
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 人情味儿!
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 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
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 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
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 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
就是一个 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
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10个生字词。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 造一
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 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
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
“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 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 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 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
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 受课文中的真情。
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 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
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 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
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 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
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 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
点 ,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 ,达到
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 得很粗糙,会有什
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爱吃的水果》
1、说教材
《爱吃的水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 第二册第六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本课是通过实物或挂图及投影片,让学生运
用普通话,说说这些水 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让同学们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你最爱吃什么 水果?把它的样子、颜色、味道讲给同学们听。(2)评出一两种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
根据大纲和 教材的要求,以及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根据学< br>生的识事经历来确立本课口语交际的难点;怎样来激发学生能围绕“水果”积极地参与讨论,踊跃地发表自 己的意见。
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数学目的:进行听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2、说教法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投影仪、挂图、实物图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 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
教师 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 、动
口、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看一看”中学会辨别事物特征;在“想一想”中学会善于思考问题 ;在“听一听”中学习口语交际
的方法和技巧;在“尝一尝”中学会判断水果的味道,并能准确的表达出 来;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口语表达能力;在
“演一演”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口语表达交际能 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学生主动参
与和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逐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过程
能力的获取过程比知识获取的结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初识事物的特点,为本课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场面 。
“看一看”:出示投影:(1)内容是一盘水果。这是创设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 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
生从小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先让学生看一看盘子里有哪些水果,平时看到 过吗?吃到过吗?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让学生去
说,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同学们能听得懂即可,不能 要求过高。把学生说话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想说要说这是至关重
要的。(2)是一个水果店。让学生 看一看,然后,引出问题。这些水果你平时看到过吗?吃到过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引导
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把水果店里的水果一一辨认出来,如果有困难,大家在一起讨论,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 p>
“想一想”: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如果有叫不出 名称,说出水果的特征,就
让大家来帮助你解决。在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学生 ,要多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另外还要注重说
话要有条理。让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例如按“名称 ——样子——颜色——味道”来说,即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说。在这
个环节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 实际大胆发言,说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尝一尝”:出示准备好 的水果实物,让学生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
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因同学们的口味不同,说法不一,少数服从多数。同时教育学生平时要 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平时要能做到注意卫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尝一尝,培养学生的辨 味能力。
“比一比”:选同学位最爱吃的水果,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它的特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 、最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由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演。同时从各组里抽一名学生当评委,教师给予 引导,提出比赛规则,评一评谁说得最好。在这个
环节中,教师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相互作学习,取 长补短。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锻炼自我。从而学会怎样把事说明
白,说清楚,说具体。并能做到表达 自如。懂得听话时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述,边听边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认为”、“我觉
得”的语气向 对方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和能力。
“演一演”:组织学生开展演示活动,并在演 示的过程中及时反馈,相机纠错,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手、口、脑、眼的
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口语 交际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力。先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引导学生想一想,这
些小弟 弟小妹妹到大姐姐来作客,大姐姐揣出一盘水果放在桌上,用手指着会说些什么呢?先同桌说,再请学生表演。在 表
演中注意礼貌用语,如“谢谢、请”等。
我还用投影片设计了两个图景让学生上讲台演示。 投影(1):“有个人挑着一担水果在街上叫卖。”让一学生扮演卖水果的,再
让几个学生扮演买水果的 。想一想,卖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买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先让同桌学生说说,再请上讲台表
演, 看谁表演得像,大家给予鼓掌,教师给予肯定。投影(2):“小姑娘拎着一些水果来看望一个病着的老人。”通 过老人的表
情和小姑娘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各自会说些什么呢?先同桌表演试试,让学生看画面上的情 景去想象,再指几个学生上讲
台扮演一下,看谁表演得好。我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图片来发挥想象 ,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口语交际运用于生活实际
中,培养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其口
语交际的潜力。

