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主题说课稿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入学年龄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主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位于人教
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本组教材有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
父鲁迅先生》,阿累写的《一面》,
臧克家写的《有的人》,以及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
在《语文园地》中“趣味语文”讲的是鲁迅
12岁时候的故事。而“交流平台”中则是要交
流“自己心目中的鲁迅”以及交流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
解方法。而“口语交际*习作”则
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写一个人。由以上的介
绍来看,这是一个在
文化上以“认识鲁迅”,在知识体系上以掌握描写人物方法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
法为主
题的典型的“主题单元”。
二、单元主题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的
教材分析,我们决定采用“主题教学”的理念。所谓“主题教学”,它是围
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
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
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
学。主题教学有利于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
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这种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密
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
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主题教学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
列话题。今在更大的
空间
,多角度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情感熏陶,知识和能力的
升华。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或许读过一些鲁迅的显浅的作品,但是并不真正喜欢读他的
作品。这是因
为鲁迅生活的时代离学生比较的遥远,学生很难正确理解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以及感受得到鲁
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再加上鲁迅的作品寓意深刻,思想深邃,语言内涵丰富难懂,这样学生
就更
难读明白了。从而造成了学生对鲁迅的认知只停留在“大作家”的初步层面上。这就需
要我们在主题教学
的过程当中,围绕着主题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时代背景资料以及有关鲁迅先
生的各种事迹和他的作品。 <
br>其次,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基本能结构完整地完成写人记事的文章。但是往往选材不够
典型,描写人
物时缺乏诸如心理、动作、神态等的描写。通过此次的主题教学,意在学习作
者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
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
写作水平。
四、单元目标
A、学习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新课标
》规定小学高年段要学习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本组四篇课文中有
三篇课文:《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均是篇幅很长的课文。如果学生无
法达到快速浏览把握文章大意的要求,
那么课堂的主要时间势必就花费在读课文上,这样其
他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当中应该培养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的能
力。以提升他们在广泛阅读课外名篇时快速接受信息的能力。
B、读懂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鲁迅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
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
他毕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
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受到
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
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感受他的崇高精神。
而这组课文就是极好的范例。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
神,读懂课文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
、了解鲁迅,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C、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组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很多。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你想,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等三个句;《少年闰土》有“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
四角的天空”等句子;《一面》
有“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等句子;《有的人》整篇也有
四个难以理解的句子。而我们的学生恰恰不
懂得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以及结合自己生
活体验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我们要
借助例句,教会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D、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写人的作文。
在本单元中的《少年
闰土》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少年闰土给我讲“守瓜田”“捕鸟
雀”等有趣的事例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
,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老师便以此为例,
教给学生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此外,本组
单元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也
很成功,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学以致用。
E、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叙述事例离现在学生的时代久远,学
生读起来不易理解。但如
果我们让他们多去收集有关资料,那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但关于
那个时代以
及鲁迅的资料也是很多的。因此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选取有效信息。
五、单元安排
主题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是“话题切入--------探究文本
--------比较拓展------链接生活
--------升华自我”。因而我们对本单元课文
做了如下安排:A、整体感知单元主题。B、探究
文本:先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C、比较拓展:
学习《一面》和《有的人》;D、链接
生活:学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再学习《少年闰土》。E、
最后运用所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学写一个人的作文,来“升华自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分析教材
这篇文章是
以鲁迅先生侄女的角度去描写其人的。作者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留下的深刻印
象的几件事,来说明鲁迅先生
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
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本文在
