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
关于心情的句子-安徽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
21 《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
三首》包含三首经典古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
《夏日绝句》。王昌
龄的《出塞》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
胜利的
渴望与期盼。王翰的《凉州词》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
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的场面,表现了守
边将士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旷
达胸怀。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
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
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
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根据单元
的语文要素,古诗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我确定教
学目标如下:1.认识“塞、秦”等8个生字,会
写“塞、秦”等10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其中,教学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是: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叶嘉莹先生曾在一个有关古诗吟诵与教学的讲座中说:
“古
人写诗,都是先吟后写的。学诗,必须学习吟诵。”古诗的平仄
与押韵使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只有
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
吟诵,才能对古诗有列深刻的理解与体验。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
1
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吟诵,让他们体会古诗音律的美感。
2.说学法。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能“举一而
反三,闻一而知十”。在教师重点教
读《出塞》的基础上,学生习得
学法,总结古诗的学法,进而在吟诵的基础上分四大步骤自主学习《凉<
br>州词》《夏日绝句》:(1)解诗题,知诗人。(2)懂诗意,悟诗情。
(3)巧背诵,多积累。
(4)读写结合,培养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品读《出塞》,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出塞》,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2)小组内交流,检测自己是否已了解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自秦汉以
来,明月始终高悬
于边关要塞之上。边防战事连年不断,万里出征的人久久不见回返。
但使龙
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有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
将领在世,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3)品读《出塞》,感受其典型的情景、精炼的语言。
①品“秦时明月汉时关”。抓住“关
”字感受战争之久,想象戍
守边关的战士,看到“秦时明月汉时关”引发的思乡之情。
②品“
万里长征人未还”。战争有多久,思乡就有多久;环境有
多苦,战士就有多苦。“古来征战几人回?”很
多战士在残酷的战争
中失去了生命,再也回不到家乡,见不到亲人。
③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龙城飞将”李
2
广切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希望朝廷能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来镇
守边关,抵抗外敌,使国家
安定,人民生活安稳。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吟诵全诗。
2.品读《凉州词》,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将士们正准备畅饮夜光
杯里的葡萄美酒,马背上传来催促出征的琵琶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请
不要笑话我们醉卧沙
场,自古以来出征打仗有几个人能回来?
(3)细读《凉州词》,悟诗情。
①品“葡萄美酒夜上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读这一句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
了香甜的美酒。碰杯声、欢笑声
,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
景使人异常兴奋。
②品“欲饮琵琶马上催”。抓住“琵琶
”“马上催”,多元理解:
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如,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
奔赴战场。边关的战事多频繁、多紧急啊,战士们刚要举杯饮酒就要
上战场了。再如,这急促的琵琶曲还
在催促将士们多饮几杯酒,直到
一醉方休。
③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抓住
“醉卧沙场”
感受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潇洒从容和豪迈旷达之气。
3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吟诵全诗。
3.品读《夏日绝句》,理解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
成为鬼中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
死不肯逃回江东。
(3)增补材料,悟诗情。
①抓住“项羽”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为什么要思项羽?
让学生明白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
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
②李清照思项羽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让学生
了解交流史实“靖康耻”。
③根据李清照的时代背景,体悟词人的情感。在那个国破家亡,
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
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
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这触发了她痛国伤时
的无限感
慨,故写下了这首诗。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吟诵全诗。
4.搜集类似的古诗词,选一首写体会,全班交流。
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4
1.认识“塞、秦”等8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难点:
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搜集作者资料、同类型的古诗。
2
.词语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千秋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出无
数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数英雄好汉用铮铮铁骨立下民族
风
骨。今天,就让我们吟诵古诗,感受古人的豪迈之气。
二、听读《出塞》,初感吟诵之味
5
1.(出示课件)听读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名诗《出塞》,
理解诗题。
2.交流:听读此诗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诗写得很有气势,因为读得很有气势。
(2)这是一首写边塞生活的诗。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
4.设疑引发思考:唐代诗人王昌龄由于七绝 写得好被人们称为
“七绝圣手”,而这首《出塞》被后人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唐代名诗比比皆是,为什么称这首
诗是压卷之作呢?让我们循着历史
的足迹,梦回一千多看前的唐朝,走近王昌龄,走近《出塞》。
三、理解古诗,诵读《出塞》
1.朗读《出塞》,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2.小组内交流,检测自己是否已了解诗意。
(1)秦时明月汉时关:自秦汉以来,明月始终高悬于边关要塞
之上。
(2)万里长征人未还:边防战事连年不断,万里出征的人久久
不见回返。
(3)但
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有李广那样英勇
善战的将领在世。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3.反复朗诵,感受其典型的情景、精炼的语言。
四、品读《出塞》,感受压卷之气
1.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评读。
6
思考:在听其他人朗读时,你从诗句中又得到了什么新体会?
2.品“秦时明月汉时关”。
(1)读第1句,抓住“关”字想象:看到“关”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战争。(追问:这是
多久的战争?是三年五载的艰难吗?