《iuü》
教材简析:
《iuü》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二课。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 是情境图:乌龟驮着小蚂蚁过河,小鱼鼓掌欢迎,既赞扬乌龟乐于助
人,又赞扬蚂蚁善于开动脑筋。从这 个语境中可以剥离出“蚁、乌、鱼”这三个语音而导入“iuü”这三个字母的认读,在学生心
理上形成 “画面——语音——字母”这样一个学习链。第二部分是表音表形图,以利于学生掌握字音、熟记字形。第三部分 是
六个单韵母的字音字形辨别。第四部分是“iuü”的笔顺图及其汉语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4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它们的四声。
3、能准确地分辨这六个单韵母的读音与字形。
教学重难点:能读准 “iuü”的音、认清它们的形。
教具准备:情境图的动画演示课件、字母卡片。
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 抽象的表音符号,它缺乏具体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一年级儿童在入学伊始更应注意不能
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呈现各种活泼生动的学习形式,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与具体形 象的实物联
系起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字母的音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2、自主探究,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观念是贯穿我们整个基础教育始终的。所以在学生尚未形
成“ 学习定势”的起始年级,教师更要将这种观念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因此在教学iuü的字形时,让学生自己去发 现探索字
母形态的特点,自己去想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 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从小就
应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 神。因此在教学“a o e i u ü”六个单韵母的读音和字形辨别时,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
活动中相互纠正、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我是什么》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 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
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 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
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 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
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 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
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 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
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 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 、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
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 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
以下的三种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 ,激活思维,读懂
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 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 去实
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
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 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
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 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 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 辅助教
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 “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
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 互动,师为主导,
生为主体。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 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 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 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
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蓝树叶》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 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
同学之间的事 。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 本组训练重点,
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 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
能 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 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 些什么”
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 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 的情
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 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
然后指导学 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 br>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 想什么,答案让学
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 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


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 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 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
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 ,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 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
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 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 的理
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 仔细观察图,就发
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 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
谓一箭双雕。
3. 迁移法
(1)学 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 方
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 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 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
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 “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 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 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 倘
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 ,不仅会增强学生学
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 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
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 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
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 ”向“会学”过渡。

《坐井观天》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 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
的大 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 三篇,
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 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


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 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 )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
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 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
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 ,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
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 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
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 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
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 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
表演法、实践法等 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 飞跃:
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 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
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 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
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 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
界,在阅读习惯方 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 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 br>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 后,让学生练说,
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 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
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 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 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
学教学 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 面想象走过的地方,
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
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
的,在板书中,我利用 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一去二三里》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 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
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 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
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所表 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
要培养儿童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 br>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 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
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 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 上得到教师
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 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 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 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
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 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
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 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
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 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指名学生读课题 ,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
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 提醒学生倾
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 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 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
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 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
舌 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 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
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学生 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
重分析“一去二三 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
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 可以。诗的意象具有
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 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 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
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 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课件演示,一学生
读有关诗句,一学 生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学生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分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
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 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
巩固田字格的认识。 写字时,学生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整洁。而“三”的
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 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
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学生展开互评 。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
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学 生发现错误。学生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
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 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 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充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 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荷叶圆圆》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 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14课《荷叶圆圆》。下面我从教材
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 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
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 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
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
的好课例。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
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
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参与者。特别是起始年级,就
更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想儿童之所想 ,乐儿童之所乐,把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在这一课时
的教学中,我本着一个“成为孩子们学习时的 伙伴,玩耍时的朋友”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程序的设计,到课堂用语和肢体动作
的运用,都力求让自己更 儿童化。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 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
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 。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
式,引领学生自读 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
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 此这节课,我
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 ,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
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 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
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 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
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 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


