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说课稿
孙泰英-廉洁从业总结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
目 录
1.《草原》 .....
..................................................
..................................................
.......... 1
2.《丝绸之路》说课设计 ....................
..................................................
..................... 5
3. 《白杨》说课稿 ...........
..................................................
........................................ 9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
14
5.《古诗词三首》《牧童》 .............................
..................................................
........ 16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
..................................................
............... 19
5.《清平乐村居》 .................
..................................................
.................................. 21
6《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
..................................................
24
7.祖父的园子 ...................................
..................................................
........................ 30
8《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
..................................................
.................................. 33
9.《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
..................................................
...... 37
10 《杨氏之子》说课稿 .......................
..................................................
................. 40
11《晏子使楚》说课稿 .............
..................................................
............................. 45
12半截蜡烛说课稿 ...
..................................................
.............................................. 50
13. 《打电话》 ....................................
..................................................
................... 52
14《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
..................................................
......................... 55
15《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
..................................................
.................................. 59
16《桥》说课稿
..................................................
..................................................
.... 63
17.《梦想的力量》说课稿 ........................
..................................................
............. 68
18《将相和》说课稿 ..................
..................................................
............................ 73
19《草船借箭》说课稿 ..
..................................................
........................................ 78
20《景阳冈》 ...............................
..................................................
........................... 83
21《猴王出世》说课稿 ...
..................................................
....................................... 88
22《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说课稿
.................................. 92
22《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
97
22《人物描写一组》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说课稿
.................................... 102
23刷子李说课稿 .....................................
..................................................
.............. 106
24*、《金钱的魔力》说课稿 ............
..................................................
.................... 109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
..................................................
............. 114
26《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 ..............
..................................................
.................. 118
27《与象共舞》说课稿 ...........
..................................................
............................. 122
28《彩色的非洲》 ..
..................................................
.............................................. 125
1.《草原》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
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
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
洋溢的笔调,描写
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
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
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
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
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
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
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
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
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
学生对西部了
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
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
的想象,并通
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
1
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
体会作者的感情,
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
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
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
: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
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
语言的表达效
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
词句,
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
突破重难点
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
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
读句子,一边想象
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
》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
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
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
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
2
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
大草原绮丽的风
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
吃
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
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
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
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
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
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
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
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
几个问题,让
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
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
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
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
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
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
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一碧
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
的特点
,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
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
3
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
鸯戏水图
,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
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
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
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
流”与“轻轻
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
让
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
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
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
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
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
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
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
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
原的无限生机。
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
描
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
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
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
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
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
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
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
情
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
的意境,品读之后,
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
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
4
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
与骏马齐的
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
学生拿出课
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
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
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
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
涌动着创造
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
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
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
,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
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
的鄂温
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
有机
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
的想象及创造
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丝绸之路》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语
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
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
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5
《丝绸之
路》是一篇略读课本。这篇课本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
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
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
中国往来、
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
于激起
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驼鸟、匕首、贸易、芝
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
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
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
和作者
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
1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知识复杂,学生学
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
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本文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采用“自己——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 <
br>3、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
文内容。再引导学
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4、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
感悟丝绸之路的重
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
6
五、说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西游记》主题曲、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风光图片。
学生准备: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入“丝绸之路”。
2、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3、学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音乐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的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
充满感情的朗读不
仅给学生作了示范,还让学生在教师的朗诵声中充满了想
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读课文。
阅读要求:
划下自己不懂或喜欢的地方,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一幅怎样
的场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
2、全班交流。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以
学生自读自评为主,教师查读为
辅。让生在诵读中实现与文体初次对话,扫清字词障碍,感知课文内容,
在此
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
会有不同的收
获。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自己从文
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深入课文,把握主旨
出示重点句,学生齐读“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
7
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1、思考: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
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体现“伟大”的相关语句。
3、全班交流。4、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5、教师随机板书:友
谊之路、科技之路、文化之
路。
6、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体会两国人民的友好心情。
(通过以上设计,充分采用了新课标倡导的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朗读、思考、讨论的时
间充分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
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突破教学的重、难。同时还可以培养
学生组内的互助、
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总结升华、扩展延伸
1、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2、学生欣赏丝绸之路
风光图片。
3、学生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4、布置作业:将文中四字词语摘抄下来。
(通过拓展,可以锻炼
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
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
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由于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不够,于是我就收集了相关资料以补充课文,让学生能更深体会丝
绸之路的作用。让学生
欣赏古今丝绸之路的风光不仅重温了课文,还加深了学
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与开头的音乐导入相呼应。
)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要说的是板书设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学习成果的
过程中,我随机进行板书。
8
友谊之路
2、丝绸之路 商贸之路 亚欧
(中国) 文化之路
(本节课教法学法的采用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既贯彻了课标的精神,又符
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
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白杨》说课稿
教材简析:
《白杨》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
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
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
爸爸对白杨特
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
向,
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
容的方法,联系上
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
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9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法和学法 <
br>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课程标准
的重要理念,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
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
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再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
在
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
学习都是学习者
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
实践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再小组讨论中与他人学会合作。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铺垫教学
1、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好,看哪位同学听明白了歌中
唱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
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
2、“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知道白杨的有关知识,
你能介绍一下吗?