看看,秦汉到唐,那里千年之战。)
(2)想象:戍守边关的战士,看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会想到
什么?
预设:看到明月想到家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士
们怀有浓浓的思乡之苦。
(3)指导读:千年之战应该读慢一点,语词之间要绵长一些,
透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品“万里长征人未还”。
(1)战争有多久,思乡就有多久;环境有多苦,战士就有多苦。
这些战士能回到家乡吗?
(2)学生自由讨论,感受边塞之苦。
预设:“古来征战几人回?”“纷纷几万人,去者无生
还。”很
多战士在残酷的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再也回不到家乡,见不到亲人。
4.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龙城飞将”是指谁?他有什么特点?
飞将军李广。他神勇无比,有诗为证:“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
弓。”他抗击匈奴、杀敌英勇,
使敌人闻风丧胆;他镇守边关多年,
使匈奴多年不敢侵犯。
7
(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表达了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表现
出将士们镇
守边关,抵抗外敌的气度,洋溢着爱国激情。
(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诵全诗。
五、朗读《凉州词》,读出节奏感
1.我们接着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与同座对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读后检查朗读效果。
4.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六、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诗意。
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 <
br>(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把香美的葡萄酒
倒进夜光杯中,将士们正准备畅饮
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马背上传来
催促出征的琵琶声。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
人回?”请不要笑话我们
醉卧沙场,自古以来出征打仗有几个人能回来?
3.分组赛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出塞》《凉州词》。
板书设计
8
出塞
王昌龄
明月、边关——悲
思良将、建功业——壮
第二课时
一、回顾古诗,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凉州词》,请大家一起背诵这两首诗。(学生一齐背诵)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凉州词》和《夏
日绝句》。
二、细读《凉州词》,悟诗情
1.品“葡萄美酒夜上杯”。
(1)展开想象:读这句诗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
美酒
【引入资料:(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
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凉州往西就
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2)追问: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
样的场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预设: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
人异常兴奋.
9
2.品“欲饮琵琶马上催”。
(1)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
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
促的琵琶声。)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预设:这急促的琵琶
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边关的战事
多频繁、多紧急啊,战士们刚要举杯饮酒就要上战场了。 <
br>(2)指名读、分组读: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
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
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
的场面。
3.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过渡: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
诸位老兄,我有点醉了,想告
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这样难得的盛
宴就应该一醉方休。
预设: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
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指名读,读出“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
(3)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自古以来边关烽火
难熄,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悲凉啊!
正如王昌龄在《出塞》中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也没回来啊。
4.体会悲壮的意味。
(1)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
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1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
士为
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
迈的。
(2
)教师引读: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的气度,才有醉
卧沙场的潇洒从容。(全班读。)
(3)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
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
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
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
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
三、初读《夏日绝句》,理解诗意
1.导入:李清照,号易安
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她也写诗,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
——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
夏日绝句。
2.教师导读: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
激昂)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诗句含义。
5.分小组理解讨论。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
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11
(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
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五、思考讨论,品读诗句
1.“项羽”是什么人?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
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
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
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
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
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
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
决不屈膝投降。
3.
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
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
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
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靖康耻:北宋靖康二
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
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
之变”
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钦宗
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
,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由于
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妻离
子散,家破
人亡,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12
4.与项羽相比,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根据自
己找的资料,谈一谈。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
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
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
限
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5.教师引导,诵读《夏日绝句》。
六、布置作业
1.默写民《出塞》《夏日绝句》。
2.找一找类似的爱国诗,选一首你感触最深的诗写体会。
板书设计
写景:葡萄
美酒 夜光杯
凉州词
爱国豪情
抒情: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人杰 有骨气
夏日绝句 赞项羽,贬南宋统治者
死:鬼雄 有气节
【教学反思】
本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围绕“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选取
了《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三首古诗。对这三首古诗,我在
课堂中主要
采用吟诵的教学方法: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
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在吟诵中
,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
13
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
以《出塞》前两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方面
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
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们的
生活,你会作何感想?引导学生悟到将士们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回到家
乡。另一边,家乡白发苍苍的父母也盼着孩子的归来。可是,“万里
长征人未还”。这样抓住情
感的共鸣点,边读边悟,学生理解自然水
到渠成。
再如,在学习《夏日绝句》时,我抓住“生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这两句诗,在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
的历史
资料,又以问题进行深入赏析,让学生体会到项羽的英雄气节,
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
。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两节赏析课也不例外,主要表现有以
下几点:
1.由
于课堂容量大,教学环节紧凑,留给孩子思考、自由言论的
时间稍显仓促,对问题的思考老师引导得稍显
多了一点,教师还要放
手,给学生自主、自由学习的空间多一点。
2.古诗的美感学习显得弱
了一些,这个可以用音乐、背景图片、
教师充满美感的语言进行弥补。
3.关于同主题的群文
阅读没有太多的时间开展,可见对教学内容
还要有一定的取舍,要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知识广
度。
14