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 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
正确理解 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 br>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 分学生有表达的
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 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
模糊。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 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尝试读——分角色读——自我
展示读— —创造性的读——师生合作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 内
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
玩的教育在课堂,语文课堂如何玩起来,更值得我们去尝试。在这节课,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我的整 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
围绕“玩”这个字来进行。
我的课前准备是玩,玩手工制作,我和学生都 动手制作一片大荷叶,学生不会做的可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帮忙。
我的教学程序是:第一 步简练揭题,导入新课,在板书课题的同时复习“荷叶”二字。识字要寓于阅读之中,阅读的过程就是
学 生逐步掌握音形义的过程。我在这节课中,随着每一个环节都会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接下来我问“小朋友们 ,你们喜
欢玩吗?”我说这节课要好好的和小朋友们玩一下。然后请小朋友把自己做的大荷叶拿出来,戴 在头上。这时候说:“哇,小
朋友们都像小鱼儿一样,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大朋友也有凉伞呢,你 们看!”并展示我自己做的大荷叶,先戴头上,然
后铺在地上。在小朋友们惊叹的时候,我走上荷叶,联 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
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小 朋友们看了之后都会说好玩,都想上台来表演,这时候就说:“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
好,最好能够 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朋友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大朋友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好了,开始练习朗读吧。“学生开始反复读课文,这就是学生在这节课的第一次读——自主 尝试读。
请学生停下之后我说:“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 喜欢哪一个呢?”学生会争先恐
后的说我喜欢谁我又喜欢谁呀,我这时候就说:“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 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
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不过,别管读哪一段,都要 先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开始吧。”学生开始分角色读课文,这是第二次
读。
学生读完后我就 问:“谁来介绍小水珠?”开始第三次读——自我展示读。学生在读的时候,我不断的指导,要求读正确、流利,再要求学生带上表情有感情的读。接着请一个学生介绍小蜻蜓,在这一部分复习“翅膀”二字。这时候如 果有小朋友会边
读边用双手做展翅动作,就可以要求学生再自由读一次课文,看看谁能来个创造性的朗读 。
学生再次读之后,轮到介绍小青蛙的小朋友在读完小青蛙那一段后会给加上几声“呱,呱,呱!”全 班一定响起笑声、掌声。
这时候鼓励全班都来当一次大歌星,都来创造性的读一读课文。接着介绍小鱼儿 的小朋友会用翻动手掌再加上几声“哗,哗,
哗。”来创造性的读,我就指导他动作轻柔一些。回过头来 看小水珠,问学生该用什么动作,这时候学生就想起了我要他们带
来的玻璃球,拿出来放在荷叶上,边做 动作边读,很有兴趣地练习。这一部分就是第四次读,是创造性的读。
小朋友们会越来越感到课文的有 趣,读的越来越认真,这时候我就说:“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大朋友看看你们能不能
记住这些内 容。我说课文每句话的前面,你们往下接,不准看书。行吗?”“不要忘了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开始第五次读— —
师生合作读,同时可以再复习几个生字。
小朋友们把课文读得很好了,动作、表情也不错了 ,接着该上台表演了。我就拿出准备好的头饰,再说要求:“表演时除了要
有动作和表演,还要有台词, 但是不准看书。你们可以用书上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说。”然后要求
他们分组 准备,想表演谁的就跟想表演谁的坐到一起,各组合作干好两件事:一、小组内表演比赛,选出一个表演最棒的上


台表演;选好后大家都要帮助他出点子,让他表演的更好,特别是要帮他记住生字。二、 从课文中找到一些问题,准备向别
的小组表演的小朋友提问,看谁问的最有水平,当一位善于提问的记者 。学生再次读课文,练台词。这次是第六次读——分
组合作读。
学生准备的差不多了,就上台 表演了,我要求表演的的同学把自己的生字卡带上,表演后,“记者们”要考考表演者的生字。
在学生表 演的过程中,我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用上礼貌用语。这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是最后的表演练习说部分。在这一部分不但可以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所有生字,以前学过的生字也能复 习一些。
这节课的写字教学我准备让学生学写“朵”、“机”“我”三个字,写之前首先请学生观察它 们的笔画结构和占格特点。提问:“‘朵’
字上边是个‘几’吗?”学生会回答:“不是。没有钩。”接 着请小朋友们再写一个飞机的“机”字,要注意这个字的右边可是个“几”
字,有钩的!还要注意钩的写 法。然后请小朋友们再写一个“我”字。这个字很难写,建议小朋友们先在书上描一遍,记住斜
钩是怎么 写的,然后再写。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很多小朋友已经很熟悉课文了,这时候请小朋友们试背课文,再 要求他们有感情的把课文齐背下来。学
生很有兴趣的充满成就感的把课文背下来,最后会再可爱的举起小 手大喊一个“耶——!”这时候该下课了,小朋友们还想玩,
我就布置作业说:“回家还能玩,玩什么呢 ,玩画画。画一个大荷叶。怎么玩呢?你想把荷叶当作自己的什么,就把你想的写
到你画的大荷叶上,然 后再像水珠、蜻蜓等小伙伴一样表演表演,好吗?”
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一层进一层,一环扣一环,其 宗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味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最后说说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符合儿童 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
路。
由于本人参加工作才几年,经验不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 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小的船》
详细介绍:
修订版“大纲 ”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为一名从事小学< br>低年级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以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扎实语言 文字的训练。
一、贴一贴、唱一唱,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循着这一条,创设了 如下情境:(课前准备)出示蓝天图,让学生边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边贴星
星。
(上课)
1、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还缺了什么?(通过说话,弄清星星与月亮的关系)
2、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引导积累:一轮圆月弯弯的月亮)
3、(贴上月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展开说话)
这么美的月空,老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弹唱《小小的船》)
4、画美,歌更美!这首歌 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等学完了课文,我们也来唱一唱,好吗?(出示课题)
要想快速有效 地学习任何东西,必须看它、听它和感受它!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动手贴一贴,说一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听歌曲的演唱,看着画面再次感受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 望。
二、读一读、说一说,趣中求实
我们在教学中要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让学生说好 话、读好文!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
熏陶。如何在激趣之后,让这个“趣 ”字贯穿下去,扎实说话与朗读训练呢?教师作了如下设计:


(配上音乐,师描述:生 闭上眼睛,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
在向我 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
1、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引导读一读第二句。
3、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__________。
4、你们看到的真多,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指导反复朗读)
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 练练;诵读感司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像意境美,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 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想一想、画一画,趣中求新
读与背并非语文教学的终止,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学生在说
一说、读一读时融入了情境, 如何将学生此时的激情再次升华呢?“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而在这堂课上,有了一
个很好的 迁移结尾:
1、组织学生表演唱《小小的船》。
2、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同桌交流)
3、指导画一画。
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画下来,又一次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把许多有创意的东西画下来:飞 船、太空小轿车、
织女星等,把语言美融入了画面美中,每一幅画就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
新!我想,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是获得知识的进程 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
新。
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的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
时时闪烁!◆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 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
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 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
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


话)
2、CAI课件展 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
言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
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 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
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
(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音)
(4)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
性,变“要 我学”为“我要学”。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教学)
(第二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变成摇着尾巴的“逗点”)这是什么?仔细看看这是什么?
(2)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 ?该怎么读这句话
呢?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急不可待想读书。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 :“逗点”瞬间变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现了春天一
派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又理解了课文, 内化了语言。
(3)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结合点评。
(第三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条大鱼,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该怎么读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 的语言
呢?
(2)学生练读、指名朗读。
(第四节)
第四 节主要讲的是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我充分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 兴趣。
(1)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单介绍“喜马拉雅山”。
(2)“喜马拉雅山”是 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
(3)指名试读、点评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捂,在读中培 养语感,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体会感情。
四、回归整体,赛读拓展。


(1)赛读:把三小节连起来练读,比比看谁读得好。
(2)其实大 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齐读第一小节和最后两节诗。
(3)拓展: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回家也可以查找有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语言。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教学意在引起学生对大 自然感兴趣,激发
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

《荷叶圆圆》
一、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新选入的 散文诗。诗中描写
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 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
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 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
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 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
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 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
课要求会写 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
也带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 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
欲,充分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 br>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 引导,学生通过各
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 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
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1、学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 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
上唱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 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
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 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
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 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我所执教 的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 对意愿的表达
较为模糊。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 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


的 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 作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 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从
看优美的画面,听老师激情导语的 方式引入课,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先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 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让画面定格在特写的叶上,
优美的音乐继续,教师 激情导入新课;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
的音 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 诗里
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 心情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 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
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 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完整自由地读一遍,把较
长的 句子多读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 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 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
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 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
出表扬和鼓励),最后读给同桌或 好朋友听。
(三)积累语言理解内容——合作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
神和合作精神。这样 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对课文的理解
只 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附之配乐朗读,增强语感。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 便于分
角色朗读。我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合得好,(小组可以用自己最 喜欢的形式:齐读;分角
色读;表演读;一部分同学读一部分同学表演等等)。小组间的比赛完以后进行 评议,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 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培养
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拓展课文培养想像——练习说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
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 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
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 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
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学想 像:
“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荷叶也一定给小朋友带来快乐。请小朋友 用‘是’说句子,说说荷叶
是小朋友的什么?”或者“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这样的话 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
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 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理清重点
主要采用贴画配文 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
知 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附板书:
14 荷叶圆圆
图 文


