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温柔似野鬼°
829次浏览
2020年09月07日 10: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法定休息日-真诚的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第12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
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
人坚贞不屈的高贵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
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 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
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 时写
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
被害后写了全 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
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本
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 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
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 扣。结合导读的要求以
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
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 能力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 的崇敬
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2.教学目标

< br>(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
胖、苦刑、残暴、匪徒 、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
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
大钊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
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语
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
要指导学生学习体 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对于 李大钊,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
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 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在读课文前交流。了解当时
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 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
钊生平。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 自读的过程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
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 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
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一堂课犹如一出戏,需要通盘统筹,精心安排,因此,要搞好课堂教学
的整体设计。
在明确 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本着面向全体学生
的原则,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 序作了如下安排:全文共学习两课时,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 志的革命精
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
章情感 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训练,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前后连贯、首
尾呼应地叙述事情经过,表达思想 感情的,从而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训练语
言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标 准所强调、追求的“加强综合,
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 上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呢?又如何体现新的课程改革所注重的培养学生
“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关键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语文课 程评价的功能,注意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营造愉悦、平等、和谐 的学习
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争作学习的小主人,培养学生敢想善问,主动探究、
富于创新的 学习习惯。据此,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以题激趣,感知课文

< br>第一课时,在情境激趣的基础上,设置悬念,以题激趣:是谁在回忆?回
忆的是谁?回忆的是哪些 事?时隔十六年了,为什么还要回忆?以此,抓住题
眼,触发情思,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来 ,并结合课前预习时所查
资料,边读边想:通过自学,你可以自行解决什么问题?对李大钊的英雄形象,
你产生了怎样的第一印象?此外,还存在哪些疑难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
生初步感知课文内 容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又引发了学生自
主学习,扫除阅读障碍的参与意识,得到尝试 质疑、自能读书的有效训练。
二、主旨入手,拓展教学
扣住文章的主旨部分展开教学,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课
时,为了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主旨部分,我引导学生质疑:李大钊 在敌人面前英
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对革命事
业的 信心。这一句贯通全文,是表现李大钊精神的主线。这里我抓住“信心”
一词展开教学。在理解“信心” 一词的基础上,围绕“信心”一词让学生展开
联想,如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邱少云……是 因为他们对革命事
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顽强,
将生死置之度外。学生从战争时代的英雄人物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
进而联系到身边默默奉献 的无名英雄,必将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和熏陶。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加以分析品位,展开联想,既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其加快领悟文章的内涵。
三、品析语言,进入情境
言为心声。从语言训练入手,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
自主学习“李大钊在处境相当危险 的情况下,坚持留在北京工作”这一部分内


容时,体会出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耐人寻味。我 便着重引导学生探究这两句话的
内涵:第一句话: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在引导学生谈了对“知道 什么”
的理解之后,我出示了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A、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B、
小孩子知 道得不多;C、小孩子什么都知道)然后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词
语所包含的意思。第二句话:②父 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
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 作多么重要。我
哪能离开呢?”引导学生体会“坚决”、“轻易”、“什么时候”的含义,让
学 生在品析词语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然后
通过品析反问句“不是常对你 说吗?”……“我常对你说。”与“我哪能离开
呢?”……“我不能离开。”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 作的坚决的态度。
为了保证学生课有所得,本篇课文着重向学生渗透两种学习方法:
学法之一:体会三个对比,学习写法
(1)比形象。拿作者笔下狠毒凶残的敌人,与临危不惧的李大 钊同志进
行横的比较,突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形象,学习作者抓
住本质特 点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比态度。拿父亲烧文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严肃态度,与父亲平< br>时对“我”耐心、和蔼的态度进行纵的比较,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
神。
( 3)比神态。大家都知道透过人物的神态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反映其
精神状态。我们如何品析人物的神 态描写呢?
李大钊被捕时,“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他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在
学生合 作学习了这一部分之后,我着重抓住这样两句话来引导学生品析人物神