3、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
因为它树木
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的导入
能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
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
10
白杨树的情景中。]
二、课题质疑,激趣读文
1、看到《白杨》这个课题,你想作者会介绍什么呢?
2、总结归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几个问题:①白杨树的外在特点;②白杨树
的品格……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课标指出,再对学生思想培育时要注重质疑
、解疑能力地培养。爱因斯坦也说
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探究体验
1、合作,交流。同学们刚才已读懂了一部分的内容了,但了解的是否全面呢?
请在小组中交流。
2、小组组织汇报学习成果。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
的主体。语文课
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
取
精神。学生先通过读文自主探究,但学生独自的见解往往比较片面,于是便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合作中
学生得知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是高大挺秀,内在品
质是不择环境,不惧灾害,适应力强,生命力强。]
四、品味语言,语感训练,体验情感
1、辅助填空:从兄妹俩的一番争辩,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杨。
2、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的对话。(省去提示语,请用你的朗读体现它的
意思。)
3、
创设情境: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而白
杨却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呢?多么()的白
11
杨树啊!
4、组织交流:
△
多么(有生命力)的白杨啊!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
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1)指导朗读体会:读这句话的时候,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地方?能换
上它读读吗?(在不同的地方
,它的作用不同,朗读时的语气、语调也就不同。)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地方填上去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个别读
→评读→品读→齐读)
(3)小结: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风姿,供人们欣赏;边疆需
要它,这就
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
这儿生根了。
△
多么(坚强不屈)的白杨啊!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
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
(1)指导朗读体会:你能选用其中的一种天气情况来说吗?想象当时的情
景,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分小组读、齐读。
△
多么(挺拔)的白杨啊!它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1)引导体会“从来”的意思。
① 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
),白杨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
),它也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
),它还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
组织交流。(引导从时间、地域、气候三方面体会。) (2)
12
指导朗读。
6、小结:不管何时
,不论何地,无论遇到多么恶劣的气候,哪里需要,白
杨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它上擎青天,下踩大地,
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
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
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而且要引导学
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
;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有实
效的切实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引导探究 ,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引读)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生接读):不是的,他
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
不能理解。
2、学生读句质疑:爸爸仅在介绍白杨树吗?他在表白自己什么心迹?
你从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手法跟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很相似,
说说你的见解。(引导
学生联系《落花生》明白这也是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
4、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用朗读来回答。
5、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
6、小结:爸爸看到了这,高兴地笑了。这是一个边疆建设
者看到祖国的
边疆建设事业后继有人时的一种欣慰的笑。让我们衷心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越栽
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7、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
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
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
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3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说教材 《把铁路
修到拉萨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
级下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
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
弱,
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
题,攻克了国
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
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
提高阅读能力
;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三
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文是略读课文,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妖娆、巍峨”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理
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增加
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
情感目标:紧扣单元训练点,了解西部,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
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
,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把铁路修到拉
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充
分表现了筑路大军遇到困难时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时
的喜悦
之情。文章内容鲜明,语言直白简洁,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因此,我把
14
教学重难确定为: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
克服复
杂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四、说学情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
想感情。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
基础。但学生对本课背
景不了解,对西部了解不多,课前又没有搜集相关的资料,这些为学生理解课文增加了难度。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上面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
我主要采用情境激
情法,通过画面和音乐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指导法,
运用阅读提示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朗读感
悟法,抓住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朗读
中体会情感等。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抓住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建设
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学生自读
感悟后,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
继日”
等词语,感受到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抓住朗
读,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按照不
同的要求,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初读课
文时整体感知,思考问题采用默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在解决难题时,
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建设者在修筑风火山隧道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中所
表现出的精神,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去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天路》; 2、引言导入新课
15
二、读题质疑,明确目标 1、读了课题,你头脑中浮现了哪些问题?