小水珠 摇蓝
小蜻蜓 说 停机坪
小青蛙 歌台
小鱼儿 凉伞
荷叶

《这个办法好》
一、说教材
《这个办法好》是小语教材北师 大版第十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述了少年毛泽东与小伙伴们上山干活时,指挥
大家分工合作去放 牛、砍柴、捡果子的故事。说明做什么事都应当少花力气干出成绩的道理。
本文生字较多,第一类 生字(要求掌握)7个,第二类生字(只认不写)14个,再加上是低年级学生。基于这两个特点
尽量把 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以识字为主,阅读为辅,以多种游戏的形式。让枯燥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二、学生分析
1、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但持久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中需 要花样新、多,让他们自主学习,
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2、生字教学时,学生只 会抓简单的字进行说明学习,对较难的字不大爱理,所以在教学中我需对较难的字给以适当的
点拨,让学 生跟着老师一起去感悟。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本课生字特点,我拟定了以下 几个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知识目标:①
认字14个,写字 7个。②对本课第一类生字会认、会写、会用。3、能力目标: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第一类生字。
四、教法学法
在生字教学时,我尊重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取会认、会写、会用、分进合 击的理念,在相互不受干扰,又能促进四者
的相互作用下,我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下,通过组词、造句去理 解生字,使其加深、拓展字义的理解。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
己去观察、去感悟、去理解,发挥学生的想 象,提高他们的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孩子是否对这堂课 感兴趣,所以我以生字为主体,以多种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在愉跃中学。
1、引入课堂
一开课我便出示一张毛泽东画像,“孩子们,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看着画像孩 子便一下兴奋起来,抓住契机:“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他少年时的故事。
2、整体感知
在学生还没有学生字的前提下,他们不能完整读完一篇课文,就以听录音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认读第二类生字
“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听得怎样?记得怎样?”出示词语卡片 ,让全班试读,抽会读的学生当小老师教一教,全班再读。
4、学习第一类生字
2 001年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在本堂课让学生自己找记字方法, 参加各种
游戏来完成教学。如:“找朋友(先出示生字,让学生找拼音)”“变、变、变、小魔术(一个 生字组词,再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摘苹果(在教具苹果背面写一个生字,让学生读,再用这个字组一 个词,谁会,这个苹果就奖给谁。)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


学生喜欢听的语言、亲切的语气 和他们说话,让他们爱学、想学。如:“今天的课堂真热闹,生字朋友也来了,看。”“你们怎
样记住这 些生字的呢?老师也想向你们学一学。”“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变、变、变”这样教学孩子们积极性很高 ,学
习兴趣较浓,能较好的掌握本课知识。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信 心。
5、写字教学
生字不但要会认,还要会写,“看一看,我会写。”出示写有生 字及笔顺的田字格,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临写。在看中
去感悟生字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想, 自己的观察加上老师在练习的订正,孩子一定记得很牢,并对自己也有一种
自豪感。

《小熊住山洞》
一、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
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 ,他们仍然住着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这是一个意在表 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年段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 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 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教学分 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 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三、设计思路:
1、由于本课语言浅显,采 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虽然全文不注音,但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学习课文。故在设计上应注重
教材的整 合。主要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通过读感悟林中环境之美,小熊一家行为之美 。
从而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
2、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3—6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 喜欢哪个季节的美景就说哪幅图,并把相应的段落读好。不必按部
就班的按课文内容进行,给他们自主选 择的空间。
3、注重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美。
1、小朋友们,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 森林里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展示森林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对森林的向往,初步
感受林中环境之美。 )
2、今天,小熊还邀请小朋友们到他们家做客,小熊家住在哪里呢?(住在山洞里,生说师板书课题 )让我们一块去他们家
看一看吧!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①看图:(课件展示插图一)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朗读:生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第一、二自然段朗读。(采用自读---指名读---生评价--- 齐读的方式进行)
2、学习第七自然段
同学们,小熊家周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造一间 房子太容易了,那小熊一家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
的?(第七自然段)你能读好第七 自然段吗?(采用生练读----小组比赛读的方式进行)


