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696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09: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李海石-新的一年祝福语


《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 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
夏、秋、冬四 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
“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 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
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 萄”“榛子”等景物来描
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 小兴
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
点,而且紧 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 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
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 扣题目。课文的
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
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 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 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
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
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 词语:欣赏、浓雾、献出、
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 宝
库等。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词以及“抽、封、浸、献、
刮”等动词; 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
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 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 语言。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
法。学习 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
美丽和丰富的物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
难点:
教 学重点: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作者蕴于字里行
间的喜爱之情,体会用词的准确 、生动,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这篇课
文是这一重点的典型范文,在本文中有许多句子用词准确 、生动形象,可以进行
充分的体会。
教学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学习作者抓住小
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 、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
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
着以上教学思想,结 合本课语言美、景色美的特点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以
下方法教学本课。
1.情境教学法 :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
四季的美景。他们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必会影 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中拟
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加深学生的感 性认识,促
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得读,在读中
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 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
我抓住教材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 学的全过程。
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3.先扶后放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感 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 境,形
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说学法
1.为了充分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根据《语文新
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 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
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在教学中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

< p>
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
和表达。在 引导学生学习时,我特别注意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
习为主的“自主赏读法”“合作探究 ”。放手让学生学习。
2.在教学中我准备了小兴安岭的录像资料和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多 媒体课
件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感官的局限,创设了情景,
拓展的教 育信息的表现力,使情感熏陶、审美鉴赏得到最佳的体现。采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
3.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
刻意 追求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感悟,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
创新思维,注意学生学习方法 的积累。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会读、会写、
会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放在
第 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读懂课
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 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
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
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
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
感悟,重探究 ,重创新。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四步设计:初探:发现美—
—再探:讨论美——深探:赞赏美—— 拓展: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探究初成。
我这样创设: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 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教师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 里全是森林,那
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
想去旅游吗?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
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 山的严冬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
季的美。让我们一直随作者走进美丽的小兴安 岭。这段话,老师充满激情地娓娓
导入,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然后,我鼓励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 文,互相
交流,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
容。
第二步: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课文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 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于是,我营造了开放性的教学氛围,用 先扶后放的教学
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师生探究“春天美”。
鼓励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自己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
动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词句美 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
景。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 际理解了“散步”“欣赏”,
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小鹿的快乐生活。学生在 个性
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体现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引导朗读,读
出小兴安岭 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合作探究“夏天美”。
描 写夏天的自然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我谈话引领学生
进入角色: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 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
趣的景物或理由。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 br>层”“封”“浸”等词的生动、贴切。通过生生对话,互教互学,既获取了更多
的信息知识,又形 成了良好的人际技能,培养了协作精神。最后指名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画面。既激活了 创新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3.放手探究,“秋天美”“冬天美”。
有了上两部分的学习经验,这两部分可以放手学生独立阅读与学习。引导
学生围绕“ 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进行思考、交流。学生自学、反馈、小
结段意后再指名朗读,读出秋天丰收 的喜悦和冬天动物的有趣,再想象出图中没
有画出的景色,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步:实时总结,完善美。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引 读最后一段,使学生
从总体上认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小兴安岭,感情得到升华。
第四步:拓展延伸,憧憬美。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观察校园
内的景物四季的变化 写一写。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 顺序,通过理解重
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布置作业:
继续 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理解新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写
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新年快乐的英文怎么写-教师竞聘演讲稿


胸小吃什么变大-复习计划表


通知图片-翠鸟教学设计


母亲的诗句-公务员政审自我鉴定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300字-公务员制度


贺州市人事考试中心-诗歌鉴赏技巧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招生网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教导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