2、出
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字词读准确;
2、边读边想: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
读后检测。
四、读中感悟,体会精神
1、学生默读感悟
默读课文4---9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
这些困难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还可在句子旁写一写
自己的体会。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高原冻土 学生交流句子,引导感受困难;
读悟克服困难的句子,体会
建设者的精神,引导朗读; 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学生交流句子,师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精神。
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齐读10——11自然段; 2、简介青藏铁路
3、课外搜集有关青藏铁路和西
部大开发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七、说教学反思
5.《古诗词三首》《牧童》
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稿评课稿(五下人教版)
各位领导、各位老
师,大家好,今天告诉孩子们的第一句话其实也是告诉我自
己的: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的老师,这么好
的机会,对于我来说,也是第一
16
次,既是压力也是挑战,今天
我上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
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牧童》。
[说教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
归休憩图:原
野、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
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
盎然。生动地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
无拘无束的生活。
[说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
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
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
,但有时,不能
深刻地体会到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
我将目标定为:
1.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2.能有感情
地朗读《牧童》
,背诵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诗句的
意思。
4.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的生活。
[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
学本首诗,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意境的
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
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主动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主要按以下几个环节
展开教学:
17
环节一:古诗导入,温故而知新。
以古诗擂台赛的
形式,引导学生背背已经学过的古诗导入,不仅能自然地引出新
课,为新课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还
带领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环节二: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正确、有节奏地诵读古诗、读出
古诗的韵律是走进古诗、融入诗境的基础。在
这一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有节奏地诵读古诗,感
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为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在学生进行充分自主学习
的基础上,以交流学习成果
的形式,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说诗意,悟诗情,预设一是抓住“铺、横野、六七
里”理解诗意,品味“弄”感受情趣。
从学生的学案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铺,
六七里的含意,对横野
提出问题的人比较多,所以我预设从横字入手,先理解横字的意思,横即辽阔,<
br>再进而理解横野即广阔的原野。
弄字的解释,课文中有注释,解释为逗弄,但是可能也正是因为
课文中的注释,
使孩子们的思考在这两个字上止步了,在学案中呈现出来学生仅仅把理解停留
在
了逗弄这两个字上,到底什么是逗弄,没有真正地理解,所以我设计了一个
说话练习:徐徐晚风中,牧童
一会儿把笛子放在嘴边轻吹,悦耳的笛声飘荡在
晚风中,一会儿 。引导学生说说牧童是如何逗弄笛子的
,从中体会到牧童生活
的悠闲,快乐。再以一个小小的弄字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心情,能否透过这个字,来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体会诗人的心情。
预设二:想象牧童为何不脱蓑衣卧月明,感悟诗中情
在理解这两句诗时,我适时出示图片:牧童休憩图,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
18
再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
根据学生的学案中体现的学生的不同见解,我预设了
诗人为什么不脱蓑衣就躺
下了引起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
br>夜里的草地,想好好的欣赏一下?还是月夜中的微风有些微凉?然后引导学生
说说从这些画面中你
体会到了什么?
这样的教学设计,避免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说词解意,而是抓住重
点字词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
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
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环节三: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当堂背诵古诗。
环节四:补充教学,升华情感
出示唐朝诗人栖蟾的《牧童》,让学生在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的
基础上找一找两
首诗异同。体会同样的题材,描写无忧无虑的牧童生活,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
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可以是五言,可以是七言,可以含蓄,可以直白,
鼓励学生课后背背古诗,做
到及时积累。
总之,我的全部教学过程围练“品读牧童悠闲自在的生活”展开。在整堂课中,
通过朗读、想象等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希望
学生通过这节课既能很
好地感受到牧童生活的悠闲自在,又能积累很多古诗知
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受能力所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座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稿评课稿(五下人教版)
19
《舟过安仁》这一课,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舟
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
情景。对正
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
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所
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
动起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教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我
设计了如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
,感知诗
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
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
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难点:理解后
生:杨万里 师:很好!你们猜对了,他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
另外一首诗(
板书课题:舟过安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游戏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而这样的猜诗人,也是
对诗人了解的一个
过程,在学生倾听竞猜的时候,她或多或少的都会记住一点,我想这要比学生
说或是老师介绍,学生记忆要深刻些。而与此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划节奏、读诗文
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读诗,然后教师泛读,根据老师的读,根据自己的理解
画出诗的节奏,然
后自由朗读,这是第一次读诗,目的是让学生对诗文有一个
初步的了解。
3、抓重点、明诗意
这是整节课的第二次,读诗文,读后引导学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
是自己不懂的,也
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懂与不懂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了解
20
了诗文的意思,对诗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4、想诗境、悟诗情
这
是整节课的第三次读文,学生自由读,读中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当时的情
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
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然后指生朗读,
在这做到学生自评、师评、生生评,在学生展示了自己的
朗读后,教师再一次
的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闭眼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诗文展开合
理的想象,这一环节是重点,要让学生多说。
5、吟诗句、诵诗篇
这首诗短小精悍,读起
来朗朗上口,而且有充满了童真童趣,引导学生充满感