3、图文对照学习第3—6自然段,感悟美。
(此环节是从看图感受美到通过 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把对环境美的感受,对小熊一家行为美的认同、赞扬都包
含在其中。)
①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展示林中一年四季的4幅插图,学生说图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丽, 学生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尊重学生的自主选
择)
②读一读。
读出与图画相对 应的自然段。教师相应点拨指导,读出景色之美。“舍不得”三个字应请轻地读出爱惜之情。(采用灵活的形式朗读,如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等)
③演一演(表演读)
配乐连续读3—6自然段,边读边加上适当的动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表达美。
④想一想:小熊一家不砍树的原因,假如砍了树会有怎样的后果?
4、学习第八自然段
①看图:小熊一家宁愿住山洞也不砍树造房子。他们这种做法受到小动物们的赞扬 ,你瞧,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展示插图
5)生观察后说图意。
②朗读:指名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③练习:在读完“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后”,练习课后的读读说说。
④思维拓展:小动物在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就选哪个说)
(三)情境模拟,运用语言。
记者采访小熊一家(小组合作模拟练习、表演)
(四)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环保资料,并询问学生从哪里了解的这些信息。
2、小熊一家为了保护森林一直住山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父亲和鸟》
教材分析: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板第三册第七单 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
看动静 、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 文
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本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 和谐与融洽。课后的“我
会读”是一个词语积累的练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 7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
生爱 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第一课时是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是学习课文。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 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等,能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 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 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
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 先自我介绍,然后出现父亲的图片,由小朋友介绍他的父亲一生都喜欢树林,喜欢
爱唱歌的鸟。这时,出 现课题《父亲和鸟》。由师提问,这一课到底讲了父亲和鸟的什么事呢?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 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
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 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自由读、同桌读、找伙伴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 朗读热情。
反馈学生读的情况时,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 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
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 师的范读来引导。
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深沉的 爱和我的天真。反馈学情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
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 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
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突破重难点。
1、师提问:朗读了课文,你觉得父亲对鸟 怎样?从哪里看出?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
2、读最后一句话,与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如果父亲是猎人, 会怎样?通过学生的合作探
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在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 既培养
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让学生勾画出课文 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写一 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 br>到提高。我设计让学生观看一则公益广告《我是一只小小鸟》,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 着小鸟在天空中
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 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
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 么做?等等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材简析及设计理念:
《雪地里的 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 br>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 物踩在雪地上的
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 事,儿歌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
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儿歌激 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新
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间对话的
过程。所以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 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
让学生通过 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 和运用的