态,从神态中领悟 人物的思想感情。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
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把“不慌不忙 ”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
么?)B、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品 析“惯
有”、“严峻”:这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
学生想象父 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
持一致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处变不惊 ,把生死置之度外。拿父亲被捕前搜身、
法庭提审及接受审讯时不同的神态作比较,感受李大钊同志虽身 陷囹圄,但初
衷不改,坚定不移、革命到底的豪迈气概。
学法之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课文除了首尾呼应之外,还多处做到了前后照应,如引导学生理解讨论后
得知,课文前后照应, 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
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并引导学生将这一写 作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去。
设计以上学习方法的目的是: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让学生在主
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陶, 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的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性 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
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篇课文的朗读训练:朗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靠教师 讲出来的,而是靠在教师指导下练出来的。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 、流畅地、有理
解地阅读,要使他们在读的时候不去考虑自己是在读。”即不停留在字面上,

< p>
而直接去理解读的内容,所谓“半自动化”的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则要
入情入境,设 身处地地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强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从而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课的板书设计。以第二课时为例,我对本课的板书进
行了如下设计: 板书 正中写课题,然后自左而右依次写伟大的力量、李大钊,
然后写出李大钊表现出的特点:忠于革命、无所 畏惧、沉着斗争;然后是作者
的写作方法:对人物语言、神态的直接描写以及家人、敌人、自己的对比, 旨
在突出李大钊的精神实质。这样,从内容到思想,使文章内容清楚具体,学习
重点一目了然, 更好地帮助学生灵活、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真正发挥
了板书应有的作用。
总之,《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设计,尝试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即由重“情节内容”轻“言语形式”转换 为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的内容和形式的
统一;由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转换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 教与学的
统一;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转换为以发展能力为主体的知识与能力的统
一;由重 “理解”轻“运用”,转换为以提高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理解”与
“运用”的统一。通过以上的设计旨在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陶冶情操,塑造
灵魂,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 合能力及综
合素质的目的。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名师联盟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时间顺序
被捕前:忠于革命


被捕时:无所畏惧
法庭上:沉着斗争
被害后:全家悲痛
教学反思:
课堂亮点:
一、朗读指导的扎实、有效
在整堂课中, 能以朗读为理解、体验的主线,精心设计了个别读、评议
读、分角色读、对比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 生体会人物的内心。较为注重
朗读方法的指导,如,设身处地读,把词语送到句子中读,想象画面读等, 都
使朗读的效果凸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有滋有味。
二、学习方法的渗透、运用
在学习“法庭上”这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父亲受刑后的表现,深刻
感悟到李大钊同志的坚 贞不屈、忠于革命的品质,腾出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书
批注,并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理解汇报,查资料 法、抓重点词法、联系生活
实际法、想象法等学生运用自如,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三、自己读书质疑,自己读书求解
结合教材,我觉得“伟大的力量”“父亲瞅了瞅我们,没 对我们说一句
话。”这些词句对于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这句话时,我设计了
让学 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结合单元组内容,自己反复读书中
解决问题。事实上,学生的问题 问得有价值,回答得也很到位。
四、简单中“不简单”


本课的教学设计 ,环节清楚,思路清晰,可谓简单。但每一部分都做了
精心的安排,达成教学目标。“被捕时”的教学以 指导朗读为主,以读带讲;
“法庭上”的教学以巩固、运用学习方法及质疑、比较的途径让学生学习语言 、
体会革命先烈的高尚精神,网站献花、留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工具性与人
文性和谐统一。
几点缺憾:
1.教学时间上仍安排不够合理。在“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
话……”这一环节消耗时间较多,造成拖课。
2.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的面不够。六年级的学生,公 开课比平时的课要拘
谨,放不够开,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教学侧重李大钊忠于革命的 崇高品质,但从李大钊对家庭深沉的爱教
学还不够突出,造成主人公的形象不够立体。

让灵魂在阳光下起舞-川音绵阳艺术学院


数学迷语-体积公式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淄博会计网


美国驻华大使-深圳大学录取分数线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广州3a学校排名


中山职业技术学校-幼儿教师年度个人总结


有关老师的作文-党组织介绍信模板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英文爱情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