情的朗读,这也是整节课的第四次读,同样要给学
生足够的时间,然后指生朗
读,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背诵时采用不同形式的背,前后两个
人互背,男女生对诗句等不同形式,最后指生背诵,争取达到当堂背诵。
6、拓展、延童趣
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
年是一串串银铃般
的笑声,童年时一首首美妙的诗。引入杨万里的又一首儿童
诗《稚子弄冰》,引导学生读一读。我们看到
的师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
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在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也可以变
成一个
美丽的小故事。设计一个小练笔,做到课内与课外的延伸。
以读为基础,读中感悟,读
中体会、读中思考、读中品味,这是我设计这节课
的初衷,可能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恳请各位
提出宝贵意见。
5.《清平乐村居》
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稿评课稿(五下人教版)
21
一、 说教材
《清平乐 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的一首词,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
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着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
恬静
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
之家的环境和生活
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
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
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
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
灵活
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
情节安排,就
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
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
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二、 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
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
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
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
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
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
br>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
受到美的熏陶。引导
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22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
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
进取精神。因
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
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
生。学生的朗读
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
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
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
独立
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四、说教学环节
本课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
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
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
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
穿始终,把时间留
给学生。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
高。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
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一、 目标导学,诗词比较。
学生接触词很少,怎样让他们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
?学到什么程
度?通过回忆古诗,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有关词的知识。因而我从高鼎的《村居》
入
手,让学生比较着学习,这样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 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2、 同桌互读互评。
3、 抽生读并正音。
23
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课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训练坡度
:读准,字正腔
圆;读流畅,表现韵律。首先,要求读正确,关注“剥”、“蓬”等字的发音,
感受词的韵脚;
三、 合作交流,感悟词境。
古诗词有着“诗中有画”的特点,教学时,我
尝试从再现诗的画面入手。让学
生说说村居的景色: “茅檐”、“溪上”、“青草”,接着再体会村居
的人美:翁
媪的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剥莲蓬。让学生结合画面感知词
意,体
会村居的无忧无虑,幸福自在。
四、 总结提升,感悟词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
寻常的田园生活,作者辛弃疾为何如此沉醉呢?
此时,一段词人生平资料的展现,恰到好处,再次展现了
国泰民安的内涵。
五、 强化训练
主要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背诵,一是小练笔。这个过程
,既需要学生“入乎
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
动性,学生理解了美,
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写出美。
6《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
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
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
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
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
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
24
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
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
中的不
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
的苦念。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
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
故乡北平的苦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
程标
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
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
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从而体
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
人生相结
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
25
1.板书课题,请生念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个题目很奇怪。由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说,
师点评。
2.师:一个题目,三个关键词,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呢?我相信学了课文之
后,我们一定能
更明白。
3.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课后“资料袋”中有关于她和这篇课文的介
绍
,大家读读,看看,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解构文本,历数童年事
1.师:
是呀,《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而《冬阳·童年·骆驼队》便是
它的序言。既然是自传,这文中
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林海音,而这文章就
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
的回忆,随着她的
思绪去感受小英子的生活。
2.请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看文中回忆了小英子的哪几个有关骆驼的片断。 生自
读。
3.交流
板书:学咀嚼(相机指导“嚼”字字形,请学生把“学咀嚼”写在相应段落的
旁边;相
机指导学生找出除了“咀嚼”之外,另外一处用了这个“嚼”字地方,
了解其口语、书面语的不同读音。)
谈驼铃 剪驼毛 念骆驼
三、沉浸往事,解读林海音
1.师:一件件往事,那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忆。几十年来林海
音一直念念不忘
的往事中,你又能读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读一读,
26
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是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
,也
可以是写下自己一时的感受…… 学生自读。
2.交流“学咀嚼”
(1)请研读了“学咀嚼”这件事的同学举手示意。
(2)请生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一起读读。
(3)请生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预设:①读到了林海音的“呆”
A.知道什么是“呆”吗?(眼睛直视一样事物,一动不动,目不转睛。)
是什
么让她“呆”了?