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 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
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 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采用做一做(做游戏)、看一看(书、 图画、课件)、比一比(比赛读)、唱一唱(把课文编成儿歌唱)、画一画(画动物
的脚印)、编一编( 创编儿歌)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 过学习感
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二、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 青蛙冬
眠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朗读课文,初步识字,感悟课文内容 。
第2课时:巩固识字(识记字形、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义),写字教学。
五、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游戏导入:在扑有白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 ,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雪地里”,学生齐读课题《17、
雪地里的小画家》
(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并为学习感悟课文作下铺垫)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1、师范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评评老师读的怎么样。
(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互动评价)
2、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2)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教师随机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 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
方法:看、问、查、猜……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
(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4、去掉拼音读生字:(1)同桌比赛读(2)师生比赛读(3)全班齐读。
5、认读带拼音的词语:下雪啦 梅 花 有 用 几 个
为什么 洞 里 青 蛙 参 加 成 长 睡着啦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
三、朗读、感悟、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2、逐句学习、感悟课文并指导朗读:
整个过程按:读了第( )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边读边自我学习感悟、质疑的方式进行。
(注重过程、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能力。)
(1) 第一句抓住“!”看多媒体课件,引导读出下雪了小动物们激动、惊喜的语气。
(2) 第二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 、小鸭、
小马都来了来了是不是“一群”?老师是一(个)人在讲课,后面有一(群)老师在听我们上课 )
(3)第三句是教学的重、难点:
A、教学时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小 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低年
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 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
思维的距离。为 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 这时学生对第二、
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 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
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 中间有脚璞,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
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月牙)
B、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4)第四句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脚在雪地里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
(5)第五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是指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
(6)第六句,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
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文)
4、背课文:(1)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2)学 生自编动作背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体
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 ,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课。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唱一唱:教师事先将儿歌编成歌曲然后让学生跟音乐节奏一起唱一唱。
3、画一画: 动 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 容。)
4、写一写:(编成儿歌写下来 )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 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
还有哪 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菜园里》
【教材简析】
《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中的一篇看图归类识字。本课内容与 学生生
活联系紧密,以一幅表现菜园景色的插图,九个蔬菜名称的词语,一首生动活泼的描述蔬菜特点的 儿歌组成。
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本课要求 认识的14个生字分别在课题、
蔬菜名称词语中以及儿歌中呈现,把识字与看图学词学句有机结合起来, 既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这一特点,又分散
了本课繁重的识字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识字环境,避 免识字枯燥。
【学生简析】
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是生长在城市中的孩子,他们对蔬菜的认识更 多来自于市场及摆上餐桌的加工好的菜肴,而对生长在菜园
里的蔬菜的形状、颜色等特点感知较少,更缺 乏对蔬菜有关基本知识的了解,针对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紧密相联,以
及该年段学生好奇心强,求 知欲强,好动这些特点,我拟订了本课教学三个维度的目标,制定出教学重难点,精心教学准备,
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 、“风”4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卧钩”和1个偏旁“风字框”。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3、扩展学习本课以外的有关生字,扩大知识面。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读儿歌,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 实际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
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能比较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4、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初步感知汉字的形态美,激发学生喜爱祖国文
字的情感,
2、通过本课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有关蔬菜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指导写字。
二、教学 难点:读准“菜”、“卜”、“风”、“藏”、“茄”、“嘴”的音,指导书写“心”、“风”。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2、课前与父母一起到菜市场买菜、认 识蔬菜,了解并收集有关蔬菜的知识;3、带一些自己认识的蔬菜及其
词卡。
二、教师准备
⑴生字词卡片;⑵九种蔬菜实物及其名称卡片;⑶课件;(4)画有田字格的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想:
1、生活是教学的源泉 ,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的生活性与实践性,本课内容的选入
贴近 学生生活,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把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让学 生有
活动的时空,走出课堂,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比如:课前让学生跟随父母去菜市场,看菜、买菜、 认菜、了解并收集有关
蔬菜的知识;开课前又设计了这样的准备活动:教师将购买的九种蔬菜摆放在教室 四周,并在每种蔬菜前放上名称卡片,让
学生自由动眼看,动手摸,用鼻闻,尝试认识它们的名称;课中 结合学生前面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蔬菜名称说话,
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并拓展延伸,给学生 提供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蔬菜的知识,及认识的表示蔬菜名称的词语,随后
创作儿歌,课后设计的完 成“蔬菜果瓜园”画板的实践活动。
学生遇到新鲜事物,新的问题觉得有趣,便不自觉地动眼观察,动 手收集,动嘴沟通,动脑思索,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事物,
学习知识。
2、以学生发展为本,在 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空间。
本课教学时,我 本着一切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展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
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去获取知识,并将学习生字与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结合起来, 比如:开课
时,请学生自愿介绍自己到菜市场了解到的蔬菜名称;在识字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认 知蔬菜名称,学习生字词;在
学习儿歌前,请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九种蔬菜名称说话;学习儿歌了解蔬菜 特点后,又安排了拓展延伸,扩展识字,学生根
据生活体验去创作儿歌。
在整个识字、学习儿 歌的过程我还采用自读、互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比赛读、挑战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体现并落
实 语文学科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的特点。通过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积淀语言。通过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3、识、写结合,在认字同时重视写字。
本堂课在认读了 “菜、园、萝、卜、豆、角、心”这七个字后,将“萝卜”的“卜”和“心”的认和写结合起来,利用制作的写字 教学
课件与教师的板书范写进行这堂课的写字教学,并把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字的占格、起笔、收笔落实 在写字教学中。
4、尊重学生选择,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在识字环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 尝试自学生字。学生尝试认读九种蔬
菜的名称词语,喜欢哪种蔬菜就认读哪种蔬菜的名称;在学生汇报自 学结果环节,选择自己会认的词语认读;在学习儿歌环
节,选择自己朗读的比较好的句子展示等。 5、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比如:展示自己会认的生词,展示自己读的好的句子, 展示自己课外
收集的知识和课外认识的生字等。
6、开放式教学,体现“大语文”的教育观。
整个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抽象的字与具体的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 课前学生到菜市场
买菜、认菜,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通过亲身实践收集信息;课前活动时将蔬菜摆在教 室四周,学生通过看、摸、闻、认、
读等形式调动多种感官认知;课中的拓展延伸,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 有关蔬菜的知识,及认识的表示蔬菜名称的词语,随后
创作儿歌;课后设计的完成“蔬菜果瓜园”画板的 实践活动将学科整合。
整个教学过程本人力求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沟通课堂内外知识,联系学科,联系生 活,努力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 —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
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 的心情。
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 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
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
能力。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 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
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 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
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 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
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 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具准备
板画一张《晴朗的夜空》,圆月和新月图各一,绘画纸(学生每人一张),幻灯片,录音磁带。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教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就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四个环节。
1.复习检查。
通过检交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 ,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
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
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 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 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师出示圆月),
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并粘上) 。有时候月
亮又是这样的。
教师趁机提问:
a.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诗人把它说成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b.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c.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提问,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激发学生飞上月球的愿望,体会诗的意境。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幻灯、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 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
船呀2(放音乐)现在 人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
(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当学生睁开眼睛,(师打开投影,放上幻灯 片,左右移动幻
灯片并描述)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 快地唱起《小小的船》(师放64、小
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 )。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 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
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
个难看出 ,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
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 范读,即范读指导。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
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满足
求胜欲望。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 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
从而
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 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
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 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在这较复杂的过程中,学
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 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围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
情、 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
a.自由演读 b.个别演读 c.全体演读
自由演读,按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化的程度不一而进行。在自由演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 运用外显的,自身喜欢、
掌握的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现并体会到诗的意境。在自由演读的基础上,再请 个别学生上台演读,通过评比,感情是否投
入,动作是否和谐,从而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这时
学生会置身于那诗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体 演读时,教师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分子。
4.创作想像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作画时, 教师可用上音乐泻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未来世界,幻想着遨游蓝天的情
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二十 一世纪的太空美景。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
会水到渠成 。

