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优秀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峨眉一中
《但愿人长久》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但愿人长久
》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
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
歌头》(明
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
文学家苏轼在
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
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
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
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
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
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
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
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
、
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
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二)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
段。
3 .能借助课文
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
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
苏轼思念亲
人的情感。
4.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
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通过四年的集中识字,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
汇量,但是,在四年级对
学生进行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一些
形近、音近字,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区分。在学生自学生字
词的基础上,
我也在课文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有难度的词,如婵娟,人长久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句,要
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就必须让学生理
解课文,所以我把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是重点段落,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词,所以要求会背。
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
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当然
也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
中秋节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有自己的渊源和独特的<
br>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
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
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
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
感。
2. 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
的思念之情。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说教法
(一)语文
学科是人文性工具行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培
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苏轼的这首诗,借月
抒怀,用丰富的想象
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
为人
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在课堂中,我和学生一
起读读、背背,感受着他的独特魅力,
课后,让大家课搜集一些描写月
亮的诗词,延伸至堂内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
)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
的始终。在这堂课中,学生围绕一个填空,
抓住“思念”一词自主地进
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诗
的意思后,老师又给予了归纳总结,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
理解重点词、句。例如:“思念”、“埋
怨”、“宽慰”等,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
效果。
三、说学法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因此,在
教学时,可以
让学生自己来自学,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
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们反复地朗读了文本,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
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书
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
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从
课文出
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说的方法学习。课文以故事的形
式展现了词意,所
以我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让学生抓住词人的
感情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领略古
典词的意蕴,形成
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让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表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从而过度到节日里思念亲人。再大家回忆每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激起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但愿人长久》。
2.学生齐读课题。
3.出示读书要求
(二)学习生字词(课件)
做官、品尝、观赏、心绪不宁、眼睁睁、悲欢离合、隐现、
圆缺、虽然、宽慰
形影不离、屈指、但愿、十全十美
苏辙、埋怨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把这些字词准确读出来?(指名读)
2.这些放大的字,你记住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举
手答)
3.有哪些词是你不理解的,谁能帮帮他?(生生互动,师指点)
4.再齐读一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说说对苏轼的了解。
2.我展示一些关于他的资料,让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课件)
3.过渡:文学家苏轼有一年
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
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
脍炙人口的词。(课件)(师范读)
(四)深读课文,读中感悟品读2—3小节
1.指名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
呢?(心绪不宁)师板书。
2.他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思念弟弟)
3.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课文中哪两个词语
写出了苏
轼和弟弟的感情深厚。(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出示课件)
4.苏轼如此
思念弟弟除了和弟弟的感情深厚外,还有什么原
因?(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分别的时间太长了,有七个
年头了)
5.和如此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在中秋团圆之夜,也
不能与弟弟相
见,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指名读,齐读)
品读第4小节
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1.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
,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
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
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展开想
象,师点评)
2.(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3.是啊,对着皎洁的月亮,苏轼想的太多太多,
他身在异乡,
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
好受呀,所
以他才有所埋怨。(突出埋怨,并解释)
4.过渡:那苏轼是否就这么一直埋怨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
6小节,找找答案。
品读5、6小节
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积极乐观)(板
书:
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
“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是啊。人有痛苦悲哀,也有幸福快乐,岂能尽如人愿,就像月
亮也不可能一直是圆的
,这正如他之后所写的一首词:——(课件出示)
(指名读)
⑴这里
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喜怒哀乐。请同学们再来读读感受感受。(指名
读)
⑵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
自己找找吧,看哪
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用波浪线划出来。
(出示课件)
⑶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4.是啊,事实既是如此,与其一味埋怨,让自己心里
不舒服,还
不如将思念放在心里,真心的祈福,这也就是所谓:——(引读)“但
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5.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词,感受其中的美妙意境吧。(齐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范读,学生诵读,
配乐朗读。
2.说一说:(出示课件)
①.你觉得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豁
达大度、热爱人生)
②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这么亮);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有悲
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
像天上的月牙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他祝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
月)!
(六)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搜集
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准
备举行一次朗诵会。
(七)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
种情绪。苏轼也写了
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
将这
脍炙人口的诗句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