B.请生读好关于骆驼的描写。体会她观察的仔细,体会“那样”中的情感色彩。
C.师:看着看着,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学着骆驼——也咀嚼起来。
想象当时小英子的神情,讨论这“呆”还是我们平时讲的意思吗。 齐读
本段。
D.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请学生看插图,猜测小英子大概几岁了。
体
会小孩子的好奇、专注。
E.师:五六岁的年龄,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的时候,看
到从没看到的骆
驼,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过去,如今她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
会
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吗?课文中哪儿告诉你的?
生读课文16自然段相关句子。
师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
我也不会再做了。在现在的林海音看来,这“学
咀嚼”的事,实在是一件——傻事。因为这好奇的呆、专
注的傻只属于孩子。
就让我们带着对往事的怀恋,再来读这第四自然段吧。
27
②读到了骆驼的有趣。 教学程序从上述方案的B处始。
3.交流“谈驼铃”“念骆驼”
(1)师:这几段文字与“学咀嚼”这一段不一样,同学们发现没有?(对话描
写)
(2)师:既然是对话,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
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 指名
说。
(3)学生同桌互练,指名一桌桌分角色读。师点评。
(4)师:对于为什么系驼铃,爸爸的观点是—— 小英子的观点是——
那你更
喜欢谁的观点呢?
(5)师:从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
(6)师: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个对所有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的小英子。课
文中除了讲她问爸爸驼铃
的事,还讲了她问什么? 生答
(7)指名生分角色读小英子与妈妈的对话。
(8)课文中妈妈怪小英子“总是问”,你猜小英子还会问些什么事呢?
(6)师:可是,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
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和爸爸——谈驼铃的事
,我也——不会再做了;问妈妈骆
驼去向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4.交流“剪驼毛”
(1)师:课文中还有一件事——剪驼毛,谁愿意来读读? 指名读。
(2)大家也读读,看看你们又从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
(3)交流:天真、可爱、充满童趣。 说说从哪儿看出来的?并读好相关句子。
(4)师:读着这段文字,我有一个疑问——文章中写“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
28
们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你们说拉骆驼的人像谁一样?
按常理,我们一般是说骆驼像人一样脱了旧驼绒袍子,可是文章中怎么写
人像骆驼一样脱了反穿大羊皮呢
?这不是写反了吗? 指名回答,进一步体会
小英子的天真。
(5)师:多么天真可爱
的小英子呀!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
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想给骆驼
剪旧毛皮的想法,我也——
不会再有了。
四、链接拓展,最念是往昔
1.师:
可是,她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写这篇文
章的时候,林海音已经42岁了,
而且早已身居台湾,可是童年的一幕幕却依然
清晰地在她的眼前浮现,同学们联系你们自己的童年,你们
猜猜她或许还会想
起什么事来呢?能不能也像这篇课文的题目一样取一个名字? 交流。
师
:是呀,这些或许都会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她写这些景写这些人写这些事,
又何尝不是在抒发自己的情呢
!