《小壁虎借尾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 助形象化拟人
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 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
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 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
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 能
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 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
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 A 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 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
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 ,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 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
养学生自读会 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直观性原 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 礼貌。4.课内外联系原
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 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 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
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 “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 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 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
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 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
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 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 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
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
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 C A 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
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 ,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
的意思就自然 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 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
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 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
采取这 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 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
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 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
尾巴)教师 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 虎爬
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 您把尾巴
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 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
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 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这样运用比较法,
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 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
也不是蛮不 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
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 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
演示鱼 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 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
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 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 力的培
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 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 br>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 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
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 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
破这个难 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 么
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 尾巴啦!壁虎尾
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 A 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
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 < br>(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 出个别现象,至此
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 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
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 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
与逻辑思维训练 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 里的气氛热烈极了。
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 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
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 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
称。”
(2)学 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
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 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 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
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 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
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 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
获得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略)

《大海睡了》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 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
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能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 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 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课需用两个课时完成。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教学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 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
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 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
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 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
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二、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 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 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
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 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一、紧扣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见过大海?”“你 见过的大海是什么
样的?”在一部分学生骄傲地说出了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后,我及时邀请大家到大海去旅 游,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
欲望被初步激发。
2.出示多媒体课件。随着画面的展 示,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澜起伏、时而惊涛拍岸……千姿百态,尽显眼前。教师
和着音乐娓娓道来 ,强烈的感受,使学习欲望被再次激发。
二、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出示课文中插图的课件, 在学生观察插图时,相机引导他们从上到下说明图意。在体会月亮、星空、海鸥、大海多个个体美
的同时 ,感受整个画面的和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 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
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 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教师配乐范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体会文中的美感,我采取了配乐范读的形式。和着节拍,细细品味。
2.抓住重点指导第一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大海睡 觉了”这一部分,提出“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此时
大海为什么能睡觉?”由此展开学习,引发 出大海的“睡”与风儿、浪儿的“不闹”“不知”有关,进而了解风吹浪打、风平浪静的内
在联系。
3.合作体会练读第二句
有了第一句作为基础,第二句的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 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
先让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第二句,说说大海睡着 了是什么样的?再在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


上进行全班交 流,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较好地突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其实是明月、星星的倒影照在大海上这一难< br>点,增加了趣读性。
4.配乐背诵,理解感悟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欣赏音乐,总结延伸
“军港之夜”中的师生共舞,拓展训练中的“大海打着香香的鼾,做 着甜甜的梦,她会梦见什么呢?”这些,也会给学生们带
来深远的影响。将课堂与音乐相结合,将课堂与 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这也应该是新时期教师的奋斗
目标吧!

张飞传-二年级学生评语


西安电力专科学校-亲子活动总结


教师个人简历表格下载-浙江省自主招生网


中国名校-会员招募


河北会计从业资格证报名-好看的青春文学小说


牙疼快速止疼偏方-历史教学反思


英语4级准考证-月度工作总结模板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最后一片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