表现人物品质方面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的方法,语言内涵深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以及本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本课的目标如下:
1、正确读准“挽
、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12个生字的字音。
注意多音字“正”“冠”;注意
“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
的意思。
2、快速阅读文章,
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
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句
来写。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本文共分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内容安排: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A、整体把握单元的课文大意,据单元导读弄清本单元教学要求。
B、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C、学习生字词
D、学习“救助车夫”的事例。
2、第二课时内容安排:
A、学生根
据学习“救助车夫”时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谈《水浒》”、“谈
碰壁”、“关心女佣”的
事例。教师重点引导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B、学习“追悼鲁迅先生”部分
C、总结全文
D、课外阅读有关鲁迅的资料。
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A、正确读准“挽、囫、囵、恍、搞、枣、霜、详、逝、章、咳、嗽”等12个生字的
字音,注意多
音字“正”“冠”,注意“嗽”字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
风霜”的意思。 B、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明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
个中心句来写。
C、学习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再加上本单元导读中提到要“理清文章思路”的
要求。确定了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课文结构。”
同时,又因为文本的叙事时代背景
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对此感到陌生,这有碍于对
一些重要的句子的理解。所以将本课时的难点设置为:
理解“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
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第一课时教学方法
1、整体导入法: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主题内容学
习之前对整组课内容进
行整体的感知。它以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受单元专题的情感,激
发学生的
学习欲望。并让学生明确本主题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对于主题教学来说,采用单元整体导入,了解选文的大体风格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主题学习的方向。
2、朗读感悟法:叶圣陶
先生说:“朗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
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
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知识的积累是从少到
多,由浅入深的过程。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
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对于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一个
很好的办法。
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
1、把握本单元
的文化主题。检查预习:说说这单元的文章都跟谁有关系?(鲁迅)谈谈鲁
迅初步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不强求)
2、学生朗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板书学习目标)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
生和老师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达成目标)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通过他身边
亲人的描述了解他,看看生活中的鲁迅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
从单元的整体把握入手,
有利于将原来支离破碎或者不太明显的东西建构成一个立体的
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
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
好地实现阅读的高效积累及教学的最优化。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说明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子,划出来。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文章写了鲁迅的几件事来表现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3、请你给文章分一下段,你会分几段?根据什么来分?(事情)
4、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
除了按事情分段,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为我们分段提供参考,
你发现了吗?(空行分段)
5、 请给每一件事起一个小标题。
6、 想一想,这几件事和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关系?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
其要重
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学生在快速阅读后对信息的筛选、
整合的过程,是语文
实践能力的体现。也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对课文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
括是整体把握的更高一层次的要求
体现。但在已明确了分段的情况下,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
内容就能让学生更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更
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请大家注意:这个
环节中我们快速默读和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意在学
生能更加专注地思考问题,从
而找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而快速浏览旨在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有
效信息的能力。
三、从具体事例入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
别人想得多”的
高尚品格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让学生自己找出
最受感动的一件事,估计
学生大部分会找出帮助车夫的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边
读边想这段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为别
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你有没有不明
白的地方?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动作描写片断,学生齐读,划出描写动作的词
。“扶、蹲、半跪、拿、夹、洗、敷、
扎”
5、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
半跪”感受鲁迅的“为他人想得多,为自
己想得少”
(这些动作哪些是写鲁迅的?哪个动作令你最受感动、最能体现他为别人想得多?为什
么?
引导学生通过天气的寒冷和时间长久,以及鲁迅与车夫之间的身份差异,来感受鲁迅
的“半跪”)
6、指导朗读,抓住动词读出自己的感动。(先自由练读,再齐读感悟)
只听老师滔滔
不绝地讲,却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阅读课。在这
里我们通过教师指导----
学生练读-----指导朗读----------
全班齐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加
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7、从鲁迅的帮助车夫的动作中我
们感受到鲁迅的确是为别人想得多,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
受得到?(掏出一些钱,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
他)
8、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鲁迅在街头帮助了一位车夫,如果你们帮助了别人,你们的心
情会怎样?鲁迅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沉重)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9、 出示神态描写的句子,抓住“严肃”和“叹气”引导学生理解。
10住“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引导学生:鲁迅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
课前查找的资料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作补充并小结:鲁迅由这位车夫想到了千千
万万的车夫,想到了中
国千千万万的穷苦人,他们处在水深火热中,这都是社会制度的不合
理造成的,鲁迅知道原因所在,然而
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
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11、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神态,读出沉重痛心的感情。
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
、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在这部分,我们让学生
选择文中最令他们感兴趣的事例来写,就是要激发学生
的阅读热情,从而充满热情地学。我
们让他们边读边思考问题,是为了让他们做独立的阅读者。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设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让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
过程中思想得以碰撞,灵感得以激发,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学生的学习
主体得到充分体现。
在理解“半跪”和鲁迅为何叹气,为何严肃时,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的体验。让各个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
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而不是老师设计好了标准答案再引导学生寻找
“标准”。
四、老师总结:
这就是鲁迅先生,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个忧国忧民的老人,
文章中还有其
它几件事也都表现了他的这些品质,下节课,我们就用学这段的方法来自学。出示学习方法
:
1、 朗读段落,想想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划出有关词、句。
2、
通过关键的词句来理解人物。
3、 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4、 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
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在已
有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去重新构造自己对其他事件的理解
。这就正好体现了新
课标上说的“学会自主学习”,也完成了一种学习方法的迁移。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阅读有关鲁迅先生事迹的书,扩大学生的信息采集量
,从其他方面加深对鲁迅的
了解,再重新回归到主题阅读上来。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准12个生字的字音,注意“嗽”字
的写法,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
风霜”的意思。
2、领会文章的段落结构,明
白文章的是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
句来写。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完成教学目标1、2
2、 学习通过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掌握课文结构,掌握按空行分段的方法,理解文章中心句。
难点:
理解“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
1、读同学们快速浏览本单元的四篇文章,说说这单元的文章都跟谁有关系?(鲁迅)通过
预习
这单元的文章,请你说说鲁迅初步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不强求)
阅读资料袋,初步了解鲁迅,帮助学生画出最主要的信息。
2、下面我们一起朗读单元导读,
看看这单元要求我们怎样去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通过他身边亲人的描述了解他,看看生活中的鲁迅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能说明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子,划出来。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再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鲁迅的几件事来表现他是一个这样的人?
学生回答,找出文章写了五件事。
4、
请你给文章分一下段,你会分几段?根据什么来分?(事情)
5、 请你再留意课文,除了按事情分段
,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为我们分段提供参考,你
发现了吗?(空行分段)
6、 请给每一
件事起一个小标题,师引导学生起第一件事(抓住最主要的谁干什么)——追
悼鲁迅。其余的让学生自己
起。
追悼鲁迅、谈《水浒》、谈碰壁、帮助车夫、关心女佣
7、
想一想,这几件事和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关系?
几件事都是围绕这句话写,是分——总的关系 三、从具体事例入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的高尚品格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自己最受感动或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受感动的一件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事,估计学生大部分会找出帮助车夫的事)
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边读边想这段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鲁迅的?你有没有不明白的
地方?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动作描写片断,学生齐读,划 出描写动作的词。“扶、蹲、半跪、拿、夹、洗、敷、
扎”
5、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教师相 机引导学生通过“半跪”感受鲁迅的“为他人想得多,为
自己想得少”
这些动作哪些是写鲁迅的?哪个动作令你最受感动、最能体现他为别人想得多?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天气和时间来感受鲁迅的“半跪”
5、指导朗读,抓住动词读出自己的感动。(先自由练读,再齐读感悟)
6、从鲁迅的帮助车 夫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确是为别人想得多,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
受得到?(掏出一些钱,把剩下的 药和绷带给了他)
7、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鲁迅在街头帮助了一位车夫,如果你们帮助了别人,你 们的心
情会怎样?鲁迅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沉重)
8、 出示神态描写的句子,抓住“严肃”和“叹气”引导学生理解。
9、 抓住“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引导学生:鲁迅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 资料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作补充并小结:鲁迅由这位车夫想到了千千
万万的车夫,想到了中国千千万万 的穷苦人,他们处在水深火热中,这都是社会制度的不合
理造成的,鲁迅知道原因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 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
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10、指导朗读,抓住人物的神态,读出沉重痛心的感情。
四、教师总结:
这就是 鲁迅先生,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个忧国忧民的老人,文章中还有其
它几件事也都表现了 他的这些品质,下节课,我们就用学这段的方法来自学。出示学习方法:
四、朗读段落,想想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划出有关词、句。
五、通过关键的词句来理解人物。
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七、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追悼鲁迅 谈《水浒》 谈碰壁 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