2.同学们,虽然她早已身居台湾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却依然固执地保留
着北京
口音,从来不曾有丝毫的改变,有朋友说她比北京人还北京人,你们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她怀恋的仅仅是
童年吗? 交流。
师:是的,她怀恋这个留下了她最美好时光的故土,怀恋那里的点点滴滴,有
她的文章为证。
出示:《苦恋北平》相关语句: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
年,少女,而妇人,
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
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29
…………
离开北平的那年,曾赶上最后一次的“看红叶”,冰鞋来不及拣出
,我便离开她
了。飞机到了上空,曾在方方的古城绕个圈,协和医院的绿琉璃瓦给了我难忘
的最
后一瞥,我的心颤抖着,是一种离开多年抚育的乳娘的滋味。
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 生读。
3.师:就
这样,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与北平相似的,都会令她触景生情,
勾起她对故土的思恋,以至于一发
不可收拾。
于是,正如文中所说的: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
《城南旧事》。
——生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
悦耳的驼铃声。童
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4.师:《城南旧事》记录了林海音在北京城南悠悠的回忆、淡淡的感伤:那个
惠
安馆前可怜的“疯”女人——秀贞,那个儿时的好伙伴妞儿,那个厚嘴唇的年
轻人……我把她
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去读读。
四、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冬天骆驼咀嚼、系铃铛 冬春之交骆驼脱毛 夏天不见骆驼影子
童年时代结束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7.祖父的园子
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让我们的课
堂焕发活力,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殿堂,
是我们每一位师者永恒的话题和追求的目标。现在我就抛砖引玉
,以《祖父的
园子》为例,说说我的教学流程和设计思路。
30
《 祖父的园子》是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孩子气十足的腔调,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为
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
标
1.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体会“我”的
调皮,淘
气和祖父的慈爱。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重点
是引导利用多种朗读,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文中找我与祖父在园子中
劳作玩耍的情景,体会“我”的
调皮,淘气和祖父的慈爱
难点:在具体语段中感知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
的作用。
教学时,我大致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中引出课题,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萧红一起走进她魂牵梦绕的园子-------祖父的
园子来感
受她的童年生活。而后在题目上设置问题,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什么样的祖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
第二个环节: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我与
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玩耍的
情景的五个片段,体会“我”的调皮,然后让学生找出你最喜欢的片段,朗读,
然后评价交流,浇水这段学生最感兴趣,读时插点小游戏,让学生充分体会小
姑娘的调皮、自由
、快乐。
2、老师引导:在祖父的园子里我这样淘气要是在家里也这么淘气会有什么样的
后果
?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在祖父地是我也产地,当我产
地时把谷穗锄掉而把狗尾草留下
是祖父却管我,设置问题祖父是怎样管我的?
31
让学生体会祖父的慈爱,也只有在慈爱祖父的院子里我才是自由的快乐的。
3、不久我是快乐的、自由的连同花草、小动物是快乐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
快乐的自由的。
①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的基础上质疑: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同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
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
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②让学生做园子里的一员一游戏的形式来说说自己的快乐自由,课堂随机提问
下边的学生你们
还想做祖父园子里的什么?
把倭瓜、黄瓜换成园中的“我”,然后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要做
什么,就做
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愿意栽花就栽花,愿意浇水就浇水,愿意捉蝴蝶就
捉
蝴蝶,愿意吃黄瓜,愿意躺就躺着,愿意着睡就睡着,就算一棵花也不栽,一瓢
水也不浇,祖父也不会生
气,更不会骂我.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并不排斥局部的精读,本课的设计中,抓住重点句段
,
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
的空间,还能
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
落到实处。
第三个环节:领悟写作方法 讨论:作者写她的童年生活,为什么要写花
草和小动物的自由快乐呢?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对
32
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学习语文终极目标能打达到能读会写,作为
小
学高段语文教师我认为教学中不能光停留在字词或句段的理解上,还要多引
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在写作的实践中尝试,来提高写作能力。
当然昨天有一位老师对此提出的看法,我也觉得很有道理
,学好语文理解字、
词、句是基础,打一个比方,写作就像我们盖房一样,只有低段的教师打好地
基,我们才能在上面构建框架,当然房子的装点我想应该是后边初中高中乃至
大学老师的事了,至于格
调的高低、风格的雅俗还要看学生个人的悟性,常言
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第四环节:创设自由快乐的情境,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快乐的精神家园
,给
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并进行寄情于物的写法训练,让学生把这种写法应用在
写作实践中。
第五个环节:回到课题,总结全文。
设置问题:整篇文章好像都写我的快乐,我
的自由,这个园子是我的乐园,
为啥课题要写祖父的园子?来总结全文。
第六环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喜欢的
段落。
2、课外连接,阅读萧红作品
设计说明:让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这项简单的作业不增加学生的
负担,
激发阅读兴趣,丰富语言。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对作品有更全面、深入的理
解,扩大学
生课外阅读的视线。总之,上面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不足之处
敬请各位老师指正,各位领导指导。
8《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一.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33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
然后进行
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
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
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
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
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
和惊人的想
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
因此受
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
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
事情节充满童真童
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
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
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
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34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
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 教法学法: 教法: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
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
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
br>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法: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主要教
给学生学会自主
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
法,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等达到教
学的目的.
四、设计流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
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
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
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
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5.有
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
样找到答案
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
35
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
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
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
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
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
,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
具有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
课堂中,我们常
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
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
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管风
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
让我们的头
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
引导学
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
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
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
后面精彩的发言,不会看到他们那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不会
发现其实他们也
是爱动脑、爱观察的。
思维障碍,出现冷场。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
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
来抛砖引玉:“老师先来讲讲我童年时的发现吧。”这样的随机应变,打破了僵<
br>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