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优质教案+说课稿
我的发现作文300字-武警成都指挥学院
10 爬山虎的脚(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等13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
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
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
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资料导入。
教师口述:大自然是一个
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
兽虫鱼,奇妙无穷!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
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
的有关实物或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
大家初步了解了爬山虎,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
(1)
第 1 页 共 14 页
山虎的脚》,去细致的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板书 《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图片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二、相关资料介绍
作者简介:
叶圣陶,名绍钧。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
作有《稻草人》《小青石》《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爬山虎简介:
(2)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
(3)
属
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
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
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均匀 叶柄 蜗牛 弯曲 操场 嫩红 重叠 空隙
茎上 瞧不起 牢固
(重点指导生字:均: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yún”;
柄:不要读成
一声,应读“bǐnɡ”;
蜗:不能读成“guō”,应读“wō”;萎:不要读成
一声,应读“wěi”。 )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曲(qū qǔ)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读一读:他用弯曲(qū)的乐器,吹出了优美的乐曲(qǔ)。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均匀 结实;坚固。
痕迹
物体留下的印儿。
(4)
(5)
(6)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
议用课件的“笔顺演
示”完成教学。
第 2 页 共 14 页
牢固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虎 操 占 嫩 顺 均 叠 隙 茎 柄 萎 瞧 固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 “操、隙、均、柄、瞧”,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茎、萎、叠”它
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叠、占”是上下均匀。“固”,全包
围结构,书写时
要注意笔顺; “嫩”,左中右结构,左右匀称。)
(7)
(8)
(9)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叠、萎” 和左右结构的字“瞧”,(10)
学生练写。
“叠”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又”比下面的“又”要大一些,中间的宝
盖要宽一些;
“萎”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女”一横要长一些;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占三分之一。
(11)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
“脚”向上爬的。
(2)梳理课文思路。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12)
(13)
练填空: 课文先写了(爬山虎长得很茂盛),接着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第 3 页 共 14 页
然后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
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墙),最后写了
(爬山虎脚的变化)。
5.自主探究,理解第1、2自然段 。
(1)读第1、2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
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
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嫩红到嫩绿,一顺儿,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
空隙。
(2)思考: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爬山虎长得茂盛和它叶子的美
丽这两个特点?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
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
,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
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
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
这篇课文,让我
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
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重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
观察周
围事物的能力。(难点)
【教具准备】 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
第 4 页 共 14 页
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导入方式:设问导入。
教师口述:爬山虎不是动物,可它有脚,而且会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1)
我们就来揭开爬山虎会爬的秘密(板书 《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轻声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观察叶子的时候,作者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
化的?
预设: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
鲜。
2.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
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
一点空隙。
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②
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朗读指导: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
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怎样的美?(动态美)
有没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呢? 预设:“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
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
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4.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3)
(4)
(5)
(6)
(7)
(8)
(9)
(10)
(2)
第 5 页 共 14 页
预设:茎上。
5.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课文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
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
仔细看过
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很具体啊!作者写爬
山虎的
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
细致。
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6作者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等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
板书 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过渡:来,我们一边跟着画面一边读这段话。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
什么吗?
7.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样”是指什么?作者用了哪
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可以吗?
(11)
(12)
“这样”是指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表示爬山虎爬墙过程的词语有:触、变、
巴、拉、贴,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描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一脚一脚”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 “一脚一脚”更加贴切说明爬的
动作。
想看到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课件出示爬山虎生长的视频】
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
的动作的词句。(
板书 触、变成、巴住、拉、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轻松地突破了教
学难点。】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13)
第 6 页 共 14 页
8.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
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
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说明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很牢固。爬山虎的脚具有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四、引导发现,总结课文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
了十分具体的介
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学完这一课,你知道如何进行观察了吗?
(14)
(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4)
连续观察。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15)
去看看
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
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课堂小结
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学习叶了圣陶爷爷是怎样细致观察事物的。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学着去观察周围事
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
五、当堂检测(选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
br>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
特点,
再具体地写出来,要注意连续观察。)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六、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有关植物,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第 7 页 共 14 页
10 爬山虎的脚
位置 颜色 样子
叶 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 均匀 不留一点空隙
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脚
爬
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讲之前,我要求学
生收集爬山虎的资料。学生对爬山虎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爬
山虎的脚有了感性认识。
2.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
感悟、思考、质疑
、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
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
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
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了良
好的教学效果。
3.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
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
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
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
,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
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不足之处:
对引导学生在今
后的生活中如何细致观察还不到位,需要引导学生们也要做个有心人,
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爬山虎的脚》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教
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
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
明。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
第 8 页 共 14 页
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
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
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
排的。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
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
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
作中去。
3、激
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是: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此篇课文的 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要让学生
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在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而后感情朗
读。第二课时直
扑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脚的部分,通
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在读中充分体会到作者对爬山
虎的观察入微,
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四、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
第 9 页 共
14 页
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
需
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
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
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
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
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
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
在讨论中了解爬
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
的。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
抓重点词句品、
读、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为了更好的上
好这一课,
我还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
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
,让学生体会到了上
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六、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水平
,我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
读中感悟,以读悟情,以读悟景,这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有利于<
br>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受到
第 10 页 共
14 页
情感的熏陶。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
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让
学生当配音演员,背诵课文
中写叶子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这
样引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
万缕
的联系。欣赏完了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可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
绿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
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
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
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
调,让学生对爬山虎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品
脚”。
【小
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
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
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导学第三自然段时,
先
让学生采用一贯的圈点画批的阅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找出写爬山
虎脚的关键句子,然后请同学们读好这些
关键句,并在这三个关键中
第 11 页 共 14 页
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我及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
接着提问:细丝是什么样的?
全班齐读出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
触角)随即大屏幕显示: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脚的对比图,并拓展
学
生思维,自己说些比喻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后再指导朗
读课文,注意读出脚的特
点和可爱。
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
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是怎样爬
的关键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
贴、爬)。然
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
学生评价,好
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让后我再大屏幕显示关
键句进行感情读、品读。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
的爪子的对比图,
体会叶圣陶爷爷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课讲到这儿,我又预设并
这样拓展
:从爬山虎这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的过程中,你体会到爬山
虎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不妨用四字词或你认为
好的词来赞美一下,有
了深刻的体会后,我再声情并茂地范读,指导注意读出爬山虎向上攀
登的
精神。加上学生的赏读、比赛读,再难的点也会被攻破的。
【这个环节我除了利用视频等现代媒体课件
来直观理解,更重要的还
是依托文本,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不仅
从
知识上去理解把握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过程,更要从文字中感受语
文之妙,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观察兴趣
。】
第四步:自学爬山虎脚的变化这部分内容。
通过学生的默读、细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看
第 12 页 共
14 页
脚的变化图,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
解
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第五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叶圣陶老爷爷之所
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
逼真,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那
么老师也
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
界,用你手中的笔
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第六步: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摘抄好词佳句加以背诵,并认真读读
“阅读链接”的内容,使
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2、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
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快速提高手写能力,达到学
以致用的目的。】
八、说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 反面
形状 枝状 细丝
细致观察
脚的特点
颜色 嫩红
第 13 页 共 14 页
如何爬 触、巴、拉、贴
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