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优秀说课稿
父亲节那天-初中学生期末评语
《出塞》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出塞》这首诗属于汉
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
势流畅。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
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
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
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王昌龄著有《出塞》
两首,
本诗是第一首。
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
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
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四年级语
文教学的要求和高
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
的意境美。教诗的
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
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作
为教学重点。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而且采用了
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 ,
根据学生
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
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
诗
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
课,我
一共安排了两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教具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选择了视频、
1 3 <
/p>
精美的古诗配画,乐曲等,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
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
人的情感。“出塞”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利用战争视
频导
入新课,从而感知边塞环境恶劣,战事的频繁。
第二环节:读通古诗,读出韵味。 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古诗讲究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
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
析的典范。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
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
规律,在老师的范读、学生读、这
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查阅注释,理解诗意。
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
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
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反馈交流:
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
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
样的修辞手法
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第四环节:诵读涵咏,体味感情。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
层次,不同形
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
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
径——想象。
在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两次想象:紧扣“人未还”谈想到的情景是一种联想想象,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地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
的深入解读。
第五环节:激情诵读,升华感情。
一首古诗便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面镜子,透过诗,我们是可以,也应该去了解诗人丰富的
2 3
生命体验与情想世界的。在配乐引读中,为学生范读,让学生通过自己想象到的画面背诵
全
诗。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
诵
优秀诗文篇(段)。
第六环节:推荐诗作,拓展阅读。
为学生准备了边塞诗的资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范本,把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落到
实处。
三、说板书设计:
出塞
(唐)王昌龄
明月
边关 家乡
人未还
恨战争 思良将 盼和平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诗在时间,空间上的广度,又
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为学生
理解